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消金公司期中考:招联净利领先但同比下滑,中银兴业消金逆袭
南方都市报· 2025-08-26 01:52
行业竞争格局 - 消费金融市场竞争加剧 行业格局持续演变 头部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合计资产6387.66亿元[2] - 蚂蚁消金以3064.7亿元总资产领跑 招联消金1577.22亿元位居第二 中银消金791.51亿元排名第三[3] - 蚂蚁消金总资产同比下降2.32% 招联消金下降3.68% 中银消金逆势增长3.22%[3] 头部机构业绩表现 - 蚂蚁消金营业收入100.41亿元 同比增长67.77% 净利润14.6亿元 同比增长57.84%[3][4] - 招联消金营业收入78.99亿元 同比下降14.77% 净利润15.04亿元 同比下降12.76%[3][4] - 兴业消金净利润8.65亿元 同比增长213.43% 中银消金净利润1.5亿元 实现从-3.06亿元扭亏为盈 增长313.43%[3][4] 监管政策影响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助贷新规 要求银行对合作平台实行名单制管理[5] - 招联消金披露11家助贷合作机构 其中10家来自头部互联网阵营[6] - 中银消金构建40家助贷合作矩阵 涵盖互联网巨头 同业机构及细分平台[6] - 兴业消金公示24家合作机构 既涵盖互联网巨头关联企业 也包含垂直场景平台[7] 财政政策支持 - 三部门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实施期限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8] - 蚂蚁消金 招联消金 兴业消金 中银消金均成功入围贴息政策经办机构名单[9] - 招联消金 兴业消金 中银消金通过官方渠道释放推进政策落地信号[10]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呈现监管规范加政策利好的双重导向 助贷新规推动行业向合规化进阶[11] - 财政贴息政策为市场注入增长动力 行业正从规模竞争向质量竞争转型[11]
维信金科发布中期业绩 净利润2.16亿元同比增长79.5%
新浪财经· 2025-08-26 00:31
财务表现 - 总收入人民币25亿元 同比增长43.8% [1] - 净利润2.16亿元 同比增长79.5% [1] - 每股盈利0.44元 中期股息5港仙 [1] 业务运营 - 中国内地贷款实现量达人民币380.0亿元 [1] - 加强风险管控 调整营运战略以降低借款人信贷风险 [1] - 实施成本控制措施提高营运效率 [1] 宏观环境 - 宏观政策效果逐渐显现但经济局势尚未完全复苏 [1]
【政策把脉】贴息“红包”精准滴灌消费市场
证券时报· 2025-08-25 18:24
此次贴息政策的核心在于"精准"二字。在覆盖范围上,政策既包含单笔5万元以下的日常消费,又聚焦 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等大额支出领域,这种"小额普惠+大额定向"的设计,既满足了居民柴 米油盐的基本需求,又瞄准了改善型消费的痛点。例如,针对养老生育领域的贴息,直接回应了人口结 构变化下的民生需求;对家居家装的支持,则与房地产"软着陆"的政策导向形成协同。在资金分配上, 中央财政承担90%的贴息资金,既彰显了国家提振消费的决心,又为地方预留了灵活空间。这种央地协 同模式,既能避免地方财政压力过大,又能通过省级财政的10%配套资金,激发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的创 新活力。政策执行流程的设计同样体现了效率导向。贷款经办机构在结息时直接扣减贴息资金,借款人 无需额外申请,这种"免申即享"的模式,最大限度降低了政策落地的摩擦成本。同时,政策明确23家经 办机构名单,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既确保了政策覆盖面,又通过差异化机构的 客群互补,实现了对工薪阶层与灵活就业人员的双向覆盖。 从宏观经济视角看,贴息政策的杠杆效应显著。按1%的贴息比例测算,1元财政资金可撬动100元贷款 投入消费领域,这种"乘数效应"在 ...
与深圳特区同频共振 招联以科技创新重塑行业生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16:12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综合改革试点实施5周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45 年来,从"先行先试"走向"先行示范",深圳金融业承担着为国家金融改革探路的历史使命,始终以高质 量发展为引领,是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战略支柱。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家消费金融公司,招联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招联")紧密依托深圳良好的 营商环境和创新氛围,于前海扎根探路,与深圳同频共振,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勇立潮头。秉持"以科 技践行普惠,让信用不负期待"发展理念,招联深度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不仅 重塑行业服务范式、推动普惠金融提质扩面,更在国家战略实施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实践中彰显担当, 开辟了一条以自主创新为驱动、以数智应用为方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科技创新成为国家战略核心的当下,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关键力量。作为科 技领域的前沿探索者,招联在大模型技术层面不断突破创新,取得显著成果。 2023年11月,招联发布消费金融行业首个130亿参数开源大模型"招联智鹿",与百度、阿里、清华大学 等机构自研的大模型同期入榜国内权威榜单C-Eval和CMMLU。后经两次迭代,招联陆续推 ...
维信金科(02003)发布中期业绩 净利润2.16亿元 同比增长79.5% 客户投诉率降低至历史新低
智通财经· 2025-08-25 15:07
财务业绩 - 总收入2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3.8% [1] - 净利润2.1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9.5% [1] - 每股盈利0.44元 宣布中期股息5港仙 [1] 业务规模 - 中国内地贷款实现量达380.0亿元人民币 [1] 运营战略 - 加强风险管控并调整营运战略以降低信贷风险 [1] - 实施成本控制措施提高营运效率 [1] - 系统性升级风控框架并优化客户组合结构 [1] 客户质量提升 - 将重心转向更优质借款人并提高该人群审批通过率 [1] - 针对优质借款人试点新数据源构建高质量样本库 [1] - 持续迭代授信策略与风险模型 [1] 合作与运营优化 - 与多家领先优质平台深化合作 [1] - 客户投诉率降至历史新低为可持续运营奠定基础 [1] - 早期风险指标温和上升但资产质量优化能力持续增强 [1]
国常会强调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力,央行加量续作MLF,债市继续承压
东方金诚· 2025-08-25 13: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8月22日国常会强调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力,央行加量续作MLF,资金面重回宽松,股市强势令债市承压但短债回暖,转债市场指数跟涨,鲍威尔讲话使美债收益率下行,欧洲主要经济体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普遍下行 [1] 各部分总结 债市要闻 国内要闻 - 国常会指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明显,要加强统筹协调释放内需潜力 [3] - 证监会发布实施《证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定》,对不同类别公司实施差异化监管政策 [4] - 央行8月22日公告将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本月净投放达3000亿元,为连续六个月加量续作 [4] - 央行就《银行间外汇市场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提到外汇交易中心等可提供数据服务 [5]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9月1日开闸,对消费贷款“用于消费部分”精准支持 [6] 国际要闻 - 8月22日鲍威尔在央行年会上讲话,认为就业下行风险上升,可能需降息,短期内通胀风险偏向上行、就业风险偏向下行 [7] 大宗商品 - 8月22日WTI 10月原油期货收涨0.22%,布伦特10月原油期货收涨0.09%,COMEX黄金期货涨1.05%,NYMEX天然气价格收跌4.10% [8] 资金面 公开市场操作 - 8月22日央行开展3612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1.40%,当日有2380亿元逆回购到期,单日净投放1232亿元 [9] 资金利率 - 8月22日资金面重回宽松,主要回购利率下行,DR001下行5.17bp至1.412%,DR007下行4.71bp至1.467% [10] 债市动态 利率债 - 现券收益率走势:8月22日股市强势、国债一级发行结果偏弱令债市承压,尾盘MLF操作带动短债回暖,10年期国债活跃券250011收益率上行2.40bp至1.7850%,10年期国开债活跃券250210收益率上行2.30bp至1.8760% [13] - 债券招标情况:涉及25进出清发02(增发2)、25进出清发007(增发7)、25附息国债16、25超长特别国债06招标信息 [15] 信用债 - 二级市场成交异动:8月22日多数产业债成交价格稳定,“H9龙控01”跌超23%,“15中城建MTN001”涨超55900% [16] - 信用债事件:涉及广州时代控股、万科、泰禾集团等多家公司债券兑付、业绩、信披违规等事件 [19] 可转债 - 权益及转债指数:8月22日A股三大股指收涨,沪指突破3800点,转债市场指数跟涨,中证转债、上证转债、深证转债分别收涨0.95%、1.05%、0.81%,转债市场成交额984.53亿元 [20] - 转债跟踪:8月22日起帆转债提议下修转股价格,科华转债不下修等多只转债相关公告 [25] 海外债市 - 美债市场:8月22日各期限美债收益率普遍下行,2年期下行11bp至3.68%,10年期下行7bp至4.26%,2/10年期利差扩大4bp至58bp;美国10年期通胀保值国债损益平衡通胀率上行2bp至2.41% [26][28] - 欧债市场:8月22日主要欧洲经济体10年期国债收益率普遍下行,德国下行3bp至2.72%,法国、意大利等国均有不同幅度下行 [29] - 中资美元债每日价格变动:截至8月22日收盘,展示了单日涨幅前10和单日跌幅前10的中资美元债相关信息 [31]
行业迎来政策利好 蚂蚁消金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4.6亿元
北京商报· 2025-08-25 12:22
公开数据显示,除蚂蚁消金外,被列入经办机构的另外3家消金公司也已经披露上半年业绩。其中,招 联消金实现净利润15.04亿元,同比下降13.34%;兴业消金上半年净利润达8.6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213.43%;中银消金业绩改善更为突出,在去年同期亏损3.06亿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50亿 元。 业内普遍认为,作为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当前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正迎来政策利好。年初以 来,监管部门多次出台政策,在消金公司拓展融资渠道、转让不良资产等方面提供支持。日前,财政 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明确未来一年内 对部分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支持。其中,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和中银消金 4家头部消金公司,与6家国有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一同纳入财政贴息的经办机构,有望进一步提 升业务发展动能。 | | | 2025 年上半年消金公司经营业绩 | | | --- | --- | --- | --- | | | 净利润 | 营业收入 | 总资产 | | 招联消金 | 15.04 亿 | 78.99 亿 | 1577.22 亿 | | ...
中银消金一董事任职资格获批
北京商报· 2025-08-25 11:15
北京商报讯(记者 岳品瑜 董晗萱)8月25日,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行政许可信息,国家金融监 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核准翟依琳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董事的任职资格。 ...
消费贷“国补”倒计时!机构何以借势拓增量?
券商中国· 2025-08-25 04:00
政策核心特点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于9月1日实施 仅对贷款中"真正用于消费的部分"提供精准支持 与过往整笔贷款贴息模式有显著区别 [1] - 政策要求金融机构通过技术手段精准识别资金流向 确保贴息资金直达消费商户 [1][2] 实施机构与技术准备 - 首批贷款经办机构包括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和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 选择标准基于全国性经营范围和客户规模 [2] - 机构需升级信息系统以实现消费信息精准识别 部分机构需进行技术改造以监测资金使用途径 [2][3] - 政策落地需尽量减轻用户侧操作负担 同时明确向用户展示补贴来源和利率水平 [3] 行业影响与机构布局 - 政策覆盖4家头部消费金融公司(按2024年末资产规模排名前4)及19家商业银行 [4] - 现金贷产品因资金流向监测困难难以享受贴息 场景贷成为政策落地主要方向 [4] - 消费金融公司预计政策将大幅拓展业务规模 行业正积极准备场景贷布局 [4] 场景贷发展趋势 - 消费金融公司场景贷主要集中在3C(16家)、家电(16家)、家装(14家)、旅游(14家)等低频消费场景 并逐步向高频消费场景渗透 [6] - 贴息政策降低贷款利息 为消费金融公司拓展场景合作提供成本空间 [6] - 行业更倾向与头部渠道和大宗消费场景合作 以实现快速业务上量 [6] - 银行需加强场景贷业务拓展 消费金融公司可发挥灵活性优势开发多元精细场景 [7]
国泰海通:业绩增长与增量资金入市共振 继续看好非银板块
智通财经网· 2025-08-25 01:49
行业业绩与投资机会 - 非银板块公司半年报业绩普遍高增 后续业绩密集发布 看好配置力量与业绩弹性共振带来的投资机会 推荐A股具备业绩弹性非银标的 [1] - 保险行业2025年上半年NBV预计延续增长 主要由预定利率调降及报行合一影响下价值率提升带来 受利率下行影响净资产仍有压力 资负匹配重要性突出 [1] - 消费金融相关公司上半年业绩实现高增 资金成本加速下行 资产荒背景下继续看好投资机会 [1] 经纪业务数据 - 本周日均股基成交额为28700亿元 较前值23842亿元增长20.4% [2] - 2025年截至本周末两市日均股基成交额17503亿元 同比增长81.96% [2] 投行业务数据 - 截至2025年8月22日 IPO和定增承销规模为7386.12亿元 [2] - 截至2025年8月15日 企业债融资规模145.91亿元 公司债融资规模22241.73亿元 可转债融资规模338.27亿元 [2] 融资融券数据 - 截至2025年8月21日融资融券余额21468亿元 较8月14日20626亿元增长4.1% 其中融资余额21320亿元 融券余额148亿元 [2] - 融资融券余额占AB股流通市值比例为2.14% [2] 股权质押数据 - 2025年截至8月22日累计新增质押股票参考市值5224亿元 其中券商股权质押参考市值1162亿元 占比22.25% [2] - 市场未解押股权质押业务股票总市值4985亿元 其中券商未解押股票总市值1220亿元 占比24.47% [2] 保险行业数据 - 2025年1-6月保险行业累计保费收入37350亿元 同比增长5.3% 人身险原保费收入27705亿元同比增长5.4% 财险原保费收入7805亿元同比增长5.2% [3] - 保险行业总资产39.22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9.23% 净资产3.75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2.9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