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化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利通区:新型工业化跑出“加速度”重大项目引领产业升级
中国新闻网· 2025-07-04 10:07
光伏电池项目 - 宁夏亿晶光电5GW光伏电池项目总投资2.05亿元,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8亿元,带动400余人就业 [1] - 项目引进4条智能化生产线,达产后可年产2.5GW高效电池组件,入选江苏省智能制造工厂名单 [3] 利通区重点项目规划 - 利通区围绕64项年度任务、15项关键指标,谋划实施111个重点项目 [3] - 已组织申报5个国债项目,申请资金7300万元,预计带动社会投资6.93亿元 [3] - 2025年计划实施11个工业项目,总投资8.77亿元 [4] 企业动态与产业转型 - 东星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绿色智能制造包装产业园项目年产3万吨,预计年产值超7亿元,推动传统制造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3] - 利通区重点培育清洁能源、现代纺织、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 [3] 就业与民生效益 - 规划的15个制造业项目将创造1.19万个就业岗位 [4] - 17家企业正在实施设备更新计划 [4] 政策支持与资金补贴 - 通过区级领导包抓机制和企业问题清单销号制度,去年累计为企业兑付奖补资金107万元 [3] - 帮助20余家企业争取自治区级补贴超5000万元 [3]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改性尼龙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市场规模及前景展望:下游应用领域持续拓展,改性尼龙规模突破百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1 01:10
改性尼龙行业概述 - 改性尼龙是通过添加填料或增强剂对尼龙进行改性处理的工程塑料,具有优异机械性能、耐热性和加工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及机械制造等行业 [1][5] - 改性方式包括填充改性、共混改性、交联改性、形态控制和层化处理,主要产品包括增强尼龙、阻燃尼龙、透明尼龙、耐磨尼龙等 [3][5] - 材料特性包括高强度、高机械模数、耐磨损、耐疲劳、耐化学药品、抗电性、耐燃性及尺寸安定性佳 [7] 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改性尼龙行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依赖进口技术和原料,应用集中在纺织、机械零件等传统领域 [8] - 90年代家电、汽车等行业兴起推动需求增长,企业开始引进国外技术实现玻纤增强尼龙、阻燃尼龙国产化 [8] - 2010年后进入技术创新阶段,产品向高性能、多功能、绿色化发展,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参与全球竞争 [8]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改性尼龙市场规模从2017年41.76亿元增长至2024年10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3.62% [1][17] - 全球市场规模从2017年89.99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156.7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8.25% [16] - 中国尼龙产量2024年达459万吨,同比增长6.25%,为改性尼龙提供坚实原料保障 [12]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尼龙基础材料(二元酸、二元胺)和改性添加剂,中游为各类改性尼龙产品,下游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部件、机械工业等领域 [10] - 汽车领域需求显著,2023年中国汽车产量突破3000万辆,2025年1-5月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0.9%,轻量化趋势推动以塑代钢 [14] 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大企业主导高端市场、中小企业深耕细分领域"格局,技术壁垒和下游认证为核心竞争要素 [20] - 主要企业包括金发科技、恒申新材、神马股份等,其中金发科技2024年改性塑料营收320.75亿元(+18.95%),恒申新材化工营收17.46亿元(+19.51%) [20][23][25] 技术发展趋势 - 高性能增强:晶须增强和碳纤维增强技术提升力学性能,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 [27] - 合金化:与聚烯烃、弹性体等复合改善韧性、降低吸水性 [28] - 纳米技术:纳米填料提升刚性、耐磨性及阻燃性,应用于电子封装等领域 [29][30] - 环保阻燃:无卤阻燃尼龙(磷系、氮系)替代传统卤系阻燃剂 [31] - 功能性拓展:防静电、导电及磁性尼龙满足电子设备、矿山机械需求 [32] - 综合技术整合:结合3D打印、智能制造实现精细化开发与场景定制化 [1][33]
十二夏天智能食品产业园正式启动 构筑食品工业数字化新序章
中国食品网· 2025-06-26 08:00
公司发展历程 - 品牌初创期深耕印尼燕窝贸易,产品远销全球高标准市场,奠定品质与安全严苛追求基因 [3] - 2016年开创即食燕窝、鲜炖燕窝、燕窝粥等品类,并拓展至健康方便食品领域 [3] - 2022年自建行业首条碗装自动化高速产线,并依托印尼溯源码燕窝工厂把控上游优质原料 [3] - 强化"Faster, Healthier and Cheaper"品牌理念,推出燕窝粥、谷物碗、花胶羹等明星产品系列 [3][4] 厦门产业园概况 - 产业园总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投资过亿,预计投产后年产值达30亿元 [4] - 园区集上游供应链、食材前处理、食品研发实验室、自动化生产、科研检测、物流集群于一体 [3][6] - 采用高度智能化生产线,实现从投料到出品关键环节极高自动率,树立国内健康方便食品生产自动化新标杆 [6] - 采用国际高标准十万级无尘洁净车间,食品安全环境保障对标制药行业 [7] 技术创新与行业地位 - 自建食品研发实验室,与江南大学、集美大学等机构深度联动,汇聚国内外权威科研力量 [7] - 已参与起草方便粥制品行业标准、《燕窝粥》团体标准、《粥类罐头质量通则》国家标准等 [7] - 现有产线具备22项权威资质认证和全流程化验检验体系,新产线智能系统深化升级将强化技术壁垒 [9] - 推动行业向"清洁标签、真材实料、保持创新"方向升级 [9] 战略布局与行业影响 - 从世界甄选优质原料(如印尼溯源燕窝、新西兰乳源、全球超级谷物),采用食品级安全包材 [9] - 通过清洁标签创新工艺实现产品0添加且保持好口感,贯穿精密化验检测流程 [9] - 产业园启动正值中国食品工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关键时期,2026年投产后将带动行业整体升级 [11] - 目标成为全球食品产业引领者,提升"中国质造"在全球健康方便食品市场的竞争力 [11]
智能加注及洒水系统让矿山“尘埃落定”
中国能源网· 2025-06-24 09:19
智能加注及洒水系统投运 - 扎哈淖尔煤业公司智能加注及洒水系统正式投运,推动煤矿行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1] - 系统包括4台智能洒水车、5座智能加注站、16部车载粉尘传感器及20部户外粉尘传感器 [1] - 从研发到部署仅4个月,目前已稳定运行超5个月 [1] 智能加注系统技术特点 - 支持自动、就地、远程三种加注模式 [1] - 自动加注时智能机械臂自动对准加水口,全程无人干预 [1] - 采用"三维激光扫描+视觉SLAM"多模态融合感知架构,精准应对不同车型差异 [1] - 加注效率大幅提升,无需人员驻守,消除安全隐患 [1] 智能洒水系统技术特点 - 通过多类型粉尘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经叠置分析后下达任务、规划路径 [3] - 提供多种喷洒与操作模式,灵活适配各类场景 [3] - 自主研发的智能洒水车调度平台具备信息实时可视化、数据统计与台账导出、违规操作回溯与记录三大功能 [3] - 与智能安全管理平台打通,实现高效管理 [3] 系统运行成效 - 加水对位时间从5分钟缩至0.5分钟 [3] - 水车作业效率提升超50% [3] - 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约72万元 [3] - 模块化设计可灵活适配不同需求 [3] 未来发展规划 - 系统将在内蒙古公司广泛推广 [3] - 引领煤矿企业迈向智能绿色发展新征程 [3]
21亿收购落定,知名轮胎上市公司正式易主
搜狐财经· 2025-06-18 09:36
股权转让 - 红豆集团向苏豪控股协议转让24.50%股份(389425230股)过户登记手续已完成 [1] - 转让价格为每股5.44元,合计转让价款为21.18亿元 [4] - 江苏省国资委审批通过交易事项,苏豪控股成为控股股东,江苏省国资委成为实际控制人 [3] 公司战略与业务 - 公司将获得国资支持,推动国际化战略及智能制造、绿色化转型 [3] - 主要产品包括全钢子午胎、半钢子午胎、工程胎和斜交轮胎 [3] - 在中国、泰国、柬埔寨建有现代化轮胎生产基地,拥有多个知名品牌 [3] 财务表现 - 预计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亿元至5亿元,同比增加85.19%到131.48% [5] - 业绩增长受益于中国、泰国、柬埔寨三基地产销两旺 [5] 公司背景 - 公司于2016年9月1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3]
“南国新陶都”广西藤县打造陶瓷“智”造高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6-18 06:26
行业概况 - 广西藤县陶瓷产业历史悠久,唐宋时期已有生产活动,高岭土储量约6.7亿吨[1] - 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目前拥有40余条现代化生产线,陶瓷砖日产能达136.1万平方米,占广西总产能47%[3] - 行业年产值超百亿元人民币,带动就近就业近2万人[7] 产业升级 - 通过"数智化+绿色化"双引擎驱动升级,关键设备数控化率达98%,生产效率提升25%,运营成本下降10%[5] - 引入AI智能分选系统,缺陷识别正确率99.5%,处理速度2000件/小时,较人工提升40倍,用工成本减少25%[5] - 建成全国陶瓷产区光伏发电矩阵,蒙娜丽莎85兆瓦光伏项目年发电8100万千瓦时,年节约标准煤3.27万吨[5] 绿色转型 - 9家陶瓷企业屋面光伏总面积253万平方米,年发电2.5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8万吨[5] - 园区建成LNG应急调峰储备站,铺设供气管道超7000米,单位产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28%[7] - 成为广西首批全国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园区[7] 市场拓展 - 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地区[1] - 中和国际陶瓷交易中心2023年投入运营,重点拓展东盟和粤港澳大湾区市场[7] - 计划向艺术陶瓷、功能陶瓷等高端领域延伸产业链[7]
《关于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的意见》发布,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计量能力
环球网· 2025-06-15 00:56
政策文件发布 -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的意见》,这是我国制造业计量领域的首个政策性文件 [1] - 发文机关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发文字号工信部科(2025)132号,发布日期2025-06-13 [2] - 文件分类为产业政策,旨在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计量支撑 [2][4] 核心目标与规划 - 围绕强化计量供给、深化应用赋能、推进创新升级三大板块部署14项重点任务 [4] - 目标到2027年突破100项以上关键计量校准技术,制修订300项以上行业计量校准规范,研制100台套以上计量器具和标准物质 [4] - 计划培育50家以上仪器仪表优质企业,建设10家以上高水平计量校准技术服务机构 [4] - 展望2030年实现计量综合实力大幅增强,支撑制造业更高质量发展 [4] 具体实施举措 - 技术层面: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解决新兴领域"测不了、测不准"难题 [5] - 供给层面:加速高端计量器具研发,完善技术规范体系,培育仪器仪表企业 [5] - 应用层面: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检定服务,建设高水平技术服务机构 [5] - 升级层面:推动AI/大数据数智化改造,推广低能耗计量器具实现绿色转型 [5] 政策意义 - 文件是对《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积极响应 [5] - 标志着制造业向更精密、更智能、更绿色方向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5] - 将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注入计量动力 [5]
苏子孟:《2025年以来工程机械行业运行情况与全年展望》
工程机械杂志· 2025-06-14 07:11
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 2025年1-4月重点联系企业集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8.5% [3] - 1-4月12种主要产品中有7种内销量正增长,涨幅较大的包括平地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4] - 1-5月挖掘机销量101716台(同比+17.4%),其中国内57501台(+25.7%);装载机销量52755台(+14.1%),国内29607台(+25.4%) [4] - 1-4月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额189.47亿美元(+8.51%),出口180.7亿美元(+9.01%),其中整机占比71.5% [4] - 出口区域中亚洲占比44.08%,非洲增速最快达44.6% [6] 技术创新与转型 - 大型超大型轮式起重机、盾构机等高端装备研制成功并应用于重大工程 [7] - 电动化产品快速增长:1-4月电动装载机销量8139台(+255%),电动叉车占比达74.4%,升降工作平台电动率超91.5% [7] - 氢能、甲醇等新能源工程机械研发取得进展,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协同能力提升 [7] 2025年行业展望 - 预计全年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主要经济指标稳定提升 [11] - 出口额有望维持高位,受益于海外业务布局完善及国际认可度提升 [10] - 政策组合拳(财政+货币政策)将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 [10] 重点任务 -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研发新能源产品,保障供应链稳定 [13] - 拓展海外市场优化布局,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提升国际竞争力 [14] - 遏制"内卷式"竞争,发展中高端产品,创新服务模式 [14][15] - 利用AI技术赋能数字化转型,完成"十四五"绿色化、智能化目标 [16] - 筹备BICES 2025展会(9月23-26日),主题为"高端绿色,智慧未来",预计参展商2000家 [17]
苏子孟:《2025年以来工程机械行业运行情况与全年展望》
工程机械杂志· 2025-06-14 07:11
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 2025年1—4月行业重点联系企业集团营业收入累计同比增长10.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8.5% [5] - 1—4月12种主要产品内销量有7种实现正增长,涨幅较大的包括平地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6] - 1—5月挖掘机销量101716台(同比+17.4%),其中国内销量57501台(同比+25.7%);装载机销量52755台(同比+14.1%),其中国内销量29607台(同比+25.4%) [7] 进出口贸易表现 - 1—4月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额189.47亿美元(同比+8.51%),其中出口额180.7亿美元(同比+9.01%),进口额8.77亿美元(同比-0.86%) [8] - 1—4月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额同比+10.3%,整机出口占比71.5%(129.24亿美元,同比+8.45%),零部件出口占比28.5%(51.47亿美元,同比+10.4%) [9] - 出口增长显著区域:非洲(24.4亿美元,同比+44.6%)、亚洲(79.65亿美元,同比+16.1%)、南美洲(19.89亿美元,同比+14.8%) [9] 技术创新与转型 - 电动化产品快速增长:1—4月电动装载机销量8139台(同比+255%),电动叉车销量355927台(同比+16.8%,占叉车总量74.4%),升降工作平台电动率超91.5% [12] - 高端装备研发取得突破:大型轮式起重机、超大直径盾构机、超万吨米塔式起重机等参与国内外重大工程 [11] - 氢能、甲醇等新能源工程机械研发应用取得新进展,智能制造和产业链数字化协同能力增强 [12] 2025年行业展望 - 预计全年行业将保持平稳运行、稳中有进态势,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出口额维持较高水平 [15] - 国家宏观政策支持(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助力行业稳定运行 [15] 重点任务部署 -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研发新能源产品,保障产业链稳定 [18] - 国际化发展:优化海外布局,联合上下游协同出海,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19] - 遏制"内卷式"竞争:强化品牌建设,发展中高端产品,创新服务模式 [20] - 利用AI技术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开展专项研究 [21] - 推进"十四五"收官目标: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核心攻坚 [22][23] BICES 2025展会筹备 - 展会主题"高端绿色,智慧未来",预计展出面积超15万平米,参展商约2000家 [24] - 将展示行业最新技术成果及场景化施工解决方案,体现"十四五"发展成就 [24]
中国(广东)—东盟企业国际供应链合作联盟成立
中国新闻网· 2025-06-11 00:53
中国(广东)—东盟贸易促进与供应链合作机制建设对接交流会 - 交流会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 广东省贸促会等多个单位联合承办 旨在促进广东与东盟产业链供应链跨境合作 推动双向贸易投资增长 [1] - 近200位境外嘉宾参加 包括东盟国家政府部门官员 驻穗领馆总领事 国际组织 工商机构负责人 侨界 商界代表 [1] 中国(广东)—东盟企业国际供应链合作联盟 - 联盟致力于践行《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 集结中国(广东)及东盟各国产业链供应链领域的领军企业和优势资源 [1] - 聚焦产业数字化 智能化 绿色化转型 加强开放交流 沟通协作 共筑安全稳定 畅通高效 互利共赢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 [1] - 不定期组织开展经贸交流 项目合作 政策宣介 市场调研 咨询服务等活动 [1] 合作备忘录签署 - 广东省贸促会与越南工商会 老挝国家工商会 文莱国家工商会 马来西亚—中国商务理事会等签署合作备忘录 [1] 合作项目 - 促成七个合作项目 涉及金额超31亿美元 [2] - 包括广东省进出口有限公司与中国秦发集团的印尼煤矿投资合作 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NEWHUASHENG2022CO LTD的战略合作等 [2] 广东省贸促会表态 - 将协同各方充分发挥各自资源和渠道 为促进广东与各方在经济 贸易 科技 文化 教育 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搭建平台 发掘潜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