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孪生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国内最长,成功架设!
中国能源报· 2025-09-28 13:33
国内最长铁路桥混凝土箱梁在浙江杭州湾海域成功架设。 破纪录的长度和重量带来了施工上的难度。为了顺利完成"梁王"及后续208片同等规格的箱梁海上运输、架设任务。施工方特意调来了 曾参与过杭州湾跨海公路桥建设的"天一号"运架一体船。同时,打造数字孪生系统,通过在船体、臂架和吊具上布设的85组智能传感 器,实时对船舶状态、吊装动作、结构受力等10多类数据进行秒级反馈和智能监控,实现架梁全过程风险管控。 据了解,杭州湾跨海铁路桥是通苏嘉甬高铁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也是目前世界最长高速铁路跨海大桥,全长29.2公里,连接嘉兴海盐与 宁波慈溪,设计时速350公里,计划在2027年底具备通车条件。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End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国能源报(c ne ne rgy) 编辑丨赵方婷 据了解,架设的箱梁为80米跨度预制混凝土箱梁,长78.2米、高5. 4米、重2800吨。在大型跨海工程领域,它的跨度远远超越了杭州湾 跨海公路桥、舟山主通道等著名跨海桥梁的70米预制箱梁。 杭州湾是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这里拥有"钱塘江潮"这一世界奇观,为了避免密集的桥墩对其造成影响,设计方通过研究论证,杭州 湾跨海铁路 ...
张靖皋长江大桥建设迎来新进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28 12:58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张靖皋长江大桥建设指挥部现场副指挥长赵峰介绍,张靖皋长江大桥北航道桥 南、北主塔均创新采用门式钢箱架构造,主体高达208米(不含塔冠),配备上下双横梁体系。上横梁由5 个精密节段构成,总重约640吨,外壁板与加劲构件均采用高精焊接技术,对接缝隙严控在10毫米以 内。 中新网南通9月28日电 (记者 朱晓颖)28日,张靖皋长江大桥建设迎来新进展。当日,大桥北航道桥南主 塔上横梁合龙段吊装完成,北航道桥南、北两座主塔主体施工全部完成。 9月28日, 张靖皋长江大桥建设迎来新进展。中新网记者 泱波 摄 张靖皋长江大桥横跨长江主航道,连接江苏省内苏州、泰州和南通三市。该桥分南航道桥、北航道桥及 引桥,其中,南航道桥主跨2300米,创下世界最大跨度桥梁纪录。 9月28日, 张靖皋长江大桥建设迎来新进展。中新网记者 泱波 摄 张靖皋长江大桥建成后,对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优化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和区域路网布局、推进跨江 融合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完) 9月28日, 张靖皋长江大桥建设迎来新进展。中新网记者 泱波 摄 据介绍,此次南主塔吊装的合龙段长宽各8米、高9.1米,重达115吨,在超大型塔吊的精准操控 ...
包头稀土高新区:激活新材料产业“磁动力”
科技日报· 2025-09-24 23:55
核心技术突破 - 晶界渗透技术降低重稀土用量并提升钕铁硼磁体矫顽力 抗退磁能力增强且高温性能稳定 磁矩排列阻力降低30%以上 [2] - 材料基因工程实现原子级仿真技术 精确设计晶界结构保障磁体性能 [2] - 第三代钕铁硼磁体磁能积达52兆高斯奥斯特(MGOe) 应用于永磁同步电机使效率突破97.5% [4] 智能制造升级 - 黑灯工厂实现24小时无人化生产 每90秒自动下线一块高性能钕铁硼磁体 [1] - 数字化车间采用5G物联网自动导向车 物料配送误差小于0.1毫米 数字孪生系统实时监控产线 [2] - 智能化产线使人均产出达传统产线3倍 能耗降低30% [2] - 全自动双轨道摄像头音圈马达生产线产能较半自动化提升1.5倍以上 [5] 产业生态建设 - 构建"一国重四中心"创新体系 含国家重点实验室及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四大平台 [3] - 拥有6家院士工作站 有效稀土专利1895件占包头市总量90.84% [3] - 形成从合金制备到电镀检测全产业链就地配套能力 [3] 应用领域拓展 新能源汽车 - 永磁同步电机转速达每分钟20000转 使电动车续航提升15% [4] - 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传动/导向/感应系统 [2] - 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供应基地 [6] 风电领域 - 永磁直驱风机采用高性能钕铁硼 发电效率提升10% [4] - 全生命周期节省运维成本300万元 [4] - 将成为风电装备核心部件供应基地 [6] 消费电子与家电 - 音圈马达产品成为国内外电子信息品牌合作供应商 [5] - 稀土复合耐火材料解决传统材料隔热难题 推动家电制造绿色化 [4] 产能与市场地位 - 2025年头部磁材上市企业10家将落户园区 稀土新材料产能突破30万吨 [5] - 稀土永磁材料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 [5] - 全球首家通过SGS"零碳工厂"认证的磁材企业 [2]
6亿件、超500亿元!生产车间里“嗒嗒”声奏响产业发展活力新节拍
央视网· 2025-09-05 04:44
行业规模与增长 - 湖北天门服装电商产业2024年交易额达513亿元 较2021年70亿元实现年均92%高速增长 [2] - 2025年上半年网络交易额突破300亿元 同比增长超30% [6] - 年销售服装超6亿件 龙头企业仓库分拣繁忙 货车需排队即时发运 [1] 企业扩张与产能 - 龙头企业从小型作坊发展为带动3000人就业的规模企业 2025年新建跨境电商基地与智能制造中心 [3] - 代表性企业费文公司4年内从十几人扩至1500人 产值实现千万元到10亿级的百倍增长 [8] - 电商仓储面积从2000平方米扩张至2万余平方米 员工需使用平衡车提升作业效率 [9] 产业生态建设 - 政府投资80亿元建设化纤纺织产业园 引入15家上下游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 [10] - 累计投入23.6亿元完善跨境电商基础设施 出台17条专项产业扶持政策 [10] - 创建"天门衣尚"区域公用品牌 4个月吸纳2.5万用户 认证企业超4000家 撮合交易额4000万元 [10] 技术创新应用 - AI算法将服装设计周期从数周缩短至半小时 4人团队日均可设计70-80款新品 [4] - 物联网衣架传输200余项生产参数 数字孪生系统构建镜像工厂实现产线智能调度 [4] - 实施"服装电商千人培训计划" 年培训主播/营销/设计等专业人才近3000名 [14] 跨境业务拓展 - 2025年开工建设跨境电商基地 规划2030年跨境电商占比提升至40%以上 [3][6] - 东盟与北美海外仓投入运营 跨境订单可实现次日达时效 [12] - 产业从业人员达16万人 近3年吸引近10万人返乡创业就业 [13][14] 社会经济影响 - 服装电商产业带动天门2025年上半年GDP增速达7.2% 居湖北省第三位 [6] - 居民可支配收入等6项核心指标增速位列全省第一 [16] - 常住人口连续两年净增长 2024年出生人口同比增加17% 2025年上半年新生儿3756人同比增5.6% [13]
(活力中国调研行)数字赋能湖北武当山文旅新体验
中国新闻网· 2025-08-30 13:02
核心观点 - 武当山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实现文化资源全面数字化 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 解决游客停留时间短等发展困境 [1][3][5] 数字技术应用 - 采用高精多源实景三维技术和文化基因提炼关键技术 对312平方公里全域及11宫9观36庵堂72岩庙34处古建遗存进行数字化 [5] - 建立湖北省首个世界遗产数字孪生系统 构建完整武当文化数字资源库 [5] - 基于数字底座开发《入境武当》VR项目 采用影视级专业动捕三维模型融合方案 [5] 文旅产品创新 - "武当一梦"园区作为超级文旅综合体 集合沉浸式演艺 数字文化体验 非遗活化三大核心板块 [3] - 主秀《武当一梦》融合戏剧舞蹈武术杂技 运用先进影像与机械装置技术将武当建筑搬上舞台 [3] - 通过崖壁光影 烟花无人机秀等现代科技手段提供全新视觉体验 [3] 运营成效 - 有效解决游客停留时间不足6小时的问题 延长游客体验时长 [3] - 以现代方式诠释武当文化 实现传统文化与当代观众的情绪共鸣 [1][3] - 通过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量 吸引中外游客数量增长 [7]
(活力中国调研行)完善产业生态圈 合肥新能源汽车跑出“加速度”
中国新闻网· 2025-07-02 05:56
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 - 合肥已形成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最大、品牌最多、供应链最完整的区域之一,培育5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4] - 合肥经开区构建全生态体系,80余家产业链企业涵盖国际品牌、新势力与自主品牌,实现上万种零部件高效协同[4] - 2024年一季度合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新增80个项目,吸引奥托立夫、均胜电子等全球百强企业及大众全球第二研发中心落户[6] 智能制造技术突破 - 江淮汽车尊界超级工厂配备1800台智能机器人,实现冲焊涂总全面自动化与数字化,支持智能柔性定制[1] - 江淮与华为合作构建数字孪生系统,每秒采集30万条数据,实现制造技术迭代优化[1] - 蔚来工厂采用全球首创"魔方"车辆存取平台,实现车身批量化预存储与个性化定制抓取[1][3] 产量与增长数据 - 2024年合肥整车产量达191.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37.6万辆,同比增长84.4%[3] - 合肥计划到2027年形成2-3家年产50万辆整车企业,新增10家百亿级零部件企业,新能源汽车产量超200万辆,集群营收超7000亿元[6] 产业链协同优势 - 华霆动力等企业受益于合肥完整产业链,实现上游电芯与下游整车厂高效衔接[6] - 蔚来CEO李斌强调合肥的科技创新、产业聚集、区位及后发优势为企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4]
科技日报:武汉双柳长江大桥主跨首片钢箱梁成功吊装
科技日报· 2025-06-18 08:31
项目概况 - 武汉双柳长江大桥主跨首片钢箱梁成功吊装,标志着大桥进入上部结构施工新阶段 [1] - 项目是国家高速公路网G9906武汉都市圈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线全长35.04公里,跨江主桥主跨1430米,宽50.5米,设计时速120公里,采用双向8车道标准建设 [1] - 该项目是目前长江上最宽的钢箱梁悬索桥,也是武汉"东大门"第一桥 [1] 施工技术细节 - 主跨共设90个梁段,首片钢箱梁长13.0米,宽50.5米,梁高4米,重约298.6吨 [3] - 项目团队对缆载吊机进行设计改进,并完成1.1倍和1.25倍动载试验,试验结果均符合要求 [3] - 采用数字孪生系统实时监测缆载吊机的应力、变形、吊装姿态及环境因素,确保梁段吊装精度控制在毫米级 [3] 施工安全与协调 - 项目团队与海事部门沟通取得施工许可,召开多次协调会和安全交底会,并进行水上施工安全综合演练 [3] - 吊装作业位于长江航道中心,航道通行及警戒工作难度较大,团队采取多项措施保障施工安全 [3] 项目影响与意义 - 大桥建成后,武汉新洲到鄂州的行车距离将由一个半小时缩短为5分钟,加快武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4] - 项目将打通阳逻国际港到鄂州花湖机场、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与光谷的快速通道,提升物流枢纽功能 [4] - 促进"光谷"与"星谷"联动融合发展 [4]
近300吨“钢铁方舟”凌空飞渡 武汉双柳长江大桥首片钢箱梁吊装成功
长江日报· 2025-06-15 00:49
项目进展 - 武汉双柳长江大桥主跨首片钢箱梁成功吊装 标志着大桥进入上部结构施工新阶段 [1] - 首片钢箱梁位于跨中 长13米 梁高4米 重约2986吨 [1] - 采用数字孪生系统实时监测吊装过程 确保精度控制在毫米级 [1] 项目概况 - 项目为国家高速公路网G9906武汉都市圈环线重要组成部分 路线全长3504公里 [1] - 跨江主桥主跨1430米 宽505米 设计时速120公里 采用双向8车道标准建设 [1] - 目前长江上最宽的钢箱梁悬索桥 武汉"东大门"第一桥 [1] 项目意义 - 建成后武汉新洲到鄂州行车距离由一个半小时缩短为5分钟 [2] - 打通阳逻国际港到花湖机场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与光谷的快速通道 [2] - 促进"光谷""星谷"联动融合发展 完善物流枢纽功能 [2]
298.6吨“钢铁方舟”凌空飞渡,双柳长江大桥最新进展来了
长江日报· 2025-06-14 07:45
项目进展 - 武汉双柳长江大桥主跨首片钢箱梁成功吊装 标志着大桥进入上部结构施工新阶段 [1] - 首片钢箱梁位于跨中 长13米 宽50.5米 梁高4米 重约298.6吨 [4] - 吊装过程采用数字孪生系统实时监测吊机应力、变形及环境因素 精度控制在毫米级 [7] 工程概况 - 项目为国家高速公路网G9906武汉都市圈环线组成部分 路线全长35.04公里 [4] - 跨江主桥主跨1430米 宽50.5米 设计时速120公里 采用双向8车道标准建设 [4] - 目前长江上最宽的钢箱梁悬索桥 主跨共设90个梁段 [4] 区域影响 - 建成后武汉新洲到鄂州行车时间从1.5小时缩短至5分钟 [10] - 打通阳逻国际港至鄂州花湖机场、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与光谷的快速通道 [10] - 促进"光谷"与"星谷"联动融合发展 完善物流枢纽功能 [10]
从今年9月的滨州铝博会看中国铝产业智造,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浪潮奔涌!
搜狐财经· 2025-05-27 02:47
铝产业智能化转型趋势 - 铝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材料产业,正迎来智能化变革的关键节点,2025滨州铝博会展览面积25000平方米,汇聚500余家参展企业,成为窥探中国铝产业智能化转型的最佳窗口 [3] -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展会呈现从智能切削刀具到数字化车间管理系统的全链条革新,印证铝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跃迁的澎湃势能 [3][13] 技术应用与场景落地 - 高精度金属切削刀具搭载AI磨损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反馈刀具寿命数据,实现加工从"经验导向"升级为"数据驱动" [1] - 智能成形机床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从订单排产到设备运维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1] - 轻量化铝合金新材料与3D打印技术结合,实现材料设计到成品制造的数字化联动 [7] 产业链协同升级 - 展会串联铝产业"原材料-研发-制造-检测"完整链条,推动虚拟仿真技术在生产线的应用,打破传统制造业孤岛式升级瓶颈 [7] - 行业专家与企业围绕"铝产业数字孪生系统构建"展开探讨,促进全周期智能化协同 [7] 行业生态创新 - 铝工业新兴企业与行业龙头形成"智造双矩阵":前者在精密加工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后者将数字化管理系统延伸至供应链上下游 [11] - 企业合作开发的"铝加工工艺知识库"通过机器学习整合生产数据,使新产品研发周期大幅缩短 [11] 展会价值与行业影响 - 滨州铝博会成为"行业智造试验场",通过技术迭代与场景落地双轮驱动产业升级 [3] - 展会搭建交流平台,帮助不同规模企业在智能化转型中找到发展坐标 [11] - 中国铝产业智能化转型已融入每个生产环节,成为万亿级产业向"智造"高地冲锋的缩影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