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品碳足迹
icon
搜索文档
“十四五”期间淘汰高排放车辆近2000万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2 14:09
污染防治成效 - 累计完成散煤治理4100万户并淘汰高排放车辆近2000万辆 [2]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较2020年分别下降18%、10%和20% [2] - 查出入河排污口36万余个和入海排污口6.3万余个 七大流域及重点海湾整治完成率分别达90%和93.3% [2] - 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超90% [2] - 完成10万余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5%以上 [2] - 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3] 减污降碳协同进展 - 11.2亿千瓦煤电机组和9.5亿吨粗钢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3] - 建成全球最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覆盖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 [3][5]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提前完成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4] - 将煤矿瓦斯排放限值从30%加严至8%以控制甲烷排放 [4] 碳市场体系建设 - 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7.14亿吨 累计成交额489.61亿元 [5] - 新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 覆盖范围扩大至6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 [5] - 制定30余项制度规范 形成多层级碳市场法规体系 [5] - 上线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 发布100多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 [5] 适应气候变化行动 - 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明确中长期目标任务 [6] - 深化39个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建设 加强青藏高原等区域气候风险评估 [6]
生态环境部: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国新办9月1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 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 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介绍,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挑战,事关 人类未来和各国发展。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全球范围频发广发,带来日益严重的生命财 产损失和生态破坏,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 署,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李高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持续深入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积极稳妥推 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健全产品碳足迹核 算标准,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含绿量"。 二是积极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 建成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覆盖范围还在进一步扩大,今年新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实现了对全国60%以上二氧化 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还启动了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推动出台《关于推进绿色低碳 转型 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先后制定30余项制度规 范,初步形成多层级、较完备的碳市场法规 ...
美的主导的空调碳足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新浪财经· 2025-08-12 11:38
行业标准发布 - 家电行业首个产品碳足迹国家标准《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房间空调器》(GB/T 46027-2025)正式发布 [1] - 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 [1] - 标准由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主导编制 [1] 行业影响 - 标准发布标志家电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1] - 标准适用于房间空调器产品的碳足迹量化 [1]
武汉企业首次发布产品碳足迹报告
长江日报· 2025-07-23 00:53
产品碳足迹核算实践 - 汉水神农公司推出神农溪矿泉水并在湖北省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发布碳足迹报告 首次实现一瓶矿泉水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透明化[1] - 每瓶550毫升矿泉水碳足迹总值为232.4克二氧化碳当量 其中原材料获取阶段占比约50% 回收与废弃处置阶段占比约25%[3] - 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采用环保材料降低产品碳足迹 并通过购买湖北碳配额实现首批1万瓶矿泉水碳中和[3] 碳足迹平台建设与应用 - 湖北省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定位为全省碳足迹数据归集中心和管理平台 实现碳足迹核算、认证、标识、披露一体化管理[3] - 企业通过平台填报数据可自动生成碳足迹报告并申请专属二维码碳标识 消费者可通过扫码查看产品碳足迹信息[3] - 省内已有一批企业入驻平台 包括襄阳茶业公司对高香茶进行碳足迹核算 得出每公斤茶叶碳足迹为19.39公斤二氧化碳当量[4] 行业低碳发展影响 - 碳足迹核算帮助企业识别关键减排环节 如茶叶企业可从运输、原料获取和生产加工环节实施减碳措施[4] - 企业碳足迹实践为行业低碳发展提供参考范例 为消费者选择低碳产品提供依据 并推动区域低碳经济发展[4]
光伏领域,全球首个立项!
中国电力报· 2025-07-22 22:29
行业动态 - 三部门联合发布新增两大电力职业:电力可靠性管理员L和电力聚合运营员L/S,以及风电场叶片维修工等4个新工种 [3] - 全球光伏领域首个产品碳足迹国际标准提案《光伏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第1部分:光伏组件》正式立项,为光伏组件碳足迹核算提供统一方法学 [3] - 中国渤海垦利10-2油田群开发项目(一期)投产,标志着我国海上最大规模浅层岩性油田进入生产阶段 [3] 企业动态 - 国家电网以5484亿美元营收位居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榜首,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分列二、三位,中国海油等10家能源电力企业进入前100强 [5] - 南方电网完成台风"韦帕"抢修,粤桂琼复电率达97.1%,累计出动应急人员25950人次、车辆5953台次 [5] - 中国核电设立中核山东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山东省内能源项目 [7] - 华电新能拟用155.92亿元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 [7] - 蔚来能源总部入驻武汉光谷,将以千座换电站年产能的制造中心为核心加速发展 [7] 地方进展 - 广东零碳智慧产业园预计2027年投产,将为大湾区提供不少于40%的动力电池再生材料 [8] - 海油工程珠海基地交付24套2000米级超深水吸力锚,应用于巴西Mero二期项目,安装水深超2000米 [8] 国际动向 - 中国能建承建的科特迪瓦必欧雅46兆瓦生物质电站电气倒送电成功,建成后年发电量3.48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8万吨 [10]
重庆首笔“产品碳足迹”挂钩贷款落地
人民网· 2025-07-05 10:09
绿色金融创新 - 重庆农商行成功落地重庆市首笔"产品碳足迹"挂钩贷款3000万元,采用电力电缆"产品碳足迹"利率挂钩模式 [1] - 该贷款模式支持企业融资的同时调动企业节能减排积极性,助力重庆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和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1] - "产品碳足迹"指衡量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包括原材料开采、生产、分销、使用到最终处置等环节 [1] 政策背景 - 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发布《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鼓励金融机构基于碳足迹信息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 [2] -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对基于碳足迹信息的金融产品服务做出指导 [2] - 金融机构积极响应政策,探索尝试相关绿色金融产品 [2] 贷款案例 - 重庆某电线电缆公司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其电力电缆产品获得"产品碳足迹"认证报告及证书 [3] - 重庆农商行两江分行主动对接企业,发放"产品碳足迹"挂钩贷款3000万元,贷款利率与企业碳足迹挂钩浮动 [3] - 该贷款产品既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又激励企业控碳减碳,同时降低融资成本 [3] 公司战略 - 重庆农商行已推出碳排放权抵质押贷款、碳汇+绿色贷款等多款碳金融产品 [4] - 公司表示将继续落实绿色金融政策,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4] - 未来将助推重庆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和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4]
生态环境部:研究重点产品碳足迹因子,打通管理“全链条”
第一财经· 2025-06-26 02:55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进展 - 生态环境部正加快推进煤电油气、钢铁、水泥、石化及交通等重点领域产品碳足迹因子研究,探索全链条管理[1] - 国内已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两大基石"(规则标准+因子数据)和"三项制度"(标识认证、分级管理、信息披露)[1] - 截至2024年底发布70余项碳足迹核算国家标准和100余项团体标准,电力碳足迹因子已投入应用[1] 政策与标准建设 - 15部门联合印发《碳足迹管理体系实施方案》,明确22项任务覆盖全流程和全产业链[2] - 政府计划将产品碳足迹要求纳入政府采购标准,涉及绿色建材等8类采购需求[2] - 生态环境部将优先推进基础能源和原材料领域碳足迹因子研究,推动国际数据互认[6] 商业应用创新 - 阿里巴巴"88碳账户"和京东"青绿计划"分别展示356万件低碳商品,建立消费者碳行为激励体系[3] - 建设银行推出"碳数贷"支持中小企业碳管理,民生银行落地全国首笔2000万元汽车碳足迹挂钩贷款[5] - 兴业银行长春分行发放2900万元碳足迹挂钩贷款,利率与制造企业碳排放量动态挂钩[5] 区域实践与金融支持 - 青海省为460家企业建立碳账户,四川省发放超10亿元碳足迹贷款[6] - 湖南省通过碳账户平台完成274份碳核算报告,29家企业获1.8亿元授信[6] - 金融机构正通过差异化利率将碳减排成果直接转化为企业经济效益[5][6] 国际协作方向 - 生态环境部计划推动国内核算标准、因子数据及人员资质获得国际认可[7] - 将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以提升话语权,强化产业链减污降碳协同效应[6][7]
北京市启动首批国家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
新京报· 2025-06-06 10:43
北京市计算机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启动 -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海淀区政府联合举办"碳迹北京 标识未来"2025年世界认可日活动暨北京市计算机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启动仪式,标志着北京在推动产品碳足迹认证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1] - 交通银行北京分行与中环联合认证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认证机构签署绿色低碳认证增信合作协议,将共同探索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产品及服务,推进碳足迹与碳交易机制衔接 [1] - 这是北京市首次由金融机构和认证机构在绿色低碳领域达成合作意向,将激励企业低碳转型,提供更多绿色低碳产品和服务 [1] 试点工作机制与参与企业 - 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市生态环境、发改、经信等部门联合建立健全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机制,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等内容 [2] - 目前已有联想等19家计算机企业的23类产品申请参与试点 [2] - 到2027年,北京市将完成不少于15款计算机产品的碳足迹认证,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典型案例 [2] 五项重点任务 - 参与试点认证产品专项规则编制,组织开展碳足迹标识认证能力建设 [3] - 推进试点企业建立产品碳足迹保证体系、开展产品碳足迹实景数据收集和核算方法研究 [3] - 推进建立低碳技术推广目录、加强数字化技术在碳足迹标识认证领域的应用 [3] - 加强监管,包括数据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产品碳标识认证跟踪监管 [3] - 探索产品碳足迹与相关碳管理政策衔接,加强产品碳足迹认证激励支持 [3] 产品碳足迹定义 - 产品碳足迹是衡量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指标 [4] - 产品碳足迹详细记录产品从原材料开采、制造、运输、销售到使用和废弃处理全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