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

搜索文档
英伟达重金入股英特尔:一笔不可思议的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1 11:48
合作概述 - 英伟达与英特尔宣布达成合作 共同开发AI基础设施及个人计算产品 同时英伟达以每股23.28美元价格向英特尔普通股投资50亿美元 [2] - 合作包括三大领域:使用英伟达NVLink技术实现CPU与GPU无缝互联 英特尔为英伟达AI平台定制x86架构CPU 英特尔推出集成英伟达RTX GPU芯粒的全新x86 SoC面向PC消费市场 [6] 市场反应与估值影响 - 英特尔股价在合作宣布后瞬间拉升近30% 市值达到1295亿美元 今年涨幅47.53% [6] - 合作使英特尔获得AI产业链核心玩家的订单和生态背书 估值逻辑从传统CPU供应商跃升为AI基础设施重要参与者 [10][11] 战略意义与协同效应 - 对英特尔而言 50亿美元投资改善现金流 同时获得英伟达客户身份 直接嵌入英伟达产品体系 [10] - 英特尔将基于英伟达NVLink技术开发定制化数据中心CPU 可能成为英伟达系统级解决方案标配 [10] - 潜在代工合作机会:英伟达可能将部分CPU或GPU芯粒交由英特尔代工 分散供应链风险并为英特尔带来实质性订单 [11] - 对英伟达而言 可借助英特尔成熟x86生态在PC领域加速渗透 覆盖年营收近500亿美元的市场(数据中心CPU市场250亿美元 笔记本电脑年销售1.5亿台) [12] 技术整合与生态融合 - 合作重点包括基于NVLink技术实现CPU与GPU深度协同 针对数据中心和高端客户端市场优化 [14] - 英伟达通过合作将x86架构扩展到支持NVLink 72扩展(原仅支持PCIe接口) 实现GPU生态、Arm生态和x86生态交融 [16] - 英伟达明确表示不影响自有Arm产品路线图 包括下一代Vera CPU和基于Arm的Thor处理器、N1处理器开发 [16] 行业竞争格局影响 - 合作对AMD形成直接竞争压力 AMD原本凭借CPU-GPU协同方案在数据中心市场取得突破 [14] - Arm阵营在云计算和AI加速芯片领域面临新竞争 尽管云巨头自研芯片策略使市场竞争维度复杂化 [15] - AI基础设施竞争转向全栈整合 包括CPU、GPU、网络、内存及软件生态的综合较量 [16] 政府角色与投资背景 - 美国政府8月入股英特尔 但英伟达CEO黄仁勋强调特朗普政府未参与此项合作 合作只关乎技术与产品 [8]
瑞尔特(002790):2025H1业绩点评:经营阶段性承压,期待景气修复
长江证券· 2025-08-29 09:4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收9.20亿元(同比-19%)归母净利润0.52亿元(同比-43%)扣非净利润0.40亿元(同比-50%)[2][6] - 2025Q2实现营收5.08亿元(同比-18%)归母净利润0.30亿元(同比-7%)扣非净利润0.23亿元(同比-16%)[2][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1.6/2.0亿元对应PE 23/19/16倍[11] 业务结构分析 - 分产品:2025H1水箱及配件同比-18.42% 智能座便器及盖板同比-22.72% 同层排水系统产品同比-6.86%[11] - 分区域:2025H1境内收入同比-27.76% 境外收入同比+0.60%[11] - 收入承压主因:房地产景气影响新房需求 消费政策落地滞后抑制换新需求 部分代工客户订单转移 美国加征关税影响外销[11] 盈利能力变化 - 2025Q2毛利率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 环比提升2.3个百分点[11] - 毛利率波动主因:行业价格竞争导致产品单价下降 代工业务占比下降拉动改善[11] - 2025Q2费用率变化:销售费用率同比-2.9pcts至12.0% 管理费用率同比+0.9pcts至5.8% 研发费用率同比+0.6pcts至4.6% 财务费用率同比+0.5pcts至-0.6%[11] 核心竞争力 - 研发实力突出:2025H1研发费用率约5% 累计拥有专利2075项(发明专利200项) 获"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称号[11] - 全球业务布局:产品覆盖80多个国家地区 代工客户含国内外头部卫浴企业 2025年持续拓展新客户[11] - 产品创新加速:新推轻智能新品M20 全智能升级款UX80 积极扩展卫浴空间相关产品线[11] 行业前景与机遇 - 内销市场潜力:2024年智能马桶保有率仅9.6% 较日本(90%)韩国(60%)有巨大提升空间[11] - 政策规范利好:2025年7月起智能坐便器执行3C强制认证 公司为首批获证企业 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11] - 外销拓展空间:依托产业链集群优势及成本管控力 向中东/欧洲/南美等潜力市场加速出海[11] 战略布局 - 渠道建设:自主品牌从电商向线下拓展 加速线下开店 家电新渠道贡献增量[11] - 产品策略:覆盖全价格带 以爆款迭代为主 持续丰富卫浴空间产品矩阵[11]
雷军:可能大家对于代工是有误解,我们绝大部分设备都是自研的
快讯· 2025-06-26 14:41
小米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 - 公司今日举行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展示其生态战略布局 [1] - 雷军在采访中强调公司在制造业的深厚积累,包括品质、制造能力和管理经验 [1] - 公司去年年初交付了手机智能工厂,大部分设备为自研,体现其制造实力 [1] - 雷军指出外界对代工存在误解,认为公司在制造业具备扎实功底 [1]
农夫山泉股东大会:钟睒睒称目前所有产品无法代工,未来会积极参与养生水赛道
搜狐财经· 2025-05-22 13:26
公司回应与战略 - 公司董事长钟睒睒明确表示不反对代工模式,但强调目前所有产品无法代工,因生产系统高度定制且对水源地依赖性强 [2][4] - 公司已布局14大水源地和30余个生产基地,采用"水源地—工厂—市场"的高成本模式保障质量不可复制 [4][5] - 公司在全国推进6个水源地建设项目,包括总投资50亿的建德项目、13.5亿的青城山项目和15亿的海口项目 [5] - 公司未来将积极参与养生水赛道,但认为目前行业尚未出现真正具备功效的中式养生水生产企业 [5]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428.96亿元,同比增长0.5%,净利润121.23亿元,同比增长0.4% [3][6][8] - 包装饮用水产品收益159.52亿元,同比下降21.3%,占总收益比例降至37.2% [7][8] - 茶饮料产品收益167.45亿元,同比增长32.3%,占总收益39%,成为营收主力 [7][8] - 毛利润249.16亿元,同比下降1.9%,毛利率由59.5%降至58.1% [8] - 销售及分销开支91.73亿元,同比下降1.2%,占总收益比例降至21.4% [9] 行业与生产特点 - 天然水生产依赖非公共供水系统的水源,需保留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生产系统高度定制,难以代工 [4][5] - 纯净水生产相对简单,可采用公共供水系统并通过反渗透或蒸馏技术处理,多数厂商可代工 [4][5] - 公司在长白山临江水源地的取水管道长达98公里,体现水源地建设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4] 市场影响 - 公司遭遇有组织、持续性的网络攻击,导致包装水市占率连续三个月下滑,品牌形象面临历史性考验 [3][8] - 截至5月22日收盘,公司股价下跌2.73%至36.7港元/股,总市值4127亿港元 [3]
钟睒睒称农夫山泉目前所有产品无法代工
新华网财经· 2025-05-21 11:03
公司回应与股东会决议 - 董事长钟睒睒明确表示公司所有产品无法代工 因水源依赖度高且生产系统高度定制化 涉及管线铺设 原水处理 灌装设备等复杂标准流程 [1] - 股东大会通过全部提案 出席股东持有89.84亿股 占总表决权股份79.88% 批准派发每股0.76元末期股息 总计85.47亿元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428.96亿元 同比微增0.5% 净利润121.23亿元 同比增0.4% [2] - 包装饮用水收益159.52亿元 同比下滑21.3% 占比从47.5%降至37.2% 茶饮料收益167.45亿元 同比大增32.3% 占比提升至39% [2] - 公司称包装饮用水市占率经历三个月下滑但仍保持行业第一 品牌形象遭受历史性考验 [2] 资本市场数据 - 5月21日收盘价38.55港元/股 微跌0.13% 总市值4336亿港元 [2] - 当日成交额1.72亿港元 成交量446.74万股 市盈率(TTM)33.1倍 市净率12.43倍 [3] - 自由流通股本18亿股 流通值1941亿港元 股息率2.13% [3] 企业基本信息 - 成立于1996年9月 注册资本11.25亿元 法定代表人钟睒睒 经营范围涵盖天然水 饮料及包装瓶生产销售等 [4] - 直接对外投资76家企业 间接控制80余家企业 分支机构近20家 其中64家对外投资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4][5] - 拥有数百项专利 主要为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 涉及饮用设备 抽水泵 瓶盖等产品 [5]
董明珠孟羽童要合体直播?“打工人翻身教科书案例”
搜狐财经· 2025-05-21 06:45
华为发布"电脑界茅台"23999元起售 - 华为发布新款鸿蒙笔记本电脑,起售价23999元,被网友称为"电脑界的茅台"[1] - 社交平台对产品价格讨论热烈,部分用户认为定价过高且碎屏维修成本大[1] - 产品采用巨型折叠屏设计,引发市场对高端笔记本细分领域的关注[1] AI应用非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 国家网信部门通报35款违规App,包括Kimi、智谱清言等热门AI应用[5] - Kimi(2.0.8版本)存在收集非必要个人信息问题,智谱清言(2.9.6版本)存在超范围收集信息行为[5] - Wow(1.16.5版本)和猫箱(1.57.0版本)两款AI陪伴类产品被指权限声明与业务功能不匹配[5] 撞名胖东来的"胖都来"改名"盈都来" - 浙江商场"胖都来"因名称争议更名为"盈都来",已完成商标和线上账号变更[7] - 此前胖东来已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并发送律师函,认为存在商标侵权[7] - 更名事件为商场带来舆论关注,形成意外营销效果[8] 钟睒睒回应代工传闻 - 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明确表示现有产品无法代工,因水源依赖和生产系统高度定制化[10] - 承认代工是工业体系普遍协同方式,但强调公司从原水处理到标签粘贴均有复杂标准流程[10] - 回应间接澄清了与哇哈哈、今麦郎等竞争对手的市场传闻[11] 董明珠孟羽童或将合体直播 - 孟羽童晒出与董明珠聊天记录,格力确认双方将于5月23日会面,引发合作直播猜测[13] - 孟羽童2021年通过综艺入职格力,曾被视为接班人,后因"利用平台谋私利"争议离职[13] - 董明珠2025年连任后宣布已培养多位接班人,此次互动显示双方关系缓和[13] 天猫奢品前负责人任Vogue中国总经理 - 康泰纳仕任命郎雪月为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其曾任天猫奢品负责人及Alipay欧洲市场高管[15] - 人选反映时尚媒体领导标准变化,需兼具品牌管理、数字科技和电商运营能力[15] - Vogue中国近年高管更替频繁,新任命被视为突破数字化转型困局的关键举措[15]
紧急回应,娃哈哈被曝代工
36氪· 2025-05-16 02:35
娃哈哈与今麦郎代工事件 - 娃哈哈纯净水被网友发现由竞争对手今麦郎代工生产,引发消费者质疑[1][3] - 公司声明证实曾委托今麦郎代工,但因部分批次未通过抽样检测,已于2024年4月终止合作[9] - 代工事件曝光后,消费者对品牌信任度下降,认为存在知情权缺失问题[11][14][17] 产品与价格对比 - 娃哈哈纯净水宣传达到实验室用水级别,但今麦郎同规格产品价格更低:24瓶装娃哈哈售价29元 vs 今麦郎19元[13] - 饮料行业代工模式普遍(如苹果与富士康),但饮用水作为成品特殊性引发消费者对品质一致性质疑[11][13] 产能与供应链调整 - 公司2023年因纯净水销售火爆导致自有产能不足,被迫寻求今麦郎代工[15] - 2024年关停10余家分厂生产线,原因包括业务调整和股东纠纷,加剧产能缺口[15] - 代工期间品控难度高于自有工厂,质检环节存在挑战[19] 管理层变动与改革影响 - 宗馥莉2024年接管后推行改革,关停生产线引发陕西公司乳品车间停产,员工岗位调整导致收入下降[21] - 截至5月已有1500名员工维权,其中10年以上工龄老员工占比较高,多地工厂陷入劳资纠纷[24] - 改革被质疑存在"变相裁员",同时将生产订单转给代工厂引发内部矛盾[26] 品牌形象与市场影响 - 公司历史上以"自家工厂生产"为品牌形象,宗庆后时代极少采用代工模式[19] - 代工事件冲击品牌高端形象,消费者对"贴牌溢价"现象产生抵触[14][17] - 行业观察认为公司处于"新旧交替"关键期,需平衡改革与品质保障[27]
【西街观察】娃哈哈的水,核心不是“代工”
北京商报· 2025-05-15 14:16
娃哈哈代工争议事件 - 娃哈哈因与今麦郎的代工合作引发公众争议,反对者质疑代工模式,支持者则表现出盲目维护 [1] - 公司迅速回应,客服强调代工产品符合质量标准,随后官方宣布终止与今麦郎的代工合作 [1] - 争议反映公众对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的讨论,但核心问题在于产品质量而非代工形式 [1] 代工模式的行业现状 - 代工是现代工业普遍采用的供应链模式,苹果、耐克等国际品牌均采用此模式构建全球产业链 [1] - 企业选择自建工厂或代工是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理性决策,两种模式在成熟市场经济中均属正常 [1] - 饮用水行业代工遭遇的道德审视与其他行业形成反差,显示消费者对民族品牌存在特殊情感投射 [3] 公众认知与企业经营的矛盾 - 舆论对娃哈哈代工的过度反应,体现消费者情感需求与企业实际经营需求之间的认知错位 [3] - 当前商业环境中存在公众认知与产业逻辑的深层断裂,需要建立更理性的讨论空间 [1][3] - 部分消费者监督行为可能偏离事实,给企业经营带来额外挑战 [4] 产品质量与供应链管理 - 代工合作应建立在严格品控体系基础上,成为合作伙伴间的价值共创共识 [3] - 消费者应关注产品质量保障而非生产方式,企业需确保不同生产来源的品质一致性 [2] - 供应链本质是开放协作网络,过度纠结代工形式可能忽视真正的质量管控问题 [2]
瑞尔特(002790):2025Q1下降主因补贴节奏扰动 国补正带动需求修复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40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23.58亿元,同比+8%,归母净利润1.81亿元,同比-17%,扣非净利润1.60亿元,同比-20% [1] - 2024Q4营收6.48亿元,同比+2%,归母净利润0.55亿元,同比+28%,扣非净利润0.47亿元,同比+26% [1] - 2025Q1营收4.12亿元,同比-21%,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63%,扣非净利润0.18亿元,同比-67% [2] 收入分析 - 2025Q1收入下滑主因补贴节奏扰动及贸易政策变动,3月销售回暖 [3] - 2024年智能座便器及盖板业务同比+13.37%,水箱及配件+2.93%,同层排水系统-13.54% [3] - 2024年境内收入同比+2.26%,境外收入同比+25.50% [3] - 2025Q1内销自主品牌线下增长,线上承压,外销业务估计持平 [3] 盈利能力 - 2025Q1毛利率24.7%,同比-4.2pcts,环比+0.3pcts [4] - 2025Q1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同比+0.7/+0.8/+1.2pcts,归母净利率5.2%,同比-6.0pcts [4] - 公司研发投入稳定在4%左右,2024年研发费用占比4.6% [4] 业务优势 - 公司拥有专利1940项,发明专利181项,获"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称号 [4] - 代工客户涵盖国内外头部卫浴企业,自主品牌覆盖全价格带,近期推出新品M20、UX80等 [4] - 2025年预计新客户持续拓展,卫浴空间相关产品将丰富产品线 [4] 行业与展望 - 2024年线上智能坐便器零售额56亿元,同比-18.6%,零售量252万台,同比-18.0% [3] - 2025年公司预计收入实现较好增长,自主品牌保持较快增速,中东、欧洲外销预计快速增长 [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2.0/2.3/2.8亿元,对应PE 14/12/10X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