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讹诈

搜索文档
闪评丨美国代表团取消赴印度行程 美印关税磋商前景不明
搜狐财经· 2025-08-18 11:20
据多家外媒报道,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团原定于8月25日至29日访问印度的计划已被取消,这意味着美印之间的双边关税磋商 将被推迟。 路透社报道截图 近期,美印两国的贸易关系加速恶化。《印度时报》称,美国寻求在印度农业和乳制品等敏感领域获得更大市场准入,但印 方对此"无法同意"。 此外,本月初,美国还以印度继续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宣布自本月27日起,对印度商品加征25%的关税。若如期生效,印 度部分对美出口产品的关税将被提高至50%,是美国向贸易对象征收的最高关税之一。 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永彪在接受总台环球资讯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美方突然取消访问行程,是试图迫使印 度做出更大让步,但在核心问题上,印度妥协的空间有限。 对于美国来说,它制裁的理由是印度一直在购买俄罗斯石油,并向盟友销售。第二是贸易壁垒,让美国认为自己处于不公平 的地位。但是对于印度来说,他不愿意在这两个核心问题上做出让步。第一个,如果大幅度减少甚至直接取消从俄罗斯购买 石油,会使印度从赚差价这一过程中利益受损,也会直接影响到印度的能源安全,并损害印俄关系。 第二,在贸易壁垒方面,因为印度和美国处于不对等的经济地位,如果按照美国的要求,对印 ...
美“关税讹诈”助推新的自由贸易进程提速
中国青年报· 2025-08-08 08:02
对此,印度外交部8月6日发表声明称,美国对印度加征关税等行为"不公平、不正当、不合理",这一决 定"极其令人遗憾",并称印方将采取所有必要措施保护其国家利益。 同样,美国挥舞"关税大棒"也在韩国引发质疑和反对声。7月30日,特朗普宣布美韩已达成贸易协议, 韩国将加大对美投资并购买能源产品,并对美国商品开放市场;而美方则将此前设定的对韩关税由25% 降至15%。韩国国内舆论认为,韩方在这一协议作出过多让步,将蒙受不小损失。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詹德斌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分析说,目前 美韩仍对贸易协议的一些条款存在争议,例如特朗普称韩国将对美国全面开放贸易并接受美国汽车和农 产品等,但韩国称其不会向美国进一步开放大米和牛肉市场,因此该协议未来的落实面临一定程度的不 确定性,双方未来在协议的执行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新矛盾。 可样高喊贸易协议执行困难的还有日本首相石破茂。他8月4日表示,落实日美贸易协议远比达成协议更 艰难。与美国同欧盟、韩国的贸易协议相同,日美贸易协议也没有任何书面文件,这意味着相关贸易协 议可能仍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当地时间8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针对美国69个贸易伙 ...
中国为何率先反制?他对美国媒体讲出原因
搜狐财经· 2025-05-09 18:38
中国应对美国关税政策的策略 - 中国为应对潜在外部冲击做了大量准备,包括科技自给自足和提振内需,因此面对美国关税讹诈更有信心和底气 [3] - 美国政府对中国的缺乏尊重和无礼对待导致中方对美方忍无可忍,例如不顾合作机制以芬太尼为由加关税 [3] - 中方反制措施相对谨慎,既要展现决心也要保护营商环境和吸引外资 [3] 白宫决策过程分析 - 白宫决策过程混乱,缺乏清晰战略和政策,更多是心血来潮展示力量 [4] - 白宫做法不是基于理性,内部人员只能围绕混乱决策现编理由 [4] 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 - 美国对中国的讹诈不会有效,因为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的贸易大于美国 [7] -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直接投资来源且持续增长,与多国经贸关系比美国更深入 [7] - 美国关税政策加速中国企业出海和国际化,推动向跨国公司转型 [7] 中国经济政策特点 - 中国有更长远的战略规划,如科技自给自足,且被高效贯彻 [7] - 中国政府政策延续性强,能引导发展方向并确保长期目标实现 [7]
中国两部门火速反击:坚决反对!日本撑不住了,石破茂表态意味深长
搜狐财经· 2025-05-09 10:52
贸易摩擦与关税影响 -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汽车加征25%关税,5月3日起汽车零部件25%进口关税也将生效,目的是迫使企业将生产转移至美国以提振就业和经济 [1] - 日本2024年向美国出口超过133万辆乘用车,占其对美出口总额近30%,此前仅面临2.5%关税 [3] - 新关税可能导致日本GDP萎缩0.3%,日本汽车公司及中小型供应商网络将受重创 [3] 日本应对策略 - 日本首相石破茂明确表示不妥协于美国关税威胁,强调将与多国联合倡导自由贸易,并反驳特朗普关于"日本不保护美国"的言论 [5] - 日本试图将对华关系作为对美谈判筹码,石破茂派齐藤铁夫访华并转交亲笔信,释放缓和信号 [7] 中日地缘政治冲突 - 日本民用飞机非法进入中国钓鱼岛领空,中国海警依法采取警告驱离措施,国防部强调此举侵犯中国领土主权 [3][5] - 中方要求日方停止挑衅行为,避免影响中日关系发展大局,同时表明将继续维护领土主权 [5] 行业连锁反应 - 汽车行业面临供应链重构压力,美国关税政策直接冲击日本汽车出口及零部件供应商 [1][3] -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预测关税将导致宏观经济下行,凸显汽车产业对日本经济的重要性 [3]
50多年来暴跌99%,美元相对黄金价值创历史新低,美元信用正被投不信任票!
搜狐财经· 2025-04-30 10:06
全球黄金需求趋势 - 2025年一季度金价创纪录突破3000美元/盎司 全球黄金需求总量达1206吨 同比增长1% [1] - 黄金ETF需求复苏推动一季度黄金投资需求总量增长逾一倍至552吨 同比增长170% 创2022年一季度以来最高季度水平 [1] - 中国零售投资激增带动金条与金币需求总量同比增长3%至325吨 创历史第二高纪录 东方市场投资者成为全球需求主力军 [1] 美元与黄金价值关系 - 美元相对黄金价值50多年来暴跌99% 上周创历史新低 [1][2] - 1971年1盎司黄金值35美元 2025年4月22日纽约黄金期货价格飙升至3500美元/盎司 为当年水平的100倍 [3] - 美国M1货币供应量从1971年8月的2250亿美元膨胀至2025年3月的18.56万亿美元 增幅超80倍 同期黄金年开采量仅增长约200% [5] 市场对美元信用的反应 - 美元信用下降导致市场普遍看涨黄金 高盛预测2025年底基准金价为3700美元/盎司 经济恶化情况下或上涨至4500美元 [5] - 全球资本加速逃离美元资产 金融市场曾上演"美股债汇三杀" 反映美元霸权黄昏时刻加速到来 [5] - 美国政策加剧通胀和美元信用担忧 黄金等贵金属及非美元资产成为潜在受益资产 [6] 黄金市场技术分析 - 本轮上涨行情进入第18周 金价可能进入转折窗口期 大幅波动风险加大 [7][8] - 金价近期围绕3300美元反复争夺 短期关注3260-3360美元区间突破状况 [8][9] - 技术面显示金价仍运行在5周均线与布林带上轨的强势区间 有望冲击3400美元上方 [8] - 日线图显示3260美元形成强支撑 上方3360-3370美元为关键阻力位 [9] 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 - 美国财政部上调二季度举债规模预期 债务危机可能显露 市场避险情绪升温支撑黄金需求 [8] - 美国亚利桑那州推进比特币储备法案 促使部分投资者转向黄金以规避加密货币波动风险 [8]
特朗普的关税豪赌是一场损人更害己的单边讹诈
第一财经· 2025-04-21 11:59
美国妄图将关税作为实施极限施压、牟取私利的武器,颠覆现有国际贸易秩序,以牺牲全球各国正当利 益服务"美国优先",终将反噬自身。 特朗普自1月20日就职以来,积极鼓吹美国黄金时代的黄金法则,将商品"进入美国市场视为一种特权, 而非权利",自诩"关税可以成为减少或消除损害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以及实现经济和战略目标的有效工 具",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或232条款,肆意滥用一连串关税手段,企图对我国在内 的全球贸易伙伴加征所谓"对等关税",招致了美国国内及国际社会的强烈不满,引发金融市场大幅动 荡,终至部分政策暂缓实施90天,针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商品的"对等关税"甚至得到"回撤"豁 免,朝令夕改的政策无疑标志着美关税讹诈明显是一场赤裸裸的闹剧。 特朗普关税政策纯属肆意妄为、极限施压的单边"乱拳" 一是以边境安全和芬太尼管控为由滥征关税。美以此为由,已明确对中国所有输美商品共加征20%关 税;对加拿大和墨西哥输美符合《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SMCA)优惠条件的商品暂时享受零 关税待遇,对不符合USMCA优惠条件的商品加征25%关税,对加拿大输美不符合USMCA优惠条件的能 源和钾肥加征1 ...
玉渊谭天:中方“不予理会”不是“不反制”,更不是“示弱”
快讯· 2025-04-14 08:57
关税豁免措施 - 美东时间4月12日美方豁免计算机、智能手机、半导体制造设备、集成电路等部分产品的"对等"关税 [1] - 豁免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关税被特朗普称为暂时措施 [1] -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表示将对半导体单独加征关税 [1] 中方回应立场 - 中方认为美方关税措施具有荒谬和胁迫讹诈本质 [1] - 中方"不予理会"不代表"不反制"或"示弱" 而是对美方关税讹诈的洞察和蔑视 [1] - 中方要求美方展现实实在在的行动作为对话前提 [1]
经济史和实证证明,关税讹诈不会得逞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3 00:10
关税政策的经济影响 - 美国近期实施的极限关税政策被经济学理论证明是损人害己的行为,历史上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的"无效铁轨理论"指出关税会抵消贸易成本降低的收益[1] - 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在1841年提出关税应适度,过度限制进口会削弱国内生产能力和税收目标[1] - 近两百年来从亚当·斯密到克鲁格曼的经济学家都强调自由贸易的重要性,但当前美国政策已超越专业精神[1] 关税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 - 2016年哈佛教授阿吉翁的研究显示:基于中国106万户企业1998-2007年数据,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与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而关税保护无相关性[2] - 实证研究表明关税保护不会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进步[3] - 中国加入WTO前对汽车行业高关税保护仍未能使产业强大,印证关税保护无效性[3] 中国关税政策实践 - 中国加入WTO后平均关税从高位降至2023年的7.3%[4] - 深圳手机、光伏储能、新能源车等产业通过市场竞争而非关税保护实现发展壮大[5] 关税的经济学本质 - 巴菲特指出对外关税实质会转化为对内商品税,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并抑制经济增长[6] - 历史与实证均证明关税保护既不能促进产业进步,还会造成双输结果[7] 行业动态 - 当前关税政策已影响芯片行业,部分订单停止报价[8] - 京东、拼多多、东方甄选等企业集体采取应对措施[8]
评论| 经济史和实证证明,关税讹诈不会得逞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2 13:48
关税政策的经济影响 - 美国近期实施的极限关税政策被学者认为将同时损害贸易伙伴和自身利益[1] - 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提出的"无效铁轨理论"指出关税会抵消基础设施改善带来的贸易便利化收益[1] - 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在1841年就强调关税应保持适度水平,过度限制进口会削弱国内生产能力和税收目标[1] 自由贸易的理论共识 - 近两百年来从亚当·斯密到克鲁格曼的经济学家都强调自由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1] - 美国财政部长作为经济史教授却推行违背经济学共识的关税政策[1] - 2016年哈佛大学研究显示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与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而关税保护无相关性[1] 中国关税改革的实证 - 加入WTO前中国汽车行业在高关税保护下仍表现孱弱[2] - 2023年中国平均关税税率已降至7.3%,显著低于入世前水平[2] - 深圳手机、光伏储能、新能源车等产业是通过市场竞争而非关税保护发展壮大[2] 关税政策的本质影响 - 巴菲特指出对外关税最终会转化为对内商品税,形成财政紧缩效应[2] - 历史实证表明关税保护既不能促进产业进步也无法带动经济发展[2] - 当前美国的关税政策被预测将产生"损人害己"的双输结果[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