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用航空
icon
搜索文档
民航华东局对商飞客服公司开展系统性监察
中国民航网· 2025-09-25 07:19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胡夕姮 通讯员郑欣 报道:为深入贯彻落实民航局关于国产民机适航保障的工作要求,强化主制造商服务体系的合规性与 安全性,近日,在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的统筹组织协调下,民航上海监管局联合合格证管理办公室、浙江监管局、江西监管局组建专业审查组,对商飞客服 公司进行了135、145、147体系的专项监察。 (民航华东局供图) 近年来,商飞客服公司始终坚守"构建核心能力、服务型号研制、助力市场开拓、树立运行典范"的初心使命,在国产民机服务领域取得显著成绩。培训板块 持续升级,为适应规模化培训与网络布局的需求,新增VMT设备及专业教员,2022年至今累计完成C909、C919飞机各类维修培训233批次,覆盖学员3700 余人次,学员满意度高达99.2%。此外,商飞客服公司还获得了印尼、老挝等民航局资质认可,维修培训能力与国际影响力同步提升;运行板块实现了跨越 式突破,新增135运行合格证、拓展C919机型运行资质与国外运行范围,成功攻克高高原特殊运行场景;运行机队规模从1架增至3架,全方位支撑国产民机 飞行训练、演示飞行、国产验证等关键任务,为市场开拓筑牢服务根基。 审查组严格依据CCAR- ...
特朗普为何废除陆上民用超声速飞行禁令?
虎嗅· 2025-09-12 12:34
数月前,白宫网站上发布了一则名为《特朗普总统英明决策引领全球超声速航空》的新"事实要点"。剔除各种"赢学"马屁后,它表达的意思是:特朗普用 行政命令废除了美国已维持半个多世纪的陆上民用超声速飞行禁令。 "陆上民用超声速禁令"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会存在?它与曾轰动一时的"协和"飞机又有什么关联?本文将简要介绍相关技术问题和以中美两国为代表的发 展现状,并分析特朗普此项改变可能产生的影响。 超声速客机市场需求与"协和"的优势——声爆 格陵兰以南的北大西洋最窄处约3000公里,平均宽度在4800-6700公里之间。自哥伦布发现北美大陆以来,欧洲基督教白人不断移入开垦拓荒、发展工商 和越洋贸易,在种族灭绝、奴隶制和强迫劳动基础上建起自身主导的社会组织直至国家政权,创造了璀璨的人文科技成果,将北大西洋变成了他们的内 海,形成了今天世人口中的"欧美"文明。 "欧美"虽然形式上分属不同国家主权,但作为一个宏观历史-文化整体和市场无法分家,且有政治与法制不断一体化的趋势。这驱动着横跨北大西洋的工 具不断改进,从哥伦布的"圣玛利亚"号快帆船到泰坦尼克、奥林匹克号大邮轮,再到跨大西洋民用航班的诞生和普及,无不是这个文明"两岸自我整 ...
超声速民机,又一个“美国画饼,中国实现”的前沿
观察者网· 2025-09-11 05:33
超声速航空发展背景 - 特朗普通过行政命令废除了美国自1973年起实施的陆上民用超声速飞行禁令 该禁令由FAA的CFR 91.817和CFR 91.818规范确立 旨在禁止陆上商业超声速飞行以规避声爆污染[1][13][18] - 超声速客机市场需求源于跨北大西洋航线的内生需求 欧美文明区域4800-6700公里的平均宽度支撑了协和飞机50年的商业运营[2] - 美国本土东西海岸平均距离约4000公里 如西雅图至迈阿密4400公里 圣地亚哥至波士顿4200公里 M2.0速度客机理论上具备速度优势[5] 声爆技术挑战与历史影响 - 声爆是超声速飞行产生的噪声污染 可能对敏感人群造成健康影响 其响度受飞行器尺寸、马赫数、高度及飞行方式影响[7] - 1964年美国军方在俄克拉荷马州开展声爆实验 导致9594起建筑损伤投诉和4629起人身伤害投诉 加剧公众对声爆的负面认知[10] - 1971年美国参议院以51:46票否决超声速客机项目拨款 1973年FAA颁布陆上飞行禁令 彻底扼杀协和飞机在美国市场的运营潜力[13][15] 美国超声速项目现状 - Boom Supersonic采用"马赫截断"技术规避声爆 该方案将巡航速度限制在1.1马赫左右 仅略高于亚声速公务机的0.96马赫 能效比低下[30][31] - 特朗普行政令要求FAA在2025年废除禁令 2026年建立新噪声标准 但现有技术方案无需监管松绑即可通过科研豁免实现飞行[18][25] - 美国风投机构如Caffeinated Capital和8VC投资Boom项目 这些机构同时投资Palantir等军工企业 体现资本与政策导向的联动[19][23] 中国超声速技术进展 - 西北工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导基础研究 攻克声爆预测模型、非线性传播及聚焦声爆等关键技术 缩短与西方50年差距[33][34] - 航空工业气动院2018年通过亚轨道火箭获得地面声爆实测数据 2023年解决非匀速巡航声爆预测问题 推动理论实用化[34] - 民营企业如凌空天行开发M4.0乘波体客机 计划2027年首飞 天目山实验室的M2.0公务机缩比验证机于2025年6月完成低速首飞[38] 行业发展趋势 - 超声速客机高度依赖全球化经济一体化 美国市场因内陆声爆限制及经济相对衰落难以主导行业发展[39] - 中国采用国家队基础研究与民营资本试水双路径 聚焦低声爆优化、变循环发动机及智能材料等关键技术[34][38] - 行业技术路线分化为高空高速(如M4.0方案)和低声爆成熟技术(如M2.0公务机)两大方向 后者更贴近商业可行性[38][39]
3年免费租1年免费住,临港科创城力推创业“零成本”开局
第一财经· 2025-08-21 12:09
上海双轮驱动创新格局 - 上海将形成临港科创城和张江科学城双轮驱动的创新格局,共同推动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1] 临港科创城建设规划 - 通过5年努力将临港打造为上海科技成果转化重要承载地、新兴产业发展重要集聚地、新业态新模式重要试验场和青年创业发展理想家园 [1] - 到2030年建成10个国际一流高能级实验室,打造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若干个百亿级未来产业集群,集聚10万名创新创业人才 [1] - 推出首发项目零界魔方,提供3年免费租办公空间和1年免费住居住空间的优惠政策 [1][7] 临港产业基础与优势 - 形成"4+1"主导产业体系,集成电路、民用航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8.3% [2] - 集成电路产值6年平均增速超50%,成为投资规模最大、产业集聚度最高、产值增长最快先导产业 [2] - 智能汽车产业规模突破2800亿元,上下游企业近200家 [2] - 科创资源加速集聚,临港实验室和多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即将建成投用 [2] 差异化定位与产业链建设 - 张江科学城强在0~1创新策源,临港科创城侧重补强1~10科技成果转化环节 [3] - 推动创新策源到成果转化链路贯通,鼓励脑机接口、创新药物、卫星研制等领域技术转移和人才溢出 [3] - 建设分阶段体系化概念验证中心,形成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高质量孵化器的全链条赋能 [3] 支持政策与资金保障 - 设立首期规模6亿元临港启航系列基金,五年投入3亿元"拨改投"专项资金赋能初创企业发展 [5] - 设立临港青年创业基金扶持40岁以下青年创新创业,推出"超级个体创业贷" [5] - 临港启航基金从9月开始具备项目投资能力 [6] 创新创业支持体系 - 推出"超级个体288行动",覆盖8大新业态:硬核科技、数据加工、跨境直播、跨境医疗、短剧基地、游戏创客、代码外包、小众赛事 [9] - 提供8项配套政策包括资助展业、托底融资、代办落户、精准推介、加持流量、保障网络、优惠物流、便利出海 [9] - 入驻企业可获得最高8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最高50万元无偿资助、最高50万元"流量券"、最高50万元"算力券"、最高50万元"运力券"、最高10万元"网络券" [9] 空间保障与社区建设 - 首推10万平方米零租金创业空间(包含办公和厂房),创新创业项目可享受3年零租金办公,届满递延2年租金减半 [7] - 首推10万平方米零租金居住空间,创业团队和青年人才首年免租居住,届满递延2年续租优惠 [7] - 将打造5个"临港科创社区",构建"15分钟"创业就业生活圈,形成特色化产业创业小集群 [10]
临港新片区六周年:从蓝图到热土
国际金融报· 2025-08-21 02:19
经济规模与产业增长 -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6% 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8.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7% [3] - 新增市场经营主体近10万家 累计达15.6万家 [3] - 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去年增长1.6倍 上半年同比增长23.8% [9] - 民用航空产业引进60余家配套企业 上半年航空航天产值同比增长52.9% [9] - 高端装备产业全年储能产值预计达300亿元 [9] - 数字经济产业规上信息软件技术服务业营收连续两年增长超40% [9] - 上半年实到外资10亿美元 增长1.5倍 [9] 制度创新与金融发展 - 累计形成首创性创新案例166个 其中全国首创79个 [3] - 境内外上市企业数量从2020年9家增至2024年17家 [3] - 700余家金融机构和投资类企业落户 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年均增速20% [4] - 离岸贸易规模上半年达150.4亿美元 增长23.6% 占全市比重48.2% [5] - 国际再保险平台上半年登记保费607.2亿元 交易保费23.76亿元 [5] - 离岸贸易专营公司试点1个月完成业务22笔 跨境收支合计6.48亿元 [6] - 电子提单累计签单量突破80万单 [8] 数据跨境与数字治理 - 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公募基金三大领域600余字段正面清单 [7] - 发布再保险、国际航运、商贸三大领域84个数据项负面清单 [7] - 2025年新增电池护照、工业互联网诊断等10个数据场景 [7] - 实施"负面清单+操作指引"模式 吸引高济健康、汇丰金科等外资企业开展增值电信业务 [5] 产业生态与科技创新 - 集成电路产业打造"东方芯港" 民用航空产业建设"大飞机产业园" [11] - 高端装备产业打造"动力之源" 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建设"智能汽车谷" [11] - 数字经济产业打造"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 发展数据标注、文化出海等新业务 [11] - 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 聚焦脑机接口、可控核聚变、空天计算等前沿领域 [12] - 推动交大建设"交大科创产业园" 落地同济临港卓越工程师创新学院 [10] 人才集聚与城市发展 - 2024年人才引进、落户超4.3万人 增长36.4% [9] - 提供10万平方米办公空间、1000套免费住房、3000套人才公寓 [10] - 打造青年交互空间和特色化青年集聚社区 [12] 企业出海与全球布局 - 承接3亿美元以下ODI备案审批事权 优化出海服务流程 [13] - 集聚超百家离岸贸易企业 包括芯片贸易和全球布局制造业企业 [13] - 推动"全球接单、境外加工、临港结算"模式 [13]
6年超7000亿产业投资,临港如何站上产业最前沿
第一财经· 2025-08-19 13:38
产业投资与项目落地 - 盛合晶微三维芯片集成项目落地临港 总投资额超400亿元[1] - 六个重大产业项目涵盖集成电路 高端装备 汽车软件 人工智能等关键方向[1][3] - 盛合晶微是中国内地唯一大规模量产基于硅通孔转接板的2.5D集成企业[1] 产业发展成效 - 临港新片区6年累计签约679个前沿科技产业重点项目 涉及投资额超7300亿元[3][8] - 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8.4% 其中集成电路等前沿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8.3%[3] - 集成电路产业近300家企业集聚 6年平均增速超50% 今年保持两位数增长[6] - 智能汽车产业规模突破2800亿元 上下游企业近200家[6] - 航空航天产值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2.9%[6] - 储能产业2024年预计产值达300亿元[7] 产业生态建设 - 形成"4+1"主导产业生态(集成电路 民用航空 高端装备 智能新能源汽车 数字经济)[3][4] - 集成电路形成设计 高端制造 装备材料 先进封装 芯片贸易全产业链布局[6] - 通过链主企业带动 产业图谱补短板 专项资金引导等方式构建产业生态[4] - 产业生态带来综合成本优势 订单优势 场景优势[8] 未来产业布局 - 规划布局脑机接口 宽禁带半导体 可控核聚变 空天计算等未来产业[10] - 推出"拨改投"机制 "360"创业政策 临港天使会机制支持创新创业[10] - 发布首批15家链主企业名单 覆盖五大产业11个细分赛道[10] - 建设"临港科创城" 与张江科学城形成双轮驱动[11]
晓数点|临港新片区六周岁,一图解锁硬核 “成长答卷”
第一财经· 2025-08-19 08:17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发展 - "十四五"以来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6% [5][6] - 累计签约前沿科技产业重点项目涉及投资额超7300亿元 [7] - 2024年保税维修进出口值达16715 同比增长180% [7][8] 制造业与前沿产业 - 2019-2024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773亿元 [9][10] -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四大前沿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数据未披露 [11] - 2024年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占上海港总量超1/2 2019年为1981万标箱 [11][12] 贸易与投资 - 2024年离岸贸易规模数据未披露 2020年为11亿美元 [16][17] - 2020年以来对外直接投资项目备案中方投资额累计70.22亿美元 [18][19] - 2024年企业本外币收支规模数据未披露 2020年为340.25亿美元 复合年均增速51.56% [26][27] 金融与创新 - 2024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数据未披露 [20] - 2024年总部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未披露 [22] - 2024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金额数据未披露 2020年为3555亿元 [23][25] - 2024年境内外上市企业数量未披露 2020年为9家 [27][28] - 上海融资租赁资产流转中心累计交易规模数据未披露 [29] - 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已集聚专业再保险机构境外交易席位6家 [29][30] 智能网联汽车 - 累计发放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及示范运营牌照47.5张 [31][32] - 面向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牌照41张 累计测试里程约1800万公里 [33]
上海最全央国企名单,很多人都不知道,以为这些企业都在北京。
搜狐财经· 2025-07-30 11:58
上海经济地位与产业结构 - 上海是中国重要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拥有中国最大港口和最繁忙国际机场之一,是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前沿 [1] - 上海作为东方文化交流中心,海派文化和现代都市风情吸引中外游客,奠定国际化大都市地位 [1] - 众多企业选择在上海发展,包括大型央国企和国企总部 [1][17] 央企总部概况 - 上海目前有7家央企总部,涵盖船舶建造、钢铁、海运、航空、大飞机研制、电力装备和金融等领域 [3][4][7][9][11][13][15] - 中国船舶集团2021年底总部搬迁至上海,注册资本1100亿元,员工34.7万人,年营业额3619亿元 [3] - 中国宝武钢铁总部一直设在上海,注册资本527.91亿元,员工26万人,年营业额10877亿元 [4] - 中国远洋海运2016年1月总部选址上海,注册资本110亿元,员工13万人,年营业额6517亿元 [7] - 东方航空总部一直在上海,注册资本252.87亿元,员工7.5万人,年营业额840亿元 [9] - 中国商飞总部一直在上海,注册资本501.01亿元,员工1万人,年营业额105亿元 [11] - 中国电气装备2021年重组后设立在上海,注册资本300亿元,员工1.5万人,年营业额1000亿元 [13] - 交通银行总部一直在上海,注册资本742亿元,员工9万人,年营业额4039亿元 [15] 国企代表企业概况 - 上海目前有45家国企总部,列举9家代表企业 [17] - 上海国际集团为国有信托公司,注册资本300亿元,员工1.5万人,年营业额7.25亿元 [17] - 上海国盛集团为国资运营平台综合体,注册资本200.66亿元,员工0.5万人,年营业额10亿元 [17] - 申通地铁集团从事地铁经营及轨道交通投资,注册资本2.9亿元,员工1.5万人,年营业额4.02亿元 [17] - 中国太保为股份制保险公司,注册资本96.2亿元,员工11万人,年营业额4550亿元 [17] - 浦发银行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注册资本293.52亿元,员工5.9万人,年营业额1734.34亿元 [17] - 国泰君安为中国最大证券公司之一,注册资本89.05亿元,员工1.4万人,年营业额354.71亿元 [17] - 上汽集团为汽车制造上市公司,注册资本115.75亿元,员工20万人,年营业额7440亿元 [17] - 上海电气集团为电气装备制造公司,注册资本155.79亿元,员工2.9万人,年营业额1176亿元 [17] - 华谊集团从事化工产品生产,注册资本121.31亿元,员工1.16万人,年营业额389.37亿元 [17]
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宋志勇会见波音公司高级副总裁布兰登·纳尔逊
快讯· 2025-07-28 10:19
行业合作发展 - 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与波音公司高级副总裁会面讨论合作发展 [1] - 双方围绕波音与中国民航的合作深入交换意见 [1]
民机火灾科学与安全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成功获批
中国民航网· 2025-07-11 09:22
实验室获批与重组 - 民机火灾科学与安全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功通过四川省科技厅的优化重组评审,成为121家获批实验室之一 [1] -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于2003年启动建设,2023年启动优化重组工作,137家实验室参与评审,16家被淘汰 [1] - 实验室由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牵头建设,将联合四川大学和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等团队进行技术攻关 [1] 科研实力与成果 - 实验室聚焦民机火灾防控与安全工程领域,汇聚院士领衔的顶尖团队,在火灾机理、高效灭火技术、新能源航空动力等方向取得突破 [2] - 实验室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1项(国家级16项,省部级25项),累计科研经费1.5亿元,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 [2] - 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9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 未来发展方向 - 实验室将围绕飞机防火与救援核心技术难题进行攻关,推动机场消防救援保障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1] - 中飞院还将参与复杂地形区域气候变化与资源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