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崛起

搜索文档
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湖南奋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央视网· 2025-09-27 12:08
以支点建设为牵引加强省际协作和区域合作,湖北推动鄂湘赣创新联盟合作常态化、长江中游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创建,九大类社保事项在鄂湘赣三省通办。 大别山革命老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一批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多点开花,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合作更加紧密。 湖南奋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十四五"期间,湖北、湖南不断壮大现代产业集群,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区域协同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 劲动能。 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在湖北,沿江高铁汉宜段、襄荆高铁即将全线贯通。届时,武汉、襄阳、宜昌形成"1小时高铁圈"。"十四五"期间,湖北省高铁总里程达2155公里,同时, 鄂州花湖机场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建成投用,枢纽能级显著增强。 现代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武汉光谷科创大走廊带动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跨入万亿级;十堰、襄阳等汽车产业集群,宜昌、荆州等磷化工产业集群加速成 长。"十四五"时期,全省经济总量突破6万亿元,年均增长7.1%。 湖南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目前,湖南已拥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 群5 ...
高铁“成环” 中部大省下一盘“大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15:50
作为"呼南通道"关键工程,襄荆高铁既能与荆荆高铁、汉十高铁、汉宜铁路形成湖北武汉、宜昌和襄阳"金三角"内环线,又 能衔接在建的沪渝蓉高铁武宜段、宜兴高铁和既有的郑渝高铁形成串联湖北主要城市群的大环线。 如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所说,不同于郑州、合肥等中部省会城市位于省 内地理中心,武汉居于湖北省内偏东。从地图上看,湖北西边面积更宽,逐渐向东收窄,如果只打造武汉单一枢纽,不利于 辐射鄂西北和鄂西南。 多点"落子",激活全盘。今年的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成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呼南高铁襄阳至荆门段, 加快形成高铁环线,打造三大都市圈"一小时"出行圈。 进一步来看,这种交通环线还将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当前,湖北正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在当地看 来,高铁环线的开通有望加强汉襄宜"金三角"辐射力,向北联动中原城市群,向南对接长株潭,向东融入长三角。 不只是湖北,不久前,河南当地媒体也提出了有关中原版"环线高铁"的设想。当高铁"成环",背后的潜力几何? 继"米"字形高铁枢纽之后,环形高铁成了不少省份的又一目标。 近日,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透露,襄 ...
武汉市党政代表团赴南昌学习考察:加强交流沟通、深化务实合作,共同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
长江日报· 2025-09-22 01:03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9月20日至21日,省委常 委、市委书记郭元强率领武汉市党政代表团赴江西省南昌市学习考察,加强交流沟通,深化务实合作。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赣 江新区党工委书记李红军,南昌市委副书记、市长高世文会见武汉市党政代表团一行并陪同考察。 郭元强在会见中代表武汉市委、市政府对南昌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向南昌长期以来对武汉的关心支持表示感 谢。他说,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责任,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 部署。武汉与南昌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同为中部地区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城市。近年来,南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 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会引领战略,加快推进"一枢纽四中心"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取得显著成效,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值 得武汉学习借鉴。武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转型发展,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 代武汉之"重",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展现新气象。希望两地以本次 ...
武汉南昌双城记: 黄鹤楼和滕王阁的双向奔赴
长江日报· 2025-09-22 01:03
国庆和中秋假期要来了,社交平台上,武汉和南昌双城出游线路火出圈。如今,外地游客来武汉,会顺道再去一趟南昌;在南昌旅 行的游客,也会拐来武汉,两城已成为一条黄金旅行线路。有网友这样推介:武汉和南昌,连早餐都可以跨省双拼,吃完热干面,再吃 南昌粉。 通达交通为双城旅行提供了必要条件,1小时51分钟,就能从武汉乘坐动车抵达南昌。未来,两城交通还将提速——今年5月,《中 部六省省会城市交通运输协同发展合作倡议》发布,加速沿江、京九、呼南等干线铁路建设,届时,将实现武汉至南昌1小时30分钟直 达。 两城不仅地缘相近,也人文相亲。 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共同见证了长江的波澜壮阔,也承载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 从长江大桥到八一大桥,从南昌起义到八七会议,武汉和南昌一衣带水。 武汉的排骨藕汤,煨的是家长里短的温情;南昌的瓦罐煨汤,煲的是市井百态的滋味。 "科技合作交流持续开展""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联合发行旅游一卡通"……这些年,武汉和南昌不断激活"联动密码",推动两城协同 发展。 科技领域,鄂赣湘三省科技部门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框架协议》,每年举行一次科技联席会议;成立长江中游城市群科 技成果转化促进联盟 ...
湖北公路水路投资连续两年位居中部第一 “十四五”交通重大任务和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长江商报· 2025-09-04 00:03
交通投资与建设进展 - "十四五"前四年全省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97亿元 同比增长43% 公路水路投资连续两年中部第一 [1] - 20项规划指标中高速公路里程 港口货物吞吐能力等9项指标已于2024年提前完成 [1] - 高速公路里程达到8184公里 "两纵两横"国家高速主通道改扩建工程加快启动实施 [2] 铁路网络发展 - 高铁总里程达2155公里 预计2025年底超过2500公里 跃升至全国前五 [2] - 营业里程5820公里 主要干线达19条 实现17个市州"市市通高铁" [6] - 武汉"米字型"高铁网基本成型 县市高铁覆盖率近50% [6] - 上半年铁路发送旅客8481.8万人次 同比增长4.7% [6] 水运与多式联运 - 高等级航道总里程2213公里 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超610万标箱 [2] - 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2020-2024年年均增长49.5% 远超国家15%指标要求 [3] - 宜昌三峡枢纽多式联运等4个国家示范工程通过验收 创建数量(8个)和命名数量(4个)全国第一 [3] - 长江沿线13个港区实现铁水联运 疏港铁路专用线增至18条 [6] 航空枢纽建设 - 鄂州花湖机场投入运营 累计开通104条货运航线 形成辐射五大洲的"123快货物流圈" [2] - 2025年1-7月花湖枢纽货邮吞吐量83.1万吨 同比增长56% 稳居全国第五 [2] - 天河机场第三跑道投用 年旅客保障能力达6800万人次 步入"三航站楼+三跑道+三千万量级"新阶段 [7] - 全省运输机场数量达8个 成功拥有4座国际机场 [6] 城乡交通与服务提升 - 综合客运枢纽建成30个 市州覆盖率100% 主要港口铁路衔接率100% [2] - 96%乡镇实现双通道通达 78.4%建制村通双车道 农村公交服务占比提升至58% [3] - 快递服务网点基本实现乡镇和行政村全覆盖 10个县市区纳入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名单 [3] 绿色交通与基础设施 - 城市新能源公交车辆占比达84.67% 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100% [3] - 运营绿色动力船舶145艘 数量位居长江流域第一 [3] - 完成公路桥梁"三年消危"行动 改造存量危旧桥梁超6000座 [3] 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中欧班列(武汉)辐射40个国家120个城市 连续两年开行量突破千列 [2] - 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12.82% 比全国低1.28个百分点 [3] - "十五五"时期将着力畅通大通道 构建大枢纽 强化大联运 推进铁水公空互联互通 [4] - 基本形成"双枢纽 多支线"民航发展格局 生产运输量稳居中部第一 [6] 创新经济领域 - 临空经济与3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建立战略合作 [7] - 低空经济联合200余家企业组建产业联盟 率先实现"全省低空一张网" [7] - 试点打造15个低空经济综合试验区 成功获批近百条低空航线 [7]
湖北:以支点建设为牵引 推动湖北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更加稳固
中国发展网· 2025-08-28 07:58
经济增长与总量指标 - 湖北经济总量从4万亿跨越至6万亿 增量超2万亿 相当于再造一个武汉 年均增长7.1% 其中3年增速居中部第1 [2] - 湖北经济总量占中部地区比重从19.5%提升至20.9% 主要经济指标大省领先且中部领跑 [2] - 武汉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 稳居中部省会城市第1位 襄阳和宜昌经济总量双双突破6千亿 居中部非省会城市前两位 [3] - 武汉都市圈经济总量突破3.6万亿 占全省比重超60% [3] 区域协调发展 - 湖北实施"强核 壮圈 兴群"战略 推动汉襄宜"金三角"协同发展 [3] - 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全线开工 2条"新城快线"公交化运营 打通32条断头路和瓶颈路 形成核心区1小时通勤圈 [3] - 花湖机场与天河机场形成航空客货运"双枢纽" 光谷科创大走廊带动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跨入万亿级 [3] - 郑渝高铁湖北段 荆荆高铁建成通车 汉宜和襄荆高铁将于年底全线贯通 形成武汉 襄阳 宜昌1小时高铁圈 [3] 城乡融合与县域经济 - 湖北百强县数量增至8个 总数全国第4 占中部地区近一半 千亿县实现零突破且有望达4个 [4] - 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6.7% 较"十三五"末提高3.44个百分点 [4] -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降至2.08 较"十三五"末下降0.17 [4] - 十大农业产业链(含茶叶和现代种业)综合产值突破万亿 区域公用品牌如江汉大米和潜江龙虾家喻户晓 [4] 基础设施与重大项目 - 沿江高铁湖北段 三峡水运新通道 引江补汉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 [1] - 武汉都市圈实现武鄂黄黄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 武大 武阳 硚孝(二期)和汉孝应高速正式通车 [6] - 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武汉至安庆段完工 2024年以来中三角集装箱航线累计开行1490航次 [6] - 武汉—鄂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建设 [6] 科技创新与产业协作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过预期 [1] - 湖北碳市场累计成交额超102亿元 占全国41.5%且稳居首位 [2] - "32232"科技合作工程持续推进 黄石 黄冈等离岸科创园(中心)投入运营 [6] - 武汉都市圈产业招商地图和制造业产业链地图编制完成 推动"研发在省会 制造在周边"协同模式 [6][7] 省际合作与对外开放 - 鄂湘赣九大类社保事项实现三省通办 旅游一卡通覆盖300多家景区 [5] - 武汉 长株潭 南昌都市圈产业协作深化 长江中游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创建 [5][6] - 依托中欧班列和花湖机场等国际货运通道 深化对外经贸合作 [6] - 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机制扩容至4个省会城市和12个观察员城市 [6] 民生服务与公共服务 - 1062项民生服务事项实现"一圈通办" 公积金互认互贷率先突破 [6] - 86%的县市建成三级医院 教联体覆盖80%以上义务教育中小学 [4] - "四好农村路" 寄递物流 充电桩和5G网络实现全覆盖 [4] - 成立长江中游城市群"双一流"高校 养老和急救等联盟 推动跨区域公共服务共享 [6]
“十四五”湖北经济总量跃上6万亿 提前一年完成经济增长总量指标
长江商报· 2025-08-20 23:51
经济增长表现 - 湖北省经济总量跃上6万亿新台阶 年均增长7.1% 其中3年增速居中部第一 [1][2] - 全省经济总量占中部地区比重从19.5%提升至20.9% 实现发展能级 速度 质效 后劲整体提升 [2] - 全员劳动生产率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等8项指标超过预期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等9项指标进展顺利 [1] 区域发展格局 - 武汉都市圈经济总量突破3.6万亿 占全省比重超过60% [2][3] - 襄阳 宜昌经济总量连续跨越两个千亿台阶 双双突破6千亿 居中部非省会城市前两位 [3] - 荆州 孝感 黄冈经济总量突破3千亿 十堰 荆门 黄石加速冲刺3千亿 [4] 产业集群建设 - 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跨入万亿级 [3] - "汉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 宜荆荆磷化工产业集群加快成长 [3] - 茶叶 现代种业等十大农业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万亿 [6] 基础设施进展 - 沿江高铁湖北段 三峡水运新通道 引江补汉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 [1] - 郑渝高铁湖北段 荆荆高铁 保神高速建成通车 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 [4] - 沿江高铁汉宜段 襄荆高铁年底全线贯通 将形成武汉 襄阳 宜昌1小时高铁圈 [4] 县域经济发展 - 湖北百强县数量增加到8个 总数全国第四 占中部地区近一半 [5] - 千亿县实现零的突破 有望达到4个 [5] - 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7% 比"十三五"末提高3.44个百分点 [5] 区域协同合作 - 鄂湘赣三省推进汉湘桂运河 呼南高铁宜常段等重大工程协同 [7] - 九大类社保事项实现三省通办 旅游一卡通覆盖300多家景区 [7] - 深化鄂港合作 京堰协作 与京津冀 长三角 粤港澳等区域合作更加紧密 [7] 绿色发展成效 - 长江干流和丹江口库区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 [2] - 提前完成478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任务 江豚数量达到1249头 [2] - 湖北碳市场累计成交额超102亿 占全国41.5% 稳居首位 [2]
向“新”而行,向“实”发力——郑州银行书写中部崛起新样本
国际金融报· 2025-08-13 03:14
核心观点 - 郑州银行深度融入河南省"五个强省"建设战略 通过精准金融供给支持区域经济发展 实现自身从规模银行向价值银行的转型 [2][4][10] 战略定位 - 公司明确作为金融豫军核心力量 聚焦"两高四着力"行动纲领 响应金融"五篇大文章"战略指引 [2][5][6] - 将区域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动力 通过服务地方经济、中小企业和城乡居民实现高质量发展 [4][14] 财务表现 - 2024年末实现存款增速12.07% 显著超越河南省金融机构8.81%的平均增速 [3] - 2025年一季度资产总额突破7000亿元达7065.3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4.46% 贷款总额突破4000亿元 增长3.24% [3] - 2024年科技金融贷款增长148.66亿元 增幅达44.50% [8] 业务发展 对公业务 - 围绕河南省"7+28+N"产业链群 成立7个产业调研小组深入分析产业链运作机制 [6] - 2025年7月与安阳市达成合作 未来三年提供不低于300亿元信用支持产业园区建设 [7] - 截至2024年重点支持14个全市"三个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包括中原科技城智能科技产业园等 [7] 科创金融 - 重点扶持芯片设计、超硬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低空经济等科技型企业 [8] - 增设4家科技特色支行 加大对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的金融供给 [8] 县域经济 - 创新推出"乡村振兴贷""大蒜贷""辣椒贷"等特色产品 [8] - 截至2024年末普惠型涉农贷款较年初增长12.94亿元 增速16.09% [8] - 布局2300多个惠农服务点 联动5179户商户打造服务网络 累计发行乡村振兴卡25.85万张 [8] 民营经济 - 针对小微企业推出12款特色金融产品 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实现5个工作日内办结 [9] - 2024年末民营企业贷款户数达70287户 同比新增1644户 [9] - 2025年一季度末个人贷款规模达935.78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2.88% [9] 转型举措 - 提出"对外客户体验第一 对内提升效率第一"战略指引 推进系统性转型 [10][13] - 精简部门设置和职能合并 减少部门壁垒 优化管理体制 [11] - 强化人才建设 通过外引内训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11][12] - 建立总分协同机制 夯实政务金融基础 为产业金融发力创造条件 [13] - 全面启动风险内控转型 优化押品评估、放款审核、贷后管理等流程 [13] 区域经济背景 - 河南省2024年产业链群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2.4%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9.2% [6] - 全省工业经济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涵盖40个工业行业大类和197个中类 规上工业企业2.8万家 [6] - 2024年河南民营经济贡献全省55%以上GDP 郑州聚集超120万户民营企业 [9]
善用地利之便 凝聚人和之力——重走英雄路②
人民日报· 2025-08-06 04:33
核心观点 - 红色精神推动地区发展转型 通过传承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核 结合区位优势与产业升级 实现经济跨越式增长 [1][3][4] 区位优势分析 - 山水格局形成天然战略屏障 境内河流纵横、湖泊密布 桃花山"山回路转、地势险要"的地理特征为历史军事行动提供游击战争绝佳屏障 [2] - 现代交通枢纽优势凸显 岳阳港华容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码头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与浩吉铁路交会点 实现西北煤炭南运 降低运费并缩短运输时间 [2] - 战略区位叠加政策红利 抓住长江经济带发展与中部地区崛起国家战略机遇 形成通道畅、项目旺的发展态势 [2] 产业发展现状 - 能源与物流产业成为新增长点 电力储能、粮油仓储物流项目相继落地 推动能源消费与现代物流产业升级 [2] - 现代农业与食品加工业规模突破 产业产值达430亿元 带动超20万人就业 涵盖芥菜种植、鱼虾养殖、皱皮柑及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 [3] - 农文旅融合基地建设 现代化果园面积达500多亩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群众参与模式提升产品附加值 [3] 基础设施升级 - 铁水联运枢纽投入运营 煤炭运输码头进入调试阶段 连接浩吉铁路与长江水道 增强物资集散能力 [2] - 战备设施转型经济通道 昔日河湖水网升级为物畅其流的黄金水道 支撑区域物流体系重构 [4]
发力下半年,湖北再提这条“黄金水道”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6 00:02
交通投资完成情况 - 2025年上半年湖北省累计完成交通投资1041.6亿元 占年度目标的51.9% 同比增长1.8% 投资总量居全国第三和中部第一 [1] - 下半年锚定全年确保2000亿元和力争2200亿元交通运输投资目标 [1] 汉湘桂大通道项目进展 - 汉湘桂内河航运大通道全长约3200公里 规划起点陕西安康终点广西钦州 湖北段占比接近通道总长的一半 [1] - 汉江三船闸一航道前期工作提速 兴隆至蔡甸2000吨级航道整治和兴隆枢纽2000吨级二线船闸等项目进展顺利 [1] - 汉江碾盘山至兴隆段航道整治工程(二期)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复 关键工程三船闸一航道已有三个项目取得工可批复 [4] 水运发展战略意义 - 水运是价格最低的运输方式 湖北在中部六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中最低 [3] - 汉湘桂黄金水道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打通南北水运大通道 中西部地区可通过低成本水运直达沿海港口 [3] - 湖北实施枢纽提能战略 提升支点开放辐射力 加速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3] 年度建设目标规划 - 2025年计划开工汉江三船闸一航道项目 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 [4] - 新增港口通过能力2000万吨 高等级航道里程突破2300公里 [4] - 港口集装箱通过能力达600万标箱 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 [4] 多式联运与数字化转型 - 以多式联运为抓手促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1] - 全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 加快培育交通运输领域新质生产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