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金融

搜索文档
永新光学曹志欣:以“超前半步”穿越周期
上海证券报· 2025-09-12 18:42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转型 - 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实控人之一、副董事长曹志欣从基层市场部员工起步,深入产线并承担基础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 [3] - 公司从传统光学显微镜制造商成功转型为科技型高端科学仪器公司,并通过溢倡(上海)管理有限公司构建"产业+金融"双轮驱动新模式 [3] - 1997年成立初期主要经营传统显微镜产品,利润率较低,后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并拓展新业务领域 [4] - 1998年与美国Symbol合作进入条码扫描光学零部件生产领域,迈入精密光学元器件赛道 [4] - 2008年完成收购江南光学仪器厂(后更名为南京江南永新光学有限公司),获得深厚光学技术积累,该企业拥有82年历史并曾生产中国第一台生物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 [4] 光学技术定位与业务布局 - 光学镜头被定义为AI的"眼睛",公司从光学元件供应商向智能视觉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卡位机器视觉这一人工智能核心赛道 [5] - 聚焦发展领域包括机器视觉与医疗光学,重点填补国内医疗光学镜头空白(如内窥镜光学零部件)并推进光学显微镜高端国产化替代 [5] - 江南光学仪器厂被誉为"中国光学的摇篮",其技术积累成为公司发展重要里程碑 [4] 产业投资战略模式 - 2025年上半年溢倡正式成立投资部并组建专业团队,加速"产业+金融"双轮驱动战略 [6] - 在新能源、高端制造、具身智能等熟悉赛道发挥产业主导作用,由内部团队作为GP牵头组建产业并购基金,实施"投资+产业赋能"模式 [6] - 在需要生态伙伴支持的领域采用协同模式,以母基金投资方式实现资源互补与风险共担 [6] - 推行"3+1"战略体系:行业龙头链主产业基金、上市公司并购基金、新能源与算力类固收基金,以及香港产业资本平台 [6] - 坚持不盲目跟风的差异化路线,定位为"超级联系人",将实业积淀转化为科技创新资本动能 [6] 新能源产业与外资引入 - 30亿元光伏电站开发体量中15亿元用于组件采购,形成带动创新、孵化技术与引入外资的绿色通道 [8] - 当前光伏组件成本持续走低,部分地区光伏电站回本周期压缩至8年左右,年化收益周期可跑赢部分传统股权项目 [8] - 新能源资产具有标准化高、规模大、期限长特点,匹配主权基金和保险等长期资本的风控需求 [8] - 在四川推进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已实现盈利,"绿色资产+稳定收益"模式正快速吸引海外资本 [8] - 通过跨境绿色资产证券化设计,将优质电站资产打包发行RWA产品,帮助地方政府优化资产结构并引入长期外资 [8] - 新能源项目作为与外资建立信任的起点,已与多家海外主权基金和家族办公室建立合作意向 [9]
宁德时代20亿落子厦门!
起点锂电· 2025-08-20 10:36
第八届起点钠电高峰论坛 - 活动主题为全链条技术产能跃升 GWH级出货"真"元年,规模600+,将于2025年8月28日在深圳举办 [2] - 总冠名单位为金钠科技,协办单位包括天能钠电等20余家钠电产业链企业 [2] 宁德时代厦门布局 - 8月20日新成立厦门时代新能动力科技,注册资本20亿元,全资持股,业务涵盖电池制造销售等 [2][3] - 在厦门累计投资超350亿元,形成"产业+金融"深度合作模式 [4][10] - 产能建设:厦门时代锂电基地总投资130亿元,一期60GWh(一阶段已投产,二阶段30GWh投资50亿元,2026年试产)[5][6] - 合资企业:2021年与ATL合资成立厦门新能安(中型电池),二期18GWh项目投资120亿元,2025年底试产 [7][8] - 研发投入:30亿元电化学储能系统项目2025年投用,打造国际领先研发平台 [8] - 换电生态:时代电服2021年成立,计划2025年建1000座换电站,中期目标3万座 [8] - 资本运作:设立多只基金(博裕3亿元、隐山3亿元、碳中和基金7亿元/总规模50亿元)[9][10] 厦门锂电产业集群 - 除宁德时代外,海辰储能/中创新航/中能瑞新等头部企业聚集 [11] - 海辰储能:全球储能电池出货第三(2024年),厦门基地产能45GWh,2025年订单超30GWh [12] - 中创新航:福建公司注册资本增至39亿元,60GWh项目(一期投产,二期2026年试产)[13] - 中能瑞新:30GWh储能基地总投资81亿元,一期5GWh计划2026年试产 [14] - 产业成果:2024上半年福建锂电池出口635.68亿元(同比+21.97%),厦门港占比96% [14]
左手增持右手质押,透视深圳前首富林立的资本腾娜“棋局”
搜狐财经· 2025-07-21 04:51
民生银行股价表现与股东动态 - 民生银行H股股价创下新高达到5.55港元,A股也达到近年高位[2] - 深圳立业集团通过香港立业公司增持民生银行H股1.99亿股,总持股达21.66亿股,占总股本4.945%,逼近举牌红线[2] - 立业集团持有民生银行19.67亿股中12.29亿股处于质押状态,质押比例约60%[24] 林立个人背景与资本版图 - 林立以906亿元持股市值位列2025《新财富》500创富榜第24位,深圳十大富豪之一[4] - 早期经历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员、中国银行支行行长等,1990年通过深交所"老五股"赚取第一桶金[5] - 1995年创立立业集团,注册资本100亿元,个人持股99.9%[7][6] 资本运作案例 - 2002年以2900万元收购江门证券51.79%股权,后更名为华林证券,2023年末持股超60%[9] - 2003年以5.2亿元购入中国平安3.6%股份,2007年上市后增值数十倍,收益超200亿元[11] - 2015年作为第二大发起股东参股微众银行(持股20%),2024年该行估值超3000亿元[12] - 2023年通过子公司立业工业以23.84亿元收购中集集团5.1%股份[13] 产业布局与战略 - 立业集团资产版图涵盖新能源、锂能、生物医药、综合金融等,控参股子公司超百家[20][19] - 采用"产业+金融"模式,2023年明确将坚持该发展策略[18] - 2001年收购立业制药,2004年进军电力科技,2022年成立锂能业务板块[19] 股权质押动态 - 立业集团持有华林证券17.40亿股中5.74亿股被质押,质押比例约33%[24] - 2025年6月质押1.09亿股华林证券给邮储银行和中国银行,3月累计质押1.27亿股给江苏银行和浦发银行[24]
高淳农商银行与江苏润淳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江南时报· 2025-06-17 23:48
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 高淳农商银行与江苏润淳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双方高层管理人员出席 [1] 高淳农商银行支持民营企业举措 - 高淳农商银行以"全力惠民企 再展新作为"劳动竞赛为抓手 深入了解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困难 [3] - 发挥网点覆盖广、贴近民营小微的优势 提供定制化金融方案 [3] - 围绕民营企业供应链生态 提供灵活授信、理财规划、风险适配保险等多元服务 [3] - 计划不断优化"产业+金融"合作模式 拓展服务场景 丰富金融产品供给 [8] 江苏润淳环境集团业务情况 - 作为高淳区危险废物处置关键力量 深耕环保领域 [5] - 构建从危废收运到检测鉴定的完整业务链 [5] - "绿岛"项目助力中小企业破解危废处置难题 [5] 合作意义 - 为江苏润淳环境集团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解决融资痛点 [8] - 是"产业+金融"深度融合发展新生态的有效探索 [8]
这家券商,董事会改组!
证券时报· 2025-05-30 02:57
德邦证券国有实控进程 - 德邦证券于2025年5月29日完成董事会改组,新一届董事会共11人,其中控股股东山东财金集团提名的4名非独立董事和2名独立董事均当选,标志着公司正式步入国有实控阶段[1][3] - 此次改组是2024年9月证监会批复山东财金集团入主后的关键动作,实现了党管金融政策落地与建设一流投资机构的要求[3][4] 治理结构优化 - 第五届董事会首次会议推选梁雷担任董事长,科学厘清治理边界,提升决策规范化与高效化[3][4] - 公司将在保留市场化机制的同时落实国资监管要求,保持运作独立性,并围绕山东财金集团"1145"发展战略协同资源[3] 战略协同与业务发展 - 山东财金集团的控股为德邦证券提供信用背书,拓宽融资渠道并降低融资成本,同时优化股权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7] - 公司已成功发行山东省首单绿色金融债券(2024年11月)和淄博市财金控股集团公司债(2025年4月),在山东区域债券发行规模突破220亿元[8] - 2025年与浙商银行济南分行等机构达成近20项战略合作,加速接入省内业务[8] 金融创新与服务升级 - 德邦资管2025年2月发行"德邦-山科租赁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5月发行省内首单革命老区ABS,强化"产业+金融"资源整合[9] - 公司通过股债业务、ABS及公募REITs创新,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成为山东财金集团金融矩阵生态的重要支点[9]
巴西“三剑客”拟收编斯凯奇 产业+金融铸造消费品帝国创富2160亿
长江商报· 2025-05-12 00:25
收购交易 - 3G资本将以94亿美元收购斯凯奇 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交易 交易完成后斯凯奇将私有化退市 [1] - 斯凯奇是全球第三大运动鞋零售商 2024年销售额达89.7亿美元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额24.1亿美元 同比增长7.1% [9] - 斯凯奇在中国已开设近3500家线下门店 在中国消费者中知名度较高 [1][9] 3G资本背景 - 3G资本由巴西"三剑客"雷曼、马塞尔和贝托于2004年成立 采用"产业+金融"双轮驱动模式 [1][8] - 公司曾收购汉堡王、亨氏、百威啤酒等消费品巨头 2024年已退出亨氏投资 [8][9] - 202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 三位创始人身家合计2160亿元(雷曼1300亿 马塞尔435亿 贝托425亿) [1][9] 创始人发展历程 - 雷曼1971年以80万美元收购加兰蒂亚经纪公司 复制高盛精英管理体制 吸引马塞尔和贝托加入 [2][4] - 1982年以2400万美元收购美洲商店70%股份 贝托运营6个月后估值提升至1亿美元 [4] - 1980年代末以6000万美元收购博浪啤酒 后合并为美洲饮料 成为全球啤酒业跳板 [6] 投资策略 - 3G资本采用"投资+管理"模式 区别于纯财务投资者 [8] - 2007年投资CSX铁路公司4年回报率80% 2008年以520亿美元控股百威啤酒 [8] - 投资标的聚焦美国消费领域 被称为"美国人的餐桌 巴西人的神话"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