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长期投资试点

搜索文档
新华保险(601336):银保NBV贡献过半 投资业绩持续释放
新浪财经· 2025-09-12 12:33
核心财务表现 - 营收同比增加26.0%至700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33.5%至148亿元 [1] - 归母净资产较年初下降13.3% 但较Q1末回升4.5% [1] - 中期分红20.9亿元 股息分配率为14.1% 与去年同期15%基本持平 [1] - 总投资收益率提升1.1个百分点至5.9% 综合投资收益率达6.3% [1][3] 寿险业务发展 - 寿险新业务价值(NBV)增速达58.4% [1] - 长期险首年期缴增长65% 趸交增长353% 主因个险销售3年交短缴产品及银代趸交投放增加110亿元 [2] - 新业务合同服务边际(CSM)增长8.7% 但10年期新单保费收入下降40% [2] - 银保渠道NBV贡献占比达52.8% 通过银行合作实现举绩网点数量与网均产能双提升 [2] 渠道战略与队伍建设 - 个险队伍人数 合格人数 绩优人数及万C人数呈现趋稳态势 [2] - 上半年累计新增人力近2万人 同比增长182% 加强对新增转正考核 [2] - 银保渠道通过强本部 人网匹配与重点银行渠道突破增强竞争力 [2] - 个险队伍销售分红险技能较同业存在差距 [2] 投资业绩分析 - 投资业绩增长82.3% 成为利润增长主要来源 [3] - 投资资产买卖价差损益达110亿元(去年同期为-48.4亿元) 收益以兑现为主 [3] - 核心二级权益占比21% 较年初微增0.3个百分点 长期股权投资累计出资462.5亿元 [3] - 鸿鹄志远基金净资产达556.84亿元 较500亿元出资额增值至少56.84亿元 盈利超11% [3] 未来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7/286/303亿元 同比增速13.3%/-3.7%/6.1% [4] - 每股内含价值预计为92.8/101.6/111.7元 当前股价对应PEV估值0.68/0.62/0.57倍 [4] - 个险报行合一监管下费用规模效应改善 价值率有望提升 [4]
新华保险(601336):银保NBV贡献过半,投资业绩持续释放
华源证券· 2025-09-12 08:1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新华保险在负债端和投资端均表现优秀 业绩持续释放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V估值为0.68/0.62/0.57倍 [3][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6.0%至700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3.5%至148亿元 [3] - 总投资收益率提升1.1个百分点至5.9% 综合投资收益率达6.3% [3] - 归母净资产较年初下降13.3% 但较一季度末回升4.5% [3] - 中期分红20.9亿元 股息分配率为14.1% 与去年同期15%基本持平 [3] 负债端业务表现 - 寿险新业务价值(NBV)增速达58.4% 银保渠道NBV贡献占比52.8% [3][6] - 长期险首年期缴保费增长65% 趸交保费增长353% [6] - 个险队伍新增人力近2万人 同比增长182% 合格人数、绩优人数和万C人数均呈现走稳趋势 [6] - 新业务CSM增长8.7% 但10年期新单保费收入下降40% [6] 投资端表现 - 投资业绩增长82.3% 对利润增长贡献显著 [6] - 投资资产买卖价差损益为110亿元 较2024年同期的-48.4亿元大幅改善 [6] - 核心二级权益占比约21% 较年初微增0.3个百分点 [6] - 长期股权投资累计出资462.5亿元 其中鸿鹄志远基金净资产达556.84亿元 资产增值至少56.84亿元 盈利超过11% [6] 资产配置结构 - 定期存款占比19.50% 较年初上升2.16个百分点 [13] - 债券及债务工具占比50.60% 较年初下降1.54个百分点 [13] - 股票投资占比11.60% 较年初上升0.5个百分点 [13] - 基金投资占比7.00% 较年初下降0.75个百分点 [13]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7/286/303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13.3%/-3.7%/6.1% [8]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内含价值分别为92.8/101.6/111.7元 [8]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44.51/1498.15/1623.51亿元 同比增长8.97%/3.71%/8.37% [7]
半年股票持仓增加四千亿,A股上市险企这样布局资本市场
第一财经· 2025-08-31 12:38
核心观点 - A股五大上市险企上半年末股票投资余额总计1.8万亿元 较去年末增加4118.58亿元 增幅28.7% 显示险资显著加仓股市 [1][4][6] - 上市险企增配权益资产主要因低利率环境下弥补债券收益下降及响应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 下半年将继续加大权益配置 [1][6][8] - 投资策略聚焦"分红股+成长股"哑铃型组合 通过高股息股票稳定收益 同时布局新质生产力相关成长板块 [9][10] 股票投资规模 - 五大上市险企总投资资产达19.7万亿元 较去年末增长7.5% 占保险业资金运用总额54.4% [2] - 中国人保股票投资余额增幅最大达57.1% 中国平安增幅48.5% 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增幅较小分别为11%和10.2% [4][6] - 新华保险股票占投资资产比例11.6%为五家最高 权益投资占比超21% 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权益占比约20% 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约15% [6] 投资收益率表现 - 总投资收益率分化:中国太保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至2.3% 中国人寿下降0.3个百分点至3.29% 新华保险上升1.1个百分点至5.91% 中国人保上升至5.1% [4] - 净投资收益率普遍微降:下降幅度在0.1-0.25个百分点之间 主因低利率环境下债券利息收入下降 [4][6] - 综合投资收益率:中国平安上升0.3个百分点至3.1% 中国太保下降0.6个百分点至2.4% 新华保险下降0.2个百分点至6.3% [4][5] 资产配置策略 - 增配高分红股票弥补净收益下降:中国人保分红收入同比增长24.7% 中国太保增长20.2% 中国平安将高股息资产分红作为综合收益提升因素 [7] - FVOCI类股票占比提升:中国人寿占比上升10个百分点 中国平安67%股票资产计入FVOCI 产生600亿元未体现浮盈 [10] - 成长股布局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新消费、出海企业等新质生产力方向 [9][10] 长期投资试点进展 - 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联合成立的500亿元鸿鹄基金已完成一期建仓并取得良好收益 二期基本完成建仓 三期7月启动 中国人寿累计出资350亿元 新华保险计划累计出资462.5亿元 [11] - 中国人保100亿元试点基金获批复 8月获批设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投资策略以A股为主 关注稳定股息和成长潜力标的 [12] - 中国平安试点私募基金正在中基协注册备案 [13]
又一大型机构入场 险资系私募证券基金增至6家
证券时报· 2025-08-10 17:29
公司动态 - 中国太平旗下太平资产获批设立太平(深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 - 太平私募证券基金设立将加大中长期资金对资本市场的投资力度 [1] 行业进展 - 累计已有6家险资系私募证券基金管理公司获批 [1] - 保险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总数已达6只进入运作状态 [1]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分三批推进 首批于2023年10月获批 [1] - 第二批试点保险公司8家 规模合计1120亿元 [1] - 第三批试点规模合计达600亿元 [1] - 太平人寿作为第二批试点公司于今年3月获批开展试点 [1]
又一险资系私募基金获批
券商中国· 2025-07-03 04:04
阳光资产获批私募基金公司 - 金融监管总局批准阳光资产运用自有资金1000万元全资设立阳光恒益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 - 阳光恒益为阳光保险旗下资管公司 阳光人寿拟出资200亿元投资其发起的阳光和远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占基金发售份额100% [2] - 监管要求阳光资产建立风险隔离和关联交易管理制度 防范风险传递和利益冲突 [2] 阳光和远基金特点 - 该基金为险资长期投资试点基金 属于契约型开放式权益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投资目标为长期保值增值 [3] - 投资范围限定于沪深300指数成份股 恒生港股通指数成份股 相关指数ETF和指数型基金 采用多种交易方式 [4] - 基金存续期10年 可延长或提前终止 专注于长期权益投资以降低市值波动对净利润影响 [5] 险资系私募行业动态 - 阳光恒益为第五家获批险资系私募证券基金公司 此前四家分别为国寿新华联合设立的鸿鹄志远 泰康稳行 太保致远 平安恒毅持盈 [7] - 泰康稳行已开展投资 太保致远完成备案 平安恒毅持盈完成工商登记并将发行300亿元首期基金 [7] - 行业试点累计金额达2220亿元 首批500亿元鸿鹄基金已全部投资 第二批1120亿元和第三批600亿元试点推进中 [7]
基金经理南下如何选股?这个指标很关键
券商中国· 2025-06-29 07:57
基金经理选股逻辑转变 - 现金储备和现金流成为港股基金经理选股的核心指标,甚至超越营收和利润表现 [1] - 同一赛道内现金储备更优的公司市值可能远超行业龙头,例如营收高近3倍的行业老大市值仅为行业老二零头 [1] - 现金储备能抵消亏损和营收不足的负面影响,例如晶泰控股营收不足3亿港元但33亿港元现金储备支撑200亿港元市值 [3] 现金优势公司案例 - 美图公司6月股价拉升超25%至350亿港元市值,2024年末现金储备30亿元,经营现金流净额7亿元 [2] - 美丽田园健康公司三周暴涨60%,2024年净利润不足3亿元但经营现金流净额8亿元,总现金储备18亿元 [2] - 医渡科技长期亏损但37亿港元现金储备吸引公募基金持续持仓 [4] - 固生堂因现金储备和自由现金流成为睿远基金举牌标的,支撑其中医馆并购扩张计划 [4] 现金流指标重要性 - 阜博集团虽盈利1.3亿元但因经营现金流仅400万元被基金经理清仓,年度股价跌超20% [6] - 药师帮净利润3000万元但经营现金流6亿元,股价接近翻倍 [6] - 趣致集团市值336亿港元(年内涨90%),现金储备12亿元且经营现金流1.7亿元,而营收更高的友宝在线因现金不足4亿元市值仅19亿港元 [9] 现金流ETF趋势 - 2025年自由现金流ETF已发行近30只,规模超150亿元,22家公募参与 [11] - 上银基金、永盈基金、平安基金等纷纷布局现金流主题产品 [11] - 险资长期投资试点扩围至2220亿元,高股息红利标的吸引力提升 [12] 现金匮乏公司风险 - 健康之路市值两周内从500亿港元暴跌至200亿港元以下,2024年末现金储备不足3亿元 [10] - 阜博集团现金仅剩2亿元后折价9%增发,参与机构浮亏近20% [7]
“保险系”私募基金扎堆设立,钱都会投向哪里?
第一财经· 2025-06-17 12:40
保险系私募基金设立热潮 - 新华保险拟出资不超过150亿元认购鸿鹄三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份额 [2] - 5月至今多家险企设立7只私募基金或产品,包括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泰康保险、阳光保险、平安资管等 [2] - 鸿鹄三期基金规模225亿元,新华保险与中国人寿各出资112.5亿元 [3] - 人保资本等发起设立的北京保实诚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总规模130.01亿元,人保资本认缴100亿元 [3] - 阳光资管发起设立阳光和远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总规模200亿元 [3] - 泰康资产设立泰康稳行私募基金,首期规模120亿元 [4] - 平安资管设立恒毅持盈私募基金,首期规模300亿元 [4] - 中国太保设立两只新私募基金,总规模500亿元 [4] 长期投资试点政策背景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始于2023年,保险公司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主要投向二级市场股票 [5] - 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2023年10月分别出资250亿元设立鸿鹄一期基金 [5] - 2025年试点扩容,太保寿险、泰康人寿等8家公司组成超千亿规模二期名单 [6] - 第三批试点规模合计600亿元,包括鸿鹄三期 [6] - 三批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总计获批规模预计2220亿元 [7] 私募基金投资方向 - 鸿鹄一期主要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买入并长期持有 [10] - 鸿鹄一期出现在伊利股份、中国电信、陕西煤业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 [10] - 鸿鹄二期投资范围为中证A500指数成份股中符合条件的A+H股 [10] - 鸿鹄三期预计延续长期投资原则,投向大盘蓝筹公司股票 [11] - 阳光保险试点基金投资范围包括沪深300指数成份股、恒生港股通指数成份股等 [11] - 中国太保试点基金聚焦股息价值核心投资策略 [11] - 平安资管试点基金重点布局符合政策导向的优质上市公司 [11] - 太保战新并购基金聚焦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12] - 一季度险资新进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A股公司行业集中在银行、通信、汽车、电子和医药生物 [12] 险资配置趋势 - 一季度末产寿险公司合计持有股票余额2.8万亿元,占比8.4% [12] - 2024年末股票配置比例为7.55% [12]
险资长期投资试点加速推进,红利低波ETF(512890)连续三周实现周度份额与规模净增长
新浪基金· 2025-06-09 06:09
险资布局资本市场 - 国内某头部险资作为第二批试点参与机构正式推出目标规模200亿元的投资基金 [1] - 第三批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自2025年5月陆续开启 待600亿元批复完毕 险资长期投资试点总规模将增加至2220亿元 [1] 红利低波ETF表现 - 红利低波ETF(512890)自2025年5月28日以来连续7个交易日实现净流入 累计吸引9.34亿元资金 [1] - 截至2025年6月6日 红利低波ETF(512890)基金规模达177.78亿元 份额达152.27亿份 均为自2018年12月19日成立以来新高 [1] - 红利低波指数点位在2025年6月4日攀升至基日(2005年12月30日)以来新高 区间年化涨幅高达13.82% 年化波动率仅为25% [2] - 红利低波指数近一年股息率达6.33% 高于近十年90.7%的时间 [2] 红利低波ETF联接基金 - 红利低波ETF(512890)联接基金(包括A类007466 C类007467 I类022678 Y类022951)截至2024年底累计持有人户数达82.98万户 是同期市场仅有的持有人户数超80万户的红利主题指数基金 [2] - Y份额(022951)为首批纳入个人养老金可投范围的指数基金 2025年3月31日成为首个规模超过1亿元的"指数Y" [2] 华泰柏瑞基金红利类产品 - 华泰柏瑞基金在红利指数投资领域拥有超过18年的管理经验 旗下红利类主题ETF包括首只红利主题ETF——红利ETF(510880)和首只通过QDII模式投资港股通高股息(CNY)的港股通红利ETF(513530)等5只产品 [2] - 截至2025年6月6日 华泰柏瑞旗下红利类主题ETF管理规模突破403亿元 [2]
平安获批设立私募基金 保险系证券私募再现新进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30 13:40
平安资管设立私募基金公司 - 平安资管获批设立恒毅持盈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注册资本3亿元 落户深圳前海 [1][2] - 恒毅持盈首期基金规模300亿元 将向平安人寿定向发行契约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2] - 基金将聚焦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 重点布局符合政策导向和险资配置需求的优质上市公司 [2] - 平安资管成立于2005年 注册资本15亿元 截至2024年底管理资产规模达5.80万亿元 [2] 险资参与长期投资试点动态 - 近期多家保险公司申请或获批参与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 [3] - 国丰兴华鸿鹄志远二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于5月28日完成备案 [3] - 泰康资产获批设立全资私募基金管理子公司泰康稳行私募基金 [3] 险资权益配置趋势 -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34.9万亿元 同比增长16.7% [4] - 人身险公司债券配置余额达16.1万亿元 环比增加超1万亿元 占比首次突破51% [4] - 人身险机构及财险机构持续提升股票配置比例 分别达8.4%和7.6% [4] - 国信证券看好长久期债券和高分红股票的配置机会 [4] - 国金证券预计未来三年保险资金每年增配高股息3000亿元至4000亿元 [4]
资金动向 | 北水连续7日抛售小米、腾讯,盈富基金获内资加仓52亿港元
格隆汇APP· 2025-05-14 12:05
资金流向 - 南下资金净买入盈富基金52.41亿港元、建设银行7.61亿港元、中国平安2.98亿港元、中国移动1.09亿港元 [1] - 南下资金净卖出小米集团-W 15.44亿港元、腾讯控股8.99亿港元、中芯国际4亿港元、美团-W 1.13亿港元 [1] - 南下资金连续7日净卖出腾讯控股共计99.9202亿港元 [4] - 南下资金连续7日净卖出小米集团-W共计78.0339亿港元 [4] - 港股通中建设银行获净买入7.61亿港元,成交额20.85亿港元 [4] - 港股通中腾讯控股遭净卖出7.23亿港元,成交额33.45亿港元 [4] - 港股通中小米集团-W遭净卖出10.41亿港元,成交额41.47亿港元 [4] 公司动态 建设银行 - 金融增量政策配合宽松财政政策加快落地,预计信贷供给加强,信贷增速相对平稳 [5] - 存款利率降息缓解银行息差压力,资产质量在政策支持下继续巩固 [5] - 降息后银行经营稳定性与高股息相对优势有望提升 [5] 中国平安 - 采取分红、回购双管齐下的投资者回报策略 [5] - "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已显成效 [5] - AI持续赋能业务转型升级和经营管理提质增效 [5] - 金融监管总局拟再批复600亿元险资长期投资试点范围 [5] 小米集团 - 里昂预期首季收入1090亿元,同比增长44.6% [6] - 预期经调整净利润100亿元,同比增长54% [6] - 中国智能手机、物联网和电动车销售表现强劲 [6] - 电动车业务亏损可能缩窄至6.5亿元 [6] 腾讯控股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1800.22亿元,同比增长13% [6] - 第一季度毛利1004.93亿元,同比增长20% [6]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应占盈利613.29亿元,同比增长22% [6] 中国移动 - 第一季营收和净利增长较2024年有所放缓 [6] - 营运现金流大幅下降主要因应收帐款显著增加 [6] - 资本支出减少及应付帐款增加将稳定2025-2026年自由现金流 [6] 美团 - 贝莱德在美团-W的持股比例从5.97%升至6.01% [7] - 摩根大通在美团-W的持股比例从5.05%降至4.99% [7] 中芯国际 - 瑞银将评级从"沽售"上调至"中性",目标价从14港元上调至43港元 [7] - 2026年盈利预测从近10亿美元上调42%至14.19亿美元 [7] - 2025年盈利预测下调23%至11.16亿美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