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住有优居
icon
搜索文档
解码山东城市工作会|好房子并不是贵房子,山东全面提升居住品质
齐鲁晚报· 2025-09-19 06:09
在践行全面建设"好房子"上,山东也是这样做的。坚守人民城市之本,山东把让人民安居宜居放在首位,健全"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实施棚改、旧改 等民生工程,800万群众"出棚进楼",2.3万个小区"旧貌换新颜"。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理 念深入人心,建成高品质住宅3405万平方米、城市绿道1.2万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7平方米,均居全国前列。 同时,山东也在探索多元化产品供给,包括在老龄化程度较高地区鼓励发展养老住宅,在年龄结构相对年轻的城市鼓励发展通学住宅,在济南、青岛等创新 中心城市大力发展青年住宅等。另外,持续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在济南、青岛等房价相对较高的城市鼓励老旧小区自主更新;"一地一策"推进城中村和危旧 房整治,全面提升居民的居住品质。 滕州市龙泉苑小区改造后。 在会议召开的当日下午,山东公布了第三批省高品质住宅试点项目名单,共102个项目入选,自此,山东的高品质住宅试点项目已经有213个。在会议分组讨 论时,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任海涛特别提到:好房子不一定是大房子,也不一定是贵房子;同时,老房子也要按照现行标准改造成好房子。 ...
滨州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优居”
大众日报· 2025-09-19 04:16
出台全省首个《关于支持"好房子"建设的土地和规划政策措施(试行)》 滨州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优居" 日前,记者从滨州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滨州市五部门在总结提炼、多方论证、实地考察、广泛征 求意见等基础上,出台全省首个《关于支持"好房子"建设的土地和规划政策措施(试行)》。政策措施 共五个方面28条内容: 优化高品质住宅用地供给。全市新出让优质地块上的商品住宅项目都要按照高品质住宅标准进行规 划建设。在5月14日全省优质地块推介对接会上,滨州市向全省房地产企业代表集中推介了第一批16个 优质地块。对已供地未开发项目,如原有规划条件难以继续实施,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要求且安全 公平的前提下,允许按法定程序调整规划条件、详细规划。竞买保证金降至挂牌起始价的20%,土地出 让价款可分期缴纳,最长支付周期延长至一年,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同时鼓励土地二级市场交易,盘活闲置存量土地,很好地解决了土地未开发、达不到转让条件问 题。新政策允许办理预告登记方式解决无法转让的难题,由受让方先行开发再办理转让手续,既能保障 双方权益,又能促进土地盘活利用。 支持住宅产品类型和建筑形态多样化。精准回应群众对居住品质的新期待,对建 ...
滨州|滨州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优居”
大众日报· 2025-09-19 01:07
同时鼓励土地二级市场交易,盘活闲置存量土地,很好地解决了土地未开发、达不到转让条件问 题。新政策允许办理预告登记方式解决无法转让的难题,由受让方先行开发再办理转让手续,既能保障 双方权益,又能促进土地盘活利用。 支持住宅产品类型和建筑形态多样化。精准回应群众对居住品质的新期待,对建筑高度不大于36米 的住宅,首层可设专有庭院,进深不大于6米(下沉庭院不大于8米),不计入绿地率和建筑密度。地块 内建筑高度按连续两至三个梯度进行控制,避免"高低配"现象。在住宅顶层设计屋顶花园,丰富"第五 立面"。对于公共下沉庭院,周边可合理布置为业主服务的社区食堂、城市书房、游泳馆、健身房等公 共配套设施,其绿化部分可计入绿地率,提升土地利用效率。风雨连廊、小区入户大堂不计容空间,提 升居住便利性和归家体验。 优化容积率计算规则。主要体现在空间利用激励,提高得房率。作为公共空间使用,底层层高不低 于3.6米的架空层其面积不计入容积率。为居民提供便利,阳台进深不超过2.4米且建筑面积不超套内 20%的,按一半面积计入容积率;不大于6平方米的"入户花园",按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入容积率。 不大于两层层高的挑空空间,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
从有居到优居 工业化内装“点亮”城市更新
北京商报· 2025-08-27 16:36
行业政策与市场导向 - 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正式实施 针对建筑采光 隔音 装饰装修等8个方面进行强制规范[1][5]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 多次强调装配式建筑 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化建造[5] - 城市建设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转变 老旧小区改造和品质住宅建设成为城市更新核心抓手[3] 工业化内装发展现状 - 工业化内装以标准化设计 工厂化生产 装配式施工形式布局 解决传统湿作业施工难点并降低对人工依赖[1][4] - 提供从设计 研发 制造到交付的一体化打包系统 相比传统装修具有效率高 质量可控 环保等优势[3][4] - 正逐渐成为行业发展重要趋势 多家家居企业相继布局并将技术概念转化为落地实践[3][4] 市场需求与规模 - 2023年中国城镇存量住房约3亿套 其中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占比超40%[6] - 预计到2025年旧改市场规模将突破1.2万亿元[6] - 消费者需求从住有所居向住有优居转变 对户型合理性 材料环保性 智能家居适配性要求显著提升[5][6] 企业战略布局 - 华耐家居深度布局工业化内装领域 成立华耐住宅科技公司全力发展该产业[4] - 未来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在整个生产线上进行重投入 基于大规模工业化和智能化生产逻辑优化生产线[7] - 行业竞争将日益激烈 推动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 形成设计 生产 施工 运维一体化产业生态体系[8] 技术发展方向 - 工业化内装技术向更智能 更精细方向发展 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应用比例进一步提高[7] - 优势体现在施工效率以及未来更换时的便利性[8] - 在老旧小区改造领域应用比例将不断提高 在品质住宅建设领域将成为主流装修模式[7] 消费者需求聚焦 - 老旧小区居民迫切需求改善居住环境 希望解决房屋结构老化 功能布局不合理 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5][6] - 需求分为解决问题和品质提升两个层面 包括漏水 反味 排水 隔音等基本需求及环保 健康等提升需求[6][8] - 期待装修过程减少对日常生活影响 缩短工期 保障环保健康[6]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 工业化内装成城市更新新引擎
北京商报· 2025-08-27 15:07
行业政策导向 - 国家标准《住房项目规范》正式实施 对建筑采光 民用建筑隔音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等8个方面进行强制规范 [1][5] - 《"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多次强调装配式建筑 建筑工业化 智能化建造 [5] - 城市建设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转变 老旧小区改造与品质住宅建设成为城市更新核心抓手 [3][5] 市场需求分析 - 2023年城镇存量住房约3亿套 其中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占比超40% [6] - 预计2025年旧改市场规模将突破1.2万亿元 [6] - 消费者需求从住有所居向住有优居转变 对户型合理性 材料环保性 智能家居适配性要求显著提升 [5][6] 工业化内装技术特点 - 采用标准化设计 工厂化生产 装配式施工形式 解决传统湿作业施工难点 [1][4] - 提供从设计 研发 制造 交付为一体的一揽子打包系统 [4] - 具有施工效率高 环保健康 质量可控 降低人工依赖等优势 [4][7][8] 企业战略布局 - 华耐家居深度布局工业化内装领域 成立华耐住宅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全力发展该产业 [4] -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包括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应用 生产线优化 生产效率提升 成本降低 [7] -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将更加紧密 形成设计 生产 施工 运维一体化产业生态体系 [8] 应用场景拓展 - 老旧小区改造领域将不断提高工业化内装应用比例 [7] - 品质住宅建设领域将逐步扩大工业化内装市场份额 [7] - 重点关注老房子的空间利用价值 增加收纳储物空间 改善隔音隔热排水等基本需求 [8]
西安市首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交付
西安日报· 2025-05-31 02:37
西安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交付 - 西安市首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浐灞家园正式交付,标志着西安市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 [1] - 项目采用"交房即交证"模式,业主可在20分钟内同步完成验房收房与产证领取 [1] - 项目户型为南北通透、舒适两居,实景现房、简装交付,并配备完善的教育资源、交通网络和商业配套 [1] 项目市场定位与用户反馈 - 项目主要面向城市新市民和青年人,以可负担成本帮助其实现"扎根落户" [2] - 业主反馈积极,认为保障房从"过渡选择"转变为"可长期居住的家" [1] - 项目实现了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品质升级 [1] 政策意义与行业影响 - 该项目是西安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政策的首个落地成果 [1] - 配售型保障房与租赁型保障房形成政策接力,全面覆盖居民安居需求 [2] - 项目由国企开发,体现了国企在民生保障领域的实践 [1]
因城施策实现“住有优居”
经济日报· 2025-05-01 22:04
政策导向与标准制定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政策信号鲜明 [1] - 《住宅项目规范》于5月1日实施,规定新建住宅层高不低于3米、四层及以上需设电梯、提高隔声与日照标准,以国家标准形式划定"好房子"建设底线 [1] 市场需求与改造进展 - 2024年全国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 4万个,实际新开工5 8万个,超额完成目标 [2] - 老旧小区改造潜力包括适老化改造、托育设施增设、智能化建设及绿地面积扩大 [2] 产业链升级与企业转型 - "好房子"建设推动产业链价值升级,需好设计、好材料、好建造、好服务等系统支撑 [2] - 房企需通过高质量、新科技、优服务强化竞争力,以优质供给适应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2] 地方实践与支持措施 - 北京、山西、江苏等近10个省份结合地域特点,从标准制定、土地供应到建造工艺全链条发力构建高品质住房体系 [3] - 地方政府考虑在土地出让、税收、金融等方面支持"好房子"项目,助力房企纾困并巩固市场稳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