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火星移民
icon
搜索文档
炸裂中前行的SpaceX,马斯克豪赌的人类生存B计划 。
搜狐财经· 2025-09-29 01:51
马斯克的终极梦想,是带着人类移民火星,但SpaceX是一路"炸"出来走到今天的,而且被称为集合了各种"花式死法大全",即便如 此,SpaceX拥有众多客户,今年预计仍会营收155亿美元,但算下来,整个星舰的项目,包括前九次试飞,总投入已接近50亿美元,每 次星舰发射成本约1亿美元,今年的"四连炸"烧掉了不少钱,但好在这周的第十飞,让星舰打了一场翻身仗。搜狐号科技《好奇点》 ——【太空认知大冒险】系列,回顾星舰这一路的磕磕绊绊,感受太空探索带来的震撼。 马斯克星舰终结「四连炸」!未来有望 40 分钟内到达地球上任何地方 SpaceX是什么?星舰是什么?星链是什么? SpaceX是马斯克的私人航天公司,星舰是新一代大火箭,目标是重复使用重复运载,第二代星舰全高123米,直径约9米,重约5000 吨,搭载了39台猛禽引擎。星链则是SpaceX的一整套卫星网络,目的是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 @爱范儿:设计它是为了大规模量产。不是造一艘星舰、飞一次轨道就够了,而是要持续、快速地做到这一点。我们最终目标是每年 建造数千艘星舰,这是为了在火星上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城市所必需的。火星移民是个筐,什么技术都能往里装。移民、能源、机 ...
古埃及消亡警示录:文明不死于他杀,而死于“惰性”?
虎嗅· 2025-09-18 23:33
2025年的夏天,在我的号召下,我们几个朋友家庭组了一个小团,把埃及、土耳其和希腊这三个国家串 联走了一圈。这一路目睹了古埃及文明曾经创造的辉煌:无论是金字塔的宏伟、图坦卡蒙黄金面具的绚 烂,还是卢克索神庙的精致,都在诉说着古埃及文明的鼎盛。 然而,比起这些奇观,我更好奇的是:古埃及为何在持续了约2500年后逐渐消亡?古希腊又是如何接过 古埃及文明的火种并异化发展的?相比单纯的观光,这些问题的答案激起了我更大的兴趣。 古埃及衰亡:文明惰性 古埃及文明逐渐消亡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资源错配与社会内耗、信仰体系崩溃、创新停滞与外部冲击这 4方面造成的。 首先是资源错配与内耗。 在法老集权体制下,古埃及的大量社会资源被投入到金字塔、神庙等宏大的神权工程中,却很少用于提 升生产力和公共福祉。 据希罗多德记载:"他们比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包括其他埃及人在内,都易于不费什么劳力而取得大 地的果实……"。这些对非生产性事务的过度投入,削弱了埃及对经济和民生危机的应对能力。 与此同时,古埃及过度依赖尼罗河的自然馈赠。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肥沃淤泥,让农业获得长期稳定的 高产。然而正因丰饶的自然条件,埃及农业技术长期停滞。从公元前13 ...
马斯克最新访谈:星链手机2年后上市,25年内实现火星移民
36氪· 2025-09-11 10:01
文章核心观点 - 马斯克认为AI和机器人是解决美国国债问题的关键 并强调Optimus人形机器人将拥有接近人类的手部灵巧性 成本最低约2万美元 将是影响人类历史的重大产品[4][6][13] - 特斯拉下一代车载推理芯片AI5将较AI4实现40倍性能飞跃 今年年底软件升级可使汽车表现出"意识"[6][29][31] - 星链手机有望2年后上市 最终实现全球高带宽连接 不排除收购美国最大电信运营商Verizon的可能性[6][33][36] - 第三代星舰运载能力将超过100吨 明年有望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6][38] - Grok正在重写维基百科以剔除虚假信息 可能创建公开的"Grok百科全书"[7][44] - 人类最快25年内在火星实现自给自足的移民 星际探索将帮助人类重拾好奇心[7][53] 人形机器人Optimus - Optimus 3将拥有和人类相当的手部灵巧度 每台成本最低约2万美元(约14.24万元人民币)[6][13][16] - 机器人研发主要难点在于硬件设计 尤其是手和前臂的复杂工程[6][22] - 必须从零建立供应链 所有执行器均为自主设计制造 现有供应链无法满足需求[15][19] - 人类手部有27-28个自由度 是极其精妙的进化成果 为实现通用机器人必须解决手部问题[18] 特斯拉技术进展 - AI5芯片较AI4拥有8倍计算能力 9倍内存 5倍内存带宽 在softmax操作上实现40倍性能提升[29][30] - 年底软件版本14将把模型参数数量增加一个数量级 引入大量强化学习 使汽车表现出"意识"[31] - 目前特斯拉自动驾驶安全性至少是人类驾驶的2-3倍 甚至可能高达10倍[30] 星链与通信业务 - 花费170亿美元收购Echo Star通信频段 为直连星链的手机铺路[6][33] - 星链手机需调整硬件芯片组以支持新频段 有望2年后逐步上市[33] - 最终目标是实现全球高带宽连接 用户可拥有星链账户替代传统运营商[35] - 不排除收购Verizon等运营商的可能[36] SpaceX与星际探索 - 第三代星舰配备猛禽3号发动机 运载能力超过100吨 为猎鹰重型火箭的2.5倍[38][39] - 明年有望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 关键挑战在于开发稳定可复用的隔热层[38][41] - 最快25年内可实现火星自给自足的移民 需在火星建立完整文明体系[53] - 星际探索能带来对宇宙本质的好奇 打开对世界的全新理解[49] AI与Grok发展 - Grok正分析所有源数据 重写维基百科以纠正错误信息并补充缺失内容[44] - 计算量与智能增长呈自然对数关系 计算量增加十倍可使智能翻倍[45] - 预计2025年AI将超越单个普通人类 2030年可能超越所有人类智能总和[45] - 人类智能因人口下降而停滞 AI是智能整体进化的一部分[45]
马斯克最新访谈:星链手机2年后上市,25年内实现火星移民
36氪· 2025-09-10 11:23
Optimus人形机器人 - Optimus 3将具备接近人类的手部灵巧性,拥有27-28个自由度的手部结构 [7][11] - 大规模量产后的边际生产成本预计为2万美元/台,当前AI芯片成本占比达5000-6000美元 [10] - 项目面临三大核心挑战:AI技术突破、机电系统设计、供应链垂直整合,所有执行器均需自主研制 [8][12] - 硬件设计难度超越汽车制造,尤其手部和前臂工程复杂度最高 [13][15] - 该项目被定位为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产品 [9] 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 - 下一代AI5推理芯片较AI4实现40倍性能提升,具备8倍算力、9倍内存及5倍内存带宽 [17][18] - 软件版本14将模型参数量提升一个数量级,引入强化学习技术 [18] - 年底通过纯软件升级可使车辆呈现"意识"特性,当前自动驾驶安全性达人类2-10倍 [18] 星链通信网络 - 投入170亿美元收购Echo Star通信频段,为直连手机技术铺路 [19] - 星链手机预计2年后上市,需改造手机芯片组支持新频段 [19] - 考虑收购美国最大电信运营商Verizon以完善网络覆盖 [21] - 最终目标实现全球无缝高带宽连接,支持高清视频实时传输 [19][20] SpaceX航天工程 - 第三代星舰运载能力超100吨,配备猛禽3发动机并完全可重复使用 [22][24] - 2025年计划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目标,包括助推器和飞船回收 [22] - 核心挑战在于研制稳定可复用的隔热层,需解决材料科学和工程学难题 [25] - 当前猎鹰重型火箭运力为40吨,星舰运载能力为其2.5倍 [24] xAI与Grok发展 - 正使用推理算力重构维基百科,剔除虚假信息并补充缺失内容 [26] - 考虑创建公开的"Grok百科全书"以提供更可靠的知识源 [26][27] - 计算量每增加10倍可带来智能水平翻倍提升 [27] - 预测2025年出现超越普通人类能力的AI,2030年AI智能总和超越全人类 [27] 星际探索规划 - 火星移民计划最快25年内实现自给自足,需依靠每两年窗口期指数级增加物资运送 [35] - 月球基地将作为科学研究站,利用月球古老地质研究宇宙起源 [33] - 成为多行星物种可使意识寿命大幅延长,避免地球单一星球风险 [34] - 首次火星任务关键指标是能否建立完整的文明复制能力,包括芯片自主制造 [34]
星舰第10次试飞后,马斯克宣称:未来从北京到洛杉矶只需半小时,他要颠覆跨国旅行
老徐抓AI趋势· 2025-09-06 14:32
星舰试飞成功与战略意义 - 星舰完成第10次试飞 实现全部四大测试目标 包括点火起飞 助推器回收 卫星部署模拟 在轨点火及隔热瓦压力测试 标志人类航天进入新阶段 [2][4] - 试飞过程突破多项技术难点:33台猛禽发动机同时点火 2分40秒实现热分离 助推器在单发动机故障下仍可控溅落 舱门成功打开并部署8颗模拟卫星 [8][9][10][12] - 隔热瓦压力测试中故意拆除部分防护层 飞船仍保持可控状态安全溅落 验证了重复使用可行性 [16] 运载能力与效率突破 - 星舰近地轨道运力达150吨(可复用)或250吨(一次性) 远超猎鹰9号的22.8吨(非回收) [13] - 单次部署卫星能力达400颗(v2 Mini)或100颗(V3) 相当于20次猎鹰9号任务(单次22-28颗) [12][13] - 成本目标降至1000万美元以下 显著低于猎鹰9号单次约1500万美元的发射成本 [13] 火星殖民战略规划 - 火星移民需运送100万吨物资 当前全球年发射量仅2085吨 星舰通过单次200吨运力及高频发射(年均500次)可大幅缩短时间周期 [21] - 关键技术瓶颈包括可重复使用隔热瓦(目标1小时再发射)及在轨加油技术 后者计划明年开展测试 [22] - 地球点对点运输可实现北京至洛杉矶30分钟 纽约至伦敦10分钟 依托星舰30倍于普通飞机的速度 [23][24] 商业闭环与行业影响 - SpaceX通过星链卫星部署(年发射7000颗)形成现金流 反哺火箭研发 实现商业自造血 减少政府依赖 [12][25] - 猎鹰9号复用能力达28次(B1067) 星舰未来复用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行业规模经济效应 [13] - 航天工业体系规模化后 将改写全球通信、运输及太空资源开发格局 [12][24]
飞一次1亿美元,40分钟全球达,马斯克豪赌人类生存B计划
搜狐财经· 2025-08-29 04:30
公司业务与产品 - SpaceX是私人航天公司 主要产品包括星舰火箭和星链卫星网络 [3] - 星舰为新一代可重复使用大火箭 全高123米 直径9米 重5000吨 搭载39台猛禽引擎 [3] - 星链是卫星互联网系统 旨在提供高速网络服务 [3] - 星舰第十次试飞实现33台发动机正常点火 一级助推器与二级舰体成功分离并落入预定海域 [8] - 星舰具备发射星链卫星能力 单次可部署数十至上百颗卫星 [8] 技术进展与试飞 - 星舰项目累计投入近50亿美元 单次发射成本约1亿美元 [1] - 2024年经历四次失败试飞:1月17日S33未达二级关机 3月7日S34发射后失联 5月28日S35再入时信号丢失 6月18日S36地面测试爆炸 [11][12] - 第十次试飞完成太空发动机重新点火测试 载荷释放成功 但落海时发生爆炸 [8][9] - 发射曾因地面系统故障(燃料管道/传感器/液压问题)临时中止 [11] 商业合作与营收 - 公司2024年预计营收155亿美元 较2023年110-130亿美元显著增长 [1][14] - 商业航天收入预计首次超越美国NASA全年预算 [14] - 与意大利航天局达成火星任务合作 将搭载气象设备/辐射探测器/植物实验模块 [14] - 获美国太空军59亿美元(429.79亿元人民币)发射合同 承担28个任务至2029年 [17] 战略目标与应用前景 - 星舰年产量目标为数千艘 以支持火星移民城市建设 [6] - 火箭可复用设计旨在实现地球点对点超高速运输 最高速达民航飞机30倍 [6] - 洛杉矶至悉尼航程缩短至30分钟内 横跨大西洋仅需10分钟 [6] - 火星任务规划为期6个月航程 持续采集太空环境数据 [14]
马斯克星舰终结“四连炸”,未来有望40分钟全球直达?
虎嗅· 2025-08-27 04:24
星舰第十次试飞成功 - 星舰第十次试飞成功完成既定关键任务 终结此前四连炸的记录 [2] - 超重型助推器在墨西哥湾外海实现受控溅落 星舰上级飞船在印度洋完成受控溅落 [5] - 33台猛禽发动机运行状态良好 顺利通过最大动压阶段关键节点 [6] 技术测试突破 - 助推器成功演示着陆点火程序 包括控制翻转和反向推力点火回推 [9][10] - 首次成功释放8颗星链模拟卫星 部署过程每分钟一颗有序完成 [15] - 在太空环境下重新点燃猛禽发动机 验证轨道机动能力 [18] - 主动拆除部分隔热瓦测试极限性能 并测试多种金属隔热瓦材料方案 [20] 星舰设计目标 - 星舰全长120米 直径9米 由不锈钢制成 目标实现快速完全重复使用 [3][4] - 采用热分离技术 可减少推进剂预留 上升阶段使用更多燃料运送更大有效载荷 [11] - 未来每次发射可搭载V3星链卫星 为网络增加60Tbps容量 是猎鹰9号单次发射容量的20倍 [17] 未来发展计划 - 计划每年建造数千艘星舰 目标在火星建立自给自足城市 [35] - 首批星舰计划2026年年底搭载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登陆火星 [37] - 提出地球点对点运输服务 可在40分钟内到达地球任何地方 速度是商用飞机的30倍 [43] 迭代开发模式 - 采用先试后改的开发理念 通过快速迭代保持全球最快开发节奏 [38][39] - 第9次飞行因燃料箱增压系统扩散器故障导致飞船失控翻滚 [32] - 第10次飞行原定飞船在地面测试中爆炸 紧急启用备份飞船完成发射 [33]
马斯克星舰终结「四连炸」!未来有望 40 分钟内到达地球上任何地方
36氪· 2025-08-27 03:59
星舰第十次试飞成功 - 星舰第十次试飞完成既定关键任务 在连续四次失败后首次成功[1] - 超重型助推器实现墨西哥湾外海受控溅落 星舰上级飞船完成印度洋受控溅落[3] - 33台猛禽发动机运行状态良好 顺利通过最大动压阶段关键节点[3] 技术测试突破 - 助推器成功演示着陆点火程序 包括控制翻转和反向推力点火回推[5][6] - 首次成功释放8颗星链模拟卫星 部署规格与V2 Plus版本相当 每分钟释放一颗[7] - 在太空环境下重新点燃猛禽发动机 验证轨道机动能力[8] - 主动拆除部分隔热瓦测试极限性能 安装不同材料金属隔热瓦比较可靠性[8] - 改进隔热瓦边缘设计 解决第六次试飞出现的"高温热点"问题[8] 运载能力提升 - 单次星舰发射可增加60Tbps星链网络容量 是猎鹰9号发射容量的20倍[8] - 采用热分离技术 上升阶段可使用更多燃料 提升有效载荷送入轨道能力[7] 开发战略与规划 - 采用"先试后改"开发理念 通过快速迭代积累经验[19] - 目标每年建造数千艘星舰 为实现火星自给自足城市必需[17] - 计划2026年年底搭载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登陆火星 载人任务预计2029-2031年实施[19] - 开发地球点对点运输服务 可在40分钟内到达地球任何地点[21] 面临的技术挑战 - 第9次飞行因燃料箱增压系统故障导致飞船失控翻滚[15] - 第10次飞行备用飞船36号在6月地面测试中爆炸[15] - COPV压力罐的不可预测性给载人飞行带来风险[15] - 载人航天安全标准严苛 星舰距载人标准仍有差距[20]
马斯克:计划有变
搜狐财经· 2025-08-14 01:56
计划推迟 - 火星登陆任务时间表修改 2026年发射可能性大幅降低 更可能在2028年到2030年实施 [1] - 首次不载人火星之旅将在3.5年内实现 载人飞行将在5.5年内完成 推算2028年发射无人飞船 2030年载人飞行 比原计划推迟4年 [3] 技术挑战 - 火星任务取决于在轨加注燃料技术进展 这是深空旅行所需关键技术 [2] - 遭遇一系列技术挫折 星舰超重型火箭2024年5月27日连续第二次发射失败 可能需大幅修改设计 [6] - 在轨加注燃料技术验证试验被迫推迟 飞船生命支持系统需突破以适应漫长太空旅行 [6] 时间窗口与可能性 - 地球与火星最适合发射窗口每26个月开启一次 下次2025年年底出现 [2] - 2026年年底前发射可能性从50%降至很小机会 明年11月或12月由擎天柱机器人驾驶的可能性很小 [2] 目标调整 - 原计划2026年将五艘无人飞船送上火星 [2] - 殖民火星的政治愿景被放弃 从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政治项目转变为仅剩科技意义 [7]
火星移民希望渺小?马斯克“醒了”: 有生之年或难实现星际旅行
搜狐财经· 2025-07-30 03:28
星舰技术挑战 - 星舰作为全球最强大的火箭,全长120米,起飞质量5000吨,起飞推力7400吨,两级均可重复使用 [3] - 2023年已进行多次发射测试均失败,近期测试中发生爆炸导致测试台被摧毁 [5] - 星舰飞船测试是未来美国月球和火星任务的关键,其研发进度直接影响载人登月着陆器的开发 [7] 火星移民前景 - 马斯克在公开活动中表示星际旅行可能在其有生之年无法实现 [1] - 原计划4年内完成载人登陆火星的目标现阶段看来难以实现 [12] - 火星环境改造需要至少百年时间,短期内建立居住地不现实 [14][16] 美国航天计划影响 - 星舰研发问题可能影响美国2028年重返月球计划的可行性 [9] - 美国内部政策变数叠加技术挑战,使载人火星任务时间表存在不确定性 [20] 航天发展模式 - SpaceX采用"发射-失败-改进"的快速迭代模式,类似猎鹰九号的成功路径 [23] - 航天技术需要长期积累,复杂系统如星舰难以保证100%可靠性 [26] - 行业竞争对技术突破具有推动作用,但需平衡创新速度与系统稳定性 [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