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icon
搜索文档
上半年能源供需总体宽松
人民日报· 2025-07-31 22:22
能源供应保障 - 规上工业原煤产量同比增长5.4% 原油产量同比增长1.3% 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5.8% [1] - 7月以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4次创历史新高 最高达15.08亿千瓦 19个省级电网负荷46次突破历史新高 [1] - 7月份日均调度煤炭产量保持在1200万吨以上 全国统调电厂煤炭库存超2亿吨 可用30天 [1] - 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中长期合同价格666元/吨 较年初下降27元/吨 [1] 电力装机与发电结构 - 上半年新增投产发电装机容量超2亿千瓦 其中新增水电/气电/煤电等调节性电源3000万千瓦 [2] -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近1.8万亿千瓦时 占全国总发电量近40% [2][3] -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首次突破60% 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达21.59亿千瓦 占发电总装机59.2% [2] - 水电装机4.4亿千瓦 风电装机5.73亿千瓦 太阳能发电装机11亿千瓦 生物质发电装机0.47亿千瓦 [2] 可再生能源发展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规模较去年同期翻一番 [2] - 风电光伏新增发电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增量 [2] - 华东/华中/南方区域部分省份高峰时段电力供应趋紧 但可通过措施有效管控 [2] 绿证交易市场 - 上半年全国交易绿证3.48亿个 同比增长118% [3] - 绿证均价5元/个 6月份均价达6.5元/个 较今年最低价增长4.4倍 [3] - 国际可再生能源电力自愿消费倡议组织(RE100)全面认可中国绿证 [3] 电力市场建设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提质增速 跨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取得新成果 [3] -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转入连续结算试运行 首次实现多省份电力资源统一优化配置 [3] - 长三角电力市场创新探索省市间抽蓄/绿电交易机制 6月成立市场管理委员会 [3]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突破六成 上半年能源供需总体宽松
人民日报· 2025-07-31 22:01
能源供应与安全保障 - 上半年规上工业原煤产量、原油产量、天然气产量分别同比增长5.4%、1.3%、5.8% [1] - 7月以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4次创历史新高,最高达15.08亿千瓦,19个省级电网负荷46次突破历史新高 [1] - 7月份煤炭日均调度产量保持在1200万吨以上,全国统调电厂煤炭库存超2亿吨、可用30天,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中长期合同价666元/吨,较年初下降27元/吨 [1] 电力装机与发电结构 - 上半年全国新增投产发电装机容量超2亿千瓦,其中新增水电、气电、煤电等支撑调节性电源3000万千瓦 [2] -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近1.8万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近四成,超过第三产业与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之和 [1][2] - 截至6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21.59亿千瓦(占发电总装机59.2%),其中水电4.4亿千瓦、风电5.73亿千瓦、太阳能发电11亿千瓦、生物质发电0.47亿千瓦 [2] 绿色低碳转型进展 - 5月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首次突破六成,上半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规模同比翻一番 [2] - 上半年风电、光伏新增发电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增量 [2] - 绿证交易量达3.48亿个,同比增长1.18倍,6月均价6.5元/个,较今年最低价增长4.4倍 [3] 电力市场改革 -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转入连续结算试运行,首次实现多省份电力资源统一优化配置 [3] - 长三角电力市场探索抽蓄、绿电交易机制,6月成立市场管理委员会 [3]
国家能源局2025年三季度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国家能源局· 2025-07-31 05:22
能源供应与结构优化 - 上半年原煤产量同比增长5.4%至24亿吨,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增长1.3%和5.8%,电力日均发电量增长1.3% [2] - 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性增长,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首次超60%,风电和太阳能新增装机同比翻倍至2.68亿千瓦 [2][5] -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7993亿千瓦时,占比39.7%,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量合计114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4% [6] 电力市场与政策动态 - 绿证市场快速发展,上半年核发绿证13.71亿个,交易量3.48亿个,价格回升至6.5元/个 [21][22]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加速,跨经营区交易机制启动,南方区域市场实现多省统一优化配置 [23][24] - 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达2.95万亿千瓦时,市场主体数量增至97.3万家,同比增长23.8% [25] 新型储能发展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较2024年底增长29%,内蒙古、新疆装机超1000万千瓦 [31] - 新型储能调用效率提升,上半年等效利用小时数570小时,浙江、广东等地超600小时,高峰放电功率达804万千瓦 [32] - 政策支持持续加码,发布56个试点项目涵盖多种技术路线,12个项目入选重大技术装备工程 [12] 电力保供与基础设施 - 迎峰度夏期间最大电力负荷达15.08亿千瓦,新增跨区输电通道提升互济能力1600万千瓦 [14][15] - 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充电枪总数达1610万个,县域覆盖率97.08%,上半年充电量549亿千瓦时 [27] - 能源重点项目投资超1.5万亿元,同比增长21.6%,新能源发电投资占比显著提升 [29][30] 煤炭与能源安全 - 电煤库存超2亿吨可用30天,秦皇岛港现货价格稳定在646元/吨,进口煤炭维持3700万吨/月高位 [34][35] - 五大煤炭基地建设推进,核准大型现代化煤矿项目以提升供给弹性,严禁超能力生产 [36] - 电力可靠性提升,供电可靠率99.948%,用户平均停电时间降至2.25小时/户 [37][38]
刘宁王凯会见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张智刚总经理庞骁刚
河南日报· 2025-07-30 23:10
省领导安伟、陈星、李涛,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副书记邵国勇参加会见。(记者 刘婵 张笑闻) 责任编辑: 王靖 刘宁、王凯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张智刚、庞骁刚一行表示欢迎,感谢国家电网公司在稳定经济增长、服 务经营主体、建设美丽乡村等方面给予河南的大力支持。刘宁说,当前,全省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 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重要要求,持续加大电网投入,加快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着力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河南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电力能源的有力保障,希望国家 电网公司继续发挥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进一步加大在豫投资力度,在农村和城市配电网改造升 级、打造外电入豫通道、智能化电网建设、降低用电成本、关键技术研究转化和先进电力设备制造等方 面深化合作,助推河南更好融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能源支撑。我们 将持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强化各类要素保障,为企业在豫发展提供更优服务、创造良好条件。 张智刚、庞骁刚感谢河南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对国家电网公司工作的关心支持。张智刚表示,河南是 人口大 ...
东兴证券晨报-20250729
东兴证券· 2025-07-29 08:14
报告核心观点 - 西部矿业矿选冶项目优化成果显现,业绩进入新扩张周期,预计 2025 - 2027 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维持“推荐”评级 [7] - 青岛银行扎根经济大省,乘区域经济东风,盈利高增有望持续,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11] 行业资讯 经济要闻 - 工信部推动制定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指导意见,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落实扩大内需战略 [1] - 国务院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对 3 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1] - 国家能源局加强电力供需监测预警,推进省级现货市场建设,确保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年底前初步建成 [1] - 马来西亚下调 2025 年经济增长预测至 4% - 4.8%,通胀预期下调至 1.5% - 2.3% [1] - 中美两国经贸团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经贸会谈,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发展 [1] - 广东省造纸行业协会发布倡议书,抵制低价无序竞争,维护市场公平秩序 [1]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上半年物流运行数据,社会物流总额 171.3 万亿元,同比增长 5.6% [1] - 国家税务总局严查偷逃税,曝光 60 余起案件 [4] - 生态环境部联合八部门印发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方案 [4] -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对北京、河北启动四级救灾应急响应,调拨救灾物资 [4] 重要公司资讯 - 中化国际拟发行股份购买南通星辰 100%股权,相关工作未完成,标的资产估值及作价未确定 [5] - 壶化股份拟募资不超 5.86 亿元,用于多个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5] - 中钨高新子公司拟 1.23 亿元购买资产,提升产能及优化资源配置 [5] - 吉电股份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投产,发布品牌并计划扩展产品线 [5] - 热景生物研发基孔肯雅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未取得注册证,可作科研试剂 [5] 东兴证券研究所金股推荐 - 推荐中广核技、国轩高科、劲仔食品、华鲁恒升、伊利股份、统联精密、兰剑智能 [3] 每日研报 西部矿业 - 2025 年半年度报告显示,营收 316.19 亿元,同比增长 26.59%,归母净利润 18.69 亿元,同比增长 15.35% [7] - 提质增效成果显现,矿产品产量提升,主要矿产品产量均增长,矿产铜量价齐升贡献业绩 [8] - 多金属选矿技改完成,冶炼端生产效率优化,产量提升,回收率提高,实际产量仍有提升空间 [9] - 盈利能力维持稳定,研发投入大幅提升,三费控制稳定,财务费用优化,研发费用同比+99% [10] - 预计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560.3 亿元、586.4 亿元、609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8.4 亿元、41.1 亿元和 45.3 亿元 [11] 青岛银行 - 扎根青岛、辐射全省,股权结构均衡,管理团队优秀,大股东增持释放积极信号 [11] - 山东省经济发展好,信贷需求旺盛,青岛银行信贷增速有望领先全省和全国 [12] - 持续优化资负结构和定价管理,净息差由劣势转优势,预计降幅收窄 [13] - 历史不良包袱出清,资产质量改善,信用成本下降推动盈利增长 [13] - 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16.2%、15.9%、15.1%,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15]
广西提速电力现货市场建设
中国电力报· 2025-07-29 01:01
电力负荷与市场价格 - 广西电网电力最高负荷达到3523.4万千瓦,创历史新高,较两年前历史最高值增长2.61% [1] - 电力市场价格显著上涨,日前市场出清均价较前18天均值上涨49.9%,实时市场出清均价上涨99.9% [1] - 区内市场电源出力较前18天均值增加274万千瓦,通过价格引导电源增发增强保供能力 [1] 电力现货市场建设 - 广西作为"西电东送"重要枢纽,积极融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2] - 现货市场充分发现和引导市场价格,促进广西中长期交易价格下降,降幅居全国第一 [3] - 现货市场反映电力供需形势,中长期交易价格逐步向现货价格靠拢,还原电力商品真实价格 [3] 新能源发展与消纳 - 广西新能源装机容量达5329万千瓦,同比增长70.7%,占全区电力总装机的48.5% [4] - 推动新能源项目进入电力市场,打破"保量保价"模式,公平参与现货市场实时交易 [4] - 已有403个新能源发电交易单元完成注册并开展交易,196家新能源场站参与现货市场 [4] 区域电力市场建设 - 广西水电日均发电量超1200万千瓦,同比增长65%,创历史同期新高 [2] - 送广东最高电力达885万千瓦,日均送电量近8000万千瓦时,较两广临时协议翻3倍 [2] - 已完成12轮次、累计88天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运行周期延长至全月不间断 [5] 市场机制创新 - 现货价格成为驱动生产经营的核心"指挥棒",对机组可靠性与市场灵活性提出更高要求 [2] - 推动集中式新能源全量参与现货市场,引导储能、虚拟电厂等灵活性调节资源接入电网 [5] - 参与南方区域送上海绿电交易试点,为国内首例跨经营区电力交易 [5]
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迈出关键步伐
经济日报· 2025-07-22 22:07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文件明确2024年实现跨电网经营区交易常态化开市,加速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 [1] - 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6万亿千瓦时,占比达63%,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在各自经营区已形成较完整市场 [1] - 两网因规则差异长期缺乏常态化交易机制,电力互济以应急调度为主,频次少规模小,阻碍全国资源优化配置 [1] 跨电网交易机制创新 - 建立覆盖全国的"网上电力商城",基于统一制度规则实现电力资源自由流动,解决市场分割关键堵点 [2] - 北京和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分别收集需求,通过平台交互实现供需匹配,交易结果实时共享 [3] - 创新"一地注册、各方共享"模式,破除跨区参与的制度性门槛和技术障碍 [3] 绿电交易与新能源消纳 - 单个可再生能源项目可作为基本单元参与跨区交易,绿电自由流动常态化,东部企业可便捷购买西部绿电 [3] - 2024年3月通过闽粤联网工程完成全国首笔跨经营区绿电交易,连续22天将广西云南绿电送至上海 [3] - 截至2024年5月新能源总装机达16.5亿千瓦,跨区交易可解决光伏消纳难题和天气导致的波动问题 [4] 电力保供与资源配置 - 试点期间云南广西绿电送上海成交超8700万千瓦时,南方电网送国家电网交易电量超20亿千瓦时 [6] - 闽粤直流首次实现度夏期间全时段200万千瓦满送,输电通道利用率大幅提升 [6] - 跨电网交易不收取交易费,电价随行就市,错峰互济空间广阔(如广东与国家电网区域高峰时段错位) [5][6] 未来发展规划 - 2024年将在年度、月度、现货等周期实现常态化开市,支撑度夏保供并组织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绿电交易 [7] - 远期推动两网统一市场规则、交易品种和时序,实现经营区内与跨网交易融合开市 [7]
国家电网:聚焦重点领域深化内部改革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快讯· 2025-07-22 13:37
国家电网2025年下半年重点工作部署 -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系统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包括增强科技创新紧迫感 强化主体责任 加强协同创新 培育科技人才[1] - 深化改革攻坚任务 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 重点推进国企改革落地 深化内部重点领域改革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1] - 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控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1] - 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实现"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 同时要统筹发展与安全 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1]
清洁电力将在全国范围内更加高效地流动起来
中国发展网· 2025-07-21 07:19
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建立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 标志着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间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全面建立 [2] - 该机制通过打破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的物理与制度壁垒 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平台 使西部新能源能够以市场化方式输送至东部 [3] - 机制设计包含市场化定价和灵活交易规则 通过分时电价和容量市场等工具平衡新能源发电间歇性与系统稳定性需求 [4] 机制对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的影响 - 机制将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连成一张资产表 使同一度电在全国范围寻找边际成本最低用户 直接缩短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 [3] - 通过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升绿电消纳比例 间接促进全社会减排 形成新能源开发-跨区输送-绿电消费闭环 [4] - 推动西电东送向全国互济升级 例如云南光伏可顶上海早高峰 蒙西风电可填补广东晚高峰 时空错配通过价格信号被抹平 [8] 解决弃风弃光问题的作用与局限 - 弃风弃光本质是经济难题而非技术难题 跨网交易将外送半径从省域拉到全国 边际消纳能力放大数倍 [6] - 只要通道费+损耗费低于受端燃煤标杆价差 绿电就能成交从而减少弃电 [6] - 机制能显著提高新能源利用率但需与储能 需求侧响应等灵活性资源协同发力 否则新能源装机增速超过系统调节能力时弃电仍会存在 [6] 机制可持续性保障要求 - 需配套灵活性资源建设包括抽水蓄能 电化学储能等长时储能布局 以及工业可中断负荷 空调负荷等需求侧响应资源 [7] - 要求跨区输电通道持续扩容 根据新能源开发进度规划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特高压外送通道 避免通道滞后于发电 [7] - 需政策与市场机制协同 建立跨区绿电交易与碳市场衔接机制 通过碳价信号引导东部企业优先购买绿电 同时完善辅助服务市场 [7] 跨区交易与灵活性资源协同 - 新能源波动性要求系统具备分钟级-小时级-日级多时间尺度调节能力 储能提供分钟级至小时级响应 需求侧响应提供小时级至日级调节 跨区交易实现日级至周级余缺互济 [8] - 当西部风电突然减少时 跨区交易可从其他区域调入电力 储能放电补充短时缺口 需求侧响应提高工业负荷弹性减少峰值需求 形成三级防御体系 [9] - 市场化定价反映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绿电价值 引导资源向高价值区域流动 如东部高耗能企业愿付更高价格购买西部绿电 [9] 外送通道布局规划 - 闽粤联网工程完成全国首笔跨经营区绿电交易 连续22天将广西云南绿电送至上海 为全国绿电输送通道布局提供示范 [9] - 未来通道应优先在新能源富集区与负荷中心之间扩大联网规模 如西北-华东 西南-华南等通道 [10] - 具体布局包括三北地区新能源基地与中东部负荷中心直连通道 西南水电基地与华南华东互联通道 海上风电基地与沿海经济带连接通道 [10] 机制落地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实操障碍包括各省电力市场规则不统一 省间输电费用分配机制不完善 新能源发电预测精度不足等 [10] - 需建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规则体系 明确跨区交易品种 价格形成机制和结算方式 [11] - 需完善省间输电费用分摊机制 按谁受益谁承担原则由发电方 用电方与电网企业按比例分摊过网费 并探索输电权交易 [11] - 需提升新能源预测技术 通过AI算法和气象大数据将功率预测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同时加强监管与政策引导 [11]
跨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启动,“网上电力商城”来了
新京报· 2025-07-18 09:15
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核心内容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批复《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明确今年实现跨电网经营区交易常态化开市,探索多年期绿电交易签约 [1] -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和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将分别收集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经营区内的跨电网交易需求,通过平台间信息交互实现供需精准匹配 [1] - 建立覆盖全国范围的"网上电力商城",两网经营主体基于统一制度和规则实现跨经营区交易,促进电力资源全国自由流动 [1][3] 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 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市场互不联通是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关键堵点,电力互济主要依赖政府间协议和应急调度,频次少、规模小、灵活性差 [3] - 2024年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6万亿千瓦时占比达63%,但两网间缺乏常态化交易机制制约网间通道利用效率 [3] -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大电网促进富余新能源消纳,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增加系统随机性和波动性 [3] 机制创新与实施细节 - 实现"一地注册、全国共享",经营主体无须重复注册即可在两网经营区灵活开展交易业务,蒙西电网用户可与南方电网经营区交易 [3] - 设计跨电网交易业务流程,涵盖中长期、现货、绿电等各类交易类型,要求两侧电网双重安全校核并按最严格标准执行 [4] - 闽粤直流输电权交易试点将按每小时2.56分/千瓦收取联网输电价,网损折价按上一年综合线损率计算 [6] 绿色电力交易突破 - 允许发电企业以单个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作为交易单元,电力用户自主选择跨电网绿电交易,减少代理层级加强供需自主匹配 [6] - 延续全国首笔跨经营区绿电交易(2024年3月北京与广州交易中心联合出清)经验,推动规则衔接从方案探索走向系统集成 [4] - 为南方绿电送长三角、西北/蒙西绿电送南方等交易铺平道路,拓展绿电消纳空间和市场范围 [6] 运营协作与市场影响 - 建立两网制度化协商合作机制,由北京/广州交易中心、国家/南方电网调度控制中心联合组织交易发布结果和结算 [7] - "运营互商"模式通过联合组织、共同协商破解两大电网独立运营带来的规则差异和系统特性壁垒 [7] - 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塞北风光送岭南、西南水电送沿海,提升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5] 未来发展方向 - 2025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初步建成关键节点需统筹考虑电网安全、跨区资源配置、清洁能源消纳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8] - 电力商品兼具公共资源与一般商品属性,供应紧张时侧重公平调配,供给充裕时发挥市场价格引导作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