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条监管

搜索文档
以“全链条治理”重塑消费信任新生态
消费日报网· 2025-09-05 02:40
监管成效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开展5年专项整治行动 保健食品抽检不合格率连续5年低于0.6%[1] - 累计查办违法案件3.1万件 罚款金额达5.4亿元 侦破刑事案件1.2万起[1] - 5年抽检17.5万批次 相当于日均检测近100批次产品[1] 监管机制 - 建立全链条监管模式 涵盖产品注册备案 生产过程动态监控和市场流通随机抽检[1] - 生产企业自查报告率和问题整改率均达到100%[1] - 2024年创新开展"你拍我查"活动 通过消费者手机拍摄收集违法线索[1] 行业影响 - 监管推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升级 有企业表示生产车间洁净度超过手术室[1] - 对直销企业实施"责任清单"管理 将监管延伸至销售终端[1] - 消费者信心逐步回升 大部分受访者更倾向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保健食品[2] 市场发展 - 监管革新重塑消费信任 形成规范有序 充满活力的保健食品市场[2] - 行业治理成为释放消费潜力的关键举措 支撑"健康中国"建设[2] - 智慧监管持续深化 推动中国消费市场在严监管与促发展间实现平衡[2]
从化:十项措施助“荔”产销 “甜蜜果”变“致富果”
广州日报· 2025-08-28 02:08
荔枝产业技术管理 - 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适当灌水保温技术应对异常气温 减少荔枝开花损失[1] - 实施"两花三果"全周期精准管控 覆盖30万亩种植区域的动态跟踪服务体系[4] - 组织农技专家219人次开展点对点指导 推广智慧种植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4][5] 产量与出口表现 - 300亩生产基地产量约2万斤 其中大量荔枝销往海外市场[1] - 龙头企业出口荔枝约4000吨 货值达8500万元[5] - 荔枝意向订单超4.7万吨 占总产量超60%[5] 销售渠道拓展 - 建立24小时快速通关的荔枝出口"绿色通道"[6] - 联合腾讯游戏开展直播带货 2小时观看量超1621万 带动高端品种售出2.5万斤[6] - 发布4条荔枝主题旅游精品线路 通过农文旅体商融合促进销售[6] 物流与基础设施 - 串联143座田头冷库 总容量25.5万立方米 构建高效冷链物流网络[6] - 设立350个快递揽收点满足一件代发 发布100个果园地图和采购指南[6] - 设立45个交易市场 直接对接邮政等物流供应商[6]
规范文旅业态,让暑期游玩更安心(民生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8-18 22:31
暑期,文旅市场生机蓬勃,多元文旅业态持续点燃游客的游玩热情。然而在热闹背后,低价套路、占道 经营、监管盲区、安全隐患等问题不仅影响游客体验,还不利于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让游玩舒心尽 兴,让期待不落空,是游客的心声,更考验着治理的智慧。 广东茂名市电白区南海半岛水东湾畔,游客在沙滩上游 玩。 黄胜林摄(影像中国) 核心阅读 本想用旅拍记录旅途美好,最后成了糟心的维权拉锯战;密室逃脱等沉浸式体验活动拉动文旅消费,同 时"任性发展"给监管带来难题;海上卡丁船、海上飞人、游船出海……水上运动紧张刺激,却存在不少 安全隐患。如何规范文旅业态,让暑期游玩更安心? 旅 拍 分区管控与预约限流并行 暑期,浙江杭州市民陈欣蔚被外地景点附近一家旅拍工作室的"299元古城写真套餐"吸引,拍摄过程 中,摄影师不断引导她加钱升级服装和道具。最终高达1800元的账单,让她越想越气。 同时,其他游客旅游体验也被影响——摄影师霸占着绝佳拍照位置让别人"无照可拍",一行人大包小包 挡在路上,影响正常通行…… 旅拍如何规范管理?谁来守护游客的合法权益、保障游客的旅游体验?在浙江,一些景区已经开始探 索。 2023年,杭州西溪湿地景区率先出台《 ...
针对旅拍、沉浸式体验、水上运动等存在的问题 一些地方出台举措 规范文旅业态 让暑期游玩更安心(民生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8-18 22:12
旅拍行业规范 - 杭州西溪湿地景区出台《商业拍摄管理须知》,划分免费区和收费区,实行预约制和限流管理,收费区每日限10组团队[1][2] - 商业拍摄定义为携带多套服装、道具或大型专业摄影器材的活动,普通游客使用单反或手机拍照不受限制[2] - 浙江省规定禁止圈占摄影位置或向自行拍摄的游客收费,桐洲岛枫杨林景点通过统一收费标准改善管理混乱现象[2] - 武林夜市管委会引导旅拍商家提升服务质量,规范市场秩序,防止恶性竞争和价格虚高,拍摄价格普遍在250-300元之间[3] 沉浸式体验行业监管 - 晋城市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形成"一处发现、多方联动"的执法格局,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5] - 执法队发现天启室内活动体验店存在制度不健全、未备案等问题,协助企业规范经营并加强常态化巡查监管[6] - 密室逃脱行业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如装修材料可燃、疏散标志不合理等,部分项目内容低俗或导致顾客应激障碍[6] - 专家建议制定内容分类分级指导方案和技术伦理指南,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文化建设[6] 水上运动安全保障 - 日照万平口景区建立"海陆空"一体化应急救援体系,配备冲锋舟、救生机器人、无人机等装备,24小时监控重点海域[7] - 景区6个浴场配备44名救援人员,组建海上公益救援队,配备30名救生员和89艘船只[7] - 新建安全瞭望塔覆盖1.4万平方米浴场,配备高倍望远镜和应急报警装置,实现快速响应[8] - 恶劣天气时景区关闭涉海区域,联动气象、海事等部门动态调整管控措施,救援力量前置部署[8]
陕西省四部门联合打击黄河非法采砂
陕西日报· 2025-07-22 06:35
协同发力,构建长效监管格局。水利部门牵头查处违法采砂,检察机关强化公益诉讼监督,公安机关严 打涉砂犯罪及黑恶势力,交通运输部门严查非法运砂车辆船舶,通过信息共享、联合巡查、案件移送等 机制,形成"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全链条监管体系。 紧盯黄河干流、渭河及无定河等重点河段,严打无证盗采、超量采砂、"蚂蚁搬家"式盗采,以及利 用"三无"船舶、夜间作业等隐蔽手段的违法活动,深挖公职人员参与非法采砂等"保护伞"问题;强化跨 部门联动,建立"水利牵头、检察监督、公安打击、交通管控"协同机制,探索推行"1+3"联合执法模式 (水行政执法队+公安、交通、属地政府联络员),对重大案件挂牌督办,形成执法合力;科技赋能智 慧监管,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依托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等技术实时发现违法行为, 畅通12345、12314等举报渠道,发动社会力量共同监督。 日前,陕西省水利厅、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陕西省黄河流域非 法采砂打击整治的通知》,以"亮剑护河2025"专项行动为抓手,全面整治陕西省黄河流域河道非法采砂 行为,筑牢流域生态安全屏障。 "联合整治旨在维护河势稳定 ...
提升尾气治理成效需全链条“打假”
中国环境报· 2025-07-16 00:14
机动车尾气检测造假事件 - 某机动车尾气检测公司对一辆排气管内没有三元催化器的重型柴油货车出具了虚假的尾气检测合格报告 [1] - 三元催化器是汽车排气系统中最重要的净化装置 缺失将导致尾气治理无法达标 [1] - 生态环境部门对检测公司进行了行政处罚 并追查发现上游维修站以次充好更换了不含三元催化器的排气管 [1] - 进一步追查发现伪劣排气管的生产厂家 相关部门对生产和使用伪劣配件的企业和维修站立案调查 [1] - 生态环境部门通过全链条追责 有效避免了此类违法行为对机动车尾气治理工作的持续性负面影响 [1] 机动车尾气治理行业监管建议 - 机动车尾气治理涉及车主 维修站 检测公司 汽车配件生产厂商等多个环节 部分案件存在多环节造假行为 [2] - 建议各地建立健全监管部门信息共享和执法联动机制 对暴露的违法问题进行上追下查 [2] - 利用宣传媒介对多环节造假问题进行曝光 使全链条从业人员认识到造假行为终将暴露并受到法律追究 [2] - 通过常态化宣传教育打消从业人员的侥幸心理 为尾气治理工作注入稳定持久的内生动力 [2]
全链条监管!上半年64家券商收超200张罚单,剑指投行、经纪业务“痼疾”
新浪财经· 2025-07-07 00:05
监管力度升级 - 2025年上半年监管部门针对64家券商累计开具超200张罚单,涵盖经纪、投行等核心业务领域 [1] - 监管体系特征包括一案多罚、重罚关键责任人、全流程穿透监管 [1] - "一案双罚(多罚)"成为常态,例如中信证券因员工违规操作被连开三张罚单,涉及分公司及个人 [1] 公司治理与关键少数处罚 - 针对券商公司治理"关键少数"的处罚案例明显增多,例如国都证券原总经理违规持股被罚15万元 [1] - 湘财证券前总裁因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等行为被罚没1842.29万元,并被实施5年市场禁入 [1] - 多家券商的业务分管高管、质控负责人因关联违规行为受到连带处罚 [1] 投行业务监管 - 投行业务呈现穿透全链条监管模式,例如华林证券因尽职调查浮于表面等问题被罚 [2] - 浙商证券因质控现场核查走过场、内控流程漏洞多被严肃问责 [2] - 2025年投行业务仍是违规"高发地",中信证券、国投证券等因违反再融资分类审核机制被监管警示 [2] 经纪业务违规 - 经纪业务中从业人员违规炒股问题屡禁不止,例如华源证券山西分公司员工违规操作客户账户被警示 [4] - 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员工因违规炒股分别被罚没426.27万元、107.57万元 [4] - 违规原因包括员工守法意识淡薄、券商内部管控漏洞、违规成本较低 [4] 监管政策调整 - 证监会就《证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突出"打大打恶"导向 [5] - 修订内容包括优化评价结果下调手段、调整扣分分值,强化监管惩戒与风险化解效能 [5] - 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可能导致证券公司评价结果下调,影响市场声誉和业务开展 [5]
我省在全国首推校园大宗食材电子化追溯管理
辽宁日报· 2025-07-06 01:15
校园大宗食材全过程追溯管理实施情况 - 辽宁省成为全国首个在学校领域全面实施大宗食材电子化追溯管理的省份 春季学期累计产生溯源信息3023万条 学校食堂系统应用率达5188% 其中中小学食堂系统应用率达8295% [1] - 该系统覆盖7815家学校食堂 124家校外供餐单位 13492家食材供应商 实现"来源可溯 去向可追 质量可控"的全链条监管模式 [1] 追溯管理制度框架 - 管理主体涵盖四大类:食用农产品生产者/收购者 食材供应商 食用农产品销售者 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 [2] - 重点监管品种包括蔬菜 畜禽产品 水产品等食用农产品 以及米 面 油 奶等预包装食品 [2] - 采用"食安辽宁码"贯穿进货查验全过程 通过电子足迹逆向定位问题食品源头 [2] 全链条监管机制 - 实施"合格证+追溯"双轨管理 开发"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查验小程序 建立直供学校农产品种植养殖主体名录 [2] - 全省48家农批市场100%应用追溯系统 实现电子档案率 质量安全协议签订率 公开承诺率三个百分百 [3] - 推行电子化合格证明流转 实现检验报告 检疫证明等文件通过"产地建码 进货扫码 一码通行"方式传递 [3]
整治车检乱象当“蛇打七寸”
广州日报· 2025-05-27 07:09
尾气检测行业乱象现状 - 第三方检测机构通过OBD作弊器等设备伪造车辆数据并篡改排放参数 形成从硬件到软件的完整灰色产业链 [1] - 作弊操作技术隐蔽且无使用痕迹 仅因13000条高度一致的OBD编码异常才被发现 [1] - 部分检测机构从"协助造假"转向主动设置检测障碍以推销"包过服务"牟利 [1] 乱象成因分析 - OBD系统存在防篡改功能不完善 数据实时上传机制缺失等技术漏洞 [2] - 对违规机构处罚以取消资质为主 缺乏高额罚款或行业禁入等震慑手段 [2] - 作弊器生产销售跨区域 缺乏联合打击导致"打地鼠"式治理困局 [2] 行业治理建议 - 技术层面需升级检测设备防篡改能力 推广OBD防刷写功能及污染控制报警系统 [2] - 推动检测数据实时上传国家平台 利用AI算法筛查异常模式实现自动化监管 [2] - 构建资质严审 设备联网监控 黑名单终身禁入 全链条违法惩处的监管体系 [2] - 多部门联合执法打破壁垒 近期已出台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的联合意见 [3]
湖北66条举措全链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长江商报· 2025-05-12 23:33
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解读 条例核心内容 - 《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共9章66条 将于2025年10月1日施行 覆盖农产品产地 农业投入品 生产 销售 优质农产品促进 监督与保障等全链条监管 [1] - 条例贯彻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严守安全底线 提升品质高线 为推进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2] - 明确生产经营者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 构建阶梯化责任体系 通过严格查处和追责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5][6] 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 - 要求农业农村 市场监管 林业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 信息共享和执法衔接 构建三项监管机制 [2] - 实施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与市场准入制度衔接 集中交易市场需查验合格凭证 无法提供的需抽样检验合格方可销售 [3] - 制定《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实验室建设规范》等3项地方标准 实现基层所快检室全覆盖 按千人10批次目标全年完成监督性快检58万批次 [3] 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强化 - 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 限制使用农药实行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 建立采购销售台账并提供安全使用须知 [6] - 对农产品生产 销售 收购 储存及投入品使用 合格证查验等作出严格规定 形成阶梯化责任体系 [6] - 要求县级以上政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重点提升乡镇村监管能力 保障监测评估 监督执法等工作开展 [7] 监管体系创新 - 建立风险分级管理 基层网格化管理 智慧监管 信用管理 追溯协作 农业投入品监测预警等制度提升监管效能 [6] - 明确网络经营限制使用农药 超范围使用投入品 未履行查验检测义务等行为的法律责任 增加违法成本 [6] - 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种植养殖环节监管 市场监管部门负责进入市场后的监管 要求多部门分工协作守住安全防线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