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即服务(MaaS)

搜索文档
阿里何以成为AI时代的安卓?
华尔街见闻· 2025-09-25 05:35
公司战略与愿景 - 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吴泳铭提出"大模型是下一代的操作系统"并预测未来全球可能只有5-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 [2] - 公司战略为加码基建投入并开源通义千问 目标成为"AI时代的安卓" 需在模型端和算力端保持高速迭代 [2] - 公司正在打造全新AI超级计算机 通过基础架构与模型架构协同创新以实现最高训练和调用效率 [3] 行业竞争格局 - AI市场竞争激烈 Open AI、谷歌、Claude等模型加速迭代 行业进入加速期 [2][5] - 阿里云是全球少数能在大模型和云计算实现全栈自研的公司 该能力被视为独特优势 [3][6] - 全球仅阿里和谷歌同时具备底层算力、云布局和大模型家族三层布局能力 [3][15] 技术发展与创新 - 模型发展从单模态向多模态演进是必然趋势 需加快迭代效率并实现快速创新 [5][8] - 通义千问3-MAX在全球模型榜单排名第三 当前拥有300多个模型 [9] - 模型服务需满足极致弹性、性能和精度要求 全球仅少数公司能实现高质量效果 [18] 市场地位与业绩 - 阿里云在AI云市场位居中国第一 份额相当于第二至第四名总和 [14] - 中国500强企业超70%采用生成式AI 其中53%使用阿里云和通义千问服务 [14] - 阿里云是中国唯一具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云厂商 国际厂商如Salesforce在亚洲首选与其合作 [9][10] 模型与系统协同 - 模型竞争本质是系统竞争 云计算竞争本质是模型竞争 两者密不可分 [3][6] - AI模型、Agent开发和基础设施创新需联合进行 通过系统算法联合优化推动进展 [6][13] - 通义实验室采用开放创新模式 鼓励开发者根据场景需求选择最佳模型集成 [13] 技术挑战与方向 - 实现ASI需解决模型架构、系统和算法挑战 包括自主学习和反馈进化能力 [17] - 智能体需具备多模态记忆管理能力 包括信息分层抽象和短期长期记忆处理 [19] - 模型评估优先关注技术突破和能力提升 以推动向ASI方向进展 [20]
阿里云AI大模型“狂飙”:全栈自研卡位,系统生态竞争成关键点
环球网资讯· 2025-09-25 02:55
阿里云AI模型发布与性能突破 - 通义千问Qwen3-Max以超越GPT-5的数学推理满分成绩跻身全球前三 [1] - 阿里云发布七大模型包括通义百聆语音模型、万相2.5等 覆盖语音、视觉、推理、代码生成等多模态场景 [1] - 通义家族模型已扩展至300余款 覆盖从0.5B到万亿参数的全尺寸需求 [4] 全栈AI战略与竞争优势 - 公司通过"模型+云+基础设施"三层联动构建全栈AI体系 具备大模型自研能力、云计算平台与底层算力布局 [3][4] - 全球同时覆盖算力芯片、云计算平台和大模型三层的企业仅阿里巴巴和谷歌 [4] - 中国500强企业中60%-70%接入生成式AI 其中阿里云渗透率达53% [4] 技术演进与行业趋势 - AI竞争核心转向迭代速度而非单一模型能力 公司以每月数款节奏发布模型 [4] - 模型与智能体边界模糊 通义千问本身具备Agent能力 行业级智能体需通过百炼平台实现分层支持 [5] - 公司提出通向ASI的三阶段路径 目前处于工具调用与复杂任务处理阶段 [5] 开源策略与生态建设 - 大量企业选择在阿里云上自主部署通义开源模型 形成庞大生态 [4] - 公司坚持开放共赢策略 通过模型开源、平台赋能与行业共创推动AI技术普惠化 [6] - 中国厂商优势在于本土场景落地能力与开源生态规模效应 [5] 未来挑战与发展方向 - 下一阶段关键难点在于让模型自主学习、自我进化 [5] - 记忆管理、多模态融合、能耗控制是未来三大技术挑战 [5] - 2032年算力能耗预计较2022年翻10倍 需基础设施效率同步跃升 [5]
行业转型下的合规博弈?助贷新规倒计时,36%利率或再现
南方都市报· 2025-09-19 07:31
榕树贷款产品与运营模式 - 产品年化利率范围为7.2%-36% 最高贷款额度为20万元[2] - 平台不直接放贷 作为智能综合服务平台匹配其他资方出资[4] - 实际获批额度存在个体差异 以系统审核为准 利率因用户和资方不同而无统一标准[4] 百融云创公司背景与业务结构 - 榕树贷款背后贷款机构为广州数融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系百融云创全资子公司 注册资本2亿元[2][5] - 百融云创为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公司 通过MaaS和BaaS模式提供服务 2025年上半年收入16.12亿元同比增长22% 期内溢利2.01亿元同比增长41%[7][8][9] - BaaS金融行业云收入8.57亿元同比增长45% 占总收入53% 基于MaaS优势进行用户精准画像和分层 按促成信贷交易规模收取技术服务费[9][10] 助贷新规核心要求与影响 - 新规禁止增信服务机构以咨询费、顾问费等名义变相提高费率 禁止通过双融担、捆绑会员费将综合利率推高至36%[11][13] - 商业银行需确保借款人单笔贷款综合融资成本符合最高人民法院规定 超过年利率24%部分可予调减[12] - 新规对双融担模式、会员制等擦边创新造成影响 或导致助贷机构不得涉足年化利率超过24%的业务[13] 行业合规转型趋势 - 权益类产品成为助贷机构变相提高综合融资成本的方式 为维持利润而布局[14] - 新规落地后擦边高息模式难以为继 合规头部平台或迎更多机会 中小平台面临转型难题甚至被淘汰[15] - 行业洗牌已近在眼前 利率红线存在从严解读(上限24%)和从宽解读(上限36%但不受法院支持)的争议[13][15]
百融云创 六项上榜《IDC:中国 AI Agent 市场概览 2025》
新浪科技· 2025-09-17 08:14
核心观点 - IDC Market Glance中国AI Agent市场概览2025Q3中 百融云创同时入选行业大模型 智能体开发平台 金融 营销与销售 HR 法务六大维度 成为覆盖面最广的企业之一[1] - 公司展现从AI基础设施底座到垂直场景应用的全链路企业级AI能力体系 获得国际主流专业机构集中认可[1][3] - 企业级AI评判标准正从功能展示回归经营成效 百融云创通过平台化与服务化交付路径降低决策成本 实现可持续增长[7] 业务体系架构 - AI大模型提供基础设施底座 Agent开发平台作为链接模型与应用场景的中枢 形成"底座—中枢—应用"全链路覆盖[3] - 日均提供约1亿次模型服务 自研BR-LLM与"百融百工"企业级智能体操作系统均完成国家备案[9] - 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率超95% 累计310项软著/专利 业务覆盖金融 互联网 零售 通信 教育等行业[9] 核心竞争力 - 三大支点保证智能体落地:平台复利引擎通过统一开发记忆与编排摊薄边际成本 产品服务双轨降低接入门槛 开发协同平台支持多角色多场景协作[5] - 模型与知识体系围绕行业语料持续训练 强调从语言理解到业务执行的迁移能力[5] - 连接集成能力通过标准化接口对接CRM/ERP等系统 缩短从试点到规模化的路径[5] 应用场景覆盖 - 在金融领域实现授信风控与合规协同 在营销销售领域实现线索培育与销售协同 在HR领域覆盖招聘运营与培训赋能 在法务领域实现制度解析与流程协作[6] - 已服务8000+机构客户 落地场景包括智能客服与外呼 合同票据解析 反欺诈 理赔档案管理等[9] - 在多模态文档智能 Graph-RAG 智能体任务分解协同编排 端到端语音交互等方向持续研发[9] 发展战略 - 采取"样板-复用-放大"的增长节奏 在模型平台与典型行业领域同轴推进[8][10] - 坚持以AI驱动的组织进化 面向企业可持续的经营成效[8] - 平台化与服务化并行的交付路径 与红杉资本等投资机构强调的从概念到运营 从单点到协同 从一次性项目到可持续增长三条主线高度契合[7]
2025年大模型云市场探析:如何重构企业智能化路径,开启大模型产业新浪潮?
头豹研究院· 2025-06-10 12: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 中国大模型与云计算市场深度协同发展,大模型云成为企业智能化转型核心基础设施,未来市场有MaaS渗透率提升、行业垂直模型爆发、边缘计算与大模型融合三大趋势,但面临算力成本和合规风险挑战 [7][8] - 大模型云围绕大规模模型生命周期管理构建一体化基础设施体系,形成从底层算力服务到上层行业应用的全栈商业模式闭环 [9][10] - 大模型因参数规模增长、技术本质、数据密集型特征高度依赖云计算,云平台成为其关键运行底座 [12][14] - 开源与闭源模型双轮驱动企业“全面用云”,云服务是不可替代的承载平台 [20][21] - 大模型驱动企业业务与职能双轮协同转型,重塑企业智能化路径,未来智能演进将构建以大模型为核心的智能中枢系统 [28] 各目录总结 大模型云市场发展现状 - 中国大模型与云计算市场协同发展,云计算市场从2021年的3229亿元以36.7%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扩张至2027年的21404亿元,大模型市场从2023年的147亿元增至2027年的672亿元,两者增长曲线同步,呈现双向赋能关系 [7] - 未来市场有MaaS渗透率提升、行业垂直模型爆发、边缘计算与大模型融合三大趋势,但云服务商需降本并构建全链路安全体系应对挑战 [8] 大模型云服务模式 - 大模型云形成从底层算力服务到上层行业应用的全栈商业模式闭环,包括IaaS、PaaS、MaaS、SaaS四层服务模式,各层有不同核心内容和主要价值 [9] - IaaS为大模型构建AI原生计算底座,PaaS构建大模型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MaaS将大模型能力封装为标准化接口,SaaS是大模型与行业知识融合的最终形态 [10][11] 大模型高度依赖云计算 - 大模型参数规模迈入万亿时代,计算图复杂度指数级增长,训练成本高昂,对云计算的依赖将随模型复杂度上升而强化 [12] - 云计算可降低大模型训练成本,在推理环节满足低延迟与高吞吐需求,通过MaaS模式降低企业AI应用门槛,两者形成共生关系 [13] 大模型数据密集型特征 - 数据安全合规推动“数据不动,模型来动”的云上范式,云端可实现模型在“数据原地”训练 [16] - 大模型训练数据体量庞大,多节点训练对数据读写和交换需求高,本地基础设施难以满足,云平台成为支撑分布式并行训练的唯一可行方案 [17][18][19] 从模型演进到业务重构 - 开源模型因性能逼近闭源、定制能力强、数据安全可控等优势受企业青睐,云推理是其落地的现实选择,云服务是不可替代的承载平台 [20][21] - 闭源模型因技术壁垒和产品封装天然依赖云端,MaaS模式绑定企业核心系统,推动企业基础架构云化升级 [22][23] 大模型重塑企业智能化路径 - 企业智能化从“业务为主”单轮驱动演变为业务与职能双轮协同转型,大模型在各行业形成典型应用场景,未来智能演进将构建以大模型为核心的智能中枢系统 [28] - 企业智能化转型经历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三个阶段,大模型应用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 [25][27]
2024年中国MaaS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15.7%
快讯· 2025-05-07 13:26
中国MaaS及AI大模型解决方案市场增长 - 2024年中国MaaS市场规模达7 1亿元 同比增长215 7% [1] - AI大模型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34 9亿元 同比增长126 4% [1] - 企业对AI模型应用需求增长推动市场扩张 [1] 市场竞争格局 - 百度智能云以26%市场份额位居2024年下半年中国MaaS市场第一 [1]
Qwen 3 发布,开源正成为中国大模型公司破局的「最优解」
Founder Park· 2025-04-29 12:33
阿里Qwen 3大模型发布 - Qwen3-235B-A22B评测成绩与DeepSeek R1、Grok-3、Gemini-2.5-Pro相当,支持混合推理和增强Agent能力 [1] - 全系列模型实现全参数(0.6B-235B)和全模态覆盖,成为HuggingFace最受欢迎开源模型,衍生模型数量突破10万超越Llama系列 [16][17][23] - 采用"思考模式/非思考模式"无缝切换技术,优化MCP工具调用成功率,官方明确从"训练模型"转向"训练Agent"的战略方向 [5][6][7] 中国开源模型全球竞争格局 - DeepSeek+Qwen形成开源"双子星"格局,取代Llama+Mistral成为全球主流开源生态 [1][13] - 开源策略突破地缘政治壁垒:模型权重和训练细节全公开,开发者可自托管定制,建立全球开发者社区信任 [10][12][15] - 两种差异化商业模式:DeepSeek通过技术突破提供低价API服务(成本降低80%),Qwen通过开源带动阿里云商业闭环 [19][20][21] MaaS模式创新 - 阿里云构建"模型-云-行业应用"飞轮:Qwen开源降低AI创业门槛,百炼平台提供MCP服务接入 [2][24] - 实际案例显示Claude+Qwen2.5组合成为创业公司主流方案,混合使用闭源与开源模型平衡成本能力 [25][27][30] - 行业专用模型在医疗、金融等高壁垒领域仍具优势,但需结合本地化服务和数据闭环 [14] AI创业者实践洞察 - 模型选择策略:ToB企业倾向Qwen32B微调(单卡可部署),ToC企业采用API组合(Gemini+DeepSeek) [27][45] - 四大核心挑战:长文本处理衰减(播客场景)、多模态情感理解(心理场景)、国产芯片适配(机器人场景)、并发稳定性(服务场景) [36][40][41] - 创业方法论验证:70%成功案例遵循"X+AI"而非"AI+X"模式,留存率取决于真实需求解决而非技术指标 [48][50] 开源模型技术趋势 - 能力差距持续存在但应用门槛降低:2025年开源模型已满足PMF验证需求,微调价值向窄领域迁移 [25][43] - 三大技术方向:混合推理架构(成本控制)、Agent工具调用(实用化)、多模态融合(场景适配) [5][7][23] - 社区驱动创新:Qwen生态含完整工具链(vLLM/SGLang),DeepSeek聚焦前沿技术(MoE/多模态) [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