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标准

搜索文档
铁路旅客列车餐饮新规发布:明确三类餐食规范 坐火车吃饭更安心
新京报· 2025-09-25 17:28
9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32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2项标准修改单。 其中,作为首个专门针对铁路餐饮制定的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铁路旅客列车餐饮服务卫生规 范》(GB 31663-2025)对餐车内现场加工餐食、铁路旅客列车配送的餐食和网络订餐食品的采购、食 品安全控制等作出多项规定。 规范餐车食品加工经营 铁路旅客列车餐饮服务主要涉及三类餐食,即餐车内现场加工餐食、铁路旅客列车配送的餐食、铁路旅 客列车网络订餐食品。 其中,餐车用原料、半成品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应采购选用经预处理、清洗、去皮 或不去皮、切分或不切分、包装后的蔬菜。半成品外包装上应标注食品名称、加工时间、保存条件、保 质期限、制作单位等信息。 餐车内现场加工餐食,除提及不应使用亚硝酸盐等国家禁止在餐饮业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外,还明确不应 进行食用农产品原料的初加工,并禁止加工制作裱花蛋糕、生食类食品等。 围绕加工过程,标准指出,烹饪前应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 行烹饪加工。食品烹饪的温度和时间应能保证食品安全。需要烧熟煮透的餐食,食品中心温度应达到 70℃以上。加 ...
守护“盘中餐”!又一批食品安全新国标亮相
新华社· 2025-09-25 07:24
如何持续筑牢"舌尖上的安全"防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5日公布32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2项标准修改单。消费者特 别关心的食品生产规范、铁路餐食、生乳、灭菌乳等关键领域,均有明确规定,旨在进一步完善从农田 到餐桌、从原料到终产品、从普通人群到特定人群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看点一:生产环节再扎"篱笆" 新修订的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作为食品生产领域的基础性标准,引入了更严格、更细致的管理要求。 "新标准将'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的原则落到实处,对食品生产过程的风险管理进行了系统 性完善和提升。"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二室助理研究员国鸽介绍,新标准增加了对寄生虫控 制和致敏物质管理的要求。 食品受到蛔虫、绦虫、弓形虫等寄生虫的污染,可能引发食源性疾病,影响消费者健康。此次公布的新 标准要求对可能存在寄生虫污染风险的食品, 应确保相应的控制措施能发现和杀灭寄生虫及其虫卵。 食物过敏是影响消费者健康的重要因素,严重的食物过敏可能危及生命。致敏物质的管理除了规范标识 之外,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做好致敏物质管控尤为重要。 新标准强调在生产过程中要妥善贮存和使用含致敏物质的原料、半成品和成品, ...
9月16日起全面禁用 !你喝的牛奶符合标准吗?
扬子晚报网· 2025-09-15 03:12
新规实施要点 - 9月16日起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修改单规定灭菌乳只能以生乳为原料禁止使用复原乳[1] 复原乳定义与适用范围 - 复原乳是国际普遍使用的乳制品原料并非假冒伪劣产品可提供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素[2] - 新规实施后酸奶、奶酪、冰激凌等产品仍可合法使用复原乳但必须明确标注[2] 乳制品分类及标准 - 巴氏杀菌乳仅以生牛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制得需冷藏储存保质期较短[2] - 灭菌乳即纯牛奶分为超高温灭菌乳保质期1-6个月[2] - 调制乳以不低于80%生牛乳或复原乳为主原料添加其他原料或添加剂制成[3] - 发酵乳包括酸奶、酸乳、风味发酵乳和风味酸乳[3] - 含乳饮料以乳或乳制品为原料加水及辅料配制本质是饮料非奶制品[3] 产品标识区分方法 - 包装盒上GB开头产品标准号以645结尾为巴氏杀菌乳以190结尾为灭菌乳以191结尾为调制乳[4] 营养成分保留程度 - 牛奶中280多种营养成分对热敏感杀菌过程中活性成分有损失[6] - 按最大限度保留活性成分排序鲜牛奶>高温杀菌乳>纯牛奶>调制乳[6] 适用人群与选择建议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日摄入奶制品约300-500毫升[7] - 生牛乳天然营养丰富适合儿童老人及免疫力较弱人群优先选巴氏杀菌乳[7] - 复原乳适合追求便利和性价比场景但不建议作为日常主要奶源[7] - 特殊营养需求人群可选强化型调制乳如高钙低乳糖高蛋白奶需避免风味调制乳以防糖分过量[7]
报名:2025年北京市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宣贯活动
仪器信息网· 2025-09-05 03:58
活动基本信息 -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将于2025年9月9日至11日举办食品安全标准宣贯活动 旨在增强监管部门、生产企业、检测机构等对标准的理解并促进贯彻执行[2] - 活动免费参加 报名及观看均不收取任何费用[3] - 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 线上通过信立方3i讲堂和我要测视频号直播 线下地点为北京市海淀区北科大厦 限100人参与[4][5] 主办与承办单位 - 主办单位为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承办单位为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 协办单位为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 标准解读日程安排 - 9月9日重点解读GB 28050-2025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10769-2025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等婴幼儿食品标准 以及餐饮卫生类标准包括GB 14934-2016消毒餐(饮)具和GB 31654-2021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8] - 9月10日聚焦GB 7718-2025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GB 2760-202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8] - 9月11日覆盖GB 2762-202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9921-2021预包装食品致病菌限量等安全标准 以及乳制品系列标准包括GB 19644-2024乳粉、GB 19646-2025稀奶油和GB 19302-2025发酵乳等[9]
报名 | 2025年北京市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宣贯
仪器信息网· 2025-08-21 03:56
食品安全标准宣贯活动安排 -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将于2025年9月9日至11日举办免费食品安全标准宣贯活动 旨在增强监管部门、生产企业、检测机构等对标准的理解并促进贯彻执行 [1] 活动组织与参与方式 - 活动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承办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办 [1] - 提供线上和线下两种参与方式 线上通过3i讲堂和我要测视频号直播 线下限100人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北科大厦参加 [4][6][7] 食品标签标准解读 - 9月9日8:45-10:15解读GB 7718-2025《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10:25-11:55解读GB 28050-2025《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1] 卫生规范标准解读 - 9月9日13:30-17:30集中解读四项卫生规范标准 包括GB 31654-2021《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GB 31616—2025《食用畜禽副产品加工卫生规范》和GB 31652—2021《即食鲜切果蔬加工卫生规范》 [1]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 活动日程中包含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专题 但具体解读时间未在提供内容中明确列出 [3] 婴幼儿及特殊医学用途食品标准 - 9月10日13:30-17:30解读三项标准:GB 10769-2025《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 10770—2025《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和GB 25596—2025《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 [3] 污染物与致病菌限量标准 - 9月11日9:00-10:00解读GB 2762-202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10:10-11:10解读GB 29921-2021《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和GB 31607-2021《散装即食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4] 乳制品标准 - 9月11日13:30-16:50集中解读六项乳制品标准 包括GB 19302-2025《发酵乳》、GB 25191-2010《调制乳》、GB 13102-2022《浓缩乳制品》、GB 19644-2024《乳粉和调制乳粉》、GB 19646-2025《稀奶油、奶油和无水奶油》和GB 5420—2021《干酪》 [4] 参会互动机制 - 鼓励报名时提交对相关标准的问题或意见建议 会务组将收集并提交给授课专家 [5]
33项兽药残留检测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仪器信息网· 2025-07-03 06:3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更新 - 我国兽药残留检测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新增33项,总数增至126项,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1][3] - 新标准由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2025年9月1日起实施[2] 新标准技术突破 - 填补水产品、蜂产品、禽蛋中多种常规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空白[2] - 首次发布畜禽可食组织、牛羊奶和禽蛋中16类127种药物残留的快速筛查方法[2] - 解决现行水产品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测定方法定量限与限量标准不匹配问题[2] 标准应用领域 - 覆盖水产品中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GB 31656.3—2025替代GB 31656.3—2021)[4] - 新增蜂产品中硝基咪唑类、红霉素等11类药物残留检测(如GB 31657.4—2025替代GB/T 23410—2009等旧标准)[4] - 涵盖禽蛋中氯霉素、头孢噻呋代谢物等7类残留检测(如GB 31659.7—2025)[5] 检测技术方法 - 主要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如GB 31656.24—2025测定水产品中喹诺酮类)[4] - 包含高效液相色谱法(GB 31658.29—2025测定碘醚柳胺)、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 31657.7—2025测定拟除虫菊酯类)[4][5] - 引入高分辨质谱法筛查动物性食品中127种药物残留(GB 31658.26—2025)[4]
千禾味业董事长:让产品简单一点干净一点
证券时报· 2025-06-30 18:10
股东大会与舆情影响 - 公司召开2024年度股东大会,董事长伍超群等高管出席,数十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参会 [2] - 3月"千禾0"商标与"零添加"话题引发全网讨论,将酱油市场消费升级与食品安全推向公众视野 [2] - 舆情对品牌造成伤害并影响销量,3月18日至28日产品销量出现相对下滑 [2] - 快消品行业头部企业品牌受舆情影响后恢复期通常为10-12个月 [2] - 公司当前首要工作是品牌修复,其次是强化开发和销售网点建设 [2] - 董事长对公司长期发展充满信心,相信消费者能理解产品质量 [2] 销售表现与渠道建设 - 5月以来公司线上销量环比4月增长约35%,抖音、京东、天猫等平台表现稳步回升 [3] - 沃尔玛、红旗连锁等线下商超销售也出现环比大幅回升 [3] - 公司认识到除产品力外还需加强品牌力和渠道力建设 [3] - 人才、经销商、产品被公司视为三大核心战略要点 [3] 行业政策与公司应对 - 国家卫健委和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规》,禁止预包装食品使用"零添加"等用语 [3] - 《新规》设置两年过渡期,将于2027年3月16日正式实施 [3] - 公司认为《新规》填补行业规范空白,促进生产者规范标识,杜绝市场乱象 [4] - 公司将争取年内完成产品新包装、新标签、新宣传的确定工作,完全符合《新规》标准 [4] - 公司强调在满足国家食安标准基础上,还需不断满足用户需求 [4]
【直击股东大会】千禾味业董事长:相信消费者眼睛是雪亮的 让产品更简单、干净一点
证券时报网· 2025-06-30 13:21
股东大会概况 - 千禾味业于6月27日召开2024年度股东大会,董事长伍超群、副总裁徐毅、董事会秘书吕科霖等高管出席,数十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到场参会 [1] 舆情影响与应对 - 3月份"千禾0"商标与酱油"零添加"话题引发全网讨论,对公司品牌造成伤害并影响销量,3月18日至28日期间产品销售出现下滑 [3] - 快消品行业头部企业受舆情影响后恢复期通常为10-12个月,公司当前首要工作是品牌修复,其次是强化开发和销售网点建设 [3] - 5月以来公司线上销量环比4月增长约35%,线下商超销售也实现环比大幅回升,显示市场销售已出现回暖迹象 [4] - 公司认识到除了产品力外,还需加强品牌力和渠道力建设,将人才、经销商和产品作为三大核心战略要点 [4] 行业政策与标准 - 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期发布新规,明确禁止预包装食品使用"零添加"等用语,设置两年过渡期至2027年3月16日正式实施 [5] - 新规填补了行业规范空白,将有效杜绝市场"零添加"乱象,便于消费者选择 [5] - 公司将在年内完成产品新包装、新标签、新宣传的确定工作,确保完全符合新规标准 [5] 市场趋势与产品策略 - 随着健康观念提升和消费升级,配料简单、味道自然的健康调味品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5] - 公司产品聚焦酱油、醋、料酒、蚝油四大品类,未来将通过创新满足用户不断升级的需求 [6] - 董事长认为创新能力强、洞察力强、应变能力强的企业才能突出重围,区域性品牌将面临较大压力 [6]
欧盟农业专员:欧盟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不会降低食品安全标准。
快讯· 2025-06-06 10:33
欧盟与美国贸易谈判 - 欧盟农业专员明确表示欧盟不会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降低食品安全标准 [1]
空气炸锅里的纸,真的劝你别乱买!
央视新闻· 2025-05-01 06:38
硅油纸的构成与安全标准 - 硅油纸由三层结构组成:最外层是纸层,中间是淋膜层,最内层是食品级硅油层 双面硅油纸则是纸芯在中心,两面为淋膜层和硅油层 [1] - 纸层必须使用原生纸浆(包括原木纸浆),禁用回收纸浆 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GB4806.8-2022) [2][3] - 硅油层需采用食品级材料(如聚二甲基硅氧烷),耐温达230~250℃ 材料选择需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4] - 淋膜层黏合剂可能含聚乙烯、改性聚烯烃等 溶剂中或含二甲苯等有害物质 需符合GB9685-2016标准 [5] - 2025年2月8日起实施新国标GB4806.15-2024 明确食品接触用黏合剂类型 [7] 硅油纸的选购要点 - 避免"三无"产品(无品牌、生产信息、外包装) 高温下易析出氢化三联苯、甲苯等有害物质 [8] - 优先选择执行标准为GB4806.8的产品 企业标准不得低于国家强制性标准 [10][11] - 第三方检测报告(如SGS)可增强产品可信度 [11] 使用注意事项 - 适用温度通常为220~250℃ 空气炸锅(≤200℃)风险较低 烤箱需注意温度设定 [12] - 预热时勿放入硅油纸 加热时需用食物压住以防燃烧 燃烧会释放有害物质并污染食物 [14] - 单次使用时间建议≤30分钟 长时间加热需中途更换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