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风控
icon
搜索文档
浦发信用卡被“隔空”盗刷背后 行业信息安全如何“治本”
南方都市报· 2025-09-17 11:07
事件概述 - 浦发银行万事达无价世界信用卡(红沙宣卡)发生境外盗刷事件 多名持卡人在境内却被显示在巴西发生多笔消费 盗刷金额达1-2万元人民币[2][3] - 盗刷交易集中发生在9月10日前后 涉及超过350名用户 大多数用户被盗刷金额在1-2万元人民币左右[3] - 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与万事达卡组织已启动应急响应 承诺避免持卡人承担损失 部分用户被盗刷金额已显示交易冻结 账单被清零[2][3][4] 盗刷手法分析 - 盗刷手法呈现固定模式:先出现一笔约3元人民币的小额测试交易 随后紧跟数笔大额消费 单笔金额在5000巴西雷亚尔以内(折合人民币6000余元)[3] - 盗刷地点均显示为巴西 尽管部分持卡人实际位于境内或其他国家[3] 法律责任框架 -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21年发布的《关于审理银行卡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发卡行需返还被盗刷扣划的存款或透支款本息、违约金并赔偿损失[6] - 法院通过综合判断交易行为、地域距离、用款习惯等要素认定盗刷性质 若属伪卡盗刷或网络盗刷交易 银行应承担赔偿责任[6][7] 公司运营数据 - 浦发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超过1.1亿张 属于国内上市银行信用卡发卡规模第一梯队[8] - 2024年该行累计受理消费投诉35.57万件 其中信用卡业务投诉占比77.6%(约26万件)[8] - 信用卡透支贷款余额3702.23亿元 不良贷款额90.57亿元 不良贷款率2.45% 在股份行中处于中游偏上水平[8] 行业风险与挑战 - 第三方投诉平台显示"信用卡盗刷"相关投诉超16200条 "浦发信用卡"相关投诉超12700条 涉及利息高、私自扣款、暴力催收等问题[8] - 分析认为此次事件暴露风控漏洞 账单清零仅属治标措施 信息安全和风控能力才是治本手段[8] - 随着无现金支付普及 盗刷事件频发 主要分为持卡人信息泄露和银行/卡组织系统遭黑客攻击两类[6] 行业防护建议 - 持卡人需定期通过发卡行APP、短信或账单核对交易 重点关注异常小额扣款和非本人消费[11] - 建议开通实时交易提醒 线下用卡不脱离视线 线上保护卡号及验证码安全[11] - 可通过手机银行APP的"安全锁"功能灵活启闭境外交易、异地消费等场景 合理设置交易限额和小额免密支付额度[11] - 选择信誉度较高商户消费 对小商铺或流动摊点保持警惕以降低信息泄露风险[11]
浦发信用卡被“隔空”盗刷背后,行业信息安全如何“治本”
南方都市报· 2025-09-17 10:54
事件概述 - 浦发银行万事达无价世界信用卡(红沙宣卡)发生境外盗刷事件 多名持卡人在境内却被显示在巴西发生多笔消费 盗刷金额达1-2万元人民币[2] - 盗刷交易集中发生在9月10日前后 涉及超过350名用户[3] - 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与万事达卡组织已启动应急响应 承诺避免持卡人承担损失[2][3] 盗刷手法分析 - 盗刷模式呈现相似特征:先出现一笔约3元人民币的小额测试交易 随后跟进数笔大额消费 单笔金额在5000巴西雷亚尔以内(折合人民币6000余元)[3] - 盗刷地点均显示为巴西 与实际持卡人所在地不符[3] 法律责任框架 -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21年发布的《关于审理银行卡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发卡行需返还被盗刷的本息及违约金[5] - 法院需综合交易行为、地域距离、报警时间等证据判断是否为伪卡盗刷或网络盗刷[5] - 此次事件中涉事方迅速启动资金保护机制 符合法律框架要求[6] 公司运营数据 - 浦发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超过1.1亿张 属于行业第一梯队[7] - 2024年该行累计受理消费投诉35.57万件 其中信用卡业务投诉占比77.6%(约26万件)[7] - 信用卡透支贷款余额3702.23亿元 不良贷款额90.57亿元 不良贷款率2.45%[7] 行业风控挑战 - 第三方投诉平台显示"信用卡盗刷"相关投诉超16200条 "浦发信用卡"相关投诉达12700条[7] - 分析认为此次事件暴露风控漏洞 账单清零仅为治标措施 信息安全与风控系统才是治本手段[7] 安全防护建议 - 持卡人应定期核对交易记录 开通实时提醒 保护卡号及验证码安全[9] - 建议关闭不必要的支付通道 使用"安全锁"功能控制境外交易权限[9] - 合理设置单日交易限额 降低小额免密支付额度 选择高信誉度商户消费[9]
做事要重常识和逻辑
虎嗅· 2025-09-15 01:15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匹夫老六说财税,作者:匹夫老六,原文标题:《我做尽调这些年(八十)-重 常识逻辑》,头图来自:AI生成 做尽职调查或者风控等工作,咱们追求的是尽早能识别出风险,越早识别,越能有主动权,而不是形式 主义或者马后炮。 所以咱们思考问题的时候,要重常识逻辑,轻形式资料。 尤其是现在大多数人的工作逻辑,太过于重视形式资料了,这反而会迷惑你的双眼,让你看不明白。 好多事他不符合常理,说不通,那背后就必有猫腻。 你们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的疑问,相信自己的直觉。 不要总是自我否定,你没听说过,或者你觉得不合常理,那十有八九,就有问题。 不要总是先否定自己。 不管你在调查还是审查什么之前,你最应该想的是动机。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换你你会这样做么? 拿企业融资举例子,如果他的企业商业模式真像他说得这么好,市场做得也不错,都挺好,那他还融什 么资? 你说他想扩大规模,可以。 那既然都挺好,他这么有把握,想扩大规模,他会首选卖股份来融资么? 你们看看现在,就今时今日,是不是大家的说法变了?大量的声音在说,国资的钱拿了还不如不拿吧。 为啥啊,不好骗了,不好糊弄了,不好收场了。 如果是我,有把握的好生意, ...
东海证券两次因投行业务“栽大跟头”:一次导致历史最大亏损 一次浇灭未来几年IPO希望
新浪证券· 2025-07-09 11:01
证监会处罚与财务影响 - 东海证券因2015年金洲慈航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存在未勤勉尽责、文件重大遗漏及虚假记载等违规行为,被证监会责令改正并处以没收业务收入1500万元及罚款4500万元,合计6000万元 [1][2] - 6000万元罚款相当于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2348.71万元的2.55倍,将显著影响2025年盈利 [2] - 若处罚被认定为重大违法,公司A股主板IPO申报最早可能推迟至2029年 [3] IPO与摘牌风险 - 东海证券2023年亏损、2024年净利润未达1亿元,且若2026年仍不满足主板IPO条件(三年累计净利润超2亿元),最早申报IPO时间为2027年 [3] - 6000万元罚款金额较大,可能被认定为重大违法,进一步推迟IPO时间至2029年 [3][4] - 公司已因本次处罚触发新三板强制摘牌风险,若未来24个月内再受两次处罚或公开谴责,将强制退市 [5][6] 投行业务亏损与风控缺陷 - 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巨亏4.92亿元,主因承销万润新能IPO项目导致账面浮亏4.03亿元(累计投入5.87亿元),股价较发行价下跌68.8% [7][8] - 万润新能IPO发行价299.88元/股(市盈率75.25倍,为行业均值391.72%),超募48.84亿元,但上市后股价暴跌80% [8] - 江苏证监局指出公司投行项目缺乏包销风险评估机制,且未严格审核网下投资者定价依据 [8] 内控与高管违规问题 - 2024年江苏证监局指出公司未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运行机制,2022年因债券承销业务内控问题被责令改正 [10] - 原总裁殷建华、债券发行部负责人许晓明因内控问题被警示 [10] - 前高管赵俊违规套取资金630万元并收受礼品,涉嫌犯罪被移送检察机关;原董事长朱科敏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 [11][12] - 2015年金洲慈航项目主办人周增光、陈翔已离职,协办人朱科松与朱科敏关系不明,原投行负责人杜曙光未受处罚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