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汽车市场淘汰赛
icon
搜索文档
造车新势力开启“复活赛”:威马、哪吒、高合,谁能重获新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11:49
9月12日,哪吒汽车品牌运营方——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召开了破产重整案第一次债权人会 议。会上披露了一组数据:公司账面资金仅剩约1500万元,而确认债权约51亿元,还拖欠5000余名职工 工资及补偿金约4.6亿元。 作为曾经的新势力销量冠军,哪吒汽车至今仍困在严重的财务危机的漩涡中,巨额债务压顶,40多万车 主的售后与权益也被蒙上阴影。 曾经沉寂的造车新势力威马、哪吒和高合汽车正以不同方式尝试重返市场舞台,一场争先恐后的"复活 赛"有野心、有惋惜、有质疑。 已停摆多时的威马、哪吒、高合等造车新势力,如今正进入一场残酷的"复活赛"。 但希望并非完全湮灭。合众新能源管理人于6月30日发布《重整意向投资人预招募公告》,招募时间为7 月10日至9月8日。根据阿里资产官网信息,截至9月8日投资人预招募到期,已有76名意向投资人报名参 与。 同样努力"重返赛场"的,还有威马和高合。 其中,威马汽车似乎步子最快。9月6日,威马汽车通过一则《致供应商白皮书》(下称《白皮书》)宣 布回归,计划本月在温州基地恢复EX5和E5车型的生产。这家已经停摆两年、负债超过200亿元的新势 力车企,似乎终于迎来了"白衣骑士"。 9月8 ...
造车新势力开启“复活赛”:威马、哪吒、高合 谁能重获新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11:46
已停摆多时的威马、哪吒、高合等造车新势力,如今正进入一场残酷的"复活赛"。 资本为何押注"废墟"上的新势力? 曾经辉煌过的造车新势力,即使倒下仍拥有不可忽视的稀缺资源,比如生产资质。 威马汽车曾在浙江温州和湖北黄冈建有两家智能制造工厂,且均具备独立的生产资质,属于新势力中较 早拥有自主工厂的品牌,直到今天具有稀缺属性的造车资质无疑是筹码之一;哪吒汽车则拥有"双资 质"牌照——即国家发改委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和工信部的准入资质。 9月12日,哪吒汽车品牌运营方——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召开了破产重整案第一次债权人会 议。会上披露了一组数据:公司账面资金仅剩约1500万元,而确认债权约51亿元,还拖欠5000余名职工 工资及补偿金约4.6亿元。 作为曾经的新势力销量冠军,哪吒汽车至今仍困在严重的财务危机的漩涡中,巨额债务压顶,40多万车 主的售后与权益也被蒙上阴影。 但希望并非完全湮灭。合众新能源管理人于6月30日发布《重整意向投资人预招募公告》,招募时间为7 月10日至9月8日。根据阿里资产官网信息,截至9月8日投资人预招募到期,已有76名意向投资人报名参 与。 同样努力"重返赛场"的,还有威马和高合。 其 ...
想活过2025年的车企,应果断挥刀砍向自己冷门的包袱
36氪· 2025-07-02 10:49
明星车企销量表现 - 小鹏汽车6月销量3.46万辆,同比增长224%,环比增长3.24% [1][2] - 蔚来6月销量2.49万辆,同比增长17.5%,环比增长7.29% [1][2] - 阿维塔6月销量1.02万辆,同比增长117%,但环比下滑20.47% [1][2] - 理想汽车6月销量3.63万辆,环比下滑11.2% [2] - 零跑汽车6月销量4.8万辆,环比增长6.55% [2] 冷门车型市场现状 - 小鹏P7 5月销量仅82辆,较2022年巅峰时期月销9183辆大幅下滑 [3][5] - 蔚来EC7 5月销量94辆,ES7等多款车型月销量仅为个位数 [3][10] - 大众ID.7 VIZZION、智己L7、埃安AION LX等车型月销量不足10辆 [10] - 冷门车型占用大量研发生产资源,难以转化为实际收益 [3][11] 冷门车型成因分析 - 定位失误导致产品缺乏差异化,如蔚来ES7夹在ES6和ES8之间 [11] - 战略模糊导致产品线混乱,内部竞争激烈 [11] - 配置更新滞后或定价不合理,如小鹏P7被竞品取代 [13] - 消费者因信息差被动购买冷门车型 [21] 消费者选择冷门车型动机 - 追求个性表达,避免撞款 [14][16] - 看重热门品牌的售后保障 [14][16] - 品牌情怀驱动,如大众、沃尔沃老车主支持冷门车型 [17][19] - 换电服务等特色功能吸引消费者 [16] 车企面临的经营压力 - 新能源市场渗透率从2024年Q4的47.3%下降至2025年Q1的47.3% [21][23] - 蔚来2024年净亏损226亿元,2025年Q1亏损同比扩大30.2%至67.5亿元 [23][26] - 小鹏2024年亏损96.7亿元,2025年Q1负债增加134亿元 [26][28] - 车企需达到年产销50万辆才能实现规模效益 [29] 车企战略调整方向 - 剔除冷门车型可优化资源分配,集中发展核心车型 [29] - 需做好停产车型的售后兜底,如理想ONE的终身服务承诺 [29] - 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车企需果断"断舍离"以提升盈利能力 [29]
智己销量同比降20.31% 全新L6能否扭转颓势
财经网· 2025-05-23 01:21
智己L6上市与定价 - 全新智己L6正式上市,售价区间为20.49万元-26.49万元,定位20万元级别主流市场 [1] - 该车型是智己汽车面向主流市场的重磅产品,但市场竞争加剧使其销量前景存疑 [1] 智己汽车销量表现 - 4月交付4366辆(官方数据),同比增长55%,但上汽集团披露的4月销量仅为3326辆 [2] - 2025年1-4月累计销量10361辆,较2024年同期的13001辆下滑20.31% [2] - 2月销量仅为1135辆,同比下滑43.25% [4] - 2025年目标为10万辆交付,但前4个月仅完成约10% [5] 上汽集团整体表现 - 2025年4月上汽集团整车合计销量376,517辆,同比增长4.59% [3] -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28,104辆,同比增长71.74% [3] - 2024年全年整车批发销量401.3万辆,同比减少20.07% [5] - 2024年营收6275.9亿元,同比减少15.73%,归母净利润16.66亿元,同比减少88% [6] 品牌定位与战略 - 智己汽车被定位为上汽集团的"一号工程"和"唯一高端品牌" [5] - 品牌目标是实现"品牌向上+技术突围"双突破 [5] - 2024年12月达成首个10万台交付,2025年目标为第二个10万台 [5] 市场竞争与挑战 - 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淘汰赛阶段,2025年对智己是关键窗口期 [7] - 智己品牌面临被淘汰风险,市场竞争加剧 [7] - 上汽与华为联合打造"尚界"品牌,首期投入60亿元,首款车将于秋季推出 [7] - 新品牌可能对智己现有产品形成竞争 [7] 产品线情况 - 当前在售车型包括全新IM L6、全新IM LS6、IM L7、IM LS7等 [5]
智己汽车1-4月销量同比降20.31% 发布全新L6能否扭转颓势?
财经网· 2025-05-14 07:02
智己L6上市与定价 - 全新智己L6于5月13日正式上市 售价区间为20.49万元-26.49万元 定位20万元级别主流市场重磅产品 [1] 智己汽车销量表现 - 4月交付量官方数据为4366辆 同比增长55% 但上汽集团产销数据显示4月销量仅为3326辆 [2] - 2025年1-4月累计销量10361辆 较2024年同期13001辆同比下降20.31% [2][4] - 2月销量仅1135辆 同比下滑43.25% [5][7] 上汽集团整体产销情况 - 集团4月整车产量386,046辆 同比增长8.84% 销量376,517辆 同比增长4.59% [4] - 1-4月累计产量1,365,430辆 同比增长15.87% 累计销量1,321,367辆 同比增长10.65% [4] - 新能源汽车4月销量128,104辆 同比增长71.74% 1-4月累计销量401,054辆 同比增长40.86% [4] 品牌战略与目标 - 智己汽车被定位为上汽集团一号工程和唯一高端品牌 承担品牌向上与技术突围核心抓手角色 [9] - 2025年交付目标为10万辆 但前4个月仅完成10361辆 与目标存在显著差距 [9] - 2024年12月达成首个10万台交付里程碑 [9] 上汽集团财务表现 - 2024年整车批发销量401.3万辆 同比减少20.07% [10] - 2024年营收6275.9亿元 同比减少15.73% 归母净利润16.66亿元 同比减少88% [10] - 扣非后净亏损54.09亿元 [10] 市场竞争与合作动态 - 华为与上汽联合打造"尚界"品牌 成为鸿蒙智行第五界 首期投入60亿元 专属团队超5000人 [11] - 尚界首款车将于今年秋季推出 采用华为智慧出行解决方案和质量管理标准 [11] - 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淘汰赛阶段 智己面临被淘汰风险 [11]
赛力斯21亿分红后启动港股IPO:负债率87%、应付款685亿 Q1销量下跌超4成、研发投入仅为比亚迪10%
新浪财经· 2025-04-29 07:13
赴港上市计划 - 公司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计划募资缓解资金压力 [1] - 市值曾突破2000亿元,但当前面临销量暴跌、负债高企、技术依赖等问题 [1] - 港股上市被视为短期缓解资金压力的手段,但难以掩盖商业模式风险 [3] 销量表现 - 2024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56225辆,同比下滑42.49% [1] - 核心品牌问界系列3月销量同比下降45.19%,与行业整体增长形成对比 [1] - 问界新M7 2月交付量仅5204辆,被华为生态内兄弟品牌智界R7以8748辆反超 [1] - 问界M9销量占比高达41%,过度依赖单一车型 [1] - 问界M5单月销量不足2000辆,中端市场失守 [1] - 竞品小米SU7上市首月锁单量超10万,挤压生存空间 [1] 财务数据 - 2024年实现净利润59.46亿元 [1] - 投资活动净流出扩大至165.09亿元,筹资活动净流出41.66亿元 [1] - 资产负债率高达87.38%,远超比亚迪74.64%、理想56.07% [2] - 应付账款同比激增127%至685亿元 [2] - 2024年派发现金红利20.84亿元,占净利润35.05% [2] 技术依赖与华为合作 - 核心技术高度依赖华为,三电系统、智能驾驶等关键技术自主率不足30% [2] - 每辆售出车辆需支付华为销售服务费,业内推测比例约8.3% [2] - 2024年斥资25亿元收购"问界"商标,支付115亿元收购华为子公司股权 [2] - 华为生态扩张导致公司从"独子"沦为"四子之一",品牌溢价能力下降 [2] - 研发投入仅70.53亿元,不足比亚迪同期636亿元的11% [3] 战略举措 - 计划通过50亿元研发中心建设、800V高压平台研发提升技术自主率 [3] - 面临从"华为代工厂"到"独立品牌"的转型挑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