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负债成本管控
icon
搜索文档
多家互联网银行上线大额存单排队功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16:06
大额存单利率变化 - 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大额存单年利率已降至"1"字头水平 多家银行下架三年期以上大额存单并出现定存利率长短期倒挂现象 [1] - 2%以上利率的大额存单仅偶尔出现在地区性银行和互联网银行 但产品额度紧缺需要预约和排队等待 [1] - 微众银行提供年利率3%的大额存单+产品但需排队超过1个月 另提供年利率2.1%的1年期产品需排队超过7天 [1] 互联网银行大额存单业务模式 - 互联网银行采用排队预约机制 排队期间资金冻结在活期账户或低利率通知存款中 微众银行允许转入年利率0.95%的7天通知存款 [1] - 网商银行2年期大额存单挂牌利率1.6% 设置转让专区允许预约购买 预约金额锁定在活期账户不可他用 [2] - 中信百信银行将年利率2.1%的2年期大额存单作为新户权益 仅通过专属链接开户可见且额度紧缺 [2] 银行业净息差状况 - 民营银行净息差从2023年末4.11%收窄至2024年6月末3.91% 仍高于大部分传统银行 [5] - 微众银行净息差从2023年末6.04%下降至2024年6月末5.71% 网商银行净息差从2023年末3.34%小幅上升至2024年末3.48% [5] 负债成本管控措施 - 互联网银行通过推动到期定存转入理财、调降定期利率、下架长期大额存单等方式压降负债成本 [5] - 微众银行大额存单+产品中A款售罄 B款自2023年11月起停止预约 仅剩1个月期和6个月期产品限量发售 [5] - 互联网银行对大额存单采取"严入宽出"管控 利用银行理财作为应对到期潮和管理负债成本的蓄水池 [6]
《关于分红险分红水平监管意见的函》点评:分红水平监管迎新规,建议重视负债成本管控成效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22 12: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分红险分红水平监管迎新规,推动其转型以压降刚性负债成本,预定利率有望Q3再次下调,负债成本管控成效是影响估值核心因素,保险板块兼具基本面及资金面催化,推荐新华保险等公司 [3][4][5] 相关目录总结 分红险分红水平监管新规 - 6月18日金管局下发《关于分红险分红水平监管意见的函》,对2024年分红水平提出进一步要求,包括审慎确定分红水平、审定可分配盈余、建立动态管理机制等,特定情形需充分论证分红水平 [3] 分红险转型目的及成效 - 推动分红险转型目的是压降刚性负债成本,2024年初监管下调万能险结算利率上限,分红险参照执行,头部公司推进分红险销售成效好,如中国太平2025年1 - 2月个险、银保渠道分红险新单贡献分别达98.9%/88.6%,1Q25国寿浮动收益型产品新单占比达51.7% [4] 预定利率下调预期 - 认为人身险公司PEV持续低于1因利差损风险担忧,金管局明确压降负债成本控制利差损,1Q25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13%,低于当前普通寿险产品预定利率37pbs,预计调降节点为3Q25 [5] 投资分析意见 - 负债成本管控成效影响估值,保险板块兼具基本面及资金面催化,公募新规落地后非银板块关注度提升,预计保险吸引力优于券商,持续推荐新华保险、中国人寿(H)、中国人保(H)、中国平安、众安在线、友邦保险 [5] 保险行业重点公司估值 - 报告列出A股和H股部分保险重点公司股价指标(收盘价、合并总市值、流通市值)和估值指标(25E PEV、PE(TTM)、PB(LF)) [9]
多家银行,暂停发售这类产品
中国基金报· 2025-06-09 16:07
中长期大额存单产品调整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中大型银行及城农商行已下架五年期大额存单产品 [1][2] - 三年期大额存单也陆续下架 部分银行仅针对特定白名单客户发售且额度紧张 [2] - 多数银行在售大额存单最长期限缩短至两年期 [1][2] 大额存单利率变化 - 各期限大额存单利率集体跌至"1字头" 工商银行3年期产品年利率为1.55% 2年期为1.2% [3] - 中信银行1个月至2年期产品年利率区间为1.1%-1.4% [3] - 中大型银行2年期以下产品利率普遍集中在0.9%-1.4% 3年期集中在1.55%-1.75% [3] 银行负债成本管控 - 银行业通过下架中长期大额存单降低负债成本 稳定净息差 [4] - 当前银行业净息差处于低位 贷款利率下行压力促使银行控制负债端成本 [4] - 大额存单利率与货币基金趋近 天弘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1.18%接近国有大行2年期产品利率1.2% [5] 产品吸引力变化 - 大额存单起购门槛较高(20万元) 但利率优势减弱 对储户吸引力下降 [4][5] - 货币基金起购门槛仅0.01元 收益率接近大额存单 形成替代效应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