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设备

搜索文档
Robo.ai宣布与亿维特航空合资成立“RoVTOL”
证券日报网· 2025-09-12 08:45
合资公司成立 - Robo ai Inc与亿维特航空在阿联酋共同设立合资公司RoVTOL 聚焦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全球布局 [1] - Robo ai首席执行官Benjamin Zhai兼任RoVTOL董事长 亿维特航空首席产品官Steven Wang出任RoVTOL首席执行官 [1] - 合作标志着Robo ai在智慧出行、智能设备、智能合约领域的实质性进展 [1] 合作资源整合 - Robo ai投入本土能力、中东市场监管准入审批支持及全球市场开拓 [1] - 亿维特航空授予Robo ai其eVTOL技术及产品在海外优先许可权 并提供技术支持与人员培训 [1] - 技术+资源+本地化模式帮助RoVTOL在全球eVTOL赛道建立竞争壁垒 [2] 业务发展规划 - RoVTOL面向全球开展eVTOL销售 首期推出ET1/ET2/ET3/ET9等机型覆盖不同场景需求 [2] - 计划在阿联酋建设先进组装工厂 实现本地化生产与快速交付 [2] - 以RoVTOL为专属品牌构建全球销售网络 开展本地市场适配开发优化中东欧洲产品性能 [2] 战略意义 - RoVTOL成立是Robo ai转型升级的重要里程碑 依托ET系列机型技术实力与全球销售网络 [2] - 亿维特航空技术积累与Robo ai全球化资源契合 共同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2] - 推动eVTOL技术走向全球 共筑低空智慧出行新生态 [2]
增持!大涨超7%
中国基金报· 2025-08-21 07:00
股价表现与基金增持 - 第四范式盘中最大涨幅达7.69% 午间收盘涨幅6.23% 报54.55港元 总市值283亿港元 [3][4] - 富国基金于8月19日以每股均价53.5429港元增持165万股H股 价值约8834.58万港元 [4] - 富国基金持股比例由5.86%升至6.37% 最新持股数目为2044.94万股 [5] 近期增持历史 - 富国基金于8月5日以每股均价55.5062港元增持380.99万股H股 价值约2.11亿港元 [5] - 8月11日再度增持14.61万股 每股作价56.1112港元 总金额约819.78万港元 [6] 财务表现与业务进展 - 预计2024年上半年经调整归母净亏损同比减少68%至73% [7] - 2024年财报显示营收52.61亿元 同比增长25.1% 归属母公司年度亏损2.69亿元 同比缩窄70.4% [7] - 核心产品第四范式先知AI平台需求强劲 驱动收入及毛利润双增长 [7] 战略布局与市场地位 - 拟配售2590万股新H股 无极资本旗下基金以50.50港元/股认购 筹资约13.08亿港元 [7] - 资金将用于具身智能、智能设备、区块链、RWA及稳定币等新兴领域研发 [8] - 连续七年位居中国机器学习平台市场份额第一 [8]
增持!大涨超7%
中国基金报· 2025-08-21 06:51
股价表现与机构增持 - 第四范式盘中最大涨幅达7.69%,午间收盘涨幅6.23%,报54.55港元,总市值283亿港元[4] - 富国基金于8月19日以每股均价53.5429港元增持165万股H股,价值约8834.58万港元,持股比例由5.86%升至6.37%[7] - 富国基金年内多次增持,包括8月5日以55.5062港元增持380.99万股(价值2.11亿港元)及8月11日以56.1112港元增持14.61万股[7] 财务表现与业务进展 - 预计2024年上半年经调整归母净亏损同比减少68%至73%,主要受益于先知AI平台需求强劲带动收入及毛利润双增长[9] - 2024年全年营收52.61亿元,同比增长25.1%,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年度亏损2.69亿元,同比缩窄70.4%[9] - 公司通过出售两家核心业务子公司实现大幅减亏,综合运营费用增幅低于毛利润增幅[9] 战略布局与市场地位 - 公司拟配售2590万股新H股,以每股50.50港元向无极资本旗下基金融资13.08亿港元,用于具身智能、区块链等新兴领域研发[10] - 此次为上市后第二次再融资,2024年2月曾通过配股融资14亿港元[10] - 连续七年位居中国机器学习平台市场份额第一(IDC报告《中国人工智能软件2024年市场份额》)[10] 公司背景 - 第四范式成立于2014年,2018年9月上市,主营人工智能平台及即用型产品销售[7]
光韵达等成立新公司,含智能车载设备业务
企查查· 2025-08-05 07:26
公司动态 - 光韵达等共同成立索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1] - 新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人民币 [1] 业务布局 - 经营范围涵盖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及销售业务 [1] - 同时涉及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及销售业务 [1] 股权结构 - 公司由光韵达(300227)等共同持股 [1]
珠海商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7-12 11:20
公司成立信息 - 珠海商仁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黄启荣,注册资本200万人民币 [1] - 公司由珠海稳启建筑工程劳务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持股比例100% [1] - 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1] - 营业期限从2025-7-11至无固定期限 [1] - 登记机关为珠海市香洲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1] 经营范围 - 许可项目包括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 [1] - 主要经营领域涵盖智能设备制造与销售,包括智能车载设备、智能家庭网关、可穿戴智能设备等 [1] - 涉及人工智能相关业务,包括人工智能硬件销售、应用软件开发等 [1] - 包含软件开发与服务,如软件外包服务、数字文化创意软件开发等 [1] - 涉及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的批发与零售 [1] - 包含建筑材料、五金产品等传统领域的销售业务 [1] 行业分类 - 公司所属国标行业为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子器件制造 [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地址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前山金利南路55号19栋24号铺之一 [1]
YU7首秀超预期,多家投行齐喊看好,小米股价大涨
金十数据· 2025-06-27 07:35
股价表现与市场反应 - 公司股价周五一度大涨8% 盘中创历史新高 主要受首款SUV车型YU7发布刺激 [1] - 投资者积极响应汽车战略 今年以来市值涨幅超70% 成为亚太表现最佳大盘股之一 [2] 产品表现与订单数据 - YU7起售价25.3万元 顶配32.99万元 上市3分钟内大定订单突破20万台 1小时内接近29万台 远超市场预期 [1] - 订单表现优于SU7首日8.9万辆 开售一小时订单近29万台 [2] 产品竞争力与配置 - YU7定位"豪华高性能"SUV 顶配续航760公里 百公里加速3.23秒 配备800伏高压平台 全系标配激光雷达 [1] - 提供9种车身颜色及大尺寸触控屏 按摩座椅等舒适配置 契合中国消费者需求 [1] - 雷军现场将YU7与特斯拉Model Y高阶版本对比 称其性能更优且价格更具竞争力 [1] 行业竞争格局 - 特斯拉中国市场份额从2020年15%降至今年初7.6% [1] - 花旗指出特斯拉若欲在中国市场竞争 或需进一步降价并赠送"全自动驾驶"辅助软件 [1] 分析师观点与目标价 - 花旗预计全年40万辆出货目标有上调空间 第二季业绩和第三季指引为下一催化点 [1] - 高盛上调目标价至69港元 认为YU7需求超预期 有助巩固高端电动车市场地位 [1] - 摩根士丹利预计至2030年公司收入达1万亿元 净利润达1000亿元 市值或达2.5万亿元 目标价62港元 [2] - 美银证券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66港元 认为YU7定价合理 表现优于特斯拉Model Y [2] 战略意义与未来展望 - YU7发布是公司造车能力的关键验证 尤其在SU7发生致命事故引发监管关注后意义更为重大 [2] - 雷军将YU7视为进军汽车主战场的标志 承诺五年内投入2000亿元 致力打造全球智能设备领军企业 [2] - 市场普遍看好YU7助力汽车业务下半年实现盈利 或成最早盈利的新造车品牌 [2] 行业监管环境 - 当前中国车市对"价格战"担忧升温 监管要求包括公司在内的多家车企规范销售 及时支付供应商 保障供应链稳定 [2]
尔康制药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双主业战略显效 非洲锂矿项目成业绩增长新引擎
全景网· 2025-05-13 01:29
双主业战略进展 - 公司实施"医药+新能源材料"双主业战略,非洲锂矿项目成为战略落地的关键一步,尼日利亚首座选矿厂已稳定运营并形成规模化效益[1][2]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达2811.26万元,同比增长868.91%,主要驱动力为非洲锂矿选矿厂产能释放及成本优化[2] - 选矿厂不涉及锂矿开采权,但加工能力成为新利润增长点,未来将根据市场需求评估扩产计划[2] 医药主业发展 - 医药板块2024年新增13项专利(含2项发明专利),抗心衰药物研发稳步推进,支气管扩张及止咳平喘注射剂进入申报阶段[3] - 海外布局加速:坦桑尼亚医药公司已设立,柬埔寨工厂进入生产阶段,未来重点拓展非洲医药市场[3] - 药用辅料新规实施将强化行业质量管理体系,作为国内龙头企业,公司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容量和竞争力[4] 科技创新方向 - 成立湖南冠禾科技(电子元器件研发)和杭州朗德智能(无人机、AI应用开发),拓展业务外延[5] - 重点布局"AI+药用辅料"科研模式,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发辅料制剂协同设计系统,推动辅料从功能提供向疗效赋能转型[5] - 计划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引入高端人才团队,构建数据驱动、智能赋能的创新体系[5] 战略规划与展望 - 2024年业绩稳步增长,2025年一季度实现开门红,为双主业战略推进奠定基础[6] - 未来将强化医药与新能源资源协同,优化运营效率,同时深化AI技术在全产业链的应用[5][6] - 公司明确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通过科技创新与市场拓展提升股东回报[6]
回顾 | 2025医疗器械研发创新论坛成功举办
思宇MedTech· 2025-03-21 15:36
论坛概况 - 2025医疗器械研发创新论坛以"智能化时代下的植介入器械"为主题 吸引120余位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和投资机构人士参会 [2] - 论坛由Informa Markets旗下Medtec China团队与思宇MedTech联合主办 北京集智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有限公司和启迪之星联合承办 [2] 行业数据与展会信息 - Medtec展览会2024年展览面积达45,000平方米 观众超85,000人次 展商超1,000家 举办120多场演讲活动 [4] - 2025年国际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展览会将于9月24-26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 [4] 人工智能与医疗融合 - 北京集智未来计划启动大模型赋能医疗创新渗透率调研分析 推动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 [6] -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器械领域具有显著赋能作用 中国在工程化能力和低成本高效率方面具备优势 [20][21] 前沿技术发展 - 手术机器人领域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中国企业在骨科、眼科等细分赛道具备人才资源优势 [20] - 3D打印技术实现全降解血管支架突破 未来将在高分子生物材料领域有广泛应用 [16] - 新型生物材料在III类医疗器械中应用创新 生物力学与植入材料结合成为重要方向 [14] 智能设备应用趋势 - 智能设备从辅助医生角色逐步发展为提供决策支持 医生角色可能向手术监督者转变 [21] - AI自动化检测设备提升医疗器械生产效率 3D打印监控设备减少人力影响 [21]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在微创手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介入手术机器人技术积累深厚 [20][21] 市场与资本动态 - 医疗信息与智能化结合成为资本关注焦点 DeepSeek等里程碑事件改变投资逻辑 [20] - 智能设备发展需紧密贴合临床需求 以解决实际医疗问题为导向 [21] 行业协作展望 - 论坛促进智能化医疗器械技术发展与产业合作 未来将持续推动智能医疗生态构建 [22] - 手术机器人、AI与医疗结合空间广阔 需关注技术突破、市场扩展和政策支持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