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火锅
icon
搜索文档
英特尔获投资;a2收购雅士利新西兰工厂;The Body Shop任命品牌官
搜狐财经· 2025-08-21 02:18
投资动态 - 软银集团对英特尔普通股进行20亿美元投资 每股支付23美元 [1][3] - 软银成为英特尔第五大股东 双方已密切合作数十年 [3] 收购与出售 - 雀巢与通用磨坊合资企业Cereal Partners Worldwide计划在法国和英国出售两家工厂 考虑由德国Ecco Group收购 [5] - CPW将资源转向有机、高蛋白、无麸质等细分新品 并加大电商和便利渠道投入 [5] - 欧洲传统早餐麦片销量持续下滑促使雀巢等公司调整业务重心 [5] - a2牛奶公司以2.82亿新西兰元(约12亿元人民币)收购雅士利新西兰乳品有限公司 交易获新西兰官方批准 预计9月1日完成交割 [8] - a2牛奶公司同时出售马陶拉谷乳品有限公司全部股权给Open Country Dairy Limited [8] - 收购帮助a2牛奶控制供应链 推动中国市场产品多元化 [8] 品牌与业务拓展 - 洽洽食品全资持股内蒙古赤峰华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注册资本500万元人民币 经营范围包括谷物种植、食用农产品零售等 [11] - 麦德龙全国首家"胖改店"北京四季青店正式营业 SKU精简至约8000支 商品汰换率55% 烘焙和熟食品类商品数量增加近6倍 现制加工区扩大 进口商品占比25% [13] - 海底捞在北京亦庄推出全国首家创新概念店 等位区增设甜品站和互动娱乐区 开业首周娃娃机订单超500 [16] - 朗姿LANCY发布全球代言人宋佳2025秋冬品牌大片 通过立体剪裁和解构设计强化高端女装品牌形象 [19] - Swatch因宣传图中模特"眯眯眼"姿势引发争议 品牌全球删除相关资料并公开道歉 [20] - 泸州老窖成立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3000万元 经营范围包括服务消费机器人销售、化妆品批发、商业综合体管理等 [22] 人事任命 - The Body Shop任命Alia Sirina Hawa为首席商务及品牌官 Hawa曾在欧舒丹集团任职6年 担任欧洲、中东和出口市场总裁 更早前在Coach任EMEAI高级区域品牌总监 [23][25]
美国排名第一的火锅:出海不能只做华人生意
吴晓波频道· 2025-08-21 00:30
公司背景与市场定位 - 快乐小羊为小肥羊原班人马在海外创立的新品牌 从加拿大多伦多起步 目前海外门店覆盖十几个国家达60多家[3] - 品牌主打蒙式火锅 以牛羊肉为主 汤底加入中药材 无需蘸料即可食用 产品设计兼顾去膻增香和简化食用流程[16] - 海外客群定位超越华人市场 非华人顾客占比达70%-80% 主攻欧美主流消费群体[13][14] - 美国市场门店规模近40家 在当地火锅品类中排名第一 欧洲和东南亚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10][11] 海外经营策略 - 坚持手工熬制汤底 每日由各地门店师傅记录过程并拍照上传群组 保留原始风味特质[7][9] - 人均客单价定位符合主流消费水平 美国市场约为35美元 贯彻"好吃不贵"策略[18] - 选址避开唐人街 优先选择白人主流社区街边店 首店设于伦敦大英博物馆附近 强化品牌形象[25] - 市场选择侧重欧美 因消费力强且政策环境稳定 规避东南亚市场因政治稳定性不足及消费力较低的风险[24] 供应链建设与产业协同 - 在内蒙古建立专用底料工厂 选用无农残原料 解决农产品出口因农残或重金属被退回的问题[20] - 派遣工程师至英国指导羊肉加工技术 包括去筋剃膜等工序 提升当地羊肉利用率[21] - 促成英国羊肉30年来首次进入美国市场 带动当地供应链资源并促进文化交流[22] - 供应链策略采用"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模式 优先保障底料和羊肉供应稳定性[20] 核心发展理念 - 强调产品力为出海基础 需具备"能打的产品" 同时创始人需投入全部精力并具备坚定信念[25] - 文化层面主张"上善若水"的包容利他精神 反对狼性内卷文化 追求长期品牌化发展而非短期功利[26] - 经营方向与国际团队存在分歧 坚持保留手工熬制传统而非完全标准化 认为标准化会丧失风味特质[5][6] - 通过教育市场解决文化差异 如制作宣传材料指导食用方式 包括涮煮时间和顺序等[17]
太突然!“重庆火锅排队王”多门店闭店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20 13:32
公司运营事件 - 知名火锅品牌朱光玉火锅馆在长沙所有5家门店均暂停营业 引发网友关于老板跑路和储值卡退款的讨论 [2] - 湖南片区除郴州外门店均暂停营业 由公司接管代理门店 重新开业时间待官方通知 公司承诺为充卡会员处理退款 [4] - 联系电话无法拨通 长沙门店停业不影响其他地区门店运营 代理在公司留有保证金 [4] 公司基本情况 - 关联公司重庆朱光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6月 注册资本50万元人民币 [4] - 由李登飞 梁熙桐 成都燚鼎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成都非常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4] - 已成功注册朱光玉 光玉 光玉茶馆等商标 [4] 产品与运营特色 - 保留重庆火锅要素外融合高颜值茶饮甜品特色小吃 虎皮凤爪 暴打柠檬茶等创新产品成为爆品 [4] - 三年间共接待近600万人次 9.9元的暴打柠檬茶每家店一天能卖700多杯 [4] - 遵循互联网运营逻辑 品牌市场部负责创新和流量打造 而非传统研发中心 [5] 扩张与发展状况 - 2022-2024年扩张迅速 在全国31个省份开出超200家门店 二三线城市分布占比近50% [6] - 今年5月海外首店正式登陆吉隆坡 [6] 行业竞争环境 - 火锅品类近一年新开店超17万家 但净增长-1.9万家 近20万家火锅店出局 [6] - 客单价较高的高端火锅 低价低质低线城市的网红小火锅和餐饮小白成为阵亡重灾区 [10] - 贵州酸汤 云南火锅 鲜牛肉火锅等品类兴起 传统川渝火锅市场空间受到挤压 [11] 行业特征与挑战 - 火锅属于标准化程度较高的重投资餐饮品类 高竞争和低容错双重挤压 [10][11] - 入局者众多 产品同质化程度高 行业竞争和洗牌残酷 [6] - 火锅创业板块流行创业即负债现象 [11]
太突然!“重庆火锅排队王”多门店闭店
第一财经· 2025-08-20 12:25
公司事件 - 朱光玉火锅馆长沙所有5家门店暂停营业 品牌方称湖南片区除郴州外门店均由公司接管 重新开业时间待官方通知[3][4] - 联系电话无法拨通 品牌方表示涉事代理留有保证金 可为充卡会员处理退款[4] - 公司关联企业重庆朱光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6月 注册资本50万元人民币 由李登飞 梁熙桐等共同持股[5] 业务模式 - 品牌融合重庆火锅与高颜值茶饮甜品特色小吃 创新产品包括虎皮凤爪和暴打柠檬茶 9.9元暴打柠檬茶单店日销超700杯[6] - 遵循互联网运营逻辑 创始人认为创新关键在品牌市场部而非研发中心 市场部负责把握流量趋势[6] - 三年间共接待近600万人次 标准化程度较高 目前在全国31个省份开设超200家门店 其中二三线城市分布占比近50%[6] 行业状况 - 火锅品类近一年新开店超17万家 但净增长为负1.9万家 近20万家火锅店出局[6] - 客单价较高高端火锅 低价低质低线城市网红小火锅和餐饮小白成为阵亡重灾区 行业流行"创业即负债"现象[10] - 贵州酸汤 云南火锅 鲜牛肉火锅等新兴品类兴起 进一步挤压传统川渝火锅市场生存空间[10] 发展策略 - 专家建议优化产品结构推出高性价比套餐 加强线上运营提升品牌曝光度和外卖业务[10] - 应实施精细化管理关闭低效门店降低运营成本 注重创新开发特色菜品提升顾客体验[10] - 2022-2024年快速扩张 2024年5月海外首店登陆吉隆坡[6]
呷哺呷哺上半年亏损缩窄 火锅行业竞争加剧
中国经营报· 2025-08-20 01:01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19亿元 同比减少18.9% [2]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0.8-1.0亿元 较去年同期2.74亿元亏损收窄63.2%-70.5% [2] - 2021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超13亿元 其中2021年亏2.93亿/2022年亏3.53亿/2023年亏1.99亿/2024年亏4亿 [2] - 2024年营业收入47.55亿元 同比减少19.65% [2] 亏损原因分析 - 产品缺乏特色 环境服务一般导致消费者光顾频次减少 [3] - 缺乏全渠道宣传 消费者对品牌产生审美疲劳 [3] - 团队在判断、执行、运营等方面存在问题 [2] 经营改善措施 - 通过数字化供应链驱动结构性降本增效 依托集采优势打通供应商协同链路 [3] - 升级物流枢纽及标准化流程 优化配送路径网络实现运营效率提升 [3] - 优化餐厅布局结构 关闭低效餐厅并聚焦高潜力区域新增门店 [3] - 资产减值损失计提金额较2024年同期大幅下降约64.1% [3] - 2024年新开65家呷哺呷哺餐厅及13家湊湊餐厅 关闭138家呷哺呷哺餐厅及73家湊湊餐厅 [3] 创新业务模式 - 推出"凤还巢"合伙人计划 采用合伙人、集团和高管三方持股模式 [5] - 已开业5家合伙门店全部实现盈利 [5] - 该模式有助于吸引激励人才 激活内部优秀人才潜能 [6] - 合伙门店分红比例向一线员工倾斜 [6] 行业竞争环境 - 2025年火锅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6689亿元 [5] - 行业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 存在菜品与锅底同质化问题 [5] - 头部企业海底捞推出人均消费超600元的高端甄选店及创新概念店 [5] 营销策略调整 - 畅吃卡因不同门店优惠叠加规则不清晰及服务人员操作不规范引发投诉 [6] - 该卡已于2025年7月1日起暂停售卖 [6] - 预付费模式存在方案设计和执行不足 不利于客户黏性促进 [6] 未来发展挑战 - 品牌定位相对模糊 品类老化需创新迎合市场需求 [6] - 需严格管控预付卡重建消费者信任 [6] - 区域发展失衡 门店集中在北方而南方供应链和服务能力较弱 [6] - 合伙人计划需验证单店盈利模型后再规模复制 避免试错成本加大 [6]
湊湊试水限时自助 呷哺集团忙“自救”
北京商报· 2025-08-19 16:16
核心观点 - 湊湊火锅尝试推出限时自助模式以寻找新增长点,但面临品牌定位与自助模式适配性挑战 [1][3][9] - 呷哺集团整体业绩承压,湊湊品牌收入占比曾达37%,但近年销售额下滑且门店大幅收缩 [1][5][6] - 行业专家建议公司需聚焦核心品牌、收缩非盈利业务,并通过优化供应链和数字化运营提升竞争力 [7][8][9] 业务动态 湊湊自助模式尝试 - 在深圳、南宁、珠海4家门店推出限时自助,午市价格分148元(含4款锅底+10款肉类)和228元(含8款锅底+和牛)两档,晚市/周末价格上浮10-20元 [3] - 消费者反馈两极分化:部分期待模式推广,部分抱怨上菜慢、备货不足 [3] - 接近公司人士透露自助模式将根据运营情况调整,但未明确是否扩大试点 [4] 集团战略调整 - 2021年创始人重新掌舵后废除子品牌"in xiabuxiabu",2024年关闭烧烤品牌趁烧,推出呷哺呷哺"凤还巢"合伙人计划 [8] - 计划未来三年重点拓展湊湊,但实际执行中2024年淨关闭60家湊湊门店 [5][8] 财务表现 湊湊品牌 - 收入占比从2017年2.5%升至2021年37%(11.27亿元),但2022年销售额同比下降9.1%至10.24亿元,亏损扩大492%至2.78亿元 [5] - 2024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下滑28.3%,翻台率从2019年4.1倍降至1.6倍 [5][6] - 门店数量从2021年149家缩减至2023年197家(净关店60家) [6] 集团层面 - 2025年上半年收入预降18.9%至19亿元,净亏损收窄63.2-70.5%至0.8-1亿元(2024年同期亏2.74亿元) [6] - 2021-2024年累计亏损达12.46亿元,其中2024年亏损4.01亿元创近年新高 [6] 行业分析 - 高端火锅受消费需求变化冲击明显,需通过质价比重塑吸引消费者 [7][9] - 自助模式需平衡食材水准与成本控制,短期流量转化会员能力是关键挑战 [9] - 火锅赛道竞争加剧,头部品牌创新与地方品牌扩张形成双重压力 [9]
湊湊试水限时自助 呷哺集团忙于“自救”
北京商报· 2025-08-19 12:54
公司近期战略调整 - 湊湊火锅在深圳、南宁、珠海三城四店推出限时放题火锅自助,午市早鸟价分为148元和228元两档,晚市及周末价格分别为158元和248元 [4] - 自助模式被视为在新市场环境中寻找稳定增长点的尝试和探索 [9] - 呷哺集团旗下核心品牌呷哺呷哺正式推出“凤还巢”合伙人计划,并关闭低效餐厅、关停烧烤品牌趁烧欢乐烧肉,多举措改善业绩 [10] 湊湊品牌历史表现 - 湊湊餐厅收入占比由2017年上半年的2.5%增长至2021年上半年的37%,收入增至约11.27亿元 [7] - 2021年上半年湊湊门店数量达149家,五年间平均每年开出约30家门店 [7] - 2024年上半年湊湊销售额同比减少28.3%至10.05亿元,报告期内集团关闭73家湊湊并新开13家,净减少60家,截至年底剩197家店 [8] - 湊湊翻台率从2019年上半年的4.1倍下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1.6倍 [8] 集团整体财务状况 - 集团预期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为19亿元,同比减少约18.9%,净亏损约为0.8亿至1.0亿元,亏损较2024年同期的2.74亿元大幅收窄63.2%至70.5% [9] - 2021年至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总额分别约为2.93亿元、3.53亿元、1.99亿元、4.01亿元 [9] 行业观点与挑战 - 自助模式需以丰富产品和性价比吸引消费者,但其与湊湊高端品牌的适配性有待观察,可能面临稀释品牌溢价和成本激增的风险 [11] - 火锅赛道竞争激烈,消费者更加强调质价比,公司需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供应链效率和深度运营会员体系来提升竞争力 [11]
海底捞首家创新概念店落地北京 解锁一站式体验
经济网· 2025-08-19 10:07
核心观点 - 海底捞在北京亦庄推出全国首家创新概念店 通过功能 视觉 场景等多维度创新提升消费体验 包括增设甜品站 互动娱乐区 开放式厨房 智能打锅机 三时段光效切换系统 AI教育儿童乐园等 首周运营数据显示翻台率突破7 娃娃机订单超500单 [1][2][3] 门店创新设计 - 等位区新增甜品站提供手工冰淇淋 小吃炸物和现打果汁 互动娱乐区推出娃娃机挑战赛 游戏币支持现金或捞币兑换 开业首周娃娃机订单数超500单 [1] - 店门口配备三台迎宾机器人引导顾客至餐位 采用开放式出菜窗口和可视化厨房设计 食材清洗加工摆盘全程透明 引入智能打锅机由系统控制汤料比例 [1] - 独立BAR调酒区提供精酿啤酒 特调微醺和贵酱白酒系列 夜宵派对时段设有DJ互动 空间设计配备三时段智能切换系统 支持正餐 清吧 俱乐部派对三种光效模式 俱乐部模式动感灯光为每晚九点 十一点夜宵主题派对营造氛围 [2] 亲子与多功能场景 - 儿童乐园联合猿编程 斑马引入AI体验装置和AI学习互动模块 实现寓教于乐 增设母婴室配备基础用品 智能控制系统支持睡眠护理模式一键切换 [3] - 创新概念店采用"拼图式创新实验室"模式 将创新拆分为独立单元 可单独落地或组合适配新店与老店翻新 重构"火锅+"可能性 该店历经2年打磨 其中6个月用于现有门店调研和穿透式分析 [3] 经营策略 - 2024年以来公司在餐厅管理基础红线前提下赋予一线餐厅更多主动权 鼓励差异化经营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着力打造"不一样的海底捞" [4] - 为满足特定顾客延伸需求 已推出包间店 臻选店 亲子主题店 夜宵主题店 企业店等多种特色场景店 [4]
五年亏超13亿!湊湊扩张埋雷,呷哺呷哺降价也救不了低迷翻座率
证券之星· 2025-08-19 07:24
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 - 预计上半年实现营收19亿元 同比减少约18.9% [1] - 预计净亏损0.8亿元至1亿元 亏损幅度较上年同期收窄但仍未扭亏 [1] - 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超13亿元 [1] 营收表现与趋势 - 营收自2021年达到顶峰61.88亿元后震荡下行 [1][4] - 2024年湊湊餐厅收入同比下降26.55%至19.48亿元 [6] - 主品牌呷哺呷哺收入从2021年末34.97亿元缩减至2024年末26.27亿元 [7] 品牌转型与战略调整 - 2016年尝试从平价快餐转向中高端市场 推出子品牌"湊湊"并提升主品牌客单价 [1] - 湊湊品牌2021年收入同比增长39%至23.53亿元 成为增长主力 [4] - 2022年新开44间湊湊餐厅超过主品牌41间 但扩张策略后续带来亏损隐患 [4] 门店运营与结构调整 - 2021-2024年关闭呷哺呷哺餐厅分别为229间、81间、99间和138间 [7] - 除2023年净增长32间外 其余年份主品牌门店净减少220间、40间和73间 [7] - 湊湊餐厅2024年闭店73间 首次呈现负增长 新开店仅13间远低于计划26间 [8][9] 客单价与运营效率变化 - 主品牌人均消费从2021年62.5元下降至2024年54.8元 但翻座率仅从2.3次/天微增至2.5次/天 [7] - 湊湊人均消费从2021年140.6元下降至2024年123.5元 仍高于海底捞97.5元 [10] - 湊湊翻座率从2021年2.5下降至2024年1.6次/天 大幅低于海底捞4.1次/天 [4][10][11] 区域市场表现 - 2022年湊湊一线城市收入同比下滑17.79% 二线城市下滑3.25% [4] - 2023年湊湊一线城市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11.7% 二线城市下降11.9% [5] - 2024年湊湊一线城市门店占比35.6% 二线城市占比54.8% [9] 股价表现 - 2021年至今公司股价跌幅超九成 [11] - 今年以来股价跌幅超20% [11]
海底捞在北京亦庄推全国首家创新概念店,上周末翻台率已破7
财经网· 2025-08-19 05:02
门店运营表现 - 全国首家创新概念店于北京亦庄华联购物中心开业 8月5日正式营业 [1] - 首个周末门店翻台率突破6次 上周末翻台率已突破7次 [1] - 工作日用餐高峰期需等位 [1] 创新设施与服务 - 等位区增设甜品站与互动娱乐区 提供手工冰淇淋 小吃炸物和现打果汁 [1] - 推出娃娃机挑战赛 游戏币可通过现金或捞币兑换 开业首周订单数超500单 [1] - 采用开放式出菜窗口与透明厨房设计 食材从清洗到摆盘全程可视化 [1] - 引入智能打锅机 由系统控制汤料比例 打锅流程可视化 [1] 多元化消费场景 - 独立BAR调酒区位于就餐区中心 提供精酿啤酒 特调微醺及贵酱白酒系列 [1] - 夜宵派对时段设置DJ互动 吧台可近距离体验 [1] - 配备三时段智能光效切换系统 支持正餐 清吧 俱乐部派对三种模式 [1] - 俱乐部模式光效随节奏变化 每晚九点与十一点举办夜宵主题派对 [1] - 空间设计支持未来承接大型聚会 婚庆等主题派对活动 [1] 儿童体验升级 - 联合猿编程与斑马升级儿童乐园 引入AI体验装置 [2] - 设计AI学习互动模块 增强儿童区域趣味性与互动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