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IPO市场
icon
搜索文档
前三季度港股IPO集资额升228% 1823亿港元居全球集资首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23:16
政策与资金双重利好 今年前三季度,港股将有6只超大型新股上市,包括5只A+H新股及1宗从A+H上市公司分拆出来的上市项目,另有4只大型新股上市,包括1只 以同股不同权形式上市的中概股。 2024年4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五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明确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这些措施在2023年实施的境外上市备 案管理制度规则基础上,进一步支持内地企业利用两地市场与资源规范发展。同年12月,香港联交所发布《有关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 公开市场的建议》咨询文件,提出降低A+H股发行人的H股最低上市门槛等建议,从而进一步拓宽内地企业赴港股的融资渠道。 今年以来,港股IPO市场认购盛况空前,"超额认购王"纪录屡创新高。其中,大行科工以7558倍的认购倍数领先,而紧随其后的布鲁可和银诺 医药分别获得6000倍和5342倍的踊跃认购。 9月23日,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和香港新股市场回顾与展望》(下称"报告"),报告指出,以集资额计 算,港交所预计将蝉联全球新股集资榜首。 德勤预计,今年前三季度,香港将迎来66只新股上市,集资总额达1823亿港元。新股数量较去年同期的45只增 ...
前三季港股IPO集资额猛增228%,或居全球首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12:16
记者丨 张伟泽 编辑丨朱丽娜 李艳霞 今年以来,港股IPO市场认购盛况空前,"超额认购王"纪录屡创新高。其中,大行科工以7558 倍的认购倍数领先,而紧随其后的布鲁可和银诺医药分别获得6000倍和5342倍的踊跃认购。 9月23日,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和香港新股市场回顾与展 望》(下称"报告"),报告指出,以集资额计算,港交所预计将蝉联全球新股集资榜首。 德勤预计,今年前三季度,香港将迎来66只新股上市,集资总额达1823亿港元。新股数量较去 年同期的45只增长47%,集资额较去年同期的556亿港元大幅上升228%。 德勤在报告中指出,预计今年最后一个季度,香港新股市场将延续强劲势头,2025年全年香港 将迎来超过80宗新股上市,总集资额介于2500亿至2800亿港元之间。 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欧振兴指出,随着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预计更多海外资金将涌入 亚洲高成长性投资标的,包括中国内地与香港市场。这将为今年第四季度香港多宗超大型新股 发行提供充足的资金、流动性支持,并营造更有利的估值环境。他预计,A+H上市、生物科技 及科技板块将继续成为香港新股市场的主要动力。 政策与 ...
太火了!A股赴港上市热度攀升,高盛最新发声
天天基金网· 2025-06-13 07:09
港股IPO市场复苏 - 2024年股票融资规模较2023年近乎翻倍 2025年上半年港股市场股票融资总额预计超过2024年全年 [1] - 2025年港股IPO融资规模跃居全球第一 预计全年规模在200亿-250亿美元 其中A股公司贡献约80% [1] - 国际长线投资者参与度显著提升 单个IPO项目认购机构从3-5家增至20家以上 认购倍数明显增加 [2] 市场驱动因素 - 中国经济利好政策持续推出 科技发展提升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关注度 [1] - 内地企业赴港IPO备案审批速度大幅提升 先A后H公司审批效率提高 [1][2] - 香港资本市场融资便利性高 截至6月11日超40家企业拟赴港上市 其中20余家已递表 [2] 投资者偏好与市场特征 - 投资者回归基本面逻辑 偏好盈利能力清晰、风险较小的消费类及行业龙头类企业 [3] - 热门科技赛道需符合盈利逻辑 否则市场接受度有限 [3] - 港股市场供给不足 优质项目出现机构投资者难以获得基石份额的情况 [2] AH股比较分析 - AH股价差由市场供需决定 两地生态差异导致价差长期存在 [3] - 2010年前后H股对A股普遍存在溢价现象 价差波动属正常市场行为 [3] - 企业需评估自身国际业务需求 市值过小公司在港股资本运作空间有限 [3]
2024年香港IPO市场及二级市场白皮书
搜狐财经· 2025-06-13 05:30
2024年香港IPO市场概况 - 香港IPO市场显著复苏,港交所迎来多宗中大型IPO,推动香港重回全球第四大募资地 [1][5][8] - 2024年港股共71只新股上市,累计募资约878亿港元,同比增长89%,主要由1只超大型和3只大型新股推动 [13] - 中大型IPO增多,超大规模项目(100亿港元以上)1家,大规模项目(50-100亿港元)3家 [20] - 资讯科技行业成为港股IPO主力军,上市数量从2023年9家跃升至18家,反映科技含量上升 [25] - 内地企业仍是港股IPO主力,占比达88.57%,广东省表现突出,IPO数量18家,总市值7070.97亿港元 [29][33] 港股IPO发行特点 - 85%新股选择溢价发行,溢价率主要分布在0%-50%区间,折价发行比例从2023年15家降至7家 [47][50] - 上市周期缩短,从首次递表至正式上市平均用时382天,较2023年减少67天 [56] - 下半年明星新股显著增多,包括美的集团、华润饮料、顺丰控股等,带动市场活跃度 [37] - 美的集团募资额达357亿港元,为2024年全球第二大IPO,顺丰控股募资额超50亿港元 [13][33] 二级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终止四连跌,年涨幅17.67%,一度站上23000点 [1][5] - 内地资金持续流入,港股通成交占比超三分之一,成为重要流动性来源 [1][5] - 港股回购规模创新高,281家公司累计回购超2650亿港元,同比翻番 [1][5] 2025年展望 - A股龙头企业筹备赴港上市,A+H队伍扩大,香港IPO市场有望持续繁荣 [1][6] - 相较估值高企的美股,港股估值仍处低位,吸引力较强 [1][6] - 国内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及资金从欧美日股市流出,有望为港股带来增量资金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