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搜索文档
苏州高新区发力“体育+”
苏州日报· 2025-09-28 00:50
核心观点 - 苏州高新区通过文体旅融合创新模式 将大型体育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动能和产业增长 实现"体育+"经济效应 [1][5][6] 赛事经济效应 - "苏超夜市"四场活动累计消费突破500万元 [1][6] - 狮山路酒店入住率平均提升超30% 餐饮消费提升40% [6] - 60多个第二现场累计直播超500次 吸引20余万市民参与 [6] - 首创"苏风+"模式融合足球 音乐 非遗与现代舞台 [5] 产业融合创新 - 匹克球邀请赛作为国家级行业协会主导的首个全国性赛事 通过"体育+旅游"模式注入新动能 [6] - 嘉年华后续推出"苏潮非遗奇妙周" 延续国庆中秋假期消费热度 [5] - 利用太湖生态与城市发展双重优势 深度结合赛事品牌与产业链条 [6] 人才培养体系 - 吴县中学培养33名国家一级运动员 2人入选国青集训队 [3] - 体教融合模式下6名吴县中学学生成为苏州队主力 创造赛事最快进球纪录(77秒) [2] - 校园足球体系输出球员从苏超踢进大学校园 推动足球人才梯队建设 [2]
7万亿元体育产业风口,海南如何抢先机
海南日报· 2025-09-24 01:11
游客在日月湾体验冲浪乐趣。资料图 万宁市骑行爱好者穿梭于龙滚镇山钦湾畔的旅游公路上。海南日报特约记者 蒙钟德 摄 2025美兰渔村龙舟赛。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茂 摄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慧 访谈嘉宾 海南旅游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王健生 海南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 吴学品 海口经济学院教授 周义龙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 见》),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 模超过7万亿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释放体育消费潜力,对于提振内需,丰富群众精神生 活,均具有重要意义。海南日报理论周刊今日推出"思想圆桌汇",就如何结合海南自身优势打造体育消费亮 点、释放消费潜力,展开深入探讨。 从提升国家软实力层面看,当前我国体育用品品牌通过赛事赞助和科技研发,加速从"代工"向"品牌出 海"转型,占据全球运动用品市场相当份额,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 吴学品:近年来,我国各地出现群众喜爱的体育消费新模式,"村超""苏超"等民间赛事火爆出圈,给群 众提供极高的情绪价值和归属感。统计 ...
产业与市场丨政策发力 激活万亿级体育消费市场潜力
搜狐财经· 2025-09-22 07:55
编者按 贵州"村超"、"苏超"、"浙BA"等体育赛事活动如火如荼。"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乐享精彩赛事寻味中华美食"等活 动带动效应明显。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 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让"流量"爆发,并转化为"留量"和"增量",将对促 进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点燃体育消费"新"引擎 产业微评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夏金彪 国庆、中秋假期将至,各地纷纷端出"体育大餐"。成都将举行赛艇公开赛,美国哈佛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众多海内外高校赛 艇队将水上竞逐;武汉将举办国家级汽车赛事,2025中国汽车飘移锦标赛(武汉站)、2025中国好车手(武汉站)将重磅登场……"跟着赛事去旅行"正成 为新风尚,释放体育消费活力。 目前,我国经济正经历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结构和质量也面临着升级。体育消费作为一种健康、积极 的改善型消费,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
探索“体育+”新模式!青岛市城阳区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齐鲁晚报网· 2025-09-22 02:49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李自强 开幕式结束后,第二届农民运动会正式开赛,乡村自行车公开赛、"活力乡村健康青岛"健康跑、全民飞行器挑战赛、乡村业余足球联赛决赛等赛事接连上 演。赛场上,运动员奋力拼搏、挥洒激情;赛场下,观众热情高涨、喝彩不断,现场活力十足,让山色峪片区更显生机。 据悉,城阳区将体育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深入贯彻省、市部署要求,秉承"活力城阳,运动在身边"的工作理念,积极构建"赛事+文旅+消费 +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体系。通过举办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斯帝卡杯乒乓球巡回赛、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片区骑行大赛等高端赛事,以及区级市 民运动会、"村BA""村超"等贴近群众的全民联赛,每年开展50余项、超2000场次健身赛事,在全区营造了浓厚的运动氛围。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运动 公园47处、健身步道超600公里、"三大球"场地1200余处,实现街道社区健身设施全覆盖,"8分钟健身圈"和"15分钟足球圈"不断提质升级,并成功获评首 批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十余项国家级荣誉。 作为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片区,山色峪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通过迎新跑、骑行赛、彩虹跑、村BA、宠物节等多元 ...
开动供需引擎扩大体育消费
经济日报· 2025-09-16 00:04
需求侧培育是释放体育消费潜力的引擎。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民众健康意识日 益提升,对体育消费的需求正从传统的观赏型、实物型向参与型、体验型加速转变。这就要求我们不仅 要把"蛋糕"做大,更要把"蛋糕"做好。应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完善场馆设施、赛事活动、健身指导等公 共服务体系,降低消费门槛。鼓励企业聚焦消费者需求,提升产品性价比与服务质量,加强品牌建设, 增强消费黏性。同时,通过赛事运营、品牌营销、社区推广等方式,讲好体育故事,传播健康理念,营 造崇尚运动、乐于消费的社会氛围,让更多人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 供需双侧发力,关键在于畅通循环、形成合力。政府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土地、资金、人才等要 素支持,破除制度壁垒,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企业要敏锐把握市场趋势,加大研发 投入,提升创新能力,严守安全底线,诚信守法经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应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制定 标准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唯有政府、市场、社会同向发力,供给侧升级与需求侧培育紧密结合,才能 有效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让体育消费的活力充分涌动。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梦想,也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和生活的丰富多彩。各 ...
以深度融合发展为引擎 驱动体育消费升级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9-12 04:52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以融合为关键路径推动体育产业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 实现协同赋能和共同发展 通过业态融合 数实融合 产城融合三大路径突破体育消费增长边界 激发产业新动能 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为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基础[1] 业态融合 - 构建"体育+文商旅展"深度融合生态体系 打造"赛事观赏+旅游观光+文化体验+购物消费"复合消费场景 实现"一次抵达 多元满足"和"一次赛事 全域消费"乘数效应[3] - 推动"体育+科技"催生智能装备 虚拟体育 智慧场馆新业态 "体育+养老"搭建适老体育活动平台 "体育+农林"发展乡村户外运动与生态体育旅游 延伸产业链条[3] - 明确发挥进博会 服贸会 体博会等平台作用 促进"赛 展 节 游"一体谋划 为体育企业拓展内销渠道并提升资源配置效率[3] 数实融合 - 首次提出推进"数据要素X体育"行动 破解数据"供不出 流不动 用不好"痛点 推动运动表现 赛事运营 媒体传播等海量数据深度嵌入全产业链[6] - 支持大数据 人工智能技术在体育领域深度应用 鼓励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催生数字体育新业态与发展新动能[6] - 完善体育数据产权归属认定 市场交易 权益分配等规则 破解数据权属模糊 流通壁垒和价值兑现难等堵点[6] 产城融合 - 打造体育产业集聚区作为空间载体 具备产业孵化 研发创新 赛事举办等复合功能 形成"以产促城 以城兴产"良性循环[9] - 支持盘活工业厂房 商业用房等存量空间打造体育运动空间 高效利用闲置资产赋予老旧城区运动休闲新功能[9] - 升级体育场馆 体育公园等沉浸式消费场景 推动功能由单一赛事型向"赛事演艺+商业休闲+健康服务+社群活动"综合体转型[9] - 持续开展"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活动 促进体育设施与城市公共空间深度融合 让全民健身触手可及[9]
棒球之城中山:“击”活百亿“体育+”赛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11:10
核心观点 - 中山市以棒垒球产业为核心引擎 通过高标准场馆建设 赛事运营和产业链整合 推动"体育+"融合模式发展 实现从单一体育项目到产业集群的跨越 并借助十五运会契机促进城市能级提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2][5][12] 产业发展历程 - 棒球运动在中山有百年历史渊源 1892年"中国棒垒球之父"梁扶初出生于中山 2008年其子梁友文在中山东升义务执教并成立熊猫棒球队 2011年正式成立中山熊猫少年棒球队 [5] - 截至2024年 中山熊猫队员有6人获国家健将级运动员 44人获国家一级运动员 81人获二级运动员称号 其中2人入选国家队 9人入选省队 [5] - 2017年8月"中山国际棒球小镇"获国家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是全国唯一以棒球为主题的特色小镇 [5] 基础设施与赛事规模 - 2019年建成熊猫纪念球场 2024年中山国际棒垒球中心动工 扩建为包含3个球场及场馆建筑 1个室内训练场的大型运动中心 [6] - 2011-2024年棒球小镇举办97项重大赛事 包括亚洲级3项 全国性16项 省级25项 市镇级品牌赛事53项 2023年开始棒垒球赛事列入中山市运动会项目 [7] - 中山拥有3个国际成人标准场地 具备完整产业链条和承办高级别赛事能力 [8] 产业生态与人才培养 - 截至2024年已培训幼儿园幼儿 教师 青少年学生 体育老师及社会人士超过10万人次 [8] - 形成涵盖赛事运营 人才培养 体育消费等多环节的棒垒球产业生态 [2] - 通过"五个一工程"建设 涵盖高标准场馆 高水平球队 高规格赛事 高附加值产业链和高知名度品牌 [5] 经济带动效应 - 2024年7月至2025年5月 中山市累计接待游客2520.97万人次(同比增长26.94%) 接待过夜游客998.88万人次(增长20.97%) 实现旅游收入216.44亿元(增长23.47%) [10] - 2024年"村BA"系列活动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较上年增加45%) 带动周边营收3000多万元 [11] - 深中通道开通一周年总车流量超3155万车次 日均8.64万车次 约占珠江口日过江总车流量五分之一 [9] 未来发展规划 - 2024年5月熊猫里商业体育休闲中心正式动工 打造集精品酒店 体育运动 特色商业 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新型文商旅综合体 [11] - 通过串联场馆经济与周边旅游 文创 会展 商贸资源 打造大湾区文体旅融合发展样板 [12] - 2024年11月将承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棒垒球赛事 进一步推动城市道路 交通及整体风貌提升 [13]
力盛体育: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1.97%
中证网· 2025-08-27 07:3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21.94%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532万元,同比增长11.97% [1] 主营业务分析 - 体育赛事经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30.20%,占总营收比例达70.62% [1] - 上半年共运营国际/亚洲级、国家级及区域级赛事55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10场次 [1] - 体育场馆经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717万元,同比增长22.74%,营收占比提升至24.72% [1] 区域业务拓展 - 在现有上海、株洲两大赛车场基础上,重点开发海南地区业务潜力 [1] - 海南国际赛车场项目作为世界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一期工程核心,建成后将成海南汽车产业与旅游经济标杆 [1] - 公司主导海南国际赛车场项目运营,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1] 战略布局与产业延伸 - 通过上海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持有鲸鱼机器人5.047%股份,布局教育机器人领域 [2] - 鲸鱼机器人构建软硬件产品、比赛平台、内容平台、师训平台四维一体业务模式 [2] - 以投资驱动和平台资源赋能深挖"体育+"高潜力方向,支撑业务拓展与战略布局 [2] - 以赛事IP为核心,依靠体育空间矩阵构建全场景产业生态闭环,打造体育消费综合服务平台 [2]
力盛体育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11.97% 持续深化赛事运营能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14:3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21.94% 归母净利润1532.31万元同比增长11.97% [1]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38.53% 归母净利润888.15万元同比增长318.87% [1] - 境外营业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16.41% 营收占比52.05% 境内营业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28.57% 营收占比47.59% [2] 主营业务发展 - 体育赛事经营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30.2% 营收占比70.62% 上半年运营55场赛事同比增加10场 [1] - 体育场馆经营收入6717万元同比增长22.74% 营收占比24.72% 持续拓展上海、株洲及海南地区场馆布局 [1] - 通过"赛事+文旅"模式在全国十余省市举办FE电动方程式、CTCC等顶级赛事 融合城市特色提升影响力 [2] 国际化战略推进 - 引入亚洲中东地区及澳大利亚国际顶级赛事 境外收入占比超52% 体现赛事运营服务出海成效 [2] - 海南国际赛车场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已投入专项资金1.84亿元 计划引入国内外赛事提升新能源汽车领域影响力 [4] 新业务拓展 - 成为中巡赛独家官方运营推广机构 计划在7城市举办20余场赛事 截至6月底已成功举办7站赛事吸引200多名国际选手 [3] - 通过上海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持有鲸鱼机器人5.047%股份 布局教育机器人领域四维一体业务模式 [3] 政策与区域发展机遇 -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释放体育消费潜力政策 要求增加体育产品供给与丰富赛事活动 [5] - 海南自贸港封关倒计时背景下 公司通过国际赛车场项目促进旅游消费与汽车产业链延伸 契合扩大内需战略 [4][5]
1200余个品牌汇集临沂,第六届山东体育用品博览会开幕
齐鲁晚报网· 2025-08-22 13:27
展会规模与结构 - 展出面积36000平方米 设置1508个国际标准展位[1] - 汇聚1200余个品牌 涵盖体育全产业链[1] - 设置智能健身器材 冰雪装备 智慧场馆 教育装备 运动服饰 体育+综合六大展区[3] 参展企业阵容 - 吸引泰山 英派斯 利亚德 海洋王等产业领军企业到场参展[3] - 汇聚俄罗斯Wildberries 唯今国际 eBay 雨果跨境等国际电商平台[5] 创新突破领域 - 体育+赛事:联动2025定向运动联赛与中国皮划艇公开赛等专业赛事[5] - 体育+外贸:举办国际采购商对接会 设置外贸优品展示区[5] - 体育+潮流玩法:筹办首届临沂户外嘉年华融入潮流创新玩法[5] - 体育+科技创新:举办第六届中国体育智能制造大赛暨颁奖典礼[5] 配套产业活动 - 举行山东省体育产业联合会二届二次理事会[7] - 举办新品发布会 省运会市场开发推介会 马拉松推介会[7] - 开展2025山东省体育消费季活动 举办参展企业颁奖典礼[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