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舟号盾构机

搜索文档
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新进展:“甬舟号”盾构机掘进过半
中国新闻网· 2025-09-22 09:05
甬舟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年)》的重大项目,线路全长76.4公里,设计时速250公 里。项目建成运营后将结束舟山群岛不通铁路的历史,长三角唯一不通高铁的地级市舟山市将接入全国 铁路网,对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完) 中新网杭州9月22日电(王逸飞 许文峰 余剑波)9月22日,在浙江省宁波与舟山间的金塘水道海平面下65 米深处,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甬舟号"掘进里程突破2470米,标志着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甬舟铁 路金塘海底隧道宁波侧掘进过半,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建设者庆祝"甬舟号"盾构机掘进过半。马婧波 摄 金塘海底隧道是甬舟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西起宁波市北仑区,东至舟山市金塘镇,全长16.18公里, 其中盾构段长11.21公里。 该隧道采用"甬舟号""定海号"两台盾构机从宁波和舟山两侧同时始发、相向掘进,在穿越高水压及多种 复杂地层后,最终将在海底实现精准对接。其中,由中铁十四局承建的宁波侧盾构段长4940米,使用开 挖直径14.57米的国产"甬舟号"超大直径盾构机由西向东掘进。 金塘海底隧道沿线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需穿越海堤、码头和航道等多项风险源,海底最大埋深7 ...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
新浪财经· 2025-08-22 03:04
工程概况 - 金塘海底隧道是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 全长16.18公里 其中海底盾构段长11.21公里 最大埋深78米 [2] - 隧道采用两台盾构机从宁波侧和舟山侧相向掘进 计划2026年底实现海底对接 [2][7] - 项目属于甬舟铁路控制性工程 建成后将结束舟山不通铁路的历史 [2][7] 施工进展 - "甬舟号"盾构机自2024年5月始发后已掘进2400米 深度达海平面下65米 [3] - 2024年5月29日工程进入关键节点 盾构机由陆域段全面转入海域段施工 [3] - 项目配备200余名工人实行全天候两班倒作业机制 [7] 技术挑战 - 需穿越4段软土地层 8段硬岩层及12段上软下硬复合地层 软硬不均地层占比近70% [3] - 下穿40余处地面风险源包括23根石油管线 海堤 码头及进港航道 [5] - 与杭甬复线二期公路隧道交叉并行 施工精度要求极高 [5] 技术创新 - 盾构机开挖直径达14.57米 总重4350吨 配备超前地质预报系统 可探测前方50-100米地质状况 [5] - 刀盘采用高密度滚刀设计 通过缩小刀间距增强破岩能力 [3] - 管片拼装采用遥控操作技术 单块管片重量达14吨 总计需拼装24680块 [2]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中的火热干劲
新华社· 2025-08-21 08:16
工程概况 - 金塘海底隧道是甬舟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 全长16.18公里 其中海底盾构段11.21公里 最大埋深78米 为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1] - 隧道采用两台盾构机从宁波侧与舟山侧相向掘进 在海底实现精准对接 施工穿越高水压及多种复杂地层[1] - 管片是盾构隧道主要装配构件 单块重量约14吨 "甬舟号"盾构机需完成24680块管片拼装任务[1] 工程进展 - "甬舟号"盾构机自2024年5月始发以来已掘进2400米 当前深度位于海平面下65米处[2] - 2024年5月29日工程进入关键节点 盾构机由陆域段全面转入海域段施工[2] - 项目计划2026年底实现隧道对接 目前200余名工人实行全天候两班制作业[3] 技术挑战 - 地质条件复杂 需穿越4段软土地层 8段硬岩层及12段上软下硬复合地层 软硬不均及硬岩地层占比近70%[2] - 施工下穿23根石油管线 海堤 冠保码头 青峙码头 进港航道等40余处地面风险源 并与杭甬复线二期公路隧道交叉并行[2] - 针对软硬地层交错磨损 项目团队优化刀盘设计 缩小刀间距 增加滚刀数量 并加强设备检修维护[2] 技术创新 - 采用超前地质预报系统 利用刀盘滚刀破岩震动信号对前方50-100米范围地质进行精准探测[3] - 管片拼装采用遥控器操作新技术 提升工程质量管控与施工效率[1] - 盾构机配备直径14.57米刀盘 整机长135米 重4350吨[2][3] 战略意义 - 甬舟铁路通车将结束舟山不通铁路历史[3] - 项目是继港珠澳大桥后又一挑战世界难题 突破科技壁垒的跨海大工程[1] - 对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3]
“甬舟号”盾构机开启穿海之旅
科技日报· 2025-07-08 00:54
工程建设进展 - 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全长16.18公里 是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 目前盾构机已从陆域段进入海域段掘进施工 [1] - 隧道首次采用两台盾构机相向掘进并在海底完成对接的施工方式 项目创新研制多项技术成果支持深海掘进 [1] 技术装备创新 - 针对软硬复合地层 项目团队为盾构机配备300把滚刀(常规为200多把)并研发滚刀试验平台 使刀盘耐磨性和破岩能力显著提升 [2] - 装备滚刀磨损智能监测系统 可实时监测刀盘工作状态并预测刀具磨损程度 [2][3] - 配置超前地质预报系统 利用破岩震动信号精准探测前方50至100米地质情况 [3] - 构建数字盾构系统 实现地面远程操控盾构机 每秒接收关键参数并自动预警 配合视频监控和人员定位系统实现无死角安全管控 [4] 特殊工艺应用 - 采用饱和潜水技术解决海底高压换刀难题 潜水员可在70米深海底高压环境下停留28天(常规潜水仅能工作30分钟) [6] - 饱和潜水通过生活舱加压实现 使用氦氧混合气体 对接过程类似航天器"太空对接" [6] 科研成果产出 - 项目设立十大科研课题 包括复杂地层海域环境下同步注浆性能提升设计研究 [6] - 已首创智能化工装10余套 优化工法20余项 完成质量控制成果14项 论文5篇 专利3项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