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搜索文档
德邦证券再迎两位“行业尖兵”加盟 魏峰担任高级副总经理,高立拟出任首席风险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8 12:58
加入山东财金集团后,视人才为第一资源的德邦证券,近期在干部队伍建设与人才引进上再落重子。 据悉,财富管理行业领军人物、拥有超20年从业经验的证券业资深女将魏峰,将出任德邦证券高级副总 经理,全面分管公司的财富管理业务。 与此同时,拥有10余年行业经验的高立,则拟被聘任为德邦证券首席风险官,进一步筑牢公司的"风控 长城"。 此次两位行业干将加盟,被外界视为德邦证券在国资背景下,运用市场化机制加码财富管理转型与强化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关键信号。 一手抓财富一手抓风控 近期,券商行业的人事变动再度吸引市场目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德邦证券在高级管理人员 引进方面有了新进展,正式聘任魏峰为公司高级副总经理,并拟聘任高立为公司首席风险官。 此次加盟的魏峰将在德邦证券担任高级副总经理,核心职责是分管被公司视为战略重点的财富管理业 务。从魏峰履历来看,她作为财富管理行业的代表性人物,拥有20余年证券行业从业经验,曾先后任职 于南方证券、中国建银投资证券、安信基金,后加入国投证券任副总经理分管财富管理业务。 与此同时,高立则拟出任首席风险官一职。2025年7月,德邦证券新一届高管名单中,公司总经理兼财 务总监武晓春曾一 ...
保险业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需破解供需错配难题
中国证券报· 2025-09-22 20:40
● 本报记者陈露 "在宏观经济环境、社会人口结构、技术变革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民众在投资、储蓄、消费等方面呈现 出新特征。未来居民、家庭对养老、健康、长期护理等保险产品和养老医疗服务、长期照护服务等方面 的需求将不断提升。商业保险凭借其独有的风险保障兼具财富传承功能,将越来越被消费者重视。"原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近日举办的《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家庭风险保障体系白皮书》发布 会上表示。 专家认为,当前保险行业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不过行业发展仍面临挑战,供需两端错配现象仍然存 在。未来,商业保险应从单一风险补偿升级为生活品质、财富管理的全面管理工具。 保险业深化转型 白皮书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需求已从标准化向个性化迭代,客户对保险公司的期待已超越保单本身, 延伸至健康、养老、财富等生活场景,保险服务供给唯有围绕不同客群构建覆盖客户家庭全生命周期的 分层体系,才能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梁涛认为,保险行业应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行业深层次转型,包括强化合规管理、坚 持"报行合一"、推动负债结构转型,重视浮动收益型产品的创新、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构建全生命周期 的服务生态、积极应用科技赋能,重塑保险经营逻 ...
保险业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需破解供需错配难题
中国证券报· 2025-09-22 20:15
● 本报记者 陈露 梁涛表示,从规模上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但是从保险深度与保险密度等来看,我国 离全球平均水平还存在差距。 此外,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消费者的风险管理偏好也发生了变化,但保险业作 为服务供给侧并未针对消费者需求变化作出及时调整。益普索(中国)董事李海岚认为,目前保险业供 需两端仍存在四大错配,包括个性化需求与标准化供给错配、足额健康保障需求与低覆盖供给错配、跨 周期财富需求与短期化供给错配、多元化养老需求与弱协同供给错配。 向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升级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消费者在选择风险保障方案时,其决策维度早已超越单一产品功能,转而聚 焦"产品+服务"的全链条体验。未来保险公司需顺应消费者需求变化,从单一的经济补偿机制向全面风 险管理体系升级。 白皮书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需求已从标准化向个性化迭代,客户对保险公司的期待已超越保单本身, 延伸至健康、养老、财富等生活场景,保险服务供给唯有围绕不同客群构建覆盖客户家庭全生命周期的 分层体系,才能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在宏观经济环境、社会人口结构、技术变革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民众在投资、储蓄、消费等方面呈现 出新特征。 ...
苏州银行2025年中期净利润增6.41%,总资产突破7500亿元,不良率保持0.83%
全景网· 2025-08-29 05:2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5.04亿元同比增长1.81% 净利润同比增长6.41% 归母净利润31.34亿元同比增长6.15% [1] - 利息净收入42.63亿元同比增长2.72% 非利息收入22.41亿元 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7.35亿元同比增长9.00% [2] - 基本每股收益0.66元 稀释每股收益0.65元 [4] 业务规模 - 总资产7549.7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83% 存款余额4627.52亿元增长10.98% 贷款余额3634.97亿元增长9.04% [1] - 净息差1.33%较上年末下降5BP 但较一季度仅下降1BP显示息差降幅收窄 [2] - 绿色贷款余额503.64亿元较年初增长22.15% 科创企业授信总额超1300亿元服务客户超13000家 [5] 资产质量与资本充足 - 不良贷款率0.83%与上年末持平 拨备覆盖率437.91% 拨贷比3.63%显示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2]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87% 一级资本充足率11.67% 资本充足率14.57%均符合监管要求 [3] - 股东权益610.5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50% 归母股东权益585.90亿元增长10.73% [3] 战略业务发展 - 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88.44亿元较年初增长13.51亿元 [6] - 国际结算量突破136亿美元同比增长30% 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突破145亿元同比增长53% [6] - 完成4家村镇银行整合重组 金融租赁余额超420亿元 基金管理规模超150亿元 [8] 金融科技与创新 - 作为江苏省首家直连数字人民币央行系统的城商行 在2.5层银行机构中保持应用领先 [7] - 建设金融科技创新中心 发布数字员工苏盈盈 实现DeepSeek-R1模型私有化部署 [7] - 构建矩阵式风险管理架构 主要风险指标位居上市银行第一梯队 [7]
苏州银行(002966) - 2025年6月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04 10:18
贷款业务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集团各项贷款余额3628.90亿元,较年初增加295.31亿元,增幅8.86%,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公司将深耕区域、调优信贷结构,争取保持贷款规模持续稳步增长 [1]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业务 - 今年一季度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实现较好增长,公司将深耕财富管理业务,做好多品类资产配置,在国债代销、非金融企业债券主承销、托管等新批业务发力,开拓新的中收业务增长点 [1][2] 资产质量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集团不良贷款率0.83%,资产质量保持行业较好水平,公司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后续将完善数字化风控技术,加强业务跟踪监测和检查,力争全年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2] 活动相关情况 - 活动形式为电话会议,参与人员包括调研人员和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接待过程中无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情况 [1][2]
申万宏源: 2024年度股东大会材料
证券之星· 2025-05-29 09:45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合并营业收入247.35亿元,同比增长15.0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11亿元,同比增长13.12% [5][6] - 基本每股收益0.21元/股,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08%,同比增加0.36个百分点 [5][6] - 总资产6,975.97亿元,较年初增长9.78%,总负债5,642.48亿元,较年初增长11.37%,股东权益1,333.49亿元,较年初增长3.54% [3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入264.18亿元,投资活动净流入156.55亿元,筹资活动净流出112.86亿元 [44] 业务发展情况 - 股债承销规模超9,000亿元,服务中小微企业超1,800家,在证券业协会投行业务质量评价中获A类最高评价 [6] - 个人金融业务客户数和客户总资产同比显著增长,企业金融业务股债承销稳居行业前十,IPO过会数排名市场第2 [10] - FICC和金融衍生品等交易类业务保持行业领先优势,资产管理业务加快公募化转型 [10] - 金融科技方面推进"申财有道"数智化财富管理平台等关键系统开发上线 [12] 公司治理与战略 - 年内召开3次股东大会、13次董事会、18次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会议,公司治理有效性持续提升 [8][9] - 战略方向锚定以资本市场为依托、以证券业务为核心、以"投资+投行"为特色 [6] - 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董事会优秀实践案例和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可持续发展最佳实践案例 [9][16] - MSCI ESG评级实现三年三连升至BBB级,国证、中证等主流ESG评级保持行业前列 [16] 股东回报与投资者关系 - 2024年两次分红共18.28亿元,现金分红占归母净利润比例30.27% [14][45] - 获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投资者关系管理最佳实践案例",投教基地连续两年获国家级"优秀"评级 [6][15] - 制定并实施"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优化投资者沟通机制 [14][15]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 主要风险指标符合监管要求,建立健全集团化、穿透式风险管理体系 [14] - 加强"三道防线"建设,坚持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的风险管理原则 [14] -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显示内控体系运行有效,无重大缺陷 [13][14]
中新赛克(002912) - 2025年5月2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8 08:58
公司战略布局 - 坚持“ToG+ToB”双轮驱动,国内国际均衡发展战略,加大渠道生态建设力度 [1][2][6] - 国内市场加强资源投入,加快渠道建设和区域覆盖,推动整体解决方案销售,拓展政企网行业 [1] - 国际市场采取传统行业和政企网行业并进策略,深度经营成熟市场,拓展新市场新行业 [1][2] 治理水平规划 - 2025 年持续优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运用数字化工具监测预警市场、供应链及合规风险 [3] - 推进关键业务流程自动化,确保符合监管要求 [3] - 开展治理层培训,提升治理能力,加强中小股东沟通,保障中小股东权益 [3] 研发投入情况 - 2024 年度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 33%,今年将在 AI 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预计总额增长 [4] 股东减持原因 - 本次减持股东为创业投资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存续超十年且处于退出期,基于自身经营需要 [5] - 控股股东深创投及董监高未减持直接持股,看好公司未来发展 [5] 国际市场拓展 - 2025 年深化国际化市场发展战略,立足优势市场,强化渗透,扩大国际市场影响力 [6] - 落实 AI 技术发展路线,提升产品方案核心竞争力,推动产品优化升级 [6] - 以客户为中心,优化服务,提升客户黏性,布局新市场,开拓业务新方向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