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养老金入市
icon
搜索文档
李大霄的投资智慧:远离“妖股” 坐稳“好轿子” 静待牛市腾飞
新浪证券· 2025-08-18 03:06
投资原则 - 投资者应秉持做好人 买好股 得好报的原则贯穿整个牛市和投资生涯 [1] - 投资者应避免被妖股诱惑 需以坚定决心抵御投机诱惑 [1] - 应在市场底部买入优质股票并耐心持有 避免追高行为 [1] 投资策略 - 绝对禁止在3700点以上盲目追高 禁止使用杠杆追高操作 [2] - 避免采用倒金字塔式建仓策略 远离五类高估和质量不佳股票 [2] - 建议关注外资青睐股票 保险资金正以5%比例逐步入市支撑市场 [2] 资金动向 - 保险资金 社保基金 养老金及国家队正在积极入市 [2] - 机构资金动向是投资者可安心持有的好轿子 [2] - 需警惕即将退市垃圾股和价格波动剧烈的高估股票 [2] 资产配置建议 - 对股票不熟悉投资者可从基金入手 逐步过渡到股票投资 [3] - 可优先选择优质资产ETF进行投资 [3] - 建议先拥抱985优质蓝筹股或核心资产 再拓展到211其他优质标的 [3]
营收降31%、净利降42%!信达澳亚基金混合型基金规模缩水超155亿元,寄望“固收+”破局
新浪基金· 2025-03-31 03:4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6.44亿元 同比下降31.24% [1] - 2024年净利润1.01亿元 同比下降41.92% [1] - 连续两年出现营收净利润下滑现象 [1] 产品结构分析 - 混合型基金52只 总规模272.43亿元 [2] - 债券型基金20只 规模439.57亿元 [2] - 股票型基金4只 规模90.09亿元 [2] - 货币市场型基金规模570.19亿元 占比41.87% [3] - FOF产品3只 规模0.59亿元 [3] 规模变动趋势 - 股票型基金规模从2021年末218.87亿元降至2024年末90.09亿元 缩水近60% [3] - 混合型基金规模从2021年末428.05亿元降至2025年3月272.43亿元 减少155.62亿元 [3] - 债券型基金规模较2021年末增长363.99亿元 [4] - 货币型基金规模较2021年末增长460.38亿元 [4] 投资业绩表现 - 2024年业绩增长4.52% 未能超越沪深300指数涨幅 [7] - 2023年基金净值下跌14.22% 表现落后于沪深300指数 [7] - 整体业绩走势持续落后于业绩比较基准 [7] 行业环境与战略转型 - 主动权益基金出现"越涨越赎"现象 加剧公司经营压力 [8] - 中小机构需通过差异化道路或特色产品打开市场 [8] - 行业分化加剧 具备投研深度和创新力的机构将脱颖而出 [11] - 养老金入市提速为行业带来变革机遇 [11]
A股“财报效应”明显?3月25日,昨晚的三大重要消息冲击来袭!
搜狐财经· 2025-03-25 06:19
养老金政策与市场影响 - 财政部提出通过提高养老金和发放育儿补贴增强消费能力 [1] - 养老金入市被视为长线资金的好去处 但A股涨幅相对港股19%的反弹较弱 [1] - 海外大型养老金和做多基金对中国股票市场保持观望态度 [1] 港股与A股联动性 - 港股与A股关联度极高 近期港股带动A股波动 例如上周四和周五A股下跌由港股引发 [1] - 渣打银行指出港股经历大涨后进入整固期 环球股市可能陷入动荡直至4月初 [3] - 资金难以大幅流向非美市场 due to关税风险提高和美元跌幅有限 [3] 中资股配置策略 - 渣打建议从两方面加仓中资股: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和防御性高的高息非银H股 [3] - 建议利用港股整固期进行配置 当前对中国股票保持中性看法 [3] A股小盘股暴跌与财报效应 - 万得微盘股指数大跌5.7% 中证2000指数跌超4% 中证1000指数跌2.4% [5] - 全市场超4700只股票下跌 仅不到700只上涨 [5] - 市场人士指出4月年报集中公布导致"财报效应" 微盘股易出现业绩暴雷 [5] 主要指数表现与资金流向 - 沪指涨0.15% 深证成指涨0.07% 创业板指涨0.01% 三大指数探底回升集体收涨 [7] - 指数平稳上涨被视为吸引场外资金持续进场的关键因素 [7] - 小微盘股(以中证2000指数为代表)成交占比超40%后题材短线通常大跌 此为市场生存法则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