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才收购
icon
搜索文档
70名员工,估值70亿
虎嗅APP· 2025-09-21 04:39
投中网 . 投中网是领先的创新经济信息服务平台,拥有立体化传播矩阵,为创新经济人群提供深入、独到的智识 和洞见,在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和创新商业领域拥有权威影响力。官网:www.chinaventure.com.cn 以下文章来源于投中网 ,作者黎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投中网 (ID:China-Venture) ,作者:黎曼,题图来自:AI生成 巨头对顶尖AI人才的极度渴求,促使AI圈内频频发生重金挖人的戏码。 就在过去没多久的7月,硅谷又发生一起AI人才价格创新高的案例。Meta以超过2亿美元将AI奇才庞 若鸣从苹果挖走。这一数字刷新了高管转会的新纪录。有人算过,这个价格远超足球巨星C罗巅峰时 期1.2亿欧元年薪的数字,甚至是苹果CEO库克2024年7460万美元年薪的近乎3倍。 除了"买"下奇才,科技巨头还掀起了巨额"收购AI初创公司创始人"热潮。 2024年3月,估值300亿元的Inflection AI的创始团队加入微软。 2024年6月,亚马逊挖走Adept的核心人才。 2024年9月,亚马逊从机器人AI系统初创公司Covariant挖走了三名联合创始人及约25%的员工。 2024年8月,谷歌开出 ...
70名员工,估值70亿
投中网· 2025-09-20 07:04
AI人才竞争格局 - Meta以超过2亿美元挖走苹果AI奇才庞若鸣 刷新高管转会纪录 该金额是苹果CEO库克年薪的近3倍[3] - 科技巨头通过巨额收购AI初创公司创始人方式争夺顶尖人才 包括微软收购Inflection AI创始团队 亚马逊挖走Adept核心人才等[4][6][7] - 谷歌以27亿美元(约195.75亿元)挖走Character.ai创始人及团队 该交易包含模型非独家许可 既消除竞争威胁又增强自身实力[8][11][12] Character.ai创始团队背景 - 两位创始人Noam Shazeer和Daniel De Freitas均出自谷歌 其中Shazeer是Transformer架构联合发明人[13] - 离职谷歌是因为对AI技术部署保守策略不满 希望更自由地实现AI对话模型理念[13] - 公司2023年3月完成1.5亿美元A轮融资 估值达10亿美元 移动端用户400万 网站月访客1480万[14] 创始人选择回归谷歌的原因 - 初创公司难以承受每月数千万美元的云服务成本 无法与巨头长期抗衡[15] - 个人财富获得保障 Noam Shazeer个人获利超1亿美元 股东也获得高于上轮估值的退出路径[15] - 获得谷歌近乎无限的资金支持 能无后顾之忧地追求技术抱负[15] 员工接管后的运营表现 - 约70名员工接管公司 任命总法律顾问为临时CEO 战略转向消费端产品[18] - 改用开源模型降低成本 推出社交信息流功能 承接品牌广告业务 月活超2000万人[18] - 通过9.99美元月订阅费实现盈利 预计2025年底年化收入达5000万美元(约3.6亿元) 高于之前3000万美元[19] 公司维持运营的关键因素 - 谷歌支付的非独家许可费为后续运营提供资金缓冲[19] - 员工未归属股票期权继续以每股88美元价格归属至2026年7月底 稳定军心[19] - 2025年6月聘请Meta前高管Karandeep Anand担任CEO 专注角色扮演和创意互动方向[19][20] 公司面临的持续挑战 - 每月运营成本仍高达数百万美元[22] - 面临两起诉讼和监管调查 被指控向未成年人提供有害内容[22] - 面临Meta等巨头的类似服务竞争 以及Chai等竞争对手凭借更少内容限制吸引用户[22] 公司未来发展方向 - 考虑以超过10亿美元估值融资数亿美元 用于改进产品、扩大规模和加强安全措施[24] - 也可能选择出售 吸引希望加强AI驱动娱乐业务的大型科技公司[24]
HALO 效应:人越来越成为 AI 时代最核心资产
投资实习所· 2025-07-21 14:16
HALO交易模式 - AI领域出现介于收购与招聘之间的新型交易结构 核心团队被雇佣+知识产权非独家授权 创业公司获得可观授权费并分配 [1] - 典型案例包括Inflection Character AI Adept Covariant Windsurf等公司 [1] - 与传统人才收购(acquihire)不同 收购方不收购公司实体 仅雇佣人员+获取授权 [2] HALO交易特征 - 交易速度极快 价格极高 目前仅出现在AI领域 [3] - 授权费设定接近收购金额 分配给投资人和员工 [8] - 创业公司需继续独立运营 导致内外困惑 [9] HALO与人才收购对比 - 人才收购2010年代流行 针对濒临失败但团队优秀的初创公司 [11] - HALO赋予团队更高战略价值 资金更充足 结构更灵活 [12] - 两者都努力确保投资人/员工分享收益 维持行业社会契约 [12] 反垄断监管影响 - 当前反垄断环境促使HALO出现 规避收购审批风险 [13] - HALO本质是雇佣行为 比人才收购更诚实直接 [14] - 交易速度快确定性高 比传统收购快一个数量级 [30] AI行业人才争夺 - AI领域人才比资产更重要 争夺已白热化 [16] - 巨头认为AI胜出者市值可增万亿 愿花数亿聘团队 [17] - 关键人才稀缺 仅少数人具备大规模AI项目经验 [18] - 扎克伯格最彻底接受"人才最重要"理念 采取激进招聘策略 [19][20] 人才价值评估 - 市场认为个人价值可能超过公司全部资产 [22] - AI实验室高估值基于人才组合的前沿经验 [22] - 早期融资本质是VC对创始团队未来价值的认可 [23] HALO改进方向 - 回报分配应模仿传统收购流程 [26] - 应设置双重触发归属机制 [27] - 需标准化结构 提高税务效率 [28] - 明确"剩余公司"的形态和处理方式 [29] 传统并购体系问题 - 传统并购流程破碎 耗时长成本高风险大 [30] - 需要建立类似SAFE的标准化并购条款 [31] - HALO展示了高效交易的可能性 [30]
中国人撑起全球AI“半边天”,扎克伯格豪掷千亿狂揽华人AI大牛
36氪· 2025-07-17 11:50
人才争夺战 - Meta近期从OpenAI挖走14名核心研究人员,其中8名是华人,签约奖金达1亿美元 [1] - Meta以超2亿美元薪酬包挖走苹果核心AI高管Ruoming Pang,9名华人人才加入Meta"超级智能梦之队" [1] - OpenAI从Meta、特斯拉、xAI抢回4名大将作为应对措施 [3] - 苹果因2亿美元薪酬远超其高管水平(库克2024年薪酬7460万美元)而未能跟进人才争夺 [3] 人才收购新模式 - Meta以1亿美元从OpenAI挖来95后余家辉,创AI圈天价"转会费"纪录 [4] - Meta斥资143亿美元收购Scale AI 49%无投票权股份,主要目的是获取创始人汪滔及其团队 [6] - 28岁华裔天才汪滔被任命为Meta首席AI官,其创立的Scale AI去年营收8.7亿美元,预计今年将超20亿美元 [8] - 谷歌采用"反向收购"模式,以24亿美元收购AI编码初创公司Windsurf核心人员而非全盘收购 [9] 华人AI人才崛起 - 全球50%的AI研究人员是中国人 [3] - 2019-2022年中国顶尖AI研究人员占比从29%提升至47% [15] - Meta从OpenAI挖来的华人AI人才均出自清华、交大、北大、中科大等中国顶尖高校 [17] - 美国AI圈华人大牛多"师出同门",如庞若鸣与余家辉均出自吴永辉门下 [17] 行业格局变化 - 苹果服务主管警告公司可能成为"下一个黑莓或诺基亚"若不能快速适应AI时代 [3] - 目前大模型前三强为OpenAI、谷歌和Anthropic,Meta需通过人才争夺扳回局面 [9] - 美国公司开始用AI Agent替代人类员工,编程、销售、运营等岗位替代率高达70% [17] - 垂直领域AI Agent企业年化收入已超1亿美元,商业模式得到验证 [17] 薪酬水平变化 - Meta挖角行为推高硅谷整体AI人才薪酬水平 [15] - AI顶尖人才年薪超过部分初创公司A轮融资金额 [15] - 传统大厂如苹果面临顶尖AI人才招聘困难,人才更倾向创业 [18]
不只是Scale AI,Meta还想过收购前OpenAI首席科学家Ilya的公司
华尔街见闻· 2025-06-20 03:54
Meta的AI人才收购策略 - Meta计划以143亿美元投资Scale AI 若按收购计算将成为公司历史上第二大交易 仅次于2014年190亿美元收购WhatsApp [1] - 公司曾试图直接收购OpenAI前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创立的Safe Superintelligence 该初创公司4月估值已达320亿美元但遭拒绝 [1] - 收购Safe Superintelligence失败后 公司将目标转向其CEO Daniel Gross和前GitHub CEO Nat Friedman 两人将加入Meta并在Scale AI创始人Alexandr Wang手下工作 [1][2] 曲线救国式人才获取 - 通过招募Gross和Friedman Meta不仅获得AI顶尖人才 还将获得他们共同经营的风投公司NFDG的股份 [2] - NFDG投资组合包括Coinbase Figma CoreWeave Perplexity和Characterai等明星公司 这些资产处置方式尚不明确 [3] - 该策略使公司在无法直接收购目标企业时 仍能接触核心人才和技术资源 [3] 硅谷AI人才争夺战 - OpenAI以约65亿美元招募iPhone设计师Jony Ive并收购其初创设备公司io [4] - CharacterAI创始人以数十亿美元交易重返谷歌 DeepMind联合创始人Mustafa Suleyman被微软以65亿美元从Inflection AI挖走 [4] - Meta为挖角OpenAI员工开出高达1亿美元签约奖金 年薪包更远超此数 [4] 行业竞争态势 - OpenAI CEO称Meta视其为最大竞争对手 承认MetaAI项目进展不如预期但理解其激进策略 [5] - 行业顶尖人才流动频繁 反映出AI领域资源争夺白热化 [4][5]
硅谷观察:并购狂魔再现江湖,扎克伯格拍出148亿美元一箭双雕
新浪财经· 2025-06-15 22:43
并购策略与历史案例 - Meta宣布以148亿美元投资Scale AI获得49%非投票股份 成为公司历史第二大收购 仅次于210亿美元收购WhatsApp [6][9] - 2012年以10亿美元收购Instagram 目前估值超5000亿美元 回报率达500倍 [5] - 2014年以210亿美元收购WhatsApp 巩固社交网络主导地位 推动公司市值达1.7万亿美元 [5] Scale AI业务与行业地位 - Scale AI估值一年内翻倍至300亿美元 核心业务为AI大模型提供训练与验证数据 [8][9] - 商业模式依赖海外廉价劳动力进行数据标注 客户包括Meta 谷歌 微软 OpenAI及美国政府 [8] - 被视作AI行业"粮草"供应商 去年融资估值140亿美元 [8] 交易结构与战略意图 - Meta放弃投票权以避免反垄断审查 交易无需接受强制调查 [11] - 投资可能引发竞争对手回避Scale AI 谷歌已取消2亿美元合作计划 微软考虑减少合作 [12] - 交易包含人才收购条款 Scale AI CEO亚历山大·王将加入Meta领导超级智能团队 [13] 人才战略与技术布局 - 亚历山大·王持有Scale AI 15%股权 交易使其身价达45亿美元 将负责Meta超级智能研究部门 [13][16] - Meta面临AI人才流失危机 近期AI研究负责人离职 Llama 3模型表现落后竞争对手 [15] - 亚历山大·王兼具技术背景与商业能力 可加速Meta生成式AI和通用AI研发 [16] 监管环境与政治关系 - 特朗普政府对科技并购监管宽松 FTC对类似人才收购调查陷停滞 [17][19] - Meta积极改善与特朗普关系 撤销DEI政策 支付2500万美元和解金 捐款100万美元 [20][21] - 公司游说FTC支付4.5亿美元和解反垄断诉讼 扎克伯格在华盛顿购置豪宅便于政治活动 [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