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循环

搜索文档
果飘香、鱼满仓、特色作物收获忙 绿水青山间奏响“丰收乐章”
央视网· 2025-08-26 01:53
农业产量与技术创新 - 黑龙江依安县鲜食玉米采用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实现增产 秸秆转化为青储饲料推动种养循环 [1] - 依安县鲜食玉米亩产达1.5吨 较传统种植效益提升60% 全程机械化实现每亩增收超460元 [3] - 新疆沙湾市加工番茄亩产达9吨 采用订单种植模式实现全流程技术支持 [5] 区域作物收获情况 - 黑龙江依安县2.4万亩鲜食玉米进入收获季 机械收割预计9月中旬完成全部收获 [1] - 湖北孝昌县花生亩产600-700斤 每亩销售收入约2000元 [3][5] - 新疆沙湾市1.83万亩加工番茄进入采收季 机械化完成采摘至装车全流程 [5] 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 订单种植采用先签协议后种植方式 提供全流程技术服务与标准化生产 [7] - 保底价格机制保障农户销售渠道与收益稳定性 有效保护农户利益 [7] - 加工番茄种植实现从育苗到采收的全程企业技术支持 [5] 渔业捕捞产量提升 - 浙江温岭渔船单网捕捞产量稳定在3000斤以上 较去年同期实现显著增长 [13] - 东海伏季休渔期部分解禁后 渔船单日捕捞量达70-100箱 [11] - 温岭水产品批发市场鲳鱼/带鱼/小黄鱼等经济鱼类供应量大幅增加 [13]
活力中国调研行 | “国民小菜”涪陵榨菜靠绿色科技闯世界
中国青年报· 2025-08-14 09:48
公司研发创新 - 科研人员选育茎叶兼用品种使废弃菜叶变为可食用蔬菜 [1] - 开展叶片饲料化研究以实现榨菜与黑猪种养循环的绿色生态模式 [1] - 通过真空浓缩技术将浓盐水加工成榨菜酱油并实现循环利用 [1] 生产工艺与环保 - 核心工艺"三腌三榨"产生的浓盐水通过新技术实现资源化利用 [1] - 废水处理从生化处理升级为真空浓缩技术实现零废弃 [1] - 浓盐水部分加工成市场销售产品部分回用于腌菜池 [1] 市场与国际化 - 产品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涪陵正牵头制定榨菜国际标准以巩固行业领导地位 [1] - 依托独特气候土壤条件和工艺创新建设全球榨菜出口基地 [1]
江苏这些成果入选全国农科榜单
新华日报· 2025-08-12 23:12
农业科技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 - 江苏农科成果在2025年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榜单中表现亮眼,涵盖设施西瓜种植技术、南方肉羊养殖技术和绿豆新品种"苏绿7号"等 [1] 设施西瓜"双减提质增效生产技术" -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化肥减量20%-30%、农药用量降低15%-20% [2] - 膜下微滴灌系统结合土壤湿度传感器实现精准灌溉,节水30%、减肥20% [2] - 棚型改造推广大于6米宽的标准化大棚,增设1.5米宽活动门和棚间运输道,减少压蔓风险 [2] - 采用抗病西瓜品种苏蜜618、"高温闷棚"生态防控和嫁接木增强植株抗性,有效防控枯萎病和蔓枯病 [3] - 以一百亩瓜田为例,节肥约260kg,节药约5.7kg,增产15%以上,商品率提升至86%,每亩成本减少350元,纯收益增加1500元 [3] 南方农区肉羊全舍饲集约化生产技术 - 解决南方农区肉羊养殖"散养效率低、秸秆利用难、疫病防控压力大"等难题 [4] - 通过"全舍饲精准繁育+秸秆资源化利用+智能装备配套"组合拳,母羊年产羔次数从一年一胎提升至三年五产 [4] - 哺乳期精准把控至45天,每年每只母羊多贡献1.34只羔羊 [4] - TMR混合机将秸秆转化为营养均衡的颗粒饲料,长度约2-3厘米、直径约3-4毫米,提高采食量 [5] - 发酵全混日粮(FTMR)技术与颗粒化配饲技术(TMR)可根据羊群不同生长阶段配制日粮 [5] - "东林模式"实现秸秆-饲料-羊粪-肥料的种养循环,适用于土地资源紧缺、饲草料资源匮乏地区 [5] 绿豆新品种"苏绿7号" - 兼具抗灾韧性与高产特性,生育期为69天,比对照短2天,单株结荚约30个,每荚有10粒 [6] - 2015年江苏省夏播生产实验中平均亩产131.8公斤,比苏绿2号增产5.8%,目前平均产量达165.12公斤/亩,高产潜力可达230.46公斤/亩 [6] - 继承母本苏绿1号结荚集中的特点,实现一次性结荚,避免分次采摘的麻烦 [7] - 已在江苏、安徽、内蒙古赤峰等地广泛种植,整体表现优异 [7]
(乡村行·看振兴)乌兰察布草原新牧歌:“牛”劲十足 “玉”见未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8-05 09:25
核心观点 - 乌兰察布市通过肉牛养殖和玉米种植等特色产业实现规模化、科学化和融合化发展 推动农牧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1] 肉牛养殖产业发展 - 采用科学化养殖方式 京西农牧业通过"中央厨房"系统实现精准投喂 根据犊牛、青年牛、成年母牛等不同类别定制营养方案 [3] - 京西农牧业繁育总场存栏11500头肉牛 育肥场年出栏10000头 直接带动40余名村民就业 人均年收入达1.6万元 [3] - 投资12.5亿元建成万头肉牛基地、冷链屠宰加工中心和科研研究院 形成完整产业链 [5] 农旅融合模式 - 打造"牛村部落"旅游度假区 2024年接待京津冀游客超7万人次 成为短途休闲游热门目的地 [5] - 通过旅游模式带动65个村集体年分红200余万元 新增就业岗位400余个 月薪范围4500-15000元 [5] - 实现从养牛卖牛到观牛赏景的产业升级 提升肉牛产业附加值 [5] 玉米种植产业创新 - 察右中旗乌素图镇推行"甜饲互补"模式 20.8万亩玉米田中甜玉米坚持绿色种植 籽玉米制成青贮饲料 [7][8] - 甜玉米通过订单销售实现增收 籽玉米发酵成多汁含糖的青贮饲料作为牛羊冬季营养餐 [7][8] - 形成种植-加工-养殖产业链闭环 实现"以农促牧、草畜联动" 既保障粮食安全又提高经济效益 [8] 产业联动效益 - 种养联动模式实现"一田双收" 甜玉米卖钱、籽玉米喂畜 每亩地获得两份收益 [7][8] - 产业链延伸带动农牧民"离土不离乡"高质量就业 月固定收入达5000-6000元 [3] - 通过土地流转每年为农户带来稳定地租收益 改变传统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 [3]
从22头猪起步到行业龙头 牧原股份的“猪哲学”与“养猪科技”
上海证券报· 2025-06-29 19:13
公司发展历程与经营理念 - 公司从1992年22头仔猪起步,现已发展为年出栏量超7000万头的行业领军企业 [2]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379.47亿元,归母净利润178.81亿元 [2] - 经营哲学强调"少算计,多奉献"的生命价值理念,专注养猪主业30余年 [2][8] - 公司愿景是推进全球养殖业升级,国际化战略已启动 [7][8] 科技创新与智能化养殖 - 建成六层智能化"猪公寓",实现不同生长阶段猪群分区管理 [3] - 物联网系统可监测每头猪的采食量、运动步数、咳嗽频率等数据 [3] - 巡检机器人较传统人工巡检效率大幅提升 [3] - 空气净化系统实现猪舍空气质量接近医护级水平 [3][4] - 合成生物技术生产氨基酸替代豆粕,年产3万吨工厂已投产 [4] 成本控制与经营业绩 - 2025年一季度营收达360.61亿元,归母净利润44.91亿元 [4] - 生猪养殖完全成本降至12.2元/公斤,行业领先 [4] - 预计未来养殖成本有望进入"10元时代" [4] 绿色循环农业模式 - 构建"猪—肥—田"生态链,实现粪尿100%资源化利用 [5][6] - 2024年服务农田472.08万亩,减少化肥使用15.46万吨 [5][6] - 每亩地减投增收314.33元,合计助农增收13.53亿元 [5] - 近五年累计助农增收超50亿元 [5] - 实现土壤固碳144.74万吨二氧化碳 [6] 国际化战略布局 - 与越南BAF农业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7] - 已向港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拟募资用于国际供应链建设 [7] - 计划未来5-10年重点发展海外业务 [7] - 将以智能养殖设备和技术输出为核心路径拓展国际市场 [7]
提升养殖废弃物处理效率,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送技到浸潭
南方农村报· 2025-05-22 06:36
核心观点 - 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通过推广蚯蚓生态净化模式,提升清新区浸潭镇养殖废弃物处理效率,将粪污资源化率从75%提高到80.33% [14][15][20][21] - 蚯蚓处理技术相比传统堆肥具有显著优势:总氮去除率达75%,硫化氢与氨气排放降低80~90%,同时产出35%蚯蚓粪和2.5%蚯蚓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 [24][25] - 团队以白云农牧公司为试点,构建"养鸡—蚯蚓—有机肥种植"闭环体系,并通过培训提升技术应用能力 [26][27] 行业现状 - 清新区浸潭镇养殖产业快速发展,但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滞后,面临排放压力大、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 [9] - 当地已探索"养殖+种植"一体化路径,但关键环节仍需技术支持 [10][11] - 绿色发展转型需求迫切,现有粪污资源化率为75% [14][15] 技术方案 - 采用"种养循环+蚯蚓处理"为核心方案,具有操作简便、处理高效、产品增值三大优势 [20][21] - 蚯蚓处理实现高效脱氮除臭,总氮去除率75%,硫化氢与氨气排放降低80~90% [24] - 产出物中蚯蚓粪占比35%,蚯蚓蛋白占比2.5%,兼具经济与生态效益 [25] 实施进展 - 选择白云农牧公司作为示范点,建立完整闭环利用体系 [26] - 同步开展技术培训,提升一线人员操作能力 [27] - 计划通过"专家指导+试点示范"模式加快技术推广 [30] 未来规划 - 持续跟踪蚯蚓处理系统运行效果,形成可复制的技术规范 [31] - 推动建立标准化管理机制,助力绿色畜禽养殖发展 [32] - 目标是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方面形成示范效应 [32][33]
涪陵榨菜与涪陵黑猪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签约仪式成功举行
环球网· 2025-05-16 10:13
产业融合合作 - 涪陵榨菜集团与重庆海林生猪发展有限公司正式签约 标志着两大产业深度融合 共同探索"种养循环 绿色低碳"的现代农业新模式 [1] - 双方共同为"乌江榨菜·涪陵黑猪种养循环绿色发展基地"揭牌 构建"菜猪共生"的循环经济链 [3] - 海林生猪为榨菜种植提供有机肥 推动标准化种植 涪陵榨菜集团则提供绿色种植技术 优先收购优质原料用于高端产品生产 [3] 技术创新与效益 - "菜猪融合"新模式在饲料改良 土壤改良和环境效益上已取得显著成效 [3] - 通过榨菜茎叶研发的生物饲料可替代20%传统饲料 每头猪养殖效益提升150元以上 [3] - 有机肥还田后 化肥使用量减少30% 青菜头增产8%-12% [3] 新产品开发 - 双方联合推出首批融合创新产品 包括榨菜黑猪扣肉 榨菜黑猪肉包子 榨菜黑猪肉香肠等 [5] - 未来还将开发"涪陵黑猪榨菜肉丝""涪陵榨菜黑猪肉臊"等预制菜及调味酱 [5] - 涪陵榨菜集团推出的"乌江轻盐榨菜系列" 榨菜月饼 榨菜咖啡等创新产品 展现了传统产业跨界融合的潜力 [5] 产学研合作 - 涪陵榨菜集团联合江南大学 西南大学等成立"未来榨菜产学研联合创新中心" 聚焦保鲜技术 功能成分提取等领域 [5] 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 - 此次合作是产业融合的典范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8] - 涪陵区将加速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化发展 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增值体系 [8] - 涪陵榨菜与涪陵黑猪的强强联合 是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 也是绿色发展的创新实践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