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

搜索文档
海州首次入选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验项目
扬子晚报网· 2025-08-27 08:03
项目背景与政策支持 -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与财政厅联合评定2025年农村综合改革试验项目 海州区成功入选第二类小集成改革试验项目 为全省8个入选县区之一及连云港市唯一入选地区 将获得专项资金支持 [2] - 改革试验项目旨在推动农业农村领域体制机制创新 试验周期为2025年7月至2027年底 按照三年规划分年实施 [2] 试点区域产业基础 - 试点区域位于新坝镇 覆盖9个行政村 总面积34.99平方公里 [4] - 新坝镇耕地面积7.3万亩 粮食种植面积12.23万亩 蔬菜种植面积约6000亩 蔬菜制种面积1.3万余亩 是海州区重要粮食产区及蔬菜种植基地 承担全市"米袋子""菜篮子"功能 [4] 产业发展定位与机制创新 - 试点以"都市农业"产业发展和市区"后花园"区域发展为定位 构建"村集体经济组织+国有企业+农户"联农带农机制 [5] - 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海州农发集团 瀛洲集团等本土国资平台合作 [5] 具体实施项目 - 粮食种植数字化公益服务四里核心区改造已进入设计阶段 [5] - 千亩蔬菜基地合作经营稳步推进 [5] - 农生文融合项目推动小荡村 沙杭村等试点村与农发集团对接 [5] - 新坝鲜蔬"同城配送+社区团购"项目完成基础设施升级改造 小程序开发及无人车配送路线规划有序推进 [5] 发展目标与战略意义 - 以政府投资为引导带动市场主体共建共享 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与协同发展 [7] - 促进农民富裕富足 探索创新富民乡村产业发展机制 为"农业强省"建设提供可复制推广的"海州模式" [7]
潍企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潍坊以标准助企强链引领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8-27 07:29
核心观点 - 潍坊市通过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动企业主导国际和国家标准制定 促进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实现从"卖产品"到"定规则"的转型 [1][4][6] 政策与制度支持 - 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 [2] - 设立标准创新奖 一等奖奖励100万元 二等奖20万元 三等奖10万元 累计奖励1865万元 [2] - 推行标准融资增信服务 将标准创新奖和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纳入"质量贷" 为92家企业授信145亿元 [3] 标准制定成果 - 累计制订修订省级以上标准2434项 发放标准化资助奖励1632万元 [2] - 企业主导或参与制订国际标准29项 国家标准844项 公开声明标准数量突破8万项(全省最多) [4] - 星宇安防科技集团成为《织物浸渍胶乳手套规范》国际标准唯一主导制订单位 [1][4] 创新主体培育 - 建立3个国家级标委会分标委(内燃机可靠性 气门嘴 包装用纸和纸板) 获批成立全国磁悬浮动力技术标准化工作组等 [2] - 培育标准创新型企业29家(其中省级6家) 建设省级技术标准创新中心5个 共性技术标准创新平台3个 [4] - 培育WP10系列柴油机 巨型工程机械轮胎模具 8AT自动变速器等118项高价值标准 [2] 产业应用与升级 - 潍柴动力建立包含3335项标准的产业标准体系 发布63项国际/国家/行业标准 获批全国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 [6] - 歌尔集团 国邦药业 天瑞重工在虚拟现实/生物医药/磁悬浮领域制订60余项国家标准 [6] - 农业领域建立蔬菜标准数据库(涵盖14大类182个品类2300多条标准) 发布地理标志产品地方标准96项 [6] 技术服务与支持 - 搭建"潍坊市标准技术服务平台" 免费提供标准查询136万次 [3] - 开展"标准帮扶提升行动" 累计帮扶提升企业标准3986项 在汽车/农机/服装领域制订29项国家标准 [4] - 建立标准化专家库 组织"标准化专家潍坊行"等活动 提供"一企一策"标准创新路线图 [4]
科特迪瓦-加纳跨境农业价值链试点项目正式启动
商务部网站· 2025-08-26 17:42
项目启动背景 - 非洲联盟委员会 西非经济共同体和非洲经济委员会签署协议正式启动科特迪瓦-加纳跨境农业价值链试点项目 [1] - 科特迪瓦和加纳生产全球近60%的可可但仅有20%在当地加工其余全部流向欧洲和美国 [1] - 科特迪瓦大米40%需要进口加纳需要进口60%两国进口成本共计超过15亿美元 [1] 项目核心目标 - 整合两国优质土地资源建立科特迪瓦-加纳联合农工园 [1] - 结合当地加工 现代化基础设施 统一质量标准和适当融资推动农业附加值和就业机会 [1] - 促进非洲制造并进一步实现非洲一体化 [1]
从撂荒地到丰收田 从水稻示范田看如何端稳“中国饭碗”
新华财经· 2025-08-26 15:22
撂荒地治理模式 - 广东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金融协同的综合治理模式激活撂荒地 [1] - 江门开平月山镇180余亩撂荒地通过清淤河道、无人机飞防、农机深翻等措施复耕 亩产量从0提升至800多斤 [2] - 复耕后当地农民收入增长1.5万元/人 早造粮食增产250吨 增收50多万元 复耕土地年租金增加4万元 [3] 保险+模式应用 - 台山市建设智慧农业气象服务项目 覆盖50平方公里区域 监测15项数据 灾害预警响应时间缩短70% [4] - 保险+科技+农服模式实现灾后补偿转为全程风险防控 涵盖水稻、水果、水产等农业标的 [4][5] - 2023至2025年上半年投入农险防灾减损专项资金1.95亿元 落地项目1007个 实现减损超7.7亿元 受益农户361.14万户次 [5] 水稻领域成效 - 水稻防灾项目累计执行247个 投入资金4265万元 受益农户110.86万户次 减损增效金额1.78亿元 [6] - 江门示范田预计亩产超1000斤 有效改善土壤条件并提高粮食安全水平 [3][4] - 全省复制推广60个服务中心 构建保防救赔一体化服务风险减量模式 [5][6]
联通数智方案 打造乡村振兴“致富笋”
齐鲁晚报· 2025-08-26 04:39
5G与千兆宽带网络应用 - 联通5G网络支持田间高清直播销售 实现高速率低延迟传输 [1][3] - 千兆宽带接入电商平台 实时处理订单和库存管理 [3] - 5G+千兆宽带形成无线有线全方位网络体系 覆盖田间到市场全环节 [5] 智慧农业管理 - 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参数 指导科学种植 [5] - 农业专家通过高清视频远程指导病虫害防治和施肥 [5] - 大数据分析助力精准预测市场需求 优化供应链管理 [3] 芦笋产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 曹县芦笋种植面积达10万亩 占全国16% 年产优质芦笋12万吨 [5] - 种植户3亩芦笋日收入超800元 5亩芦笋预计年收入近7.5万元 [3] - 规模以上加工企业10余家 年加工能力15万吨 其中3家亿元规模加工厂年加工量5万吨 [7] 产销模式创新 - 现场采摘直播销售模式提升消费者信任度 日均订单超100个 [3] - 清晨采收芦笋当天发往全国 减少中间环节提升农民收益 [3] - 电商平台与智能物流系统协同 实现订单自动高效处理 [3] 产业带动效应 - 芦笋产业带动10万人就业 [7] - 政府将芦笋种植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方式 延长产业链拓宽产品广度 [5] - 产业多项指标居全国前列 包括种植规模 产品质量 加工能力和科技含量 [5]
国信期货牵头2025年郑商所祥符花生“保险+期货”项目正式启动
期货日报· 2025-08-25 01:33
项目背景与启动 - 花生"保险+期货"项目于2025年8月15日在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正式启动 由国信期货牵头 联合广州期货 东兴期货 格林大华期货 宏源期货和中华财险河南分公司共同开展 [1] - 项目获得郑州商品交易所及祥符区财政局支持 并举办"稳企安农护航实体"主题培训会 当地政府 交易所 保险公司 期货公司及农户代表均参与活动 [1] 祥符区花生产业地位 - 祥符区花生种植面积超60万亩 年产量超18万吨 是河南省花生生产基地和全国花生生产重点区 连续多年获批国家产油大县 [3] - 花生产业为当地支柱产业 但传统种植受气候和市场双重制约 农户收入不稳定 自2021年起连续3年开展"保险+期货"项目以构建双重风险防护网 [3] 参与机构表态与成果 - 国信期货自2017年启动"保险+期货"业务 累计开展150余个项目 金额突破50亿元 覆盖10余种期货品种 惠及农户超8万户 [7] - 2024年国信期货在中期协考评中跻身行业前八 参与的5个郑商所项目金额近4亿元 赔付超千万元 [7] - 中华财险河南分公司自2021年持续开展花生"保险+期货"试点 未来将优化产品设计以提升产业链抗风险能力 [7] - 宏源期货承诺发挥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功能 推动花生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8] 项目规模与结构 - 本次祥符区项目预计投保花生种植面积近10万亩 由多家机构共同承做 [7] - 项目包含订单农业签约环节 收购方万隆乡安生花生筛选厂与农户代表签订花生订单收购协议 [10] 培训与论坛内容 - 培训会涵盖花生"保险+期货"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期货期权工具实际案例 "保险+期货"对乡村振兴作用及场外期权策略应用等主题 [10] - 圆桌论坛讨论"保险+期货"长期化发展 花生期货期权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 以及期权结构设计等议题 [11] 项目目标与意义 - 项目通过多方参与和以点带面推广方式 推动风险管理衍生工具普及 系统性提高农户对市场风险管理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11] - 项目旨在帮助农户应对价格波动风险 稳定种植收益 并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 [11]
以金融担当筑牢秋粮丰收基石
证券日报· 2025-08-24 14:26
核心观点 - 中央财政下达11.46亿元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支持13个粮食主产省份实施秋粮"一喷多促" 彰显国家对秋粮生产高度重视 为全年粮食丰收提供保障 [1] - 银行需通过信贷支持 科技赋能和多方协作 精准配置金融资源 为秋粮生产注入金融活水 助力国家粮食安全 [2][3][4] 财政支持措施 - 财政部与农业农村部联合下达中央财政资金11.46亿元 专项用于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秋粮防灾减灾工作 [1] - 资金重点支持"一喷多促"技术实施 旨在应对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等风险 保障秋粮生产周期稳定 [1] 银行信贷支持方向 - 针对受灾地区种植户推出专项贷款产品 简化审批流程并降低门槛 确保资金快速到位恢复生产 [2] - 对种粮大户 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方案 满足其大规模资金需求 [2] - 围绕秋粮产业链开发供应链金融服务 包括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和订单融资等模式 [4] 科技赋能应用 - 通过农业客户数据库整合经营数据 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精准营销与风险防控 [3] - 采用移动支付和线上贷款技术简化业务流程 提升金融服务便捷性和可得性 [3] - 借助卫星遥感和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状况 土壤墒情及气象灾害 为信贷决策提供依据 [3] 多方协作机制 - 银行与农业农村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 共同制定金融服务方案确保资源精准投放 [4] - 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农业金融创新研究 探索适合秋粮生产的金融支持模式 [4] - 通过产业链核心企业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 保障秋粮产业链稳定运行 [4]
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吗?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8-24 01:06
农业企业所得税优惠 - 企业从事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种植等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10] - 企业从事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种植等项目的所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10] - 企业从事国家限制和禁止发展的项目不得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11] 排污权出让收入政策 - 排污权出让收入包括政府通过定额出让方式收取的排污权使用费和公开竞价等方式取得的收入 [14] - 缴费人需在收到缴款核定通知单或签订交易合同后7个工作日内缴纳排污权出让收入 [16] - 排污权有效期原则上为五年,期满后需按重新核定结果继续缴纳使用费 [18] 排污权缴费实施细节 - 缴费金额较大时可分期缴纳,期限不超过五年且首次缴款不低于总额的40% [17] - 缴费人通过电子税务局【非税收入通用申报】模块进行确认申报 [16] - 缴费证明可通过电子税务局【开具中央非税收入统一票据】功能获取 [20] 政策法规依据 - 农业税收优惠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及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 [12] - 排污权政策依据国务院办公厅指导意见及财政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的管理办法 [22] - 非税收入征管划转依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专项通知及公告 [22][23]
【金昌】创新融资协调机制 永昌金融监管支局引活水解小微之“渴”
搜狐财经· 2025-08-23 23:35
小微企业融资挑战 - 融资贵和担保难问题长期制约小微企业发展 [3] 多元化增信创新 - 永昌金融监管支局引导银行与政府性融资担保平台对接 探索多元化增信方式化解抵押物不足难题 [7] - 指导银行机构精简审批流程 压缩审批时限以提升融资效率 [7] 品牌企业融资案例 - 兰州银行永昌支行通过金控担保公司增信 将永昌县绿亨蔬菜专业合作社授信额度提升至300万元 [8] - 贷款利率降至3.85% 解决合作社生产资料费用和人员工资支付压力 [8] 农业企业转贷支持 - 永昌农商银行为甘肃华宇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300万元转贷 期限1年利率4.49% [10] - 资金用于生产资料采购款 临时用工工资和冷链运输预付款 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困境 [10] 金融支持成效 - 创新举措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10] - 金融活水持续润泽永昌大地 支持县域经济持续发展 [10]
优化休耕空间布局保障可持续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8-23 22:18
研究核心观点 - 基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视角,构建最大休耕规模预测模型与休耕迫切度评价体系,探究粮食安全约束下全国最大休耕规模及省域空间优化布局 [1] 研究方法与模型 - 通过系统动力学与灰色预测模型构建最大休耕规模预测模型 [1] - 结合"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休耕迫切度评价体系 [1] 休耕规模预测 - 在90%粮食自给率下,2030年最大休耕规模为3237.310万公顷 [1] - 在95%粮食自给率下,2030年最大休耕规模为2678.970万公顷 [1] - 在100%粮食自给率下,2030年最大休耕规模为2120.640万公顷 [1] 省域休耕迫切度差异 - 上海、内蒙古、海南、甘肃及青海等地休耕迫切度较高 [1] - 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及吉林等地休耕迫切度较低 [1] 休耕重点区域分布 - 西北、华北及东南沿海省份为休耕重点区域 [1] - 重点区域特征为生态环境承压较大或经济开发强度过高 [1] 省域休耕规模差异 - 内蒙古、甘肃等地休耕规模较大 [1] - 北京、上海等地休耕规模较小 [1] 休耕实施现状 - 主要采取连续三年为一期的短期休耕和季节性休耕 [1] - 地区差异导致不合理空间布局可能引发耕地资源错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