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搜索文档
一小时交通圈覆盖越来越多人群 国际主题乐园巨头抢滩 乐高乐园吸引力 实打实
解放日报· 2025-09-14 02:26
项目运营表现 - 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在9月13日至19日旅游节期间推出单日门票半价优惠活动[1] - 自7月5日开园以来人气持续高涨 8月25日单日接待量创下新高 连续三天门票售罄[2] - 配套主题酒店出现一房难求现象[2] - 在门票和非门票收益上都有非常好的表现[2] 客源市场特征 - 长三角地区有近5500万潜在客群 为区域性主题乐园提供巨大客流量[1] - 暑假期间近八成游客来自沪苏浙地区[2] - 来自长三角其他地区的家庭游客占比持续上升[2] - 以上海为核心的一小时交通圈覆盖越来越多人群 为主题乐园提供稳定客流[1] 投资与合作模式 - 上海乐高乐园有限公司共有四方股东 包括上海国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科尔克比投资集团 默林娱乐集团和华人文化[2] - 乐高母公司和运营方同时出资入股 区别于默林集团在全球大多数乐高乐园采用的轻资产模式[2] - 与中方共同投资合作共赢 显示外商对项目盈利能力有充分信心[2] 产品与体验特色 - 园区设有高达26米的全球最大巨型乐高人仔搭搭[1] - 乐园融入本土文化元素 在迷你天地内用数千万块乐高积木堆叠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 陆家嘴三件套和江南水乡等城市地标[3] - 游客更期待通过沉浸式体验和服务获得情感共鸣和心灵治愈 而不仅是游乐设施带来的刺激[2] 区域经济影响 - 作为上海引进外资 推动本土文旅产业升级的核心项目[3] - 主题乐园对区域产业具有持续协同带动作用[3] - 金山对乐高乐园抱有期待 希望重塑地区新形象[3]
服务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 上海普陀深化跨区域协作
经济日报· 2025-09-12 22:03
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进展 - 普陀区与江苏7个城市(南京 无锡 常州 苏州 南通 镇江 泰州)签订合作备忘录 推动区域优势互补和资源互通 [1] - 促成科研学术 技术研发 产业对接等50余项合作在沿沪宁区域落地 [1] - 上线"沿沪宁协同创新集市"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组建223人技术经理人队伍 [2] 科技创新突破与机制建设 - 上海化工研究院牵头"长三角同位素技术创新联合体"入选长三角创新联合体 实现丰度99%以上碳-13同位素一氧化碳稳定量产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1] - 建立企业出题的需求筛选机制 推动科技领军企业联合发布关键技术攻关清单 [1] - 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鼓励共建研发中心和实验室 [1] 区域协同发展目标 - 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加强科研设施与平台共享 [1][2] - 巩固深化既有合作成果 做优协同创新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2] - 打造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示范样板 [2]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中的火热干劲
新华社· 2025-08-21 08:16
工程概况 - 金塘海底隧道是甬舟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 全长16.18公里 其中海底盾构段11.21公里 最大埋深78米 为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1] - 隧道采用两台盾构机从宁波侧与舟山侧相向掘进 在海底实现精准对接 施工穿越高水压及多种复杂地层[1] - 管片是盾构隧道主要装配构件 单块重量约14吨 "甬舟号"盾构机需完成24680块管片拼装任务[1] 工程进展 - "甬舟号"盾构机自2024年5月始发以来已掘进2400米 当前深度位于海平面下65米处[2] - 2024年5月29日工程进入关键节点 盾构机由陆域段全面转入海域段施工[2] - 项目计划2026年底实现隧道对接 目前200余名工人实行全天候两班制作业[3] 技术挑战 - 地质条件复杂 需穿越4段软土地层 8段硬岩层及12段上软下硬复合地层 软硬不均及硬岩地层占比近70%[2] - 施工下穿23根石油管线 海堤 冠保码头 青峙码头 进港航道等40余处地面风险源 并与杭甬复线二期公路隧道交叉并行[2] - 针对软硬地层交错磨损 项目团队优化刀盘设计 缩小刀间距 增加滚刀数量 并加强设备检修维护[2] 技术创新 - 采用超前地质预报系统 利用刀盘滚刀破岩震动信号对前方50-100米范围地质进行精准探测[3] - 管片拼装采用遥控器操作新技术 提升工程质量管控与施工效率[1] - 盾构机配备直径14.57米刀盘 整机长135米 重4350吨[2][3] 战略意义 - 甬舟铁路通车将结束舟山不通铁路历史[3] - 项目是继港珠澳大桥后又一挑战世界难题 突破科技壁垒的跨海大工程[1] - 对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3]
持续打造链接全球创新要素的产业高地、驱动未来产业的创新策源地!龚正调研青浦区
第一财经· 2025-08-01 12:03
研发中心与区域发展 - 上海市政府强调激发世界级研发中心带动区域能级跃升的关键作用,打造链接全球创新要素的产业高地和驱动未来产业的创新策源地 [1] - 美的全球创新园区聚焦智能科技和前端研发,已投入使用并设立机器人实验室,研发人形机器人 [3] - 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引领性项目,将吸引3万余名研发人员,重点布局人工智能算力、存储和5G-A领域 [3] 创新生态与产业布局 - 政府鼓励领军企业研发中心发挥溢出效应,辐射创新氛围,提升区域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打造长三角创新枢纽 [3] - 推动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高效流动组合,完善区域功能配套,为产业链催生更多创新企业 [1][3] - 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焦成果转化关键环节,优化制度环境和营商环境 [3] 生态文旅与城市功能 - 青浦利用江南水乡人文底蕴和生态基底,建设环城水系公园和青西郊野公园,提升文旅商体展联动功能 [4] - 青西郊野公园二期竣工,新增游客服务点和露营基地,强化生态保护与文旅发展协调 [4] - 推动"最江南"与"创新核"结合,打造创新创业与诗意生活相互赋能的示范样本,吸引人才 [5]
上海临港与连云港共建“云上法务区”,将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新浪财经· 2025-07-31 09:27
核心观点 - 临港新片区通过国际科技法律服务大会推动法治赋能高水平对外开放 探索构建跨境服务生态系统和四位一体创新服务体系 [1] - 临港新片区与连云港片区签订云上法务区合作协议 旨在提升长三角自由贸易区一体化发展和法务功能辐射力 [1] - 上海法律科创中心种子计划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 破除企业出海信息壁垒 [1] - 临港新片区法治研究院整合多领域智力资源 开展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活动 [1] - 临港国际法务区聚焦涉外与科技领域 优化法律服务生态并促进国际法律交流与人才互通 [2] 合作协议 -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与连云港片区管理委员会签订共建云上法务区合作协议 [1] - 合作协议目标为推动长三角自由贸易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1] - 协议将增强临港新片区法务功能在长三角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1] 服务体系建设 - 构建覆盖事前预防、事中支持、事后救济的全周期服务体系 [1] - 打造法律+科技+国际三位一体的跨境服务生态系统 [1] - 构筑产业创新、法治建设、产业金融、法律服务四位一体的创新服务体系 [1] - 通过数字化手段破除企业出海的信息壁垒 [1] 机构设立与资源整合 - 临港新片区法治研究院同步设立 将凝聚产业、法律、金融、服务等领域优质智力资源 [1] - 研究院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活动 [1] - 跟踪国际创新与法治发展动态 帮助企业应对风险挑战 [1] 区域发展重点 - 临港新片区聚焦涉外和科技领域打造上海临港国际法务区 [2] - 持续优化涉外法律服务生态 促进国际法律交流与法治人才互通 [2] - 提升法律服务供给和质量 吸引外资科技企业进来并服务本地科创企业走出去 [2]
浙商银行:推广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 助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3-01 06:19
文章核心观点 浙商银行联合多家机构倡议支持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生态,以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为切入点,通过多种转变和举措助力发展,同时呼吁政府、监管和金融三方协同开创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1][5][6] 长三角发展现状 - 长三角以“一体化”和“高质量”为主题,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新高地和科技创新策源地 [1] - 长三角三省一市以4%国土面积,集聚全国17%人口,集中70%百强县,创造全国近四分之一经济总量 [4] 浙商银行举措 倡议与合作 - 2月28日,浙商银行联合6家机构发出倡议,支持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生态,提出构建多层次产业金融服务体系、优化科技金融支持机制、共创县域综合金融服务新模式 [1] - 浙商银行南京分行与南京、扬州、盐城、南通等辖内多家区县签订县区综合金融生态建设合作协议,推广3386临平模式 [1] 服务科创企业 - 浙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深度参与杭州创新生态建设,通过践行金融顾问制度、打造县域综合金融生态等为科创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2] - 浙商银行推出“人才评分卡”“科创积分贷”等,累计为杭州科技型企业提供超3600亿元融资支持 [2] 金融创新与服务 - 浙商银行联合临平区政府构建“政府指导+金服会赋能+金融机构参与”三方协同机制,创建三大工具,完善政府平台融资模式等,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3] - 浙商银行通过数字化手段累计服务长三角中小企业超15万户,助力区域科创生态持续优化 [3] 金融助力发展转变 - 金融业要以四大转变提升金融助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质效,包括从服务单个企业融资向服务整个产业生态转变等 [5] 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 - 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制度已在全国74个区县复制推广,覆盖全国22省 [6] - 浙商银行将在长三角建立试点,复制推广3386临平模式,围绕三大主体,用好三大工具,落实八项举措,探索创造县域综合金融服务新模式 [6] - 未来将推动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模式从1.0向2.0、3.0迭代升级 [1][6] 专家观点 - 浙商总会顾问郑宇民表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具备深厚基础,金融要坚持功能性首位,践行“善本金融”理念,做好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等 [4] - 陆建强认为长三角打造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生态“时”与“势”已具备,金融业要把握三大变局,以四大转变提升助力发展质效 [5] - 多位专家呼吁政府、监管和金融三方在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面同向发力,开创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