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制药

搜索文档
广药集团加速布局创新药赛道 在研创新药项目达22项
证券时报网· 2025-09-12 09:51
在晶泰科技,广药集团团队深入了解了AI大分子药物结构建模平台XtalFold ,该平台已经在多种应用场 景中取得显著成果,并授权给多家全球性药企,这也与广药集团正在推进的"数智广药"战略高度契合。 成都先导则展示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智技术在药物研发与运营中的深度应用,为广药集团 提供了数字化转型的经验。百利天恒的转型经验同样值得关注。自2010年进军创新药领域,该公司已建 立起小分子化学药、大分子生物药及ADC药物的全系列药品研究开发能力。 作为华南龙头制药企业,广药集团的近期的一系列"组合拳"引起了市场关注。公司新任董事长李小军自 上任以来频繁带队出访,拜访对象包括钟南山、徐涛等知名院士团队。最近,广药集团总经理陈杰辉也 密集带队调研了20多家药企同行。 从广药集团的官方信息可以看到,公司拜访的企业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传统药企向创新药企转型 成功的知名企业,如恒瑞医药(600276)、百利天恒、正大天晴、复星医药(600196)、荣昌生物等; 第二类是以信达生物为代表的创新药领先企业;第三类是AI制药的领先企业,包括晶泰控股、英矽智 能、成都先导等。 在核药赛道,广药集团与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 ...
白云山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48%
证券日报网· 2025-08-17 09:45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中期营业收入418.35亿元,同比增长1.93%,归母净利润25.16亿元 [1]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93.61亿元,同比增长6.99%,归母净利润6.95亿元,同比增长17.48% [1] - 大健康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42%,达70.23亿元 [1] 股东回报 - 公司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40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约6.5亿元 [1] - 近五年平均分红比例保持在30%以上,建立"年度+中期"双轨分红体系 [1] 研发与创新 - 母公司广药集团启动生物医药中心公共转化平台建设,聚焦"细胞基因治疗"和"AI+制药"领域 [2] - 公司投资布局疫苗、合成生物等生物医药前沿领域 [2] 数字化转型 - 已建设中药材智慧溯源系统、智能化生产车间、智慧药房、医药智慧物流中心 [2] - 实现生产核心环节数据化管理与智能调度,提升运营效率与市场响应速度 [2] 资本运作与业务拓展 - 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与市值管理工作,构建覆盖创投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体系 [2] - 旗下老字号数量增至13个,持续推进业务投资并购 [2]
广药白云山2025年中期业绩稳健增长 彰显中国医药产业全球竞争力
搜狐财经· 2025-08-17 05:57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18.35亿元,同比增长1.93%,归母净利润25.16亿元 [1] - 第二季度收入193.61亿元,同比增长6.99%,归母净利润6.9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7.48% [1] - 大健康业务主营收入增长7.42%至70.23亿元,成为业绩增长重要动力 [1] - 行业整体承压背景下实现逆势增长,凸显经营韧性 [1] 股东回报 - 实施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40元,总额约6.5亿元 [1] - 过去五年平均分红比例保持在30%以上,2024年度现金分红比例达45.87% [1] 科技创新 - 上半年获得药品注册批件15项,荣获多项省级和国家级奖项 [2] - 采芝林药业牵头建设的「广东创新中药制剂转化中试平台」入选工信部首批中试平台 [2] - 广药集团启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平台,聚焦「细胞基因治疗」和「AI+制药」 [4] 产业布局 - 与东江实验室、厦门稀土研究所合作进入核药产业新领域 [4] - 成功收购采善堂,旗下「中华老字号」数量增至13个 [6] - 投资布局疫苗、合成生物等前沿领域 [6] 数字化转型 - 与华为合作推进智能制造与供应链升级 [4] - 建成中药材智慧溯源系统、智慧药房、智慧物流中心 [4] - 智慧物流中心采用AGV和自动化物流传输系统 [6] 国际化进展 - 产品进入美国、澳洲、东南亚和中东市场 [8] - 星群夏桑菊颗粒、何济公跌打膏、潘高寿蛇胆川贝液等传统名药在海外获得认可 [8] - 王老吉进入Costco等全球零售渠道,覆盖逾100个国家和地区 [11] - 母公司广药集团连续第五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位列第459位 [6] 行业地位 - 广药集团是制药分行业中唯一上榜《财富》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 [6] - 业绩表现与战略调整反映出中国医药产业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的上升态势 [11]
龙头药企,一指尽揽!全市场唯一“药ETF”联接基金”今日火热开售
搜狐财经· 2025-08-08 01:30
产品发行信息 - 华宝中证制药ETF发起式联接基金(A类:024985 / C类:024986)于8月8日起独家首发 覆盖化学药、生物药和中药三大纯制药领域龙头[1][3] - 标的指数为中证制药指数(代码:932217) 跟踪目标为药ETF(562050) 由张放任基金经理[19] - 基金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 适合平衡型及以上投资者 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制药指数收益率×95%+人民币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20] 行业驱动因素 - 中国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15.6% 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药品市场空间随老龄化加深持续扩大[4] - 人均GDP提升与庞大人口基数构成行业长期景气度底层逻辑 创新药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驱动行业价值重估[3][4] - 国产创新药迎来多重催化 包括AI+制药加速研发、出海爆发期及政策全链条支持[4] 指数特征与成分构成 - 中证制药指数聚焦化学药、生物药品和中药三大纯制药子行业 不含CXO、医疗器械及医疗服务[7][9] - 前十大成分股包括恒瑞医药(权重14.91% 市值3743亿元)、片仔癀(权重5.83% 市值1230亿元)等龙头企业[12] - 指数近3年逆市实现正收益9.93% 近5年跌幅-34%显著小于300医药指数(-44.71%)和CS创新药指数(-39.23%)[14][15] 风险收益表现 - 制药指数年化波动率近3年为23.50% 低于300医药(24.72%)和CS创新药(27.24%)[15] - 最大回撤近5年为-48.65% 优于300医药(-66.44%)和CS创新药(-64.09%)[15] - 指数当前点位处于2019-2020年初行情启动前水平 配置性价比较突出[16][17]
龙头药企,一指尽揽!国内首只“药ETF联接基金”8·8首发
新浪基金· 2025-08-08 00:07
产品发行信息 - 国内首只药ETF联接基金于8月8日起独家首发,A类代码024985,C类代码024986 [1][3][4] - 该基金跟踪中证制药指数(代码932217),通过场内ETF(代码562050)实现投资 [4][19] - 基金采用发起式联接结构,由张放任基金经理,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托管人 [19] 行业基本面与驱动因素 - 制药行业具备强刚需属性,受人口基数庞大、老龄化加速及人均GDP提升驱动 [5] - 2024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15.6%,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进一步扩大药品市场空间 [5] - 创新药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受AI研发加速、出海爆发及政策支持等多重催化,有望推动行业价值重估 [5] - 国产创新药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的2073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1500亿元(统计口径为专利期内药品及公立医疗机构终端) [8][9] 指数结构与成分特征 - 中证制药指数聚焦化学药、生物药和中药三大纯制药子行业,不含CXO、医疗器械或医疗服务 [10][11] - 指数前十大成分股权重合计42.78%,覆盖恒瑞医药(化学药,权重14.91%,市值3743亿元)、片仔癀(中药,权重5.83%,市值1230亿元)等龙头 [13] - 行业分布中生物药品占比27%,化学药和中药为主要组成部分 [10] 历史表现与风险特征 - 近3年制药指数收益率为0.34%,近5年为-24.92%,自2011年基日以来累计收益125.20% [16] - 同期300医药指数近3年收益-25.03%,CS创新药指数近3年收益-15.19%,制药指数相对抗跌 [16] - 近3年制药指数年化波动率23.50%,最大回撤-29.53%,均低于300医药(波动率24.72%,回撤-43.41%)和CS创新药(波动率27.24%,回撤-44.48%) [16] - 指数当前点位处于2019-2020年初水平,估值性价比显著 [17] 产品设计与投资定位 - 基金业绩基准为中证制药指数收益率×95%加活期存款利率×5%,定位为R3中风险产品 [19] - 适合平衡型(C3)及以上投资者,通过联接基金形式提供一站式配置三大制药领域龙头的工具 [1][19]
多方面突围促“AI+医疗”有序发展
证券日报· 2025-06-11 17:13
AI+医疗行业发展现状 - AI正加速融入医疗健康领域 涵盖疾病预防 健康管理 辅助诊断 药物研发等多个环节 展现出巨大潜力 [1] - 当前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仍处于"工具赋能"初级阶段 主要提升工作效率和辅助诊断 [1] 行业发展面临的三大挑战 数据获取挑战 - AI+医疗高度依赖优质数据 但医疗数据格式标准不一 共享互通程度低 存在"数据孤岛"现象 [1] - 数据孤岛导致高质量 大规模数据集难以获取 限制了AI模型效果 [1] - 2024年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开展"数据要素×医疗健康"行动 旨在有序释放健康医疗数据价值 拓展智慧医疗等数据应用新模式 [1] 临床有效性与可信度挑战 - 医疗是实践科学 任何技术必须经得起严格临床验证 [2] - 在制药环节 AI可辅助筛选化合物分子 模拟药物机制 设计临床试验 缩短开发周期 但全球尚无AI主导设计的药物通过临床二期试验 [2] - 在诊疗环节 部分AI产生的逻辑不严谨 与临床实际不符 削弱了医生和患者的信任度 [2] - 提升算法可解释性 严谨性 并通过临床研究证实真实获益 是AI医疗产品成熟的必经之路 [2] 商业化路径挑战 - AI+医疗产品需证明临床价值外 还需打通可持续商业模式 [2] - 部分AI+辅助诊断和AI+制药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 主要依赖融资维持发展 尚未探索出成熟盈利模式 [2] - 未来需制定清晰定价机制 打造价值评估体系 形成多元化付费模式 [2] 行业前景展望 - AI+医疗前景广阔 但需跨越数据 临床有效性与商业化三重关隘才能真正驶入发展快车道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