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建设

搜索文档
从基建联通到民心相通 在维多利亚湖上见证中非友谊
中国青年报· 2025-06-25 00:50
项目概况 - 马古富力大桥由中土集团与中铁十五局联合承建,全长4.66公里,设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主桥为520米三塔双索面矮塔斜拉桥[2] - 主桥塔柱造型独特,桥身融入坦桑尼亚国旗三色(绿、蓝、金黄),寓意国家开放姿态[2] - 项目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施工,主梁共123个节段,施工技术难度较高[2] 经济与社会效益 - 大桥通车使维多利亚湖两岸通行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5分钟,显著提升区域互联互通[3] - 预计未来5年带动湖区鱼类出口量增长12%,矿产资源出口增长10%[3] - 项目累计创造近3000个就业岗位,本地员工占比达95%,培养1500名专业技术工人[7] 技术与管理亮点 - 项目凝结中国建设者多项原创技术与专利成果,涵盖绿色环保、数字建造、智慧施工等领域[9] - 属地化管理成效显著,中方团队通过"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核查"系统提升本地员工管理能力[7] - 中国土木在建设过程中践行"坦桑参与、坦桑受益"理念,带动建材、运输、服务等产业链协同发展[7] 中非合作成果 - 项目是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被坦桑尼亚总统称为深化与邻国贸易的关键枢纽[3][9] - 中国工程师与本地建设者共同完成从桩基到主桥合龙的全流程施工,技术转移成效显著[9] - 项目培养了一批具备混凝土配比、钢结构焊接等专业技能的本地人才,填补当地技术缺口[8] 人文影响 - 本地青年乔书亚从施工辅助工晋升为项目安全管理者,掌握中英双语培训能力[5][7] - 中方团队通过应急演练、安全巡查等实践培训,将"安全第一"理念转化为本地化工作准则[7] - 项目促进跨文化交流,例如本地材料管理员学会系统管理理念和团队协作方法[7]
专访香港理工大学倪一清:为高铁磁浮装上“感知神经”,AI赋能结构安全监测|“港”创科25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07:28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应用 - 凤凰磁浮革命性的磁浮在线监测平台持续监测轨道健康状况,保障列车平稳运行[1] - 广州塔部署700个精密传感器捕捉塔身细微变化[1] - 青马大桥自适应概率神经网络实现85%以上损伤精准定位,突破环境噪声干扰[1] - 光纤光栅传感器通过超声导波技术精准监测裂缝、温度及振动,已应用于京沪高铁、兰新铁路及新加坡地铁[6] - 超声波光纤传感器实现高铁无电源环境多点布设,采样频率达5000赫兹以上[16] 轨道交通智能运维系统 - 智能监测云平台实时追踪车轮扁疤、轨道形变及动态荷载,已在新加坡地铁、香港地铁及内地高铁部署[8] - AI异物入侵监测系统结合激光雷达与图像识别,实现1500米范围内实时预警[17] - 铁路噪声控制技术采用3D打印声学超材料,轨道近场噪声降低3-5分贝,远场降低1-3分贝[7] - 智能颗粒阻尼器应用于香港及深圳地铁,提升乘客舒适度[7] 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 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4.8万公里居世界第一,部分线路时速提升至400-450公里[13] - 时速600公里磁悬浮列车技术已成熟,但需建设试验线实现客运运营[14] - 磁悬浮控制系统引入强化学习、迁移学习等AI算法,提升台风等极端天气下的鲁棒性[17] - 自感应混凝土研发中,可使轨枕实时感知荷载,正与上海铁路局测试[9] 国际拓展与认证 - 香港与全球100多国签署互认协议,可助力中国高铁技术出海免重复认证[19] - 新加坡地铁、里约奥运地铁4号线采用光纤传感器技术,累计监测500公里行车里程[6] 材料与跨学科创新 - 石墨烯、碳纳米管等智能材料通过3D打印制成声学超材料,用于高铁及高速公路降噪[15] - 土木工程与AI、材料科学深度融合,推动轨枕荷载感知等技术创新[9]
非洲最长矮塔斜拉桥正式通车运行
人民日报· 2025-06-23 21:30
项目概况 - 马古富力大桥是非洲最长矮塔斜拉桥,全长4.66公里,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主桥为520米三塔双索面矮塔斜拉桥 [1] - 主梁共分123个节段,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施工,主桥塔柱造型融入坦桑尼亚国旗的绿色、蓝色与金黄色,象征区域合作与繁荣发展 [1] - 大桥由中国土木和中铁十五局联合承建,历时5年建成通车,成为东非地区交通、经济和民生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1][2] 技术创新与工程管理 - 项目团队首次在非洲应用水中承台吊箱一体式柔性止水工艺,兼顾施工精度与维多利亚湖生态保护 [2] - 采用"创新"基准,融合国内基建经验与海外项目需求,探索独立自主的生产运营道路,创造本地桥梁建设史上的多个"第一" [2] - 实施"用工属地化"策略,建设期间为坦桑尼亚创造2000多个就业岗位,当地员工参与度达95% [2] 战略意义 - 大桥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标志性工程,体现中非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深化 [2] - 作为区域互联互通关键节点,大桥将提升坦桑尼亚与东非地区的交通效率,推动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与互利共赢 [2]
长湖申线(江苏段)航道整治工程新建平望大桥左幅通车
快讯· 2025-06-23 07:43
项目进展 - 中铁建城通公司承建的长湖申线(江苏段)航道整治工程东段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1] - 新建苏州市吴江区平望大桥左幅正式通车 [1] 项目意义 - 项目整体建成后对构建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具有重要意义 [1] - 项目将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
大桥开通前,怎样做“体检”?(记录中国)
人民日报· 2025-06-20 21:41
桥梁建设行业 - 常泰长江大桥作为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正在进行为期一周的荷载试验[2] -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作为全球首座千米级双层公铁两用斜拉—悬索协作体系钢桁梁桥已完成9000吨荷载试验[2] - 荷载试验是大型桥梁通车前必须通过的"终极体检"程序[3] 荷载试验技术 - 试验分为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两个阶段[3] - 静载试验采用分级加载方式,从30%到100%逐步增加9000吨重载货车[4] - 动载试验包含匀速试验、刹车试验和"蹦跳"测试三类方法[5] - 试验过程中使用大量传感器实时监测桥梁各项参数[5] 行业规范与标准 - 国家规定新建或重大改造的大型桥梁必须通过荷载试验才能通车[7] - 试验需由具备资质的单位按照规范设计实施[7] - 试验数据将作为桥梁验收依据和未来健康监测的基准数据[6] 重点桥梁项目 -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预计7月具备通车条件[2] - 常泰长江大桥和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均属于国家关键交通基础设施[7]
中企承建坦桑尼亚马古富力大桥项目建成通车
环球网· 2025-06-20 07:17
项目概况 - 马古富力大桥由中企联合承建,是非洲最长矮塔斜拉桥,全长4.66公里,设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 [5] - 主桥为520米三塔双索面矮塔斜拉桥,主梁共123个节段,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施工 [5] - 桥身融入坦桑尼亚国旗三色,主桥塔柱造型独特,兼具工程美学与区域合作象征意义 [5] 技术突破 - 项目团队攻克复杂地质条件,首次在非洲应用自主研发的水中承台吊箱一体式柔性止水工艺,实现承台施工"零水下浇筑" [11] - 创新设计复杂地质斜基面裸岩钻孔钢平台搭建及桩基钻孔成套工法,累计申报专利技术9项 [11] - 深度融合数字化建造与绿色环保策略,最大限度降低对维多利亚湖生态影响 [11] 经济与社会效益 - 大桥通车后,两岸通行时间从2小时绕行或40分钟渡船缩短至5分钟,货物运输成本降低10%-15% [7] - 项目雇佣本地员工占比95%,创造近3000个就业岗位,培养1500名专业技术工人 [13] - 联动30余家本地分包商与供应商,带动建材、运输、服务等上下游产业配套能力提升 [13] 区域战略价值 - 大桥连接姆万扎省米松桂与森各拉玛地区,将成为坦桑尼亚与乌干达、卢旺达等邻国的重要交通走廊 [9] - 项目被定位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强化中坦基础设施联通与民心相通 [11][13] - 预计将促进区域贸易、旅游业及地方经济全面繁荣,增强大湖两岸互联互通 [9] 建设历程 - 项目历时五年建成,采用三阶段施工法,包含主桥、引桥及附属设施 [3][5] - 通车仪式吸引坦桑尼亚总统、总理及中国驻坦大使等近万人参与 [1][3] - 承包商践行"坦桑参与,坦桑受益"理念,填补当地桥梁建设领域人才缺口 [11][13]
中企承建的非洲最长矮塔斜拉桥建成通车
中国新闻网· 2025-06-20 05:09
项目概况 - 非洲最长矮塔斜拉桥——坦桑尼亚马古富力大桥正式通车 全长4.66公里 设双向4车道 设计时速120公里 [1] - 主桥为520米三塔双索面矮塔斜拉桥 主梁共123个节段 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施工 [1] - 大桥连接姆万扎省米松圭与森各拉玛地区 将绕行时间从2小时或渡船40分钟缩短至5分钟 [1] 经济与社会效益 - 两岸货物运输成本降低10%至15% [1] - 预计带动周边农业 旅游 商贸等产业发展 惠及湖区百万民众 [1] - 雇佣本地员工占比近95% 累计创造近3000个就业岗位 [2] - 培养逾1500名专业技术工人 填补当地相关领域人才缺口 [2] 技术创新与环保 - 项目团队克服复杂地质条件和水域施工难题 融合数字化建造与绿色环保策略 [1] - 首次在非洲应用自主研发的水中承台吊箱一体式柔性止水施工工艺 实现承台施工"零水下浇筑" [1] - 最大限度降低对维多利亚湖生态环境影响 开创非洲桥梁建设多项技术先河 [1]
刘永辉:乘风破浪踏远洋,使命如炬耀丝路——勇当“创效突破”的领跑者
中国能源网· 2025-06-16 08:56
公司管理 - 项目经理刘永辉从技术员逐步晋升至公司副总工程师,具备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3] - 采用"定项、定人、定责"工作模式和"清单化""网络化"管理,划分8个独立施工区域,实行1名施工员+10名外劳的自营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5] - 创新提出"三个一管理模式"强化安全管理,实现全周期"零事故",获多项文明工地荣誉 [8] 技术创新 - 针对日拔大桥复杂工艺,采用劲性骨架定位预应力管道、钢绞线先穿工艺及两端分阶段超张拉技术 [6] - 开发"气举法"拔除大直径深埋钢护筒施工工法,获交通运输部一级工法认证 [8] - 运用专业软件模拟计算并实时监测数据,确保施工精准可控,主桥提前20天合龙 [6][8] 项目成果 - 日拔大桥主塔高88.5米,单梁段混凝土重约500吨,采用牵索挂篮悬臂浇筑工艺,完成4次张拉 [6] - 累计提交206项TQ设计问题,通过优化设计变更和退税管理节约成本 [7] - 大桥通车后服务30万人口,提升区域物流效率并促进经济发展 [6] 团队建设 - 实施"青年职工素养提升工程",通过每周讲座和技术交流会培养7名梯队人才 [9] - 团队获中交集团"优秀青年突击队"、砂拉越政府"卓越贡献奖"等荣誉 [9] - 项目团队攻克多项施工难题,获中交三航局海外技术创新奖 [8][9] 海外拓展 - 公司早期参与马来西亚槟城二桥项目,奠定海外业务基础 [3] - 在马来西亚成功实施日拔大桥和KUTS蓝线2标项目,展现国际化工程能力 [3][9] - 主动研究当地政策,推动变更索赔和计量批复,增强海外市场竞争力 [7]
近300吨“钢铁方舟”凌空飞渡 武汉双柳长江大桥首片钢箱梁吊装成功
长江日报· 2025-06-15 00:49
项目进展 - 武汉双柳长江大桥主跨首片钢箱梁成功吊装 标志着大桥进入上部结构施工新阶段 [1] - 首片钢箱梁位于跨中 长13米 梁高4米 重约2986吨 [1] - 采用数字孪生系统实时监测吊装过程 确保精度控制在毫米级 [1] 项目概况 - 项目为国家高速公路网G9906武汉都市圈环线重要组成部分 路线全长3504公里 [1] - 跨江主桥主跨1430米 宽505米 设计时速120公里 采用双向8车道标准建设 [1] - 目前长江上最宽的钢箱梁悬索桥 武汉"东大门"第一桥 [1] 项目意义 - 建成后武汉新洲到鄂州行车距离由一个半小时缩短为5分钟 [2] - 打通阳逻国际港到花湖机场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与光谷的快速通道 [2] - 促进"光谷""星谷"联动融合发展 完善物流枢纽功能 [2]
298.6吨“钢铁方舟”凌空飞渡,双柳长江大桥最新进展来了
长江日报· 2025-06-14 07:45
项目进展 - 武汉双柳长江大桥主跨首片钢箱梁成功吊装 标志着大桥进入上部结构施工新阶段 [1] - 首片钢箱梁位于跨中 长13米 宽50.5米 梁高4米 重约298.6吨 [4] - 吊装过程采用数字孪生系统实时监测吊机应力、变形及环境因素 精度控制在毫米级 [7] 工程概况 - 项目为国家高速公路网G9906武汉都市圈环线组成部分 路线全长35.04公里 [4] - 跨江主桥主跨1430米 宽50.5米 设计时速120公里 采用双向8车道标准建设 [4] - 目前长江上最宽的钢箱梁悬索桥 主跨共设90个梁段 [4] 区域影响 - 建成后武汉新洲到鄂州行车时间从1.5小时缩短至5分钟 [10] - 打通阳逻国际港至鄂州花湖机场、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与光谷的快速通道 [10] - 促进"光谷"与"星谷"联动融合发展 完善物流枢纽功能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