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集采
icon
搜索文档
拟合计斥资3.28亿元并购 透景生命能否挽回业绩颓势?
中金在线· 2025-08-05 08:27
收购交易概述 - 透景生命拟以3.28亿元总金额分三步收购康录生物82%股份 第一期支付1.486亿元 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及银行并购贷款 [1] - 首轮收购以2.915亿元对价收购17名股东持有的72.863%股份 后续2026年及2027年拟分别以2713.7万元和941.11万元收购6.7842%和2.3528%股份 [1] - 交易对康录生物整体估值4亿元 较其1.2亿元股东权益溢价226.53% 预计形成约2.775亿元商誉 [3] 标的公司业务概况 - 康录生物专注于分子诊断领域 主要产品包括FISH和PCR两大类 用于肿瘤早期筛查、辅助诊断和指导用药 [2] - FISH产品获得4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和161项一类备案证 PCR产品获得5项三类注册证 多个产品获得欧盟CE认证 [2] 业绩承诺与补偿机制 - 转让方承诺2025至2027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200万元、3150万元和3800万元 三年累计不低于9150万元 各年研发费用不低于营收10% [3] - 若实际净利润为承诺80%-90% 以剩余股份补偿 低于80%则双倍补偿 同时设置应收账款回收目标 未完成部分现金补偿 [3] 收购战略背景 - 透景生命连续十个季度营收下滑 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营收分别约4.37亿元和7489.3万元 同比均下降19.53% [4] - HPV产品收入同比下降31.38% 公司通过投资并购拓展非集采产品线 包括真菌检测产品和AI领域投资 [4][5] 后续安排与影响 - 转让方陈刚、谢俊需继续服务五年 否则承担违约金 剩余股份可能于2028-2030年按15倍PE估值收购 [4] - 阳普医疗和戴维医疗等产业基金通过此次交易实现间接变现 [6]
决战8.4!不再观望,果断加仓这一方向,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搜狐财经· 2025-08-05 01:24
创业板市场 - 创业板指探底回升出现长下影线 显示市场恐慌性抛售与震荡[3] - 宁德时代和迈瑞医疗出现强势撑盘迹象 但量能未放大显示资金进场意愿不足[3] 农业板块 - 生猪期货价格突发上涨 但能繁母猪存栏数据与猪粮比(5 5:1)仍低于警戒线 显示基本面未改善[4] - 农业股追高资金当日被套0 3% 反映脉冲行情持续性存疑[4] 证券板块 - 证券板块连续三天阴跌后触及20日均线 技术面获得短暂支撑[4] - 市场对券商板块信心脆弱 上次暴动依赖合并传闻刺激[4] 新能源板块 - 宁德时代股价在208元附近窄幅震荡 技术性操作空间收窄[5][7] - 锂电池工厂招工困难 从三班倒转为上四休三 反映行业景气度下滑[7] - 光伏硅料价格跌破成本价 行业进入寒冬期[7] 白酒行业 - 茅台股价在1658元徘徊 经销商库存积压达两万箱[8] - 渠道价格出现倒挂 标价1299元酱香酒实际出货价不足1100元[8] 医疗板块 - 医疗板块午盘突发暴跌 药明康德半小时内跌4 2%[8] - 主力资金持续净流出 集采政策压制行业估值[8] 半导体板块 - 半导体板块逆势上涨1 3% 中芯国际单日涨幅达3 7%[9] - 板块指数距历史高点仅3% 资金陷入追高与踏空两难[9] 黄金市场 - 金价突破3376元/克 上海金交所金条两小时售罄三批[10] - 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升至89% 推动避险需求激增[10] 传媒行业 - 传媒ETF强势反弹 游戏股成交量暴增突破1 2元箱顶[10] - 网易《燕云十六声》日活突破500万 带动资金涌入[10] 军工板块 - 某军工基金单日飙涨2 5% 但明星基金经理悄然减仓[10]
辉瑞撤资余波未平:海正药业遭遇营收三连降,创新转型前路迷雾重重
华夏时报· 2025-08-02 12:42
公司发展现状 - 海正药业与辉瑞分手后失去原研药分包装生产及推广业务,协同效应未达预期[1] - 公司面临业绩持续承压,2022-2024年营收连续下滑,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降3.48%,归母净利润同比降21.85%[1][4] - 富马酸贝达喹啉原料药获批为近期亮点,但其制剂上市时间及收入贡献尚不明确[8][9] 辉瑞合作历史 - 2012年与辉瑞合资成立海正辉瑞,总投资2.95亿美元,海正持股51%,注入品种占公司制剂内销收入85%以上[2] - 合作初期特治星成为现金奶牛,2013-2014年供货量达447.52万支和540.85万支,贡献净利润超3亿元/年[2] - 2015年辉瑞停产特治星致收入减少近10亿元,2017年辉瑞彻底退出合资公司[3] 业绩下滑原因 - 集采冲击导致主要制剂产品落标,2023年医药制剂自营业务收入减少10.41亿元[5][6] - 与辉瑞分手后失去增长引擎,需重新调整渠道与产品策略[3] - 研发投入波动,2023年因净利润亏损降至3.94亿元,2024年回升至4.16亿元[9] 创新药布局 - 自主研发1类新药海博麦布片2022-2024年销售额从2亿元增至超4亿元,但面临依折麦布等竞品竞争[7] - HS387片针对卵巢癌和肺癌,但该领域市场竞争激烈[8] - 设立上海创新药物研发中心及小核酸、AI等平台,但具体成效未公开[10] 产品管线进展 - 富马酸贝达喹啉原料药2024年全球销量1482.57公斤,国内151.08公斤,已投入研发资金1442.2万元[9] - 辉瑞注入的玫满、多达一等产品已完成地产化转移,美卓乐等按计划推进[3] - 海博麦布片若占35%市场份额,峰值销售或达19.54亿元[7]
辉瑞撤资余波未平:海正药业遭遇营收三连降,创新转型前路迷雾重重|创新药观察
华夏时报· 2025-08-01 14:09
公司发展现状 - 海正药业近期富马酸贝达喹啉原料药获批,为业绩带来一定积极信号[2] - 公司2022年至2024年营收连续下滑,同比降幅分别为0 82%、13 82%、5 65%,2025年一季度营收26 32亿元,同比降3 48%,归母净利润1 94亿元,同比降21 85%[5] - 公司核心产品包括1类新药海博麦布片、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等,曾与辉瑞合资生产抗生素药物"特治星",2013-2014年供货量达447 52万支和540 85万支,贡献净利润3 02亿元和3 08亿元[3] 辉瑞合作影响 - 2012年与辉瑞合资成立海正辉瑞制药,总投资2 95亿美元,海正持股51%,注入75个品种占公司制剂内销收入85%以上[3] - 2015年辉瑞海外工厂停产导致特治星供应中断,公司销售收入减少近10亿元,仅获1000万美元赔偿,2017年辉瑞彻底退出合资公司[4] - 合作后期辉瑞产品玫满、多达一等完成地产化转移,但技术吸收有限,退出后公司失去增长引擎且需重构渠道策略[4][10] 业绩压力因素 - 集采导致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等主力制剂落标,2023年制剂自营业务收入减少10 41亿元,渠道及创新业务减少0 49亿元[6]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97 87亿元,归母净利润6 01亿元,扣非净利润4 23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1 15亿元同比增长40 72%[6] 研发创新进展 - 海博麦布片2021年上市后销售额快速提升,2022年突破2亿元,2023年达4亿元,西部证券预测峰值销售可达19 54亿元[7] - HS387片针对卵巢癌和肺癌进入临床,但面临激烈竞争,富马酸贝达喹啉原料药2024年全球销量1482 57公斤,国内151 08公斤[8][9]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4 42亿元、3 94亿元、4 16亿元,占营收比重从3 67%提升至4 25%,已建立小核酸、AI等研发平台[9][10] 市场竞争格局 - 海博麦布片需提升市场认知度,面临默沙东原研药依折麦布及方盛制药首仿药竞争,另有多个同类药物在研[7] - 富马酸贝达喹啉将与先声药业竞争,原研厂家为西安杨森,公司制剂上市申请2025年7月获受理[8]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恒瑞医药与GSK达成大额合作,关注创新产业链-20250801
渤海证券· 2025-08-01 08:02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行业"看好"评级 [5][61] 核心观点 - 创新药板块情绪高涨,恒瑞医药与GSK达成大额合作推动板块关注度提升 [5][28] - 建议关注创新药产业链、集采规则优化受益标的及CXO板块海外需求改善机会 [5][60] - 第十一批集采开展中,制药和医疗器械板块或受益于规则优化 [5] 行业要闻 - 《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发布,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按每孩每年3600元标准发放补贴 [14] - 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新规实施,通过流程优化提高结算效率 [14] 行业数据 - 维生素原料药价格环比持平:维生素B1(240元/千克)、D3(200元/千克)、E(69元/千克)等 [15][16] - 中药市场价格指数(综合200)同比下降19%至2823.50,亳州中药材价格指数日跌幅0.06% [17][19] - 部分中药材价格同比显著下降:连翘(-64%)、当归(-42%)、党参(-7%) [19] 重点公司动态 恒瑞医药 - 与GSK达成协议,许可HRS-9821项目全球权利及11个项目的选择权,首付款5亿美元,潜在总金额约120亿美元 [28] 药明康德 - 2025H1营收207.99亿元(+20.64%),归母净利润85.61亿元(+101.92%) [29] 石药集团 - 授权Madrigal开发GLP-1受体激动剂SYH2086,潜在总代价20.75亿美元 [30] 泰格医药 - 全资子公司收购日本MICRON 56.37%股权,作价2,347.71万元人民币 [31] 其他公司 - 和铂医药HBM4003联合疗法II期临床数据将在ESMO公布,预计2025H1盈利6800-7400万美元 [34] - 长春高新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溶液获FDA批准上市 [35] - 百奥泰2025H1预亏收窄至1.1-1.4亿元 [45] 市场表现 - 医药生物板块周涨2.74%,子板块中医疗服务(+5.65%)、化学制药(+4.61%)领涨 [3][52] - SW医药生物行业PE(TTM)30.83倍,相对沪深300估值溢价率161% [3][57] - 个股涨幅前三:南新制药(+69.37%)、广生堂(+56.42%)、辰欣药业(+47.11%) [59]
中金:维持微创医疗“跑赢行业”评级 升目标价至17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7-31 03:47
股东结构变化 - 主要股东大冢制药出售约20.7%股份 分别转让上实资本7.3%、We'Tron Capital Limited7.3%、管理层投资平台1.1% 保留约5%持股 [2][3] - 上实资本作为上海国资委旗下平台入股 体现国有资本对微创集团资产的认可 有望助力核心业务拓展及战略并购并改善公司治理水平 [3] - 原有重要股东We'Tron Capital Limited和管理层增持股份 核心股东与管理团队利益进一步深度绑定 [3] 业务发展态势 - 冠脉、骨科、神经介入、外周、起搏器、电生理等产品已基本出清集采降价影响 主要产品截至2025年7月除个别细分领域外均已摆脱集采影响 [4] - 反内卷趋势下国内核心业务呈现价格体系企稳、新品贡献增量收入状态 受益微创介入术式渗透率和国产化率提升 [4] - 心脑血管和手术机器人产品管线具备全球竞争力 产品进入40个主要国家 拥有20个海外子公司和670名销售人员 [5] 财务表现与预测 - 维持2025/2026年盈利预测不变 基于DCF模型上调目标价54.5%至17港元 较现价有31%上行空间(WACC8.9% 永续增长率1.9%) [1] - 2024年出海业务收入达0.96亿美元 预计2025年同比增速超80% 未来3-5年维持较快增长水平 [5] 行业环境 - 港股医疗健康板块整体回暖 [1] - 反内卷大趋势推动行业价格体系企稳 微创介入术式渗透率和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4]
微创医疗(00853.HK):股东变动落地 高耗龙头拐点已至
格隆汇· 2025-07-31 03:41
公司股东结构变动 - 大冢制药原持有公司20.7%股份 此次出售7.3%给上实资本 7.3%给We'Tron Capital Limited 1.1%给管理层投资平台 保留5%持股 [1] - 上实资本为上海国资委旗下基金平台 入股体现国有资本对微创资产的认可 [1] - We'Tron Capital Limited及管理层增持股份 显示核心股东与管理层利益深度绑定 [1] 核心业务发展 - 2020年以来冠脉 骨科 神经介入等产品陆续纳入集采 截至2025年7月主要产品已出清集采影响 [2] - 反内卷趋势下国内业务价格体系企稳 新品贡献增量收入 受益于微创介入术式渗透率及国产化率提升 [2] - 心脑血管和手术机器人产品管线丰富 具备全球竞争力 2024年底产品进入40个国家 拥有20个海外子公司及670名销售人员 [2] 国际化进展与财务预测 - 2024年出海业务收入达0.96亿美元 预计2025年同比增速超80% 未来3-5年维持较快增长 [2] - 维持2025/26年盈利预测不变 基于DCF模型上调目标价54.5%至17港元(WACC 8.9% 永续增长率1.9%) [2]
中金:维持微创医疗(00853)“跑赢行业”评级 升目标价至17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7-31 03:41
公司盈利预测与目标价调整 - 维持2025/26年盈利预测不变 目标价上调54.5%至17港元 较现价有31%上行空间 [1] - 上调目标价基于股东结构改善 国内新品上市 出海业务加速及港股医疗健康板块整体回暖 [1] - 采用DCF模型(WACC 8.9% 永续增长率1.9%)作为估值基础 [1] 股东结构变动与管理层动向 - 主要股东大冢制药(原持股20.7%)出售股份给上实资本(7.3%) We'Tron Capital Limited(7.3%) 管理层投资平台(1.1%) 保留5%持股 [3] - 上实资本为上海国资委旗下平台 入股体现国有资本认可 有望助力业务拓展及战略并购 [3] - 现有股东We'Tron Capital Limited和管理层增持 显示核心利益绑定加深 [3] 核心业务发展现状 - 2020年以来冠脉 骨科 神经介入等主要产品已基本出清集采降价影响 [4] - 反内卷趋势下国内业务呈现价格企稳 新品增量收入贡献 受益于微创介入术式渗透率提升 [4] 国际化业务进展 - 截至2024年底产品进入40个国家 拥有20个海外子公司和670名销售人员 [5] - 2024年出海业务收入达0.96亿美元 预计2025年同比增速超80% 未来3-5年保持较快增长 [5] - 心脑血管和手术机器人产品管线丰富 具备全球竞争力 [5]
“十四五”医保成绩单发布,医保基金累计支出超12万亿元
第一财经· 2025-07-24 05:01
集采政策与药品价格治理 - 第11批集采工作已启动,坚持"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原则,优化采购规则 [1] - 国家层面已开展10批药品集采覆盖435种药品,地方同步推进省级及省际联盟集采 [9] - 通过价格核查、约谈等措施督促566家企业调整726个药品品规价格,压缩流通环节过高加价 [9] - 药品定价以市场为主导,但反对不公平高价、歧视性高价等不正当行为 [8][9] 医保覆盖与基金使用 - "十四五"期间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95%,2024年参保人数达13.27亿人 [1] - 长期护理保险覆盖1.9亿人,累计筹集资金超千亿元,支出超850亿元 [3][4] - 医保基金累计支出12.13万亿元,年均增速9.1% [1] - 2024年基本医保基金支出2.98万亿元,患者个人负担同比下降5% [6]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 构建"1+3+N"体系: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三重基本保障制度、商业保险等补充力量 [3] - 生育保险覆盖2.53亿人,累计支出4383亿元,享受待遇9614.32万人次 [3] - 95%以上村卫生室纳入医保,便利老年人就近就医 [3] - 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率超90% [1]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 按病种付费基本实现全覆盖,基金支付从"后付制"转向"预付制" [6] - 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医疗机构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诊疗行为更合理 [6] 医保基金监管 - 2024年1-6月检查定点医药机构33.5万家,追回医保基金161.3亿元 [7] - 构建大数据分析模型精准锁定违规行为,智能监管系统拒付追回3.3亿元 [7] 医药产业支持 - 医保战略购买为医药行业发展、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供支持 [1] - 国家医保局主张企业公平定价,推动行业秩序规范与高质量发展 [8][9]
昔日“生长激素之王”跌落神坛,长春高新赴港上市能否破局?
新浪证券· 2025-07-23 07:49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134.66亿元、净利润25.84亿元,同比分别下滑7.55%和43.01%,为近十年来首次业绩"双降" [1]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再跌44.95%,股价自2021年高点已连跌五年 [1] 核心业务冲击 - 金赛药业生长激素贡献超八成利润,但2024年浙江市场水针剂价格从每支1000元骤降至300元(降幅70%),导致金赛净利润暴跌40.67%至26.78亿元 [2] - 公司转向长效水针剂避险,但面临特宝生物、诺和诺德、安科生物等竞争对手入局 [2] 多元化战略问题 - 百克生物受GSK竞品冲击,2024年营收净利双腰斩,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仅106万元(同比暴跌98%) [3] - 地产业务剥离失败,2023年24.2亿元剥离计划因可转债发行失败告终 [3] - 华康药业净利增38.8%,但一季度利润仅0.12亿元,难以支撑整体业绩 [3] 运营策略矛盾 - 2024年销售人员暴增58%至4995人,销售费用攀升至44.39亿元 [4] - 同期研发投入26.9亿元但流失65名研发人员,呈现"重销售轻研发"态势 [4] 战略转型尝试 - 公司计划通过港股IPO与海外市场突围,2024年海外收入仅1.3亿元 [5] - 业内质疑缺乏重磅产品支撑的国际化合作可行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