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选车模式

搜索文档
尚界H5月销目标2万,尚界明年将再推两款新车|36氪独家
36氪· 2025-08-27 11:12
尚界H5预售表现及销量目标 - 尚界H5开启预售,预售价16.98万元起,预售1小时内收到超2.5万张小订 [1] - 上汽与华为为尚界H5制定月销2万辆目标,并向供应链释放年销40万辆备料计划 [1] - 尚界品牌明年将推出两款新车,一款轿车和一款SUV,其中SUV将于上半年推出 [1] 产能与渠道准备 - 上汽为尚界建设临港专属工厂,并利用上汽通用金桥工厂部分产线 [1] - 尚界采用双网服务体系,通过鸿蒙智行用户中心和专属用户中心销售 [1] - 尚界已收到超1500家经销商报名,包括保时捷、沃尔沃、路特斯等豪华品牌4S店转投加盟 [1] 资本市场反应与合作背景 - 尚界H5预售消息公布后,上汽集团股价上涨10%,报收19.8元/股,总市值达2292亿元 [2] - 上汽与华为采用智选车模式合作,面向20万元级市场,与智界、享界、尊界、问界形成互补 [2] - 上汽为尚界项目首期投入约60亿元,组建超5000人团队,并安排总经理级别高管负责 [2] 产品配置与市场定位 - 尚界H5定位中型新能源SUV,提供增程与纯电动力,全系标配鸿蒙座舱、HUAWEI ADS 4辅助驾驶系统和宁德时代电池 [3] - 纯电版搭载64.6度或80度电池,增程版搭载32.6度电池,综合续航1360km,纯电续航235km [3] - 新车将于9月23日发布,国庆期间开启交付 [3] 华为爆款能力与市场挑战 - 华为通过问界M8(上市8分钟大定超8000辆)和尊界S800(67天大定过万,成交均价约90万元)验证高端市场爆款能力 [4] - 20万元以下市场用户更关注性价比,品牌和智能化非核心因素 [5] - 零跑凭借性价比成为新势力销冠,上半年交付22.17万辆,7月单月交付超5万辆 [6] 上汽其他品牌动态 - 智己LS6推出增程版本,预售价20.99万元,预售半小时小订突破1万辆 [9][10] - 名爵MG4对标比亚迪海豚,起售价低2.6万元,预售24小时获超1万张小订 [11] - 上汽上一款月销过万车型为2018年上市的燃油车荣威i5 [11]
独家丨广汽华望已规划两款新车,预计明年发布
晚点Auto· 2025-07-10 11:09
华望汽车项目概况 - 广汽集团与华为合作打造的华望汽车规划两款车型(轿车+SUV),动力形式包括纯电与增程,预计2025年面世,定位30万级高端市场,风格接近当前20万以上热门品牌[3] - 华望项目采用近似华为HI PLUS模式,华为团队参与整车定义、产品设计、研发及营销,"含华量"接近鸿蒙智行"五界"[6] - 华望负责人为广汽集团投资发展部部长刘嘉铭,公司正招募研发、营销等领域人才,并导入广汽IPD集成开发流程,获得集团跨部门资源支持[6][8] 华为HI PLUS合作模式 - HI PLUS模式介于HI模式与智选车之间:华为参与整车定义与产品设计,提供营销支持,但不使用"界"字品牌名且不进入鸿蒙智行渠道[7] - 该模式要求合作车企建立新机制给予华为深度参与空间,广汽为此专门成立华望作为独立品牌[7] - 广汽在华望项目中赋予华为主导权,新车内外饰、三电、智能化与底盘均体现华为技术特征[8] 华为汽车业务战略演进 - 华为车BU从零部件供应商起步,后通过终端BG主导的智选车模式(问界/智界等)验证市场能力,2023年问界M7/M9等爆款带动车BU提前盈利[9] - 因智选车资源饱和,车BU推出HI PLUS模式拓展合作,已与广汽、阿维塔、东风岚图等车企达成合作[9] - 行业淘汰加速期促使传统车企提升"含华量",但华为需平衡资源投入与技术差异化问题[10] 合作车企动态 - 广汽2017年起与华为合作,2023年深化合作:传祺车型采用鸿蒙座舱+乾崑智驾,11月签署战略协议,2024年3月成立华望公司[6] - 广汽"番禺行动"改革中集中集团资源支持华望,赋予其跨部门协调权限[8]
晚点独家丨智界、尚界将设独立销售渠道,正筛选经销商资质
晚点LatePost· 2025-06-13 07:11
鸿蒙智行渠道调整 - 智界、尚界、享界品牌将建设独立销售渠道,5月中旬智界、尚界已启动专网经销商招商,享界计划6月12日启动招商 [4] - 独立门店模式类似AITO问界用户中心,未来各品牌将拥有专属销售网点 [4] - 全国第二大经销商永达汽车参与尚界专网建设,华为现阶段对经销商要求以快速经营为主,简化装修流程 [6] 销售网络分类与升级 - 鸿蒙智行销售网点分为商超体验中心(展示2-3台车)和用户中心(类似4S店),商超店因车型增多面临展示资源紧张 [7] - 用户中心按销售品牌数量分为四类:四界店(8000平米以上)、三界店(含问界/尊界)、二界店(智界+享界) [8] - 鸿蒙智行超级体验中心实际承担交付功能,由中邮普泰在重点城市建设标志性门店 [7] 渠道扩张与品牌策略 - 2023年下半年起加速引入豪华品牌经销商(如中升、永达),截至11月全国建成990家体验中心、330家用户中心 [9] - 分网销售旨在强化各品牌独立形象,避免共享"华为智选车"光环导致的定位模糊 [9] - 尚界作为华为与上汽合作的"第五界",首款车型预计2024年下半年上市 [9] 合作模式动态调整 - 智选车业务从1.0(问界模式)升级至2.0(智界等),华为试图加强控制权,主机厂更多扮演代工角色 [10] - 智界S7因生产协同问题遭遇交付瓶颈,促使奇瑞与华为重新谈判合作条款 [10] - 享界S9销量波动大,上市初期月销2000辆,后跌至数百辆,4月增程版降价9万后销量回升至2000余辆 [11] 战略方向转变 - 华为从绝对主导转向技术赋能与生态平衡,调整合作方分成比例(如赛力斯、北汽重谈条款) [11][12] - 渠道分网是华为对合作伙伴适度放权的体现,适应复杂市场现实 [10][12]
赛力斯港股二次上市:选择还是努力更重要?
晚点LatePost· 2025-04-30 09:22
文章核心观点 赛力斯4月28日申请港股主板上市,其崛起离不开与华为的合作,虽2024年盈利且销量增长、毛利率提升、市值业内居前,但今年一季度销量下滑,面临行业竞争压力,同时在渠道建设、与华为合作等方面有新举措和挑战 [5] 上市情况 - 4月28日赛力斯申请港股主板上市,募资用于技术研发、海外渠道扩张及产能升级等,港股二次上市是扩充融资渠道、增强抗风险能力的重要途径 [5] 经营业绩 - 2024年赛力斯净利润59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家年度盈利的新能源车企业 [5] - 去年赛力斯销量42.7万辆,超过此前四年总和,问界M9全年累计交付超15万辆,问界新M7全年交付20万辆 [5] - 高售价车型畅销带动赛力斯毛利率同比提升16.6个百分点至23.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5] - 截至4月29日,赛力斯市值2071亿元,业内仅次于比亚迪和小米 [4][5] 与华为合作 - 赛力斯2016年转型新能源未有起色,2021年与华为以“智选车”模式推出问界品牌后迎来爆发式增长 [5] - 2022年以来,赛力斯向第一大供应商(华为)采购金额分别为58亿元、72亿元、420亿元,占总采购金额比例从14.5%升至30.2% [8] - 4月中旬华为官宣与上汽合作打造“尚界”,鸿蒙智行共有“五界”品牌,随着不同合作方多款车型推出,华为资源分配将更复杂 [8] 销量情况 - 今年一季度赛力斯销量同比下滑42.5%至5.5万辆,受车型改款、新车上市时间窗口及春节因素影响,也显示行业竞争激烈 [10] 车型动态 - 问界M9改款和问界新M7中期改款均较原计划提前近一个季度,4月中旬新车问界M8正式上市,小订突破15万台 [10] 渠道建设 - 截至去年底,赛力斯有310个AITO用户中心和约670个问界体验中心,体验中心由华为负责,现数量有所减少但仍占主要 [10][11] - 赛力斯从去年7月开始洽谈豪华品牌经销商转网,去年新开104家由经销商经营的用户中心,0家关闭 [11] - 赛力斯对经销商选择关注财务实力、运营能力和行业经验,协议一年一签,AITO和鸿蒙智行用户中心加快引入经销商扩充渠道,优先BBA等豪华品牌经销商门店 [11] 控制权与合作举措 - 去年以来赛力斯增强对问界品牌控制权,先后全资收购“问界”商标、子公司赛力斯汽车、问界超级工厂,入股引望与华为深入合作 [11] - 寻求港股二次上市,将更多增量放到海外市场,是赛力斯在与华为合作中保持话语权的方式之一 [11]
赛力斯港股二次上市:选择还是努力更重要?
晚点Auto· 2025-04-29 12:20
公司市值与行业地位 - 截至4月29日公司市值2071亿元业内仅次于比亚迪和小米 [3] - 公司成为全球第四家年度盈利的新能源车企2024年净利润59亿元 [4] 业务转型与增长 - 公司2016年转型新能源但未起色2021年与华为合作推出问界品牌后迎来爆发式增长 [4] - 2023年公司销量42.7万辆超过此前四年总和其中问界M9交付超15万辆问界新M7交付20万辆 [4] - 高售价车型畅销带动毛利率同比提升16.6个百分点至23.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5] 华为合作与供应链 - 华为是公司第一大供应商2022-2024年采购金额分别为58亿元、72亿元、420亿元占总采购比例从14.5%升至30.2% [8] - 华为"智选车"模式为公司提供技术、渠道资源倾斜但合作方增多后资源分配将更复杂 [8][9] - 公司加速渠道建设截至2023年底拥有310个AITO用户中心和约670个问界体验中心 [12] 市场竞争与产品策略 - 2024年一季度销量同比下滑42.5%至5.5万辆受车型改款、春节因素及行业竞争影响 [11] - 公司提前推出问界M9改款和问界新M7中期改款问界M8上市小订突破15万台 [11] - 公司加速引入BBA豪华品牌经销商扩充渠道2023年新开104家用户中心 [12] 品牌控制与资本运作 - 公司全资收购"问界"商标、子公司赛力斯汽车及问界超级工厂增强品牌控制权 [12] - 公司入股引望继续与华为深入合作并寻求港股二次上市以拓展海外市场 [12]
上汽集团打出“三套拳”,与华为合作采取“智选车”模式
贝壳财经· 2025-04-11 11:58
文章核心观点 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提出三套“拳法”应对市场挑战,包括整合自主品牌核心业务、推动对外合作、扩大海外版图,还回应与华为合作模式,同时介绍固态电池等发展规划,汽车分析师指出其面临合资品牌利润下滑问题,变革效果待时间检验 [1][2][13] 分组1:整合自主品牌核心业务 - 上汽集团将旗下上汽乘用车、上汽国际等自主品牌核心业务整合,商用车板块以上汽大通为核心构建发展战略 [6] - 乘用车领域将荣威、MG、飞凡等品牌梳理整合,飞凡汽车回归定位为荣威高端序列,专注中高端新能源市场,MG品牌覆盖特定消费群体 [7] 分组2:对外合作 - 上汽集团坚持“朋友圈”原则,与华为、地平线等头部企业合作 [8] - 与华为合作确定为“智选车”模式,华为提供核心技术并参与产品多环节,首款车型预计2025年四季度推向市场 [9][10] 分组3:技术发展规划 - 2024年上汽“光年电池”电芯能量密度提升1.5倍,续航超1000公里,新一代固态电池2025年底在全新MG4量产应用,2027年首款全固态电池“光启电池”落地 [12] - 上汽集团整合底盘研发制造能力,第二代全栈线控底盘预计2027年前首发落地,今年推出支持L3级量产自动驾驶的上汽银河全栈4.0电子架构 [13] 分组4:发展形势分析 - 2024年上汽集团归母净利润下滑近80%,核心问题是合资品牌利润下滑,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和营销很重要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