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革命

搜索文档
万字长文:消费者去哪了?
投资界· 2025-08-28 09:48
零售行业变革核心观点 - 传统大卖场模式因成本高企、效率低下和消费者行为变迁而陷入衰退,新兴零售业态通过多元化、数字化和精准化策略实现快速增长,行业格局正经历从渠道霸权向消费者主导的价值重构[2][3][5] 传统大卖场霸权失灵原因 - 地段霸权失效:大卖场租金年增8%-12%,人力成本年增6%-8%,而新兴业态如零食很忙租金成本仅3%-5%,人力成本3%-4%,社区团购坪效达传统门店3倍[5] - 价格优势瓦解:京东超市通过产地直采实现15%-20%价格优势,头部直播间单场GMV达5亿元且商品价格可打7折以下,消费者比价效率提升300%[6][7] - 认知模式颠覆:消费者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需求驱动,盒马通过用户数据分析48小时推出露营火锅套餐,首周销量突破10万份[7][8] 消费场景重构 - 计划性消费转向无限货架:京东超市等平台SKU达500万,2023年1-9月粮油调味成交额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70%,华东华南地区大卖场粮油销售额60%被电商分流[10][11] - 即时需求分钟级响应:30岁以下消费者62%非计划酒水消费发生在30分钟达场景,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7800亿元,酒类渗透率从2023年1%升至2025年3%[12][13] - 体验需求升级为生活方式提案:山姆会员店年销售额达36亿元(区域监测口径),为同区域大卖场20倍,Costco以1%毛利模型颠覆传统差价模式[14][15] 替代渠道分流策略 - 垂直杀手精准切片:零食专营品牌SKU控制在1500-2000种,毛利率15%-18%,使大卖场休闲食品销售额下跌25%;叮咚买菜前置仓损耗率仅4%(行业平均15%),2025年Q1 GMV达59.6亿元[17] - 社区团购下沉市场冲击:2023年用户数达6.78亿,交易规模3228亿元(生鲜占比60%),县域大卖场生鲜销售下滑超30%[18][19] - 折扣临期业态崛起:好特卖等门店坪效达800-1200元/㎡(传统大卖场2-3倍),2025年临期食品市场规模预计401亿元,复购率50%[20] - 直播电商内容化转型:抖音电商品牌自播占比从2023年50%降至2025年30%,货架场景占比升至70%,某美妆品牌通过自播将会员转化率提升至35%[21][22] - 即时零售近场化扩张:7-Eleven日均即时配送订单200单,盒马奥莱坪效1200元/㎡(传统大卖场1.5倍),2025年非生鲜品类占比达18%[23][24][25] 代际消费逻辑差异 - Z世代(18-25岁):78%购物决策依赖社交平台内容,62%酒水消费发生在即时零售场景,夜间订单占比超40%[27] - 新中产(31-45岁):23%年度预算投向山姆/Costco,年均购买精品咖啡超20次(客单价30-50元),重视确定性品质而非选择多样性[28] - 银发族(46岁以上):65%交易仍在线下,但线上占比三年内从18%升至35%,偏好线上下单+线下自提模式[29][30] 大卖场衰退深层问题 - 成本结构僵化:2024年上半年TOP100超市闭店率约25%,坪效普遍低于800元/㎡(盈利需1200元/㎡),库存周转天数约60天(盒马28天/山姆35天)[33] - 供应链能力落后:行业生鲜直采率仅20%-30%(叮咚/钱大妈超80%),配送响应时间72小时(电商24小时),无法快速响应动态需求[35] - 组织架构老化:决策层平均年龄52岁,数字化成功率不足30%(山姆75%),5级决策层级导致创新试错成本高[36] 未来转型方向 - 高端化体验路线:山姆会员续卡率92%,线上销售占比超50%,80%订单1小时送达,黑钻系列商品GMV年增速30%[39][40] - 社区效率化转型:大润发Super门店面积压缩至1500-3000㎡,SKU精简至5000-8000个,华东同店销售额增长5.9%[40] - 折扣化供应链驱动:永辉Bravo通过直采率提升至70%及损耗率从15%降至6%,实现坪效1200元/㎡(增长40%)[41] 厂商与经销商协同变革 - 厂家赋能模式:某饮料巨头通过区域云仓将经销商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降至18天,宝洁多品类联盟助经销商SKU从200增至1500[42][43] - 经销商平台化转型:湖北经销商从单一啤酒批发扩展至800个SKU覆盖200家便利店,2024年营收增长40%;四川经销商整合10区县为1500家乡镇超市供货[45][46] - 数据驱动协同:某乳企开放用户复购数据使区域销量提升22%,啤酒厂家实行临期商品50%回购政策使新品铺市率从50%升至85%[47]
消费者去哪了?
虎嗅APP· 2025-08-27 09:36
核心观点 - 传统大卖场因成本高企、供应链低效及组织老化陷入衰退,消费者向多元化、数字化渠道迁移,引发零售行业价值重构 [2][3][4] - 新兴渠道通过极致效率(如折扣店、社区团购)或极致体验(如山姆、Costco)精准分流客群,重塑消费场景与供应链模式 [6][16][18] - 厂商与经销商需从零和博弈转向共生网络,通过数据共享、多品类整合与区域深耕适应渠道裂变 [54][59][69] 渠道霸权失灵原因 - **地段霸权失效**:大卖场租金年增8%-12%,人力成本年增6%-8%,而零食很忙等新业态租金仅3%-5%,人力成本3%-4%,社区团购坪效达传统门店3倍 [6] - **价格霸权瓦解**:京东超市通过产地直采实现15%-20%价格优势,李佳琦直播间单场GMV达5亿元且化妆品价格低至7折,消费者比价效率提升300% [7][30] - **认知霸权逆转**:算法时代下消费模式变为"需求驱动",盒马通过用户数据48小时推出露营火锅套餐,首周销量破10万份 [10][11] 消费场景重构 - **计划性消费转向无限货架**:京东超市等平台SKU达500万,2023年1-9月粮油调味成交额较2019年增70%,华东华南大卖场粮油销售额60%被电商分流 [13][14] - **即时需求分钟级响应**:62%的30岁以下消费者非计划酒水消费依赖30分钟达场景,即时零售市场规模2024年达7800亿元,酒类渗透率从2023年1%升至2025年3% [16][17] - **体验需求升级为生活方式提案**:山姆会员店年销售额36亿元(区域监测),为同区域大卖场20倍,线上占比超50%且80%订单1小时送达 [18] 替代渠道分流 - **垂直杀手精准切片**:零食专营品牌(如零食很忙)SKU达1500-2000,毛利率15%-18%,致大卖场休闲食品销售额跌25%;叮咚买菜前置仓损耗率仅4%(行业平均15%),2025年Q1 GMV达59.6亿元 [22][23] - **社区团购下沉冲击**:2023年用户数6.78亿,交易规模3228亿元(生鲜占比60%),县域大卖场生鲜销售下滑超30% [25] - **折扣临期业态崛起**:好特卖等自有品牌占比30%-40%,坪效达800-1200元/㎡(传统大卖场2-3倍),2025年临期食品市场规模预计401亿元且复购率50% [27] - **直播电商内容化**:抖音电商品牌自播占比从2023年50%降至2025年30%,货架场景占比升至70%,某美妆品牌通过自播将会员转化率提至35%且复购率高2倍 [29][30] - **即时零售近场化**:7-Eleven即时配送订单单店日均破200单,盒马奥莱坪效1200元/㎡(大卖场1.5倍),2025年非生鲜品类占比达18% [31][32][33] 代际消费逻辑分化 - **Z世代(18-25岁)**:78%购物决策依赖社交平台,62%酒水消费为30分钟达场景,夜间订单占比超40%,愿为社交时效支付5-10元溢价 [36][37] - **新中产(31-45岁)**:年均家庭收入超50万元,23%预算投向山姆/Costco(SKU仅4000+),年均购买精品咖啡20次且客单价30-50元 [38][39] - **银发族(46岁以上)**:65%交易仍在线下,但线上占比三年从18%升至35%,偏好线上下单+线下自提,价格敏感度高 [40][41] 大卖场衰退深层问题 - **成本结构僵化**:2024年TOP100超市闭店率约25%,坪效跌破800元/㎡(盈利需1200元/㎡),库存周转天数60天(盒马28天、山姆35天),生鲜损耗率15%(叮咚4%) [44] - **供应链低效**:生鲜直采率仅20%-30%(叮咚/钱大妈超80%),配送响应时间72小时(电商24小时),无法快速响应动态需求(如露营热) [45][46] - **组织老化**:决策层平均年龄52岁,5级审批流程致创新滞后(社区团长自提需6个月审批,社区团购仅1周),数字化成功率不足30%(山姆75%) [47] 未来转型路径 - **高端化(情绪药房)**:山姆卓越会员续卡率92%,黑钻系列商品GMV年增30%,线上占比超50%且80%订单1小时送达 [49][50] - **社区化(效率+近场)**:大润发Super门店面积缩至1500-3000㎡(传统1/5-1/3),SKU精简至5000-8000,华东同店销售额增5.9% [51] - **折扣化(价格杀手)**:永辉Bravo通过农超对接将生鲜直采率提至70%,损耗率从15%降至6%,坪效达1200元/㎡增40% [52] 厂商与经销商协同 - **厂家赋能**:某饮料巨头建20个区域云仓,经销商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降至18天;宝洁等成立多品类联盟,助经销商SKU从200扩至1500 [56][57] - **经销商转型**:湖北经销商从啤酒批发转型多品类(SKU从100扩至800),覆盖县域200家便利店,营收增40%;浙江经销商同时服务山姆、社区团购与夫妻店 [59][61] - **数据驱动协同**:乳企开放用户复购数据,经销商针对性备货致区域销量增22%;啤酒厂家与经销商约定临期商品回购50%,铺市率从50%提至85% [66][67]
消费者去哪了?
虎嗅· 2025-08-25 09:25
零售行业变革核心观点 - 传统大卖场陷入集体衰退 消费者购物渠道向多元化数字化新兴渠道转移 引发零售行业深刻革命 [1][4] 传统大卖场霸权失灵 - 地段霸权失效:大卖场租金年增8%-12% 人力成本年增6%-8% 而新兴业态租金成本仅3%-5% 人力成本3%-4% 社区团购打造500米生活圈坪效超传统门店3倍 [5][6][7] - 价格霸权瓦解:京东超市通过产地直采实现15%-20%价格优势 头部主播单场GMV达5亿元 可将商品价格打到7折以下 消费者比价效率提升300% [8][9][10] - 认知霸权颠覆:算法时代逆转"我生产什么你买什么"模式 转为"你提需求品牌拼解决方案" 盒马通过用户搜索数据48小时推出露营火锅套餐首周销量破10万份 [11][12][13][14] 消费场景重构 - 计划性消费转向无限货架:京东天猫超市拥有500万SKU 2023年1-9月粮油调味成交额较2019年增超70% 华东华南大卖场粮油销售额被电商切走60% [15][16] - 即时需求实现分钟级响应:62%的30岁以下年轻人非计划酒水消费发生在30分钟达场景 即时零售市场规模2024年达7800亿元 酒类即时零售渗透率从2023年1%升至2025年3%规模破500亿元 [18][19] - 体验需求升级生活方式提案:山姆会员店年销售额36亿元为同区域大卖场20倍 Costco采用1%毛利模型 山姆线上销售占比超50%且80%订单1小时送达 [21] 替代渠道分流 - 垂直杀手精准切片:零食专营品牌SKU1500-2000种毛利率15%-18% 使大卖场休闲食品销售额跌25% 叮咚买菜前置仓损耗率仅4%低于行业15% 2025年Q1 GMV达59.6亿元增7.9% [23][24][25] - 社区团购下沉市场冲击:2023年用户数达6.78亿交易规模3228亿元生鲜占比60% 县域大卖场生鲜销售下滑超30% 2024年销售额下降17% [27][28] - 折扣临期业态崛起:好特卖等自有品牌占比30%-40% 坪效800-1200元/㎡为传统大卖场2-3倍 2025年临期食品市场规模将达401亿元复购率50% [31][32] - 直播电商内容即渠道:抖音电商品牌自播与货架场景占比从2023年50%降至2025年30%升至70% 某美妆品牌通过自播将会员转化率提至35%复购率高2倍 [33][34][35] - 即时零售重构应急场景:7-Eleven即时配送订单突破200单 盒马奥莱日均客流超3000人次坪效1200元/㎡为传统大卖场1.5倍 2025年非生鲜品类占比达18% [36][37][38] 代际消费分化 - Z世代数字化原住民:78%购物决策来自社交平台 62%酒水消费发生在即时零售场景 愿为30分钟达支付5-10元溢价夜间订单占比超40% [40][41] - 新中产品质效率优先:年均家庭收入超50万元 23%预算投向山姆Costco等严选渠道 年均购买精品咖啡超20次客单价30-50元 [43][44][45] - 银发族传统新兴并存:65%交易仍在线下但线上占比三年从18%升至35% 偏好线上下单线下自提 对价格敏感社区团购1.99元/斤土豆2.99元/斤鸡蛋是主要诱因 [47][48] 大卖场衰退深层原因 - 成本结构僵化:2024年上半年TOP100超市闭店率约25% 坪效跌破800元/㎡生死线 库存周转天数约60天远高于盒马28天山姆35天 生鲜损耗率15%高于叮咚4% [50][51] - 供应链短板:生鲜直采率仅20%-30%低于叮咚钱大妈80% 配送响应时间72小时远高于电商24小时 无法快速响应动态需求 [52][53][54] - 组织老化:决策层平均年龄52岁 5级决策层级导致创新试错成本高 数字化成功率不足30%远低于山姆75% 缺乏数字化供应链人才 [55][56][57] 零售未来发展方向 - 高端化情绪药房:山姆500万会员卓越会员续卡率92% 黑钻世家系列商品GMV年增速30% 线上销售占比超50%80%订单1小时送达 [59][60][61] - 社区化效率近场:大润发Super门店面积压缩至1500-3000㎡SKU精简至5000-8000个 华东同店销售额增5.9% 增加社区团长自提区承接3公里即时需求 [62][63][64] - 折扣化价格杀手:永辉Bravo通过供应链优化坪效达1200元/㎡增40% 生鲜直采率提至70%损耗率从15%降至6% 青菜价格低20%但毛利仍保持18% [65] 厂商经销商协同转型 - 厂家赋能共生:某饮料巨头将大仓拆分为20个区域云仓使经销商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降至18天资金占用减60% 联合利华小批量定制使经销商滞销率降35% [68] - 经销商平台化转型:湖北某经销商从专做啤酒批发转型多品类SKU从100扩至800营收增40% 浙江经销商同时服务山姆美团优选乡镇夫妻店抗风险能力提3倍 [71][72] - 数据驱动协同:某乳制品企业向经销商开放用户复购数据使区域销量提升22% 某啤酒厂家与经销商约定临期商品回购50%使新品铺市率从50%提至85% [77][78]
河豚家族创始人段然解读:河豚产业的天花板在哪里?
环球网· 2025-07-30 01:29
行业历史与文化地位 - 河豚在中国古代食客心中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 其食用历史可追溯至《山海经》记载 后经文人墨客构建起"食用美学" 并成为重大外交场合的"国宴"食材 食豚文化从"拼死吃"演变为身份 文化 奢侈的代名词 [1] 政策开放与安全管控 - 2016年国家相关部门有条件解禁河豚养殖与加工经营 在产业链上游建立"牌照"制度 实施严格资质管控 使河豚成为安全无毒食材 [2] - 行业建立"三步控毒法"安全体系:基因控毒(仅开放暗纹东方鲀和红鳍东方鲀品种 暗纹已迭代11代低毒亲本) 养殖控毒(清除含毒食物源 投喂专业无毒饲料) 集中宰杀(持牌加工厂规范处理有毒部位) [5] - 公司作为国家《传统河豚烹饪标准》《冰鲜河豚鱼流通规范》等标准牵头起草单位 拥有发明专利2项 实用新型专利6项 软著11项 并构建信息化物流管理方案实现全链条追溯 [6] 产业链布局与企业资质 - 河豚家族构建种苗研发 健康养殖 屠宰加工 衍生品研发 消费端供应全产业链闭环 设立研发中心 生产中心 供应链中心 餐饮中心和零售中心五大业务板块 [2] - 公司是国内唯一拥有双品种养殖和加工基地资质的企业 旗下拥有2家养殖基地 1家加工厂 1家深加工厂 2家批发门店和十多家肆月河豚餐厅 [7] - 现阶段全国拥有养殖河豚渔源基地资质企业26家 加工资质认证企业13家 [7] 深加工技术与产品创新 - 公司开发20多款深加工产品 包括鱼肉 鱼皮 鱼骨拆分利用 减少餐厅损耗和人工成本 并研究冷冻运输 化冻管理 复热管理等系统 [8] - 研发"鱼皮软化去刺法"改善口感 针对B端和C端提供100多道速食熟制河豚菜肴 涵盖红烧河豚 河豚火锅 刺身等品类 [8] - 开发人均30元简餐品牌"肆小鲜" 预制菜 零食 以及从鱼皮提取胶原蛋白制成面膜和即食花胶等网红爆品 [12] 市场数据与增长预期 - 中国河豚合法养殖产值从2017年2.3亿元增至2024年10亿元 包括餐饮食品的三产产值从2017年15亿元增至2024年100亿元 行业预期达千亿级别市场 [12] - 高端餐饮渗透率不足10% 行业尚处蓝海 深加工程度低制约发展 [7] - 公司完成3000万元B轮融资 用于供应链建设和餐厅模型打造 [2][11] 智慧养殖与乡村振兴 - 公司建立高附加值 高密度技术养殖模式 亩产产值达4-6万元 在广东中山智慧渔业基地投资近5000万元 订单合作超2000亩 养殖端控制鱼源超1000吨 占全国市场近10% [9][10] -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联农带农模式带动60余家养殖户 提供鱼苗 饲料 技术指导 农户可通过手机监测水质和鱼群状况 实现一键投喂 [10] - 模式复制至湖北 安徽等地解决水产养殖饱和难题 河豚成为乡村振兴"黄金鱼" [9][11] 战略布局与产业愿景 - 公司构建华北 华南 华中 华东菱形布局 在广东中山建设国家级原良种场 在安徽 湖北建设养殖基地和加工厂 [11] - 尝试培育养殖周期更短(当前暗纹东方鲀周期9-12个月 红鳍东方鲀24-30个月) 营养价值更高 口感更佳的新品种 [11] - 推动河豚产业突破"小品类"桎梏 目标成长为万亿级产业集群 [11]
8.3亿亏损背后,永辉豪赌激进转型能否破局?丨大象财富
搜狐财经· 2025-07-19 00:09
业绩亏损与改革背景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4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8.3亿元,同比由盈转亏(2024年同期归母净利润2.8亿元,扣非净利润0.3亿元)[1][4]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9.32%至174.79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71.15%至5.72亿元[6] - 亏损主因包括关闭227家低效门店产生的赔偿及资产报废成本,以及供应链重构和商品汰换的短期影响[4][5] 门店调整战略 - 2024年关闭232家门店(占总数的23%),2025年上半年再关闭227家,未来门店总数或缩减至450家以内[4] - 单店调改投入500万至800万元,全国已有137家门店完成调改,计划第三季度日均新增1家调改店,9月底目标达208家[5] - 调改后门店商品结构对标胖东来达80%,巩义豪布斯卡店为例,38天闭店调改后客单价提升[5][13] 供应链改革措施 - 推行"去中间化"裸价策略,要求品牌方对标经销商底价供货,聚焦200家核心供应商和100个亿元级单品[7] - 生鲜直采通过"永辉农场"认证将损耗率从8%降至3.5%,实施"468小时折扣"机制提升周转效率[8] - 2024年研发120款自有品牌商品,生鲜自配送和肉禽自营优化成本结构[8] 竞争环境与挑战 - 硬折扣品牌(奥乐齐、盒马NB)和互联网企业(美团、京东)以低价模式冲击市场,新兴品牌(鲜风生活、淘小胖)争夺年轻客群[12][13] - 山姆、Costco等以高体验和会员黏性锁定中产,永辉需在供应链和选品上直接竞争[18] - 线上营收占比21.7%但同比下滑9.3%,自营APP活跃度不足,覆盖门店数因闭店缩减至959家[9] 转型风险与时间窗口 - 四年累计亏损超94亿元,2025年上半年扣非亏损8.3亿元,现金流承压[16] - 胖东来调改门店销售数据首月增长13.9倍但三个月后衰减至6-8倍,新鲜感红利周期短[17] - 需在12-18个月内实现100家高坪效调改店验证,非生鲜品类毛利率提升至30%以上,否则面临再融资困难[18][19] 组织与资本变动 - 创始人张轩松让渡主导权,京东系高管出局,名创优品系团队接管运营[16] - 京东清仓持股,股价低位徘徊,市净率8倍、市盈率-32倍反映资本市场悲观预期[16][18] - 改革被定性为"不成功便成仁"的豪赌,退路已基本切断[16][20]
股东套现40亿跑路,三只松鼠的百亿蛋糕为何没人敢接盘
搜狐财经· 2025-07-13 23:4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仅微增2.13%至37.23亿元,净利润暴跌22.46% [3] - 2024年营收106亿元,但门店关闭700余家,大股东套现约40亿元 [3] - 2024年抖音成为第一大渠道贡献21.88亿元收入,但流量成本同比暴涨81.73% [14] - 2025年Q1存货达7.94亿元,同比激增70%,周转周期比行业平均多近一个月 [14] 门店运营问题 - 门店数量从巅峰期1043家暴跌至333家,单店日均销售额仅5000元 [5] - 加盟商毛利率从28.9%骤降至9.9%,线上线下价格倒挂严重 [5] - 333家门店全年仅贡献4亿元营收,占比公司总收入3.8% [5] 战略失误与收购失败 - 2024年推出33个子品牌,SKU达1000多个,盲目扩张削弱核心竞争力 [7] - 斥资2亿元收购"爱零食"失败,收购款从2亿元压至2000万元 [7] - 多品类压价促销导致核心产品价格崩盘,夏威夷果单价同比降幅超16% [8] 供应链与品控危机 - 坚果类原材料成本上涨30%,毛利率压缩至26.74%,低于行业均值4个百分点 [8] - 2亿元建设的生产基地频现品控问题,黑猫投诉平台累计4400条投诉 [8] - 2024年代工厂面包被曝发霉,2025年两款面包含禁用防腐剂上热搜 [8] 内部管理问题 - 物流总监虚构劳务套取费用,十余名中层因贪污受贿被查 [10] - 2024年5名核心高管离职,董事会大换血 [10] - 销售费用高达18.68亿元,研发费用仅0.28亿元 [11] 市场竞争与品牌形象 - 子品牌"小鹿蓝蓝"营收7.94亿元,仅占总收入7.48% [15] - 竞争对手"好想来"营收323亿元,"零食很忙"门店突破1.4万家 [15] - 消费者投诉质量问题频发,品牌认知从"坚果专家"转向负面 [15]
好博会|一场跨境“供应链革命”:始于榴莲,绝不止榴莲!
新浪财经· 2025-06-09 00:54
牧疆山榴莲跨境直发项目 - 核心观点:通过跨境直发模式重构榴莲供应链,实现从传统15天链路压缩至最快5天送达,品退率从行业平均10%降至2%,同时提升产品成熟度和口感 [3][5][10] - 模式创新:采用"产地直发、全程温控"方案,榴莲在泰国打包后通过航空专线或"一带一路"铁路直运中国,省去中间停留环节 [5] - 温控技术:协调航司将货舱温度从默认15-18℃调整至榴莲所需的11-12℃休眠温度,仅选择4小时内直飞航班 [8] - 成熟度提升:传统模式需采摘七成至七成半熟榴莲,新模式下可采摘八成至八成半熟榴莲,糖度和口感媲美商超高端货 [7][10] 运营与成本效益 - 成本结构:单个榴莲物流成本增加近20元,但原料成本降低和损耗减少抵消运价劣势,盈利预期改善 [10] - 退货率优化:国内发货品退率10%-15%,跨境直发降至2%,整体售后率1%-3% [10] - 市场覆盖:新模式可触达新疆、内蒙、甘肃等传统电商难以覆盖地区 [10] 平台合作与品类扩展 - 快手协同:选择快手因用户粘性高(售后率仅1%-3%),平台在物流可视化、达人撮合等环节提供灵活支持 [10] - 品类规划:已计划拓展越南青蟹、智利车厘子等跨境直发品类 [10] 行业影响 - 供应链革命:跨境直发模式突破传统生鲜电商价格内卷困境,未来可能颠覆全球生鲜供应链效率 [2][11] 美好生活博览会 - 展会定位:首届好博会聚焦消费活力激发与优质品牌扶持,由新浪财经联合四大电商平台(阿里、京东、拼多多、抖音)主办 [13][14] - 创新模式:首创线上线下融合办展,搭建产品与流通渠道直连平台,提供参展企业帮扶政策及采购商对接服务 [14]
正品价格打穿山寨底线!看途虎如何重构汽车后市场供应链
证券之星· 2025-04-27 03:20
汽车后市场行业概况 - 截至2024年末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突破3.53亿辆[1] - 2024年汽车后市场规模预计达7.5万亿元 近五年复合增长率10.79%[1] - 行业存在过度诊疗、服务标准滞后等供需错配问题[1] 途虎养车商业模式创新 - 2011年首创线上轮胎销售透明化模式 公开价格及品牌授权书[2] - 2014年自建线下工场店 标准化操作流程包括"途虎八步"指南和AR维修系统[3] - 构建39个区域仓+267个前端仓的配送网络 物流精度达分钟级[3] - 设立9级技师晋升通道 金牌技师月薪超3万元[3] 供应链深度整合 - 与米其林、马牌等厂商直连 轮胎和底盘零部件板块逆势增长10.4%[5][6] - 米其林、普利司通在平台销量增速分别达60%和50%[6] - 德国马牌全球旗舰轮胎中国首发 三个月销售破千条[6] - 机油品控颗粒度达"滴"级 原厂直采比例极高[6] 行业影响与市场重塑 - 正品价格比4S店低30% 打破"进口货=高价"认知[6][7] - 参与品牌商技术研发环节 如德国马牌新品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全程介入[7] - 自有品牌刹车片、机油实现"大牌平替"效应[9] 数字化服务生态 - APP功能涵盖比价选品、门店实时监控等透明化服务[4] - 大数据应用包括雨季前主动推送轮胎检测提醒等预测性服务[8] - 新能源车零部件布局快速迭代 形成"人-货-场"智能网络[8]
瑞幸“包岛”:一颗椰子的全球供应链暗战
凤凰网财经· 2025-03-17 12:31
核心观点 - 瑞幸咖啡与印尼邦盖群岛县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将邦盖群岛作为生椰拿铁主要原料椰浆的专属优质原产地,命名为"瑞幸咖啡专属生椰岛",打造供应链核心[1] - 公司从2021年"抢椰大战"到如今日耗50万颗毛椰子,四年间将生椰拿铁从爆品发展为撬动全球原料市场的杠杆,日均销量超200万杯[3] - 生椰拿铁上市首周销量突破666万杯,成为公司首个百亿级大单品,并推动中国椰子年消费量从20亿颗增至40亿颗[5][7] - 公司通过"包岛"计划掌控印尼椰产量资源,形成"资源-渠道"双垄断,议价权超越门店竞争,转向全球农产品定价权争夺[13] - 供应链战略从被动补缺升级为主动控制,包括建立种植中心、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支持和社区共建,实现产业与民生良性循环[10] 从"抢椰大战"到"供应链革命" - 2021年生椰拿铁上市后原料椰子涨价数倍,2024年泰国香水椰批发价飙升至65~80泰铢/个(14~17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7] - 泰国厂商转向印尼采购触发连锁反应,2025年初印尼尝试征收80%椰子出口税,中国冷链货轮与生椰生产国爆发"抢椰大战"[7] - 公司全球供应链布局包括:福建全产线自动化烘焙基地、云南保山咖啡鲜果处理加工厂、苏州昆山年产3万吨的国内最大单体咖啡烘焙基地[7] - 邦盖群岛椰林覆盖率81%,年产20万吨椰子,果肉特质契合生椰拿铁"灵魂口感",成为公司反向定义行业标准的试验场[7] 解码"生椰岛"的多重战略意义 - "生椰岛"战略贯彻品控前移至种植环节,联合合作伙伴建立农业种植中心,提升产量并扩大种植面积[10] - 类似与巴西签订咖啡豆采购协议(2022年3年4.5万吨,2024年续签5年24万吨),"包岛"计划锁定印尼椰产量资源[13] - 合作契合中印尼建交75周年及"一带一路"农产品合作,从商品输出转向产业链嵌入,形成"南方国家"资源-市场互补范本[13] 供应链战争与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公司营收345亿元,但咖啡豆采购成本上涨70%,全年材料成本仅增长9.6%,显示供应链抗压能力[14] - "包岛"计划锁定20万吨/年椰子产能及五年100万吨独家采购权,建立"椰子期货"对冲成本风险[14] - 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增6.4%,公司总净收入增38.4%;行业开店数减16.8%,公司门店数增37.5%[16] - 竞争对手如菲诺等供应商扩产40亿,新茶饮巨头与菲律宾洽谈合作,供应链竞赛进入"拼岛时代"[17]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生椰拿铁推动40个新茶饮品牌中92.5%推出椰子新品,椰子成为出现次数最高的水果[7] - 公司模式展示中国消费品牌对全球农业秩序的重构,供应链竞赛从咖啡豆产地蔓延至椰林[3][13] - 未来中国品牌或沿咖啡带、椰林带、可可带架设"数字种植哨所",重塑全球贸易版图[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