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制造

搜索文档
Flash Attention作者最新播客:英伟达GPU统治三年内将终结
量子位· 2025-09-29 04:57
英伟达市场地位与竞争格局 - 英伟达当前在AI芯片市场占据约90%主导地位,主要优势在于芯片设计、软件生态及网络通信技术[9][10] - AMD在推理端具备内存容量优势,但在训练端因网络通信瓶颈仍落后于英伟达[10] - 未来2-3年内AI硬件格局将转向多元化,专用芯片厂商如Cerebras、Grok、SambaNova将针对不同工作负载实现差异化竞争[23][24] AI芯片技术发展趋势 - 芯片设计将更适配Transformer、MoE等特定架构,工作负载集中化使专用芯片开发更易实现[10] - 稀疏计算(如MoE架构)增加芯片设计复杂度,需应对内存访问模式变化[13][14] - 硬件需支持三类工作负载:低延迟智能体系统(毫秒级响应)、高吞吐批量处理(海量数据生成)、交互式聊天机器人[24][96][111] 推理成本优化与技术突破 - 近三年推理成本下降约100倍,未来有望再降低10倍[73][90] - 量化技术推动参数表示从16位降至4位,GPT-oss模型1200亿参数仅需60GB存储空间[82][83] - 架构优化如Flash Attention减少内存访问,DeepSeek的multi-head latent attention压缩KV缓存规模[84] - MoE架构显著提升稀疏度,从Mistral的8专家激活2个(25%)演进至GPT-oss的128专家激活4个(1/32)[86][87] 模型架构演进方向 - Transformer仍是基础架构,但MoE、状态空间模型(如Mamba)等创新持续涌现[13][94][132] - 混合架构(Transformer+Mamba)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推理性能[132] - 架构设计趋向"推理优先",以最大化每浮点操作的推理效率[131][133] AI工作负载分类与优化 - 三类核心工作负载形成:传统聊天机器人(中等延迟)、极低延迟场景(代码辅助等)、大规模批处理(合成数据生成)[96][111] - 低延迟场景用户愿支付更高成本,高吞吐场景注重批量折扣(如OpenAI批量API提供50%折扣)[24][110] - 代理型工作负载成为新焦点,需整合Web搜索、工具调用等外部能力[20][115] 开发工具与抽象层进展 - Triton成为跨芯片抽象层关键,支持英伟达、AMD、Intel GPU,但需牺牲约5%性能换取开发效率提升[38][40][41] - Mojo、Gluon等领域专用语言快速迭代,解决GPU内核开发痛点[45][50][52] - AI辅助编程工具(如Claude Code)提升开发效率约1.5倍,但全自动内核生成仍处早期阶段[56][67][68] 新兴应用场景与市场机会 - 实时视频生成成为消费端趋势,代表企业包括Pika Labs、Hetra[117][118] - 机器人领域存在重大机遇,需解决多分辨率数据处理与现实世界交互数据缺失问题[135][137][138] - 合成数据市场被低估,在航空、金融等专业领域具有经济价值[99][102][148] 学术与产业协同创新 - 基础突破多源于学术界(如Attention机制、Adam优化器、LayerNorm),产业界负责商业化落地[143][144][145] - 学术探索周期长(2-3年),产业执行速度快(周/月级),形成互补创新模式[140][145] - 政府资金支持早期探索(5-10%成功率),风险投资推动规模化应用[142][146]
“美国要制造50%先进芯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29 01:37
当被问到"美国究竟希望从与台湾的贸易协议中获得什么"时,卢特尼克直言,目前全球手机与汽车 使用的芯片中有多达95% 由台湾生产,而台湾距离美国9000英里,显然这样的供应布局不利美 方。 卢特尼克表示,川普政府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大规模将芯片制造移回美国本土。他直言,"如果 一个国家无法自己制造芯片,又要如何自保?"他接掌商务部时,美国本土自制芯片仅占2%,其 任内目标是提升至40%,虽然这几乎被视为不可能的任务,却是他坚定推动的政策。 卢特尼克坦言,这项目标需投资超过5000亿美元(约新台币15.2兆元),并建立完整供应链,而 台湾的参与是关键,"让台湾愿意参与,就是川普政府的魔力所在,这对台湾来说并不是直觉性的 选择,因为台湾会说,"我们生产95%,我们很好。"但川普会说,"这对你不好,也对我们不好。 若你希望我们保护你,那你就必须帮助我们达成自给自足。"" 针对外界忧心"硅盾"被削弱的观点,卢特尼克则持不同观点。他指出,若美国完全依赖台湾生产芯 片,反而会限制自身对台协防能力。他认为,减少依赖台湾的同时,才能保障对台支持的持久性。 因此,他向台湾提出"五五分"的战略构想,也就是未来全球芯片产能中,美国与 ...
安徽宣布:进入经济大省行列
证券时报网· 2025-09-28 13:10
此外,安徽省汽车、新能源汽车产量已双双跃居全国第1,汽车出口量稳居全国第1。显示驱动芯片市占 率全球第1,DRAM存储器产能全国第1。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评价升至全国第5位。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量子科技产业集聚度稳居全国首位,聚变能源商业化进程走在全国前列,低空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第一 方阵。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军表示,始终突出"企业主体"优化创新生态,创新驱动发展更加深入人心。 与"十三五"末相比,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增长1.7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长7.6倍,超八成的研发经 费和科技攻坚项目、超九成的省产业创新研究院都由企业牵头。 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文峰表示,围绕大科学装置,超前布局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五大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到"货架",走出"实 验室"、迈向"生产线"、结出"金娃娃"。截至目前,全省科技成果转化交易额突破1640亿元,通过赋权 职务科技成果成立或入股科技型企业市值超过120亿元。 9月28日召开的安徽省新闻发布会提到,安徽省经济总量连跨两个万亿台阶,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三 五"末的3.87万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5.06 ...
002194,终止投资滤波器企业,投资款拟退回
证券时报· 2025-09-27 07:23
融资动态 - 武汉光钜于2024年3月宣布完成B+轮融资 总额达1.89亿元 投前估值15亿元 投后估值近17亿元 [1][6] - 2023年12月完成B轮融资 投后估值14亿元 [6] - 2024年9月B+轮融资终止 公司将向投资人退还已支付投资款约1.69亿元 其中向武汉凡谷退还1亿元及资金占用利息 [2][7] 经营状况 - 公司自曝截至2024年4月累计亏损6亿元 并启动裁员 [7] - 主要面临原材料采购渠道受限及技术授权壁垒 导致8寸高阻硅晶圆、光刻胶等材料价格上涨 [3] - 关键生产设备依赖进口 采购成本及交付周期存在不确定性 [3] - 行业非理性价格竞争加剧 客户目标价同比大幅下降 现有及新产品售价均大幅下降 [3] 技术能力与市场地位 - 公司采用IDM模式 自建8寸MEMS工艺BAW生产线 2019年底调试成功 [5] - 深耕体声波BAW滤波器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及封装测试全流程 [5] - 2023年初进入国际大客户供应链 获得闻泰、龙旗等头部ODM批量订单 并取得三星、小米等项目 [5] 行业环境挑战 - 境外政策波动及国内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经营环境变化 中长期发展不确定性加剧 [2] - 光刻胶与高纯度电子气体国产供应商仅满足成熟制程需求 先进制程材料需数年技术验证与工艺优化 [4] - 关键生产设备全面国产化存在技术壁垒和较长迭代周期 [4] 资金用途调整 - 原计划将B+轮融资用于扩大主营业务和日常经营 补充经营性资金 巩固高端射频前端芯片领域领先地位 [1] - 融资终止后 资金用途计划随之取消 [2][7]
2025年雷军年度演讲全文
搜狐财经· 2025-09-26 16:21
公司战略转型 - 2020年公司面临行业巨头压制、团队疲惫及外界"组装厂"质疑 启动历时半年的四五十次复盘会 确立向"硬核科技公司"转型战略 [12][14][18] - 未来五年计划投入1000亿元研发资金 2019年研发投入仅75亿元 2025年预计达300亿元 [19][20] - 高管团队重组 引进卢伟冰等外部人才 提拔朱丹等内部早期员工 研发人员超2万人 [21][22]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从2020年93亿元增至2024年241亿元 五年累计增长159% [1] - 2025年推出3nm制程玄戒O1芯片 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具备3nm芯片设计能力的企业 [8][36] - 芯片研发历经2014年松果电子失败 2021年重启项目 2024年初投片成功 投片费超2000万美元 [24][30][36] 汽车业务突破 - SU7 Ultra在纽北赛道创量产电动车圈速纪录 总榜排名第三 [47][67] - 2025年SUV车型YU7交付量破4万台 家庭用户占比69% [1] - 自研V8s超级电机 建设400余平定制中心 提供26项选配服务 [1][53] 产品生态扩展 - 发布小米17系列三款旗舰手机及平板8系列 覆盖高端产品线 [4] - 推出智能家电产品包括米家冰箱Pro 米家三区洗衣机Pro等 [4] - 武汉智能家电工厂即将投产 完善智能家居生态布局 [1] 运营数据表现 - 2020年公司营收突破2000亿元 跻身世界500强 [12] - 2022年受国际形势影响营收骤降15% 为史上首次下滑 [31] - 芯片业务搭载小米15S Pro上市4个月 获市场正面评价 [43]
兆驰股份:红外感知LED芯片及传感器件等相关部件产品,可应用于机器人领域
证券日报网· 2025-09-26 08:15
公司战略与创新 - 公司将借助前沿科技力量推进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 [1] - 公司全力促进行业变革 [1] 产品与应用领域 - 公司红外感知LED芯片及传感器件等相关部件产品可应用于机器人领域 [1]
小米三线作战,雷军十年豪赌
搜狐财经· 2025-09-26 03:41
公司战略调整 - 小米进入多线作战阶段 业务涵盖汽车 芯片和手机[2] - 公司重启造芯并承诺至少投入500亿元 周期为十年[3][7] - 造车业务同时启动 十年投入100亿美元[8][9] 芯片业务发展 - 2014年成立小米松果电子启动自研SoC芯片 2017年首代芯片搭载于小米5c销量约60万台[6] - 2018年暂停SOC芯片研发 仅保留小芯片研发团队[6] - 2021年重启造芯项目 2025年5月推出玄戒O1芯片(搭载小米15 S pro和小米Pad 7 Ultra)和玄戒T1手表芯片(搭载小米S4智能手表)[7] - 自研SOC被描述为九死一生的高难度项目[7] 汽车业务布局 - 小米SU7 Ultra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 定位全球最强纯电性能车[8] - 2022年春节后曾暂停Ultra项目21天 5月因SU7项目进展突破而重启[8] - 内部拆解特斯拉Model Y进行对标研究[8] 手机业务竞争策略 - 小米手机跳过数字16序列 直接推出小米17以对标iPhone17[2][9] - 雷军公开喊话全面对标iPhone 强调产品力跨代升级[9] - 新机定价策略:小米17标准版起售价4499元 Pro版4999元 Pro Max版5999元[10] - 目标是在6000元以上超高端市场实现突破 全面兼容苹果生态[10] 研发投入规划 - 新五年规划研发投入2000亿元[11] - 公司承认与苹果竞争是漫长过程 需逐步学习并完善细节[11] 领导者管理风格 - 雷军亲力亲为 曾赴日本解决供应链危机 日开23场会议重启研发[8] - 2021年带队走访10座城市进行85场行业访谈以确立造车路径[9]
从内耗焦虑到押上家底,雷军解锁小米造车“生死时刻”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6 01:31
公司战略转型 - 小米集团2020年决定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公司 持续投入底层核心技术 [2] - 公司同时布局芯片和汽车两条新赛道 2021年3月正式官宣造车 首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 计划10年内投资100亿美元 [3] - 创始人雷军将造车视为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 亲自带队并押上全部声誉 [3] 汽车业务发展历程 - 2021年12月小米SU7 Ultra项目立项 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 [3] - 2022年春节后团队连续召开21天会议 决定暂停Ultra项目 数月后SU7取得突破性进展后重启 [3] - 2022年夏天在SU7开发关键阶段立项YU7作为备用方案 [4] - 2024年3月推出首款车型SU7标准版 售价21.59万元 2025年2月推出SU7 Ultra 2025年6月YU7正式上市 [4] 汽车销售表现 - 2025年1-8月小米汽车累计销量达22.48万辆 完成全年35万辆目标的约64% [4] - YU7自7月6日开启交付后累计交付超4万辆 [4] 产品研发策略 - YU7研发过程中以理想L9和特斯拉Model Y为参照对象 [6] - 公司2025年初购买三辆Model Y进行零部件拆解学习 [6] 面临挑战与召回事件 - 3月底智驾死亡事故使公司陷入舆论危机 [8]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19日公告因辅助驾驶系统安全隐患召回11.69万辆SU7标准版 占已售SU7总销量三成 [8] - 1月曾因泊车辅助缺陷召回3.09万辆SU7 [8]
信贷市场接棒AI投资!科技巨头掀起发债狂潮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01:13
借款人正在利用各类信贷渠道,并且很容易找到买家。数据显示,仅在美国公开债券市场,今年迄今科 技公司已筹集约157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发行量增加约70%。甲骨文(ORCL.US)走在前列,今年已发行 近260亿美元的公开交易债务,其中大部分来自周三的一笔巨额发行。甲骨文正准备投入数十亿美元租 赁数据中心,并用英伟达(NVDA.US)芯片为OpenAI等人工智能客户配置设施。 智通财经APP获悉,需要大量资金来为其人工智能雄心买单的科技公司正以多年来最快的速度达成巨额 债务交易,利用投资者近乎永不满足的胃口,为那些最终回报仍不确定的项目锁定融资。 TwentyFour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级投资组合管理团队成员Johnathan Owen表示:"这最新迹象表明,长期 以来集中在股市的AI投资热潮,正在蔓延到信贷市场。" 包括芯片制造商博通(AVGO.US)、Alphabet(GOOGL.US)和苹果(AAPL.US)在内的巨头也纷纷加入,共 同筹集了数百亿美元,其中一些公司是多年内首次融资。与此同时,Meta(META.US)正通过私募信贷 筹集290亿美元用于建设数据中心,银行则在安排一笔380亿美元的债务融资,帮助 ...
为何对标苹果保时捷特斯拉?小米集团CEO雷军:敢于对标世界第一就是一种勇气,只有对标第一,学习第一,才能赶超第一
搜狐财经· 2025-09-25 23:09
业务战略与协同 - 公司通过专业团队并行推进手机、汽车和芯片三大业务 [3] - 三大业务具有高度关联性 能够实现相互协同和相互促进 [3] - 公司采取对标行业第一的战略 选择苹果、保时捷和特斯拉作为学习标杆 [4] 资金投入与运营管理 - 公司为汽车和芯片业务投入1000亿人民币 接近当时全部账面资金 [4] - 内部采取紧缩运营策略 所有部门齐心协力支持新业务发展 [4] - 两项新业务进展比预期顺利 公司将其比喻为"供两个孩子上大学" [4] 管理经验与方法论 - 公司强调复盘的重要性 将复盘能力视为关键管理经验 [4] - 敢于同时投入资源密集型业务源于对标世界第一的勇气 [4] - 公司认为通过学习行业第一最终能够实现赶超目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