零食

搜索文档
减少人工处理 突出自然属性 “轻度加工”成为零食行业新风口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0 02:42
行业趋势 - 轻度加工零食凭借健康、天然、营养优势成为全球零食市场新热点 在消费需求、政策监管、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产品种类日益丰富 未来有望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 成为主流品类之一 [1] - 美国48.8%消费者每天至少吃3次零食 其中64%偏好能量补给产品 61%选择高蛋白零食 消费者计划减少添加糖和超加工食品摄入量 [2] - 英国超市货架出现独立包装水煮蛋零食 主打天然高蛋白与即食便利概念 受到健身人群与上班族欢迎 [2] - 中国市场鲜蒸蔬菜零食、冻干果蔬产品热销 消费者对清洁标签追求度提高 健康零食选择频率已超过纵享型零食 [2] 政策影响 - 欧美及亚太地区食品安全监管趋严 美国实施食品正面标识标准要求清晰标注营养成分 欧盟推行从农场到餐桌战略推动降低添加剂使用率并增加原料透明度 [3] - 中国市场国家卫健委持续优化食品添加剂目录 消费者认知从零反式脂肪酸延伸至减少防腐剂和人工香精 [3] - 清洁标签成为行业关键词 核心要求为成分短表、可识别原料和无人工化学添加 与轻度加工理念高度契合 [3] 技术创新 - 原料选择倾向于全食物或天然农产品 如鹰嘴豆、藜麦、全谷物、坚果 最大化保留食材原生结构和营养成分 [4] - 天然防腐技术逐渐普及 使用迷迭香提取物、绿茶多酚、山椒果提取物等植物提取物替代化学防腐剂 符合清洁标签原则 [4] - 温控与短流程加工技术广泛应用 包括低温烘焙、真空干燥、超高压处理等物理杀菌技术 避免营养流失 [4] - 蒸煮工艺使食材质地软化 适配国人软熟适口饮食偏好 有效提升消费者对新型食材接受度 [4][5] 产品创新 - 蒸煮蔬食类零食成为市场新热点 以高膳食纤维、健康低卡为卖点 品类涵盖南瓜、山药、蜜薯干、各类豆制品 [4] - 冻干果蔬、冻干菌菇、仅含2-4种成分的水果棒、有机能量棒等轻度加工零食获得良好市场反响 [6] - 即食蒸煮鹰嘴豆泥简化传统繁琐制作工艺 大大降低消费者尝鲜门槛 [5] 产业链影响 - 上游农业种植端优化种植方式和品种选择 鹰嘴豆、坚果、燕麦等健康属性较强食材种植需求增加 [7] - 中游生产企业改造传统高温高压工艺 投资短流程和天然添加技术 虽然增加设备升级与研发成本 但创造品牌溢价空间 [7] - 下游冷链物流需求显著上升 欧洲零售商冷藏健康零食上架率提高约15% 电商和便利渠道成为新品推广主力 [7] 运营挑战 - 大部分轻度加工零食保质期较短 仅4-8周 零售端需要高频补货 库存管理压力较大 [8] - 部分产品需要冷藏 导致物流和销售成本增加 对跨区域电商渠道构成挑战 [8] - 企业需持续投入天然防腐技术、包装创新和冷链优化以保持产品竞争力 [8]
卫龙美味(9985.HK):经营高质量 盈利亮眼
格隆汇· 2025-08-19 02:57
业绩表现 - 25H1公司实现收入34.8亿元,同比+18.5%,归母净利润7.36亿元,同比+18.5% [1] - 面制品/蔬菜制品/其他产品收入分别同比-3.2%/+44.3%/-48.1% [1] - 25H1净利率21.1%,毛利率47.2%,同比-2.6pct [2] - 面制品/蔬菜制品毛利率分别为48.4%/46.6%,同比+0.5pct/-6.0pct [2] 产品分析 - 面制品+蔬菜制品25H1同比增长21%,核心两大单品增速超20% [1] - Q2面制品下滑因主动调整低效SKU+渠道经销商整合,长期扩口味逻辑不变 [1] - 蔬菜制品高增,魔芋超级单品持续兑现成长性 [1] - 其他产品下降主要因24Q4砍掉溏心蛋,近期推出臭豆腐等新品弥补 [1] 渠道策略 - 推进全渠道策略,零售量贩等新兴渠道增速较快 [1] - 传统渠道持续提升单店质量和网点数量 [1] - 线上25H1同比略微下降 [1] 成本与费用 - 蔬菜制品毛利率下降因魔芋原材料成本高位 [2] - 25H1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为15.1%/5.8%,同比-1.0pct/-2.5pct [2] 未来展望 - 预计辣条业务25H2环比逐步企稳 [3] - 魔芋产品麻酱口味环比爬坡,海带产品新推清爽酸辣味 [3] - 魔芋制品有望成为经典品类,看好超级品类红利持续兑现 [3] - 公司具备产品创新、渠道势能、营销基因优势,大单品打造能力已验证 [3] - 预计25-27年营收为75.2/90.5/106.2亿,归母净利润为14.5/18.0/21.5亿 [3] - 25年中期分红率60%,账上现金充分 [3]
卫龙美味(09985.HK):蔬菜制品延续高增速 费率下降有效对冲成本压力
格隆汇· 2025-08-19 02:57
财务业绩 - 1H25实现营业总收入34.8亿元,同比+18.5% [1] - 1H25实现归母净利润7.4亿元,同比+18.5% [1] - 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18元,分红比率约60% [1] - 1H25净利率21.1%,大幅好于前期公司指引 [2] 收入分析 - 分品类看:面制品收入同比-3.2%,蔬菜制品收入同比+44.3%,豆制品及其他产品收入同比-48.1% [1] - 分渠道看:线下渠道同比+21.5%,线上渠道同比-3.8% [1] - 蔬菜制品高增长主因加强铺市、优化终端陈列、推出麻酱素毛肚新品及魔芋品类扩容红利 [1] 毛利率与成本 - 1H25毛利率47.2%,同比-2.6pt [2] - 分品类毛利率:面制品+0.5pt,蔬菜制品-6.0pt,豆制品及其他+5.0pt [2] - 蔬菜制品毛利率下滑主因魔芋精粉采购价格上涨明显,但供应链提效部分对冲成本压力 [2] 费用控制 - 销售费用率同比-1.0pt,管理费用率同比-2.5pt [2] - 费用控制主因内部降本增效举措及规模效益放大 [2] 盈利预测 - 上调2025-2027年盈利预测:2025年营业总收入75.3亿元(原71.0亿元),2026年90.6亿元(原81.7亿元),2027年107.8亿元 [3]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4.7/18.0/21.8亿元(原13.2/15.2亿元) [3] - 2025-2027年EPS预测:0.61/0.74/0.90元 [3]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0/17/14倍 [3]
广州轻工起诉良品铺子控股股东,股权纠纷涉案金额已涨超1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14:39
股权转让纠纷 - 广州轻工起诉宁波汉意要求继续履行股份转让协议 涉及79,763,962股股份 每股价格12.42元 涉案金额9.96亿元[2] - 广州轻工变更诉讼请求 新增要求支付迟延过户违约金3170万元 总涉案金额超10.23亿元[2] - 宁波汉意被指"一股两卖" 在与广州轻工签署协议后转向武汉国资 触发法律纠纷[5][11] 控制权变更 - 宁波汉意及一致行动人拟向武汉长江国贸转让21%股份 交易总价10.46亿元 转让后武汉市国资委将成为实际控制人[4] - 同时向武汉网谷创新转让5.10%股份 交易总价2.5亿元 两家受让方均为武汉国资控制企业[4] - 达永有限公司拟向长江国贸转让8.99%股份 交易总价4.4亿元[4] 财务表现 - 公司归母净利润从2019年3.4亿元下滑至2024年亏损0.46亿元 净资产收益率从27%降至-2.08%[8] - 2023年营收下滑14.76% 2024年下滑11.02% 归母净利润连续两年大跌46.26%和125.57%[8] - 2025年上半年预计最高亏损超1亿元 扣非净利润预计亏损1-1.3亿元[9] 股价与市值 - 股价从上市初期超80元/股跌至13.50元/股 市值从巅峰超300亿元缩水至约54亿元[10] - 2023年末对300款产品启动大规模降价 但受量贩零食竞争影响 降价策略边际效应递减[10] 战略背景 - 广州轻工拥有鹰金钱等老字号品牌 拟通过收购强化食品产业布局[12] - 武汉国资拥有冷链物流资源和本地渠道优势 可补强公司供应链短板[13] - 东西湖区计划以公司为龙头打造食品产业园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13]
食品饮料周报(25年第33周):外部积极因素逐渐增加,茅台中报展现经营韧性-20250818
国信证券· 2025-08-18 06:15
行业投资评级 - 食品饮料行业评级为"优于大市" [1][5] 核心观点 白酒行业 - 贵州茅台中报显示25H1营收910.9亿元(同比+9.2%),归母净利润454.0亿元(同比+8.9%),Q2利润率下降主要受毛利率和费用率扰动影响,但公司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和发货节奏展现经营韧性 [11] - 本周白酒板块上涨0.9%,次高端酒企如珍酒李渡、古井贡酒涨幅领先,板块估值有望随政策预期升温震荡上升 [13] - 投资主线:1)抗周期能力强的山西汾酒、古井贡酒、贵州茅台;2)顺周期属性的泸州老窖及次高端酒企;3)库存包袱小的迎驾贡酒 [13] - 飞天茅台批价下跌,原箱/散瓶分别降至1860元/瓶(-50元)和1850元/瓶(-25元),普五和国窖1573批价持平 [12] 大众品行业 - **啤酒**:2Q25基金重仓比例0.42%(同比-0.03pct),燕京啤酒重仓比例提升至0.13%(同比+0.05pct),推荐关注其改革深化及华润啤酒、青岛啤酒配置机会 [14] - **零食**:2Q25基金重仓比例0.30%(同比+0.16pct),盐津铺子(0.15%)、万辰集团(0.10%)加仓明显,行业转向品类驱动增长模式 [15] - **调味品**:推荐复调龙头颐海国际及基础调味品龙头海天味业,关注餐饮复苏带来的估值修复 [16] - **速冻食品**:淡季新品研发积极,推荐安井食品(商超定制化策略)和千味央厨(小规格产品) [17] - **乳制品**:2025年供需改善预期下,龙头乳企收入环比改善,建议布局估值安全边际高的标的 [18] - **饮料**:东鹏饮料25H1收入/净利润同比+36%/+37%,推荐其全国化布局及农夫山泉(无糖茶提速) [19] 重点公司数据 - **贵州茅台**:2025E EPS 74.16元,PE 19.2x,总市值1.79万亿元 [4] - **五粮液**:2025E EPS 8.62元,PE 14.3x,总市值4778亿元 [4] - **农夫山泉**:2025E EPS 1.32元,PE 35.4x,总市值4780亿元 [4] - **东鹏饮料**:2025E EPS 8.94元,PE 31.8x,总市值1478亿元 [4] 市场表现 - 本周食品饮料板块上涨0.49%,跑输上证指数1.21pct,涨幅前五为桂发祥(+28.74%)、安琪酵母(+7.52%)等 [1] - 白酒SW指数上涨0.93%,啤酒、饮料受益旺季需求 [9][14] 行业动态 - 贵州茅台上线美团闪购平台,推出500ml整箱装新品适配轻礼赠需求 [11] - 舍得酒业将推出低酒度高风味老酒"舍得自在",沱牌特级T68在光瓶酒市场表现突出 [11] - 燕京啤酒25H1营收85.58亿元(同比+6.37%),归母净利润11.02亿元(同比+45.45%) [69]
开源证券当下配置建议:科技+军工+反内卷&PPI扩散方向+稳定型红利
新浪财经· 2025-08-18 00:17
行业配置建议 - 科技成长+自主可控+军工方向关注液冷、机器人、游戏、AI应用、军工(导弹、无人机、卫星、深海科技)以及金融科技与券商板块 [1] - 顺周期品种扩散受益于PPI边际改善预期+部分低位补涨,包括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建材,保险、白酒、地产或存估值修复机会 [1] - 具备反内卷弹性、更"广谱"方向包括光伏、锂电、工程机械、医疗、港股恒生互联网等部分制造与成长方向 [1] - 出海结构性机会关注中欧贸易关系缓和(对欧洲出口占比高品种:汽车、风电等)及小品类出海(如零食等) [1] - 底仓配置建议关注稳定型红利、黄金、优化的高股息 [1]
可选消费W33周度趋势解析:海外消费表现优异,新消费主题股价稳健回暖-20250817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8-17 13:34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覆盖的可选消费行业整体评级为"优于大市",重点推荐耐克、美的集团、京东集团等20家公司[1] - 海外消费板块表现优异,新消费主题股价稳健回暖,生活用品、海外化妆品、奢侈品等子板块领涨[4][5] 板块表现回顾 - 周度表现:生活用品(+5.4%)>海外化妆品(+3.8%)>奢侈品(+3.6%)>海外运动服饰(+3.5%)>美国酒店(+2.7%)[11] - 月度表现:生活用品(+11.6%)>宠物(+5.8%)>国内运动服饰(+5.6%)>黄金珠宝(+2.8%)>海外化妆品(+1.9%)[11] - 年初至今表现:黄金珠宝(+165.2%)>国内化妆品(+54.1%)>宠物(+43.0%)>海外化妆品(+41.5%)>生活用品(+34.5%)[11] 重点公司分析 - 百亚股份周涨幅9.2%,但1H25业绩显示2Q25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5%以上,低于市场预期[5] - 逸仙电商周涨5.5%,旗下科兰黎和达尔肤品牌在淘系和抖音平台增速翻倍[5] - 新秀丽业绩后股价大涨9.6%,1H25收入下降5.2%,毛利率同比降1个百分点[5] - 李宁和波司登分别上涨7.5%和7.4%,7月服饰板块处于淡季表现温和[5] 估值分析 - 海外运动服饰2025年预期PE为36.5倍,为过去5年平均的65%[9] - 国内运动服饰2025年预期PE为13.6倍,为过去5年平均的77%[9] - 黄金珠宝板块2025年预期PE为26.9倍,为过去5年平均的47%[9] - 奢侈品板块2025年预期PE为23.7倍,为过去5年平均的43%[9] - 仅生活用品板块的2025年EV/EBITDA高于历史五年平均水平[9] 解禁提示 - 卫龙美味8月13日解禁3.3%[8] - 蜜雪集团9月3日解禁37%[8] - 万辰集团9月22日解禁9.83%[8]
食品饮料行业周报:中报密集落地,关注绩优个股-20250817
招商证券· 2025-08-17 12:33
行业投资评级 - 食品饮料行业评级为"推荐"(维持)[5] - 行业总市值达4871十亿元,占A股市场5%[5] 核心观点 白酒板块 - 贵州茅台25H1收入/归母净利润910.9亿/454.0亿(+9.2%/+8.9%),Q2增速放缓至+7.3%/+5.3%,但完成既定目标;茅台1935价格下行致腰部产品占比提升,双节旺季为批价关键观测节点[2][13] - 山西汾酒、泸州老窖等白酒龙头估值进入配置区间,PE分别为19x/14x(25E)[24] 大众品板块 - **啤酒**:燕京啤酒25Q2扣非利润+38.4%超预期,U8系列高增长带动毛利率提升2.1pct至45.5%;重庆啤酒25Q2净利润-12.7%,非现饮渠道投入加大拖累收入[14][15] - **酵母**:安琪酵母25Q2扣非利润+34.4%,海外市场占比超20%,中东非/东南亚为增量重点[16] - **零食**:卫龙25H1净利润+18%超预期,魔芋产品增长40%+,费用率下降3.5pct;甘源食品25Q2净利润-71%受成本及促销费用拖累[17][18] 其他细分 - 乖宝宠物推出股权激励计划,覆盖核心骨干,考核指标全面[20] - 桃李面包25Q2收入-13%,华东/华南渠道优化中,新建项目折旧拖累毛利率[19] 重点公司业绩摘要 | 公司 | 25Q2收入/净利润(亿元) | 同比变化 | 亮点/挑战 | |--------------|-------------------------|----------------|-------------------------------| | 贵州茅台 | 396.5/185.6 | +7.3%/+5.3% | 系列酒降速,双节批价承压[13] | | 重庆啤酒 | 44.8/3.9 | -1.8%/-12.7% | 非现饮投入加大[14] | | 安琪酵母 | 41.1/4.0(扣非) | +11.2%/+34.4% | 海外份额提升[16] | | 卫龙美味 | 34.8/7.3(H1) | +18.5%/+18.0% | 魔芋产品高增[17] | 投资建议方向 1) **成长品类**:农夫山泉(PE 32x)、乖宝宠物、百润股份[22] 2) **超跌修复**:卫龙美味(PE 16x)、海天味业H股[23] 3) **传统消费**:山西汾酒(PE 17x)、贵州茅台(PE 19x)[24] 4) **渠道创新**:珍酒李渡(PE 16x)、酒鬼酒[23] 行业数据 - 近12个月绝对收益36.1%,跑赢沪深300指数10.4pct[7] - 高端白酒平均PE 19x(25E),大众品平均PE 20x[24]
主业萎缩!“红枣大王”002582,上半年继续亏损!7亿投资鸣鸣很忙,竟这样被“拖累”
中国基金报· 2025-08-17 01:30
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15 64%至6 89亿元,净利润亏损1983 88万元 [2] - 红枣制品业务营收5 00亿元同比下降16 38%,健康锁鲜类营收2580 61万元同比下降26 13% [8] - 健康锁鲜类产品2024年营收0 69亿元同比下降20 31% [8] 鸣鸣很忙投资影响 - 参股公司鸣鸣很忙对公司归母净利润影响达10%以上 [3][4] - 会计核算方法变更导致投资收益减少7730 54万元,归母净利润相应减少7730 54万元 [5] - 公司2023年12月投资7亿元获得鸣鸣很忙6 64%股权,2025年4月持股比例降至6 2881%并退出董事席位 [5] 主营业务发展 - 公司2023年推出的"红小派"枣仁派上市首年营收近2亿元,但未能扭转红枣制品业务整体下滑 [8] - 红枣业务面临消费人群老龄化、食用方式单一等结构性挑战 [8] - 公司2025年5月推出红枣啤酒产品,采用代工模式生产,预计对业绩影响较小 [9] 历史战略调整 - 公司2016年收购百草味后其贡献超80%营收,2020年以7 05亿美元出售百草味净赚40亿元投资收益 [8] - 出售百草味后公司回归红枣主业,但多元化布局成效不佳 [2] 市场表现 - 截至8月15日公司股价报9 68元,市值超43亿元 [10]
主业萎缩!“红枣大王”002582,上半年继续亏损!7亿投资鸣鸣很忙,竟这样被“拖累”
中国基金报· 2025-08-17 01:24
核心观点 - 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15 64%至6 89亿元 净利润亏损1983 88万元 [3] - 参股公司鸣鸣很忙的会计核算方法变更导致公司归母净利润减少7730 54万元 [6][8] - 公司红枣主业持续萎缩 红枣制品和健康锁鲜类营收分别同比下降16 38%和26 13% [11][12] - 公司尝试多元化布局但成效不佳 新推出的"红小派"枣仁派表现较好但未能扭转整体下滑趋势 [13] 会计核算方法变更影响 - 公司对鸣鸣很忙的会计核算方法由权益法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 导致投资收益减少7730 54万元 [7][8] - 变更原因是公司不再向鸣鸣很忙委派董事且持股比例降至6 2881% [7] - 公司强调该变动为阶段性账面影响 不反映实际经营能力或投资价值的根本性变化 [8] 主营业务表现 - 红枣制品上半年营收5 00亿元 同比下降16 38% [11] - 健康锁鲜类营收2580 61万元 同比下降26 13% 2024年该业务营收0 69亿元 同比下降20 31% [11][12] - "红小派"枣仁派上市首年营收近2亿元 但未能挽救红枣制品业务整体下滑 [13] 多元化布局尝试 - 公司曾收购百草味并成功出售 净赚40亿元投资收益 [10] - 推出红枣+益生菌 红枣枸杞饮品等创新产品 但市场表现平平 [13] - 近期推出"报喜酒"中式精酿啤酒系列产品 采用代工模式 对公司经营业绩影响较小 [13] 行业分析 - 红枣作为传统滋补食材面临消费人群老龄化 食用方式单一等结构性挑战 [13] - 产品形态微创新难以实现突破性增长 需要解决品类老化和消费场景萎缩问题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