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换电服务

搜索文档
为外卖骑手换电的宇谷科技,“上市”再次失败……
IPO日报· 2025-09-21 00:32
收购终止事件 - 南京公用终止以现金方式收购宇谷科技68%股权 因未就交易条款等相关事项与交易对方达成一致 [1] - 收购最初于2024年12月官宣 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宇谷科技约68%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今年7月将收购方式变更为现金购买 [3] - 筹划近9个月后最终终止收购 [1] 宇谷科技经营状况 - 宇谷科技是一家电动两轮车充换电企业 主要产品及服务为换电服务和充换电设备 [3] - 2022年实现营收5.59亿元 净利润8134.26万元 2023年实现营收9.02亿元 净利润1.28亿元 [3] -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15亿元 净利润3432.31万元 [3] - 曾于2023年6月冲刺创业板IPO 接受两轮问询后于2024年6月终止IPO [4] 南京公用经营表现 - 2021年实现营收35.89亿元 归母净利润9865.06万元 2022年实现营收71.13亿元 归母净利润6052.98万元 [7] - 2023年实现营收46.32亿元 归母净利润-9027.41万元 2024年实现营收65.69亿元 归母净利润4592.26万元 [7] - 核心业务收入主要来自燃气销售业务和房地产业务 2024年燃气销售业务收入占比45.06% 房地产业务收入占比37% [6] - 业务范围包括房地产开发 管道燃气 出租汽车 电力能源 客运大巴 国内国际旅游 汽车销售 汽车修理 汽车检测 小额贷款 广告传媒等多种产业 [6]
单月用电量首破万亿 中国经济“电”力全开彰显韧性
中国新闻网· 2025-08-29 10:07
用电量规模与增长 - 7月单月用电量达10226亿千瓦时 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 创人类历史纪录[1] - 月度用电量相当于日本全年用电总量或东盟国家全年用电总量[1] - 较2015年7月5034亿千瓦时增长103% 实现十年翻倍[1] 产业结构用电特征 - 第二产业用电量5936亿千瓦时 占比近60% 为最大用电主体[4] -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增速领先整体工业板块[4] - 第三产业用电量2081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0.7% 其中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大幅增长42.6%[4] - 第一产业用电量170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20.2% 增速居三大产业之首 主要受农业电气化及智能温室大棚技术推动[4] 绿色能源转型进展 - 全社会每3度电中有1度为绿电 绿电占比达33%[5] - 新能源发电量增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近50%[6] - 国内能源消费增量90%以上由自主保障完成[6] 能源系统保障能力 - 已建立完备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及保供稳价机制[6] - 油气"全国一张网"加速成型 能源储备能力持续提升[6] - 全国范围未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 系统稳定性表现突出[6] 电力支撑经济发展 - 稳定电力供给保障制造业智能产线连续运行及大订单交付能力[7] - 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依赖高强度电力支撑 大型数据中心年耗电量堪比小型城市[7] - 电力保障能力成为全球科技竞争中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指标[7]
超越日本全年:中国3600万辆电动车“充出”人类首个万亿度/月
搜狐财经· 2025-08-27 09:03
中国电力消费里程碑 - 7月单月用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加8.6% 创人类历史单一国家月度用电最高纪录[2] - 该用电量相当于日本年总用电量 接近东盟十国年用电总规模[2] - 中电联数据显示1-7月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6% 新能源整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提升25.7%[2] 新能源汽车产业用电贡献 - 7月新增810亿千瓦时用电量中 新能源汽车制造端和使用端合计贡献接近三分之一[3] - 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同比增长25.7% 充换电服务业用电同比增长42.6%[3] -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039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8% 贡献约三分之一新增用电[3] 电动车制造端电力需求 - 动力电池生产耗电巨大 1GWh电池生产需消耗1.2亿千瓦时电力[4] - 单辆80kWh电动车仅电池制造环节耗电约9600千瓦时[4] - 2024年动力电池出货量超600GWh 电池制造耗电720亿千瓦时 相当于全国居民用电6.5%[4] 充电基础设施发展 - 2024年充电设施总数达1281.8万台 全年充电量突破1100亿千瓦时 同比增速38%[5] - 截至6月底充电桩数量超1600万个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5] - 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保持行业最快增速 今年7月同比增长42.6%[5] 电动车电网影响规模 - 日均充电需求约3.7亿千瓦时(按3700万辆车每车日充10度电计算)[7] - 月均充电需求超100亿千瓦时 未包含制造环节能耗[7] -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3689万辆 占汽车总量10.27% 美国不足500万辆 渗透率不到3%[2][3] 能源结构转型机遇 - 替代20%燃油车可年减汽油消耗2300万吨 相当于中等产油国年产量[8] - 电动车电池作为分布式储能节点 V2G技术使单车可存储15-30度电[8] - 风电光伏新增发电量超全社会用电量增量 电动车灵活充电需求助力可再生能源消纳[8] 电网系统面临挑战 - 夜间充电负荷集中 与风光发电低谷期形成供需错位[8] - 部分小区变压器容量不足 多桩同时运行易过载[8] - 峰谷电价政策未充分发挥作用 用户缺乏错峰充电动力[8] 区域用电分布特征 - 珠三角长三角兼具制造与消费双重属性 一线城市夜间充电负荷集中[10] - 西部新能源大省需依赖特高压外送匹配东部用电需求[10] 未来电力需求预测 - 2030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超13万亿千瓦时[11]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计突破8000万辆[11] - 电动车用电需求占比将达全社会总量15%-20% 从重要变量演变为主导力量[11]
万亿千瓦时用电量折射中国经济热力
中国经济网· 2025-08-23 11:46
全社会用电量创新高 - 7月全社会用电量达1.02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6% [1] - 全国最高用电负荷达15.08亿千瓦 较去年极值提高5700万千瓦 [1] - 16个省级电网负荷36次突破历史峰值 [1] 高温天气推升居民用电需求 - 7月1日至8月5日全国平均高温日数达7天 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 [1] - 7月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039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8% [1] - 河南 陕西 山东等省份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超30% [1] 第三产业用电量快速增长 - 1-7月第三产业用电量1.13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7.8% [2] - 7月当月第三产业用电量2081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0.7% [2]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8.2% [2] 数字经济驱动用电增长 - 杭州信息传输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增速达15.7% [2] - 杭州互联网服务业用电量增速达237.7% [2] - 宇树科技6月用电量同比增长60.95% [2] 新能源汽车配套用电激增 - 1-7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同比上升93.2% [3] - 截至7月底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达1669.6万个 同比增长53% [3] - 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2.6% [3] 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 - 8月狭义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预计达56.7% [3] - 高渗透率将推动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进一步走高 [3]
中电联:7月全国全行业用电指数为139.9
智通财经· 2025-08-23 07:43
全国电力消费指数总体表现 - 2025年7月全国全行业用电指数达139.9,较2020年基期增长39.9%,年均增速6.9%,同比增长6.5%,增速较上月提升1.9个百分点 [1] 农林牧渔业电力消费 - 农林牧渔业用电指数为188.8,较2020年基期增长88.8%,年均增速13.6%,同比增长20.2% [2] 制造业电力消费细分表现 - 制造业整体用电指数134.4,较2020年基期增长34.4%,年均增速6.1%,同比增长3.1%,增速较上月提升1.0个百分点 [2] - 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指数124.6,较2020年基期增长24.6%,年均增速4.5%,同比增长0.5%,增速较上月提升1.2个百分点 [2] -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指数154.5,较2020年基期增长54.5%,年均增速9.1%,同比增长7.3%,增速较上月提升1.4个百分点 [2] - 消费品制造业用电指数128.6,较2020年基期增长28.6%,年均增速5.2%,同比增长1.6%,增速与上月持平 [2] 服务业电力消费细分表现 - 服务业整体用电指数166.1,较2020年基期增长66.1%,年均增速10.7%,同比增长10.7%,增速较上月提升1.7个百分点 [2]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用电指数150.7,较2020年基期增长50.7%,年均增速8.5%,同比增长9.0%,增速较上月大幅提升3.0个百分点 [2]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指数173.9,较2020年基期增长73.9%,年均增速11.7%,同比增长18.9%,受AI、大数据、5G等技术发展驱动保持快速增长 [3] - 住宿和餐饮业用电指数168.9,较2020年基期增长68.9%,年均增速11.1%,同比增长8.7%,增速较上月提升0.4个百分点 [3] - 充换电服务业用电指数1039.1,较2020年基期大幅增长939.1%,年均增速达59.7%,同比增长43.6%,在电动汽车高速发展背景下持续保持爆发式增长 [3]
我国月度用电量首破万亿大关 “高”“新”产业发展势头旺
新华网· 2025-08-22 01:07
全社会用电量增长态势 - 7月全社会用电量达1022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6% 首次突破月度万亿千瓦时大关[1] - 1-7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未披露具体数值 但下半年增速预计高于上半年 2025年全年增速预计达5%-6%[3] - 2030年全社会用电量预计突破13万亿千瓦时 电力需求保持刚性增长[4] 产业结构用电特征 - 第二产业1-7月用电量3.74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2.8% 占全社会用电量近六成[1] - 7月第二产业用电量593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4.7% 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1] - 第三产业1-7月用电量1.13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7.8% 7月当月用电量2081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0.7%[3]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表现 - 1-7月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6% 增速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2] - 新能源整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5.7% 保持高速增长[2] 新兴产业用电动能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1-7月用电量同比增长28.2% 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发展带动[3] - 充换电服务业1-7月用电量同比增长42.6% 主要因电动汽车高速发展[3] - 算力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电解水制氢等新业态成为未来电力需求新动能[4] 居民用电与气候因素 - 7月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039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8% 因全国平均气温创1961年以来同期新高[1] - 河南/陕西/山东/四川/安徽/湖北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超30% 多地用电负荷创新高[1]
今年上半年,南京全社会用电量372.38亿千瓦时,连创新高
南京日报· 2025-08-18 02:44
电力与经济关联性 - 南京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达372.38亿千瓦时,7月7日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至1643万千瓦 [1] - 上半年全市GDP达9179.18亿元,同比增长5.3%,电力数据与经济增速呈现同频共振 [1] 消费市场复苏 - 1-7月批发零售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2.55%,夫子庙商圈餐饮零售商户总用电量同比增13% [2] - 网红街区丰富路用电量同比上升19%,供电线路改造后设备平均年龄从18.4年降至3.1年 [2] - 住宿餐饮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87%,与客流量、订单量等指标形成正向呼应 [3] 数字经济与绿色转型 - 南京腾讯数码1-7月用电量同比激增520.26%,算力中心平均负荷达7万千瓦(相当于6个制造业企业) [4] - 小米南京园区7月用电量同比增87%,已办理电力增容 [5] - 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45%,零售额增68.9%,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上升51.64% [5] 先进制造业发展 - 上半年第二产业增加值2851.73亿元,同比增4.1%,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长显著 [6] - 芯德科技封测基地项目获500千伏安临时用电支持,比开工早12天实现"电等建设" [6] - 易咖智车项目从申请到送电仅用5个月,电力服务助推年产2万台无人车目标 [7] 电力服务优化 - 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完成43项省市重大项目接电,建成16个"开门接电"示范区 [7] - 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园区获高效用电对接,B、C地块已建成,A地块明年完工 [4][5]
润建股份参股成立广东润建充换电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65%
证券之星· 2025-07-31 00:36
公司成立与股权结构 - 广东润建充换电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法定代表人韦克万 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 [1] - 公司由润建股份、海南益格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及韦克万共同持股 [1] 业务范围 - 核心业务涵盖集中式快速充电站运营 充电桩销售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及充电控制设备租赁 [1] - 技术研发服务包括碳减排 碳转化 碳捕捉技术 新兴能源技术及在线能源监测技术研发 [1] - 延伸业务涉及光伏设备销售与租赁 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 人工智能软件开发及智能控制系统集成 [1] 行业布局特征 - 经营范围覆盖充换电服务 新能源发电 电力电子设备及人工智能技术 体现综合能源服务生态布局 [1] - 业务组合整合充电基础设施运营 可再生能源技术及数字化解决方案 反映行业智能化与低碳化趋势 [1]
上半年南方五省区用电量同比增长5%
广州日报· 2025-07-28 00:54
全社会用电量增长 - 南方电网经营区域1-6月全社会用电量达8311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5% 高于全国增速1.3个百分点 较1-5月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 [1] - 电力需求攀升反映区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且稳中向好 [1] 产业结构用电贡献 - 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长贡献率达46.1% 为区域用电增长主力 [1] - 第三产业用电量贡献率为29.4% 成为拉动用电增长重要引擎 体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 [1] 制造业用电表现 - 1-6月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8% [1] -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1% 专用设备制造业与仪器仪表制造业用电量分别增长10%和7.1% 保持较快增速 [1] - 三新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3.8% 反映新动能持续积聚 [1] 绿色消费与新能源产业 - 双碳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4% [1] - 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量增长9.6% 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大幅增长43.3% 体现绿色生产力加速培育 [1] 服务业与数字化用电 - 服务业发展良好且数字化转型加快 带动第三产业用电量快速增长 [2] - 生产性服务业 生活性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用电增速较1-5月分别提高0.8/0.2/0.5个百分点 [2] - 数字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8% 互联网数据服务用电量同比大幅增长35.8% [2]
人民日报丨电力消费呈明显回升态势 6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4%
国家能源局· 2025-07-25 13:31
全社会用电量增长情况 - 6月全社会用电量86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 4% [1] - 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84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 7% [1] - 第一产业用电量1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 9% [1] - 第二产业用电量54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 2% [1] - 第三产业用电量17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 0% [1] -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2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 8% [1] 第二产业用电特点 - 上半年第二产业用电量持续回升 [1] -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领先 [1] - 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用电量增速超过5% [1] - 新能源整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8 7% [1] 第三产业用电特点 - 第三产业用电量延续快速增长势头 [1]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7 4% [1] - 批发和零售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1 4% [1] - 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2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