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外卖

搜索文档
走红的“体育外卖”何以长红
经济日报· 2025-09-25 22:15
手指轻点下单即可送到家的不再只是美食。近来,"体育外卖"火了,并迅速席卷全国。课程教练带着器 材,为孩子量身定制的体育课程为消费者带来上门服务。这一新兴服务主要面向青少年及幼儿,提供体 适能培训、中考体育提分等教学,凭借时间灵活、送课到家的优势,受到众多家长青睐,也为体育教育 市场注入了全新活力。 "体育外卖"走红的背后,核心是切中了适龄青少年家庭的现实需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家长们忙 于工作,送孩子去传统体育培训机构,路上来回奔波耗时费力。"体育外卖"完美解决了这一痛点——家 门口就能上课,家长还能利用孩子上课时间处理其他事务。与学校统一教学的体育课不同,它能针对孩 子的短板、兴趣提供专项辅导,让体育锻炼效果事半功倍。对于面临中考体育压力的学生,这些机构对 考试规则吃得更透,短时间内提升成绩的效果显著。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火爆背后隐忧不少。教练资质参差不齐,无证兼职大学生上岗现象普遍,专业度难以保障;小区空地、 地下车库等非专业场地,暗藏运动风险;更有机构缺乏资质,一旦出现纠纷,家长维权往往陷入困境; 服务标准化不足,是否引入商业保险赔付机制仍需系统化解决……这些问题若不解决,不仅会损害消费 者权 ...
新消费“黑马”闯广州:“体育外卖” 从潮流到产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0 00:56
行业背景与发展动因 - "体育外卖"模式通过线上预约和教练上门服务在广州迅速兴起 解决家长接送和时段限制等痛点 赢得家庭青睐 [1] - 中考体育权重提高刺激家庭体育培训需求 广州中考体育总分从2021年60分提高到70分 男子1000米跑满分线从2021年3分37秒压缩至2023年3分21秒 [3] - 传统体育培训机构存在固定场地与时段限制 "一对多"授课形式难以匹配不同学员 接送成本成为家长普遍负担 [4] - 消费升级与数字化赋能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呈现线上线下融合 个性化 场景化特征 "懒人经济"与"上门经济"持续渗透 [4] 市场基础与规模 - 广东拥有庞大青少年人口基数 2023年16岁以下人口突破2000万居全国首位 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达1587.19万人 [6] - 广东省体育场地资源充足 截至2024年底建成全民健身路径5.14万条 体育场地总面积228.72万平方米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91平方米位居全国前列 [6] - 广东经常锻炼人口占比达38.3% 家长对新消费模式接受度高 奠定良好消费基础 [6] - 课程收费通常在150-250元/小时 全职教练月薪可达6000-7000元 高峰时超1.5万元 [7] 商业模式与运营特点 - 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 接单稳定后1-2个月回本 有企业在4个月内实现20-30万元营收 [7] - 励得体育运营11家门店 拥有50-60名教练 业绩增长率达20% 人力成本为主要支出 [7] - 通过与双鱼体育合作获得国际标准中考体育器材和社区场地规划支持 联合粤桨科技打造"双鱼励得AI模拟体育考场"提供AI生成报告 [8] - 深化数字化建设 利用智能技术赋能用户体验 提供精准反馈与个性化指导 [8] 就业与创业机会 - 为体育专业人才提供就业新方向 从业者多为社会体育等专业学生 平均月接10单收入近2000元 [6][7] - 职业获得感较强 核心在于服务青少年群体 强调建立信任而非销售导向 [7] - 吸引创业者入局 大学兼职发现商机后组建团队 聚焦3-16岁儿童及青少年提供专业服务 [7] 政策支持与发展前景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文件推动体育消费场景与数字技术融合 培育智能化 定制化 体验式体育消费新模式 [10] - 支持体育与文化 旅游 康养相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 深化商旅文体健多业态消费融合 [10] - 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未来将通过创新商业模式与产品形态持续升级服务能力 [8]
场景融合扩大体育消费空间
经济日报· 2025-09-12 00:02
射箭馆、篮球馆等运动场地一应俱全;动感单车等科技体验设施引人驻足……如今,不少废旧老厂 房"变身"运动场馆,成为人们的健身打卡地。场景融合正加速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体育消费蕴含巨大发展潜力。以赛事为例,从竞技体育赛事到群众体育赛事,都具有"一日比赛, 多日停留""一人比赛,多人消费"的特点。2025青岛马拉松赛事拉动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消 费达3.49亿元。"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可见,除体育本身的消费 之外,赛事流量更撬动了多场景消费链条的延伸,实现乘数效应,大大促进了消费。 进一步看,释放体育消费潜力不是各类项目的简单叠加,而是跨界融合的结果。一方面,体育场景 要与商业空间深度融合,通过"体育+""+体育",打造符合现代消费理念和方式的新空间,做好"流量引 入"和"留量经营"。如在商业综合体、景区、商圈、街区等引入体育健身、赛事活动等业态。另一方 面,体育场景要与数字技术有机融合,提供智能化、定制化、体验式体育消费新模式。如"体育外卖"等 新消费方式突破时空限制,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的可能;在2025湖北省数字体育运动会启动现场,既 能沉浸式体验MR躲避球和模拟 ...
有效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体育外卖”需系好“安全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7 12:16
从实践价值来看,"体育外卖"优势十分突出。它精准解决了传统体育培训在时间、地点、个性化上的局 限:对用户而言,以往需往返体育馆,耗时耗力,如今在小区空地、附近公园即可上课,大幅节省时间 成本;对教练而言,灵活的服务模式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回报。与此同时,这一模式还深度呼应《意见》 的核心要求:一方面,它巧妙利用小区空地、公共空间等"金角银边",拓展了体育消费场景,与《意 见》的部署高度契合;另一方面,家长通过网络平台搜索、沟通、下单的全流程,实现了体育消费与数 字技术的有机融合,践行了《意见》倡导的"智能化、定制化、体验式体育消费新模式"。 然而,快速发展的背后,"体育外卖"也面临不少待解难题,亟需通过规范为长远发展系好"安全带"。 其一,师资质量参差不齐。目前部分从业者为在校大学生,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教练资质、教学能力 难以统一标准,直接影响服务质量与用户体验。其二,安全风险隐患突出。服务场地多为小区空地、公 共过道甚至地下车库,这些场所缺乏专业运动场地的减震、防滑等防护设施,易引发运动损伤。其三, 纠纷维权渠道不畅。行业尚未形成统一的服务规范与争议解决机制,一旦出现教学效果不符、安全事故 等问题,用户往往面 ...
国办发文促体育消费,“体育大省”广东迎低空运动新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6 13:55
政策举措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20条发展举措 重点包括扩大体育产品供给 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等方向 [1] - 政策持续重视户外运动 冰雪运动 赛事经济等领域 并进一步结合低空经济 数据要素等新发展方向 [1][3] - 具体措施包括开展低空赛事活动 推动体育消费场景与数字技术融合 探索推进"数据要素×体育"行动 支持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 [3][6][7] 体育消费潜力 - 2024年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体育 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2.2% [1] - "苏超""村BA"等现象级消费事件展现体育消费巨大潜力 [1] - 数字体育消费新模式兴起 如"体育外卖"通过数字化平台预约教练 定制课程 打破传统健身房时空限制 [6] 低空经济发展 - 中国民用航空局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1.5万亿元 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 [3] - 中国滑翔伞行业市场规模2021年突破10亿元 [3] - 低空运动可直接带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装备研发制造销售 经济空间巨大 [4] - 广东省提出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超过3000亿元 [9] 数字化转型 - 政策推动体育消费场景与数字技术有机融合 培育智能化 定制化 体验式体育消费新模式 [6] - 实施"数据要素×体育"行动 体育数据要素将逐步完成确权 交易 交换 资产化 证券化进程 [7] - 数字体育将成为数字时代最重要消费方式 超越传统消费模式 [6] 区域发展机遇 - 广东省体育产业2023年总规模超7300亿元 占全国总量1/5 [8] - 粤港澳大湾区将加强交流合作 建设区域体育产业带 [12] - 第十五届全运会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 带来赛事经济效应 广东省提出释放体育消费在扩大内需 促进就业 改善民生中的积极作用 [12] 产业发展重点 - 广东可推进体育用品制造业数字化 智能化升级 强化体育服务业与社区体育 竞赛体系及全民健身网络深度结合 [9] - 低空运动建议加强产业融合创新 开发低空体育旅游特色产品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器材装备水平 提升服务质量 [9] - 培育品牌体育赛事 优化体育场馆运营机制 形成体育服务综合体和体育特色商圈 [12]
上门体育生,被鸡娃家庭抢爆了
创业邦· 2025-09-03 03:19
文章核心观点 - "体育外卖"服务因体育中考政策推动和家长需求增长而迅速兴起 提供便捷高效且个性化的上门体育训练服务 具有规模化发展潜力但面临监管和标准化挑战 [5][13][15] 被热捧的体育外卖 - 北京体育大学在校生小海作为国家一级运动员 为中小学生提供体育训练 每周授课4-5节 月收入达4000元 [7][10] - 课时费用因城市而异:北京地区单价300-600元 上海地区200-400元 武汉三人拼课人均成本低于80元 [10][11] - 典型案例显示 一名学生1000米跑成绩从5分14秒提升至3分50秒(满分标准4分05秒) 教练获1000元额外奖励 [10] - 服务模式解决双职工家庭时间痛点 无需场馆接送 在小区空地即可训练 支持个性化调整肥胖/视力等专项问题 [13] 市场催化体育机构 - 体育中考政策直接推动需求 体育现场考试30分计入中考成绩 影响高中择校 [8][13] - O2O上门服务模式成熟 2023年市场规模超2.7万亿元 预计2027年突破5万亿元 [15] - 专业体育生供不应求 北京兼职群日均发布招聘 石家庄某机构30人团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13] - 互联网平台加速行业整合 乐时运动小程序覆盖100多座城市 入驻教练超3000名 用户突破20万 课时费比场馆低40% [15][16] 体育外卖监管挑战 - 场地存在不确定性 学校场馆收费达80元/天 老小区需转战街心公园 需规避车辆及高空坠物风险 [19] - 资质认证缺失 国家规定需持6类证书之一 但个人接单难以甄别 出现跳绳成绩未达承诺(50个→30个)及动作纠正失效案例 [19] - 安全事故频发 台州学员因姿势错误导致膝盖损伤 治疗费超3000元 部分教练未配备急救包 [20] - 维权机制不完善 上海家长购买8节课程后机构跑单 退款无门 平台需通过四重审核(身份证+证书+人脸+案例)强化保障 [20][22] 行业发展前景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67万亿元 年均增速10.3% 体育服务业占比从2020年68.7%增至2023年72.7% [22] - "体育外卖"属体育服务业细分环节 虽当前规模较小 但具备平台驱动的规模化机会 [22] - 长期需避免过度依赖外部服务 家长日常陪伴训练更利于培养体育热爱 [22]
上门体育生,被鸡娃家庭抢爆了
36氪· 2025-09-03 00:11
行业背景与市场驱动因素 - 体育中考政策直接推动市场需求 体育现场考试30分计入中考成绩 影响高中择校 促使家长寻求体育补课服务[8] - 双职工家庭缺乏时间陪伴 上门服务打破体育培训依赖场馆的固有思维 节省接送时间 在熟悉环境中提供定制化训练[16] - 单次收费模式更符合当下消费心理 摒弃场馆一次性购买大量课时的传统模式[17]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67万亿元 年均增速10.3% 体育服务业占比从2020年68.7%增至2023年72.7%[30] 服务模式与市场规模 - "体育外卖"为O2O上门服务变体 2023年中国O2O市场规模超2.7万亿元 预计2027年突破5万亿元[22] - 北京地区单节1.5小时课程收费400-600元 教练可分得100-150元 私教模式课时费约300元[12] - 上海地区课时费200-400元 武汉三人拼课人均成本低于80元[13][14] - 暑期教练每周可上4-5节课 月收入约4000元[12] - 杭州教练暑期课程排期从早6点至晚22点 雨天使用小区地下区域训练[14] 供需状况与区域特征 - 北京体育大学等专业院校在校生供不应求 兼职群每日发布大量招聘信息[19] - 山东出现5人教练团队 单节课时费仅100多元[20] - 石家庄培训机构组建30人团队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20] - 目前仅北京与南方沿海城市家长接受度较高 其他城市处于市场开拓阶段[23] 平台化发展与互联网赋能 - 乐时运动小程序2024年底上线 覆盖100多座城市 入驻教练超3000名 用户突破20万人[24] - 平台模式使课时费比周边场馆低40% 拼团模式进一步降低价格[24] - 采用"身份证+资质证书+人脸识别+教学案例"四重审核机制[30] - 私域拼团链接分享形成裂变式营销 反向为平台引流[24] 运营痛点与行业隐患 - 公共场地存在限制 学校场馆收费80元/天 老小区需借用街心公园 需规避车辆与高空坠物风险[26] - 资质认证存在盲区 国家规定需持6类证书之一 但个人接单模式难以监管[26] - 出现虚假宣传案例 承诺跳绳提升至50个实际仅30多个 排球训练未纠正错误姿势[27] - 训练安全问题突出 台州案例因姿势错误导致膝盖损伤 治疗费超3000元 部分教练未配备急救包[27] - 机构跑单现象频发 上海家长购买8节课程后无法联系退款[27] 典型案例与效果验证 - 北京体育生小海带教2年 学员1000米成绩从5分14秒提升至3分50秒(满分标准4分05秒) 家长额外奖励1000元红包[12] - 教练需自备器材(球类/瑜伽垫/跨栏/弹力带/哑铃) 曾出现排球滚落地铁情况[9][10] - 培训机构与教练分成比例为7:3 私人接单可提高教练实际收入[12]
上门体育生,被鸡娃家庭抢爆了
36氪· 2025-09-01 03:35
行业背景与市场驱动因素 - 体育中考政策直接推动市场需求 体育现场考试30分计入中考成绩 影响高中择校[3] - 家长对体育训练重视度提升 解决双职工父母时间缺乏问题 打破依赖场馆的固有思维[10] - O2O上门服务模式成熟 2023年市场规模超2.7万亿元 预计2027年突破5万亿元[13] - 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67万亿元 年均增速10.3% 体育服务业占比增至72.7%[20] 服务模式与定价特征 - 个性化上门训练服务 课时费200-600元 北京地区均价300元 上海地区200-400元[6][7] - 拼课模式降低单客成本 武汉三人团每人课时费不到80元[9] - 平台模式降低费用 比周边场馆低40% 拼课可进一步降价[13] - 机构抽成比例较高 七三分成下教练实得100-150元[6] 市场需求与供给状况 - 专业体育生供不应求 北京兼职群每天发布招人信息[11] - 平台覆盖100多座城市 入驻3000多名教练 用户突破20万人[14] - 暑期需求旺盛 杭州教练单日课时从早6点排至晚22点[8] - 区域发展不均衡 北京与南方沿海城市接受度高 其他城市处于开荒阶段[13] 典型案例与成效 - 北京体育大学国家一级运动员小海 带课两年使学员1000米成绩从5分14秒提升至3分50秒(满分标准4分05秒)[6] - 教练月收入可达4000元 暑期每周4-5节课[6] - 山东5人团队单节课时费100多元 石家庄30人团队仍无法满足市场[11] 平台化发展与创新 - 垂类平台乐时运动2024年底上线 链接教练与家长[13] - 拼团模式促进私域流量转化 变相为平台广告[14] - 平台要求教练四重认证:身份证+资质证书+人脸识别+教学履历[19] 现存问题与挑战 - 资质监管缺失 国家规定需持6类证书之一 但个人接单难以甄别[15] - 教学效果参差 有案例显示跳绳成绩未达承诺(50个→30个) 排球姿势错误未纠正[16] - 安全风险突出 台州案例因发力姿势不当导致膝盖损伤 治疗费超3000元[16] - 机构跑单风险 上海家长购买8节课后无法退款[16] 行业规范化需求 - 需统一职业准入与安全标准 包括场地选择、急救包配备、意外险购买[15][16] - 平台需承担审核责任 建立纠纷处置机制[19] - 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需监管部门修订相关条例[17]
夏日经济新活力系列报道 “体育+”助力文旅消费“玩”出新花样
人民网· 2025-08-08 05:33
体育消费新趋势 - 杭州萧山推出"体育外卖"服务,体育教练上门为青少年提供个性化训练方案,满足运动需求 [1] - 南京建邺区建立"10分钟体育健身圈",依托奥体中心等专业场馆扩展市民锻炼场所,创造体育消费新场景 [1] - 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推动运动消费等改善型需求快速增长,体育、娱乐用品零售额上半年同比增长22.2%,显著高于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6.3%的增速 [1]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跟着赛事去旅游"成为新趋势,"苏超"赛事带动南京、徐州等城市比赛日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59%,省内景区预订量增长305% [2] - 体育赛事吸引远距离高忠诚度消费者,形成"一人参赛,全家旅游"模式,外地球迷因观赛衍生多日旅行消费 [2][3] - 贵州榕江"村超"开赛当天吸引游客超1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88亿元,全县酒店预定率接近90% [3] 体育消费结构性变化 - 体育消费增速已超过衣着、食品等传统消费类别,成为新型消费增长引擎 [3] - 体育兼具消费品和人力资本投资属性,既能提升个人幸福感与健康,又能重塑城乡发展格局 [3] - 体育赛事经济效应呈乘数效应,对餐饮、住宿、交通等关联产业的带动规模可达赛事本身的数倍 [2][3]
“体育外卖”虽便捷家长下单需谨慎
中国青年报· 2025-06-26 23:23
行业概述 - "体育外卖"作为一种新兴的上门体育培训服务正在家长圈走红 提供少儿体适能 中考体育等专项辅导服务 [1] - 该业态在便捷性和针对性方面具有传统体育培训机构和学校体育课无法比拟的优势 [1] - 行业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期 吸引大量从业者进入赛道 [2] 核心优势 - 上门服务模式显著降低家长时间成本 相比传统培训机构更具便利性 [1] - 提供个性化专项辅导 能针对孩子短板 弱项和兴趣进行训练 提升锻炼效果 [1] - 对考试规则理解深入 在短期内提高体育考试成绩效果显著 [1] 现存问题 - 教练资质参差不齐 大量在校大学生兼职 专业水平难以保证 [2] - 训练场地不规范 多在小区空地 过道甚至地下车库 存在安全隐患 [2] - 缺乏行业监管标准 出现纠纷时消费者维权困难 [2] - 存在机构跑路风险 行业乱象可能阻碍长期发展 [2] 发展建议 - 监管部门需尽快出台相关条例 将"体育外卖"纳入规范管理范围 [2] - 服务平台应加强准入审核 建立常态监管和纠纷处理机制 [2] - 家长应选择正规有资质的机构 同时重视日常体育陪伴教育 [3] 市场前景 - 需求持续增长 主要面向中小学生体育考试和体适能培训市场 [1] - 行业规模有望扩大 但需解决监管缺位问题以避免乱象蔓延 [2] - 长期发展取决于规范化程度和家长认知水平的提升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