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两山理念
icon
搜索文档
攀钢践行“两山”理念推进绿色转型
四川日报· 2025-08-18 22:43
环保治理与绿色发展 - 公司累计投入上百亿资金用于环保治理、超低排放改造及矿山复绿[2] - 公司创新性引入"环保管家",攻克钒钛磁铁矿高硫烧结烟气脱硫难题[2] - 公司投入70多亿元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成为国内首批"废水零排放"钢铁企业之一[2] - 公司连续8年在矿山渣场区域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推动生态恢复[2] 矿山生态修复 - 公司完成13949亩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打造干热河谷矿山生态修复范例[2][3] - 公司关停石灰石矿采场,投入4771万元完成1941.35亩生态复绿任务[2] - 马家田尾矿库完成闭库及150余万平方米生态修复,转型为城市绿肺[3] 节能减排与降碳 - "十四五"以来公司累计投入36亿元,实现降碳总量110余万吨[3] - 公司高炉球团矿配比提升至55%,年减少烧结矿用量240万吨[3] - 公司综合发电效率由22%跃升至40%,自发电比例提升11%[3] - 公司建成西南地区首座氢冶金实验室,为零碳冶炼储备核心技术[3] 行业地位与创新 - 公司是全球唯一实现钒钛磁铁矿中铁、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2] - 公司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EPD平台率先发布4份钒钛磁铁矿冶炼产品环境声明[3] - 公司牵头制定钒钛产品碳足迹标准,引领行业绿色发展[3]
绿色发展奇迹铺就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
中国新闻网· 2025-08-18 19:52
绿色发展成果 - 北京城市副中心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林木覆盖率达80%,成为生态转型典范[1] - 中国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全面推进[4] -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全球最大且发展速度全球最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速[5]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效显著[6] - 中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7] 政策与战略部署 - 中国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7] - 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从国家战略层面系统规划全面绿色转型,印发专项意见[7] - 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7] 转型路径与挑战 - 能源结构偏煤、环境约束偏紧的国情尚未改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面临资金与机制瓶颈[8] - 全球范围内环境和气候议题政治化趋势增强,绿色贸易壁垒增多[8] - 需破解工业文明对能源资源的过度依赖,将自然资源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8] - 需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实现生态产业化[8] 未来发展方向 - 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为绿色低碳发展划定底线[9] - 提升绿色低碳发展的科技人才支撑和制度保障,强化源头预防系统治理[9] - 中国绿色转型经验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智慧,促进可持续发展[9]
浙江:二十年“两山路” 点绿成金谱新篇
中国新闻网· 2025-08-18 16:04
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 湖州长兴莱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印染数字化生产,染缸自动配比染色,色牢度和色差稳定可控 [2] - 浙江金三发集团湿干巾车间采用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承担主要工作 [2] - 长兴县累计完成11家印染企业绿色化、数字化改造,1.4万余台设备接入纺织云平台 [2] - 杭州某纤纺丝生产车间回收利用蒸汽余热,每年减少8000吨二氧化碳排放 [3] - 绍兴企业自主研发高速数码印花机,效率提升20倍,能耗降低40% [3] - 湖州南浔绿色木业集群2023年产值达113.3亿元 [3] - 浙江上半年17个重点传统制造业完成重大投资682.1亿元,技改投资641.1亿元 [4] - 17个重点传统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工业销售产值增长3.1% [4]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 金华达亚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与整车厂紧密协作,单日送货超100趟 [5] - 浙江形成以杭州钱塘区、宁波前湾新区为核心的13个协同区联动发展产业集群 [5] - 2024年浙江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营收突破万亿元 [5] - 18家浙江企业进入全国汽车零部件百强,5家进入全球百强 [5] - 吉利、零跑等浙江车企在国内外市场持续扩大份额 [5] 能源技术创新布局 - 杭州高新区(滨江)未来能源产业孵化器吸引近20个新能源项目入驻 [7] - 杭州高新区(滨江)拥有绿色低碳领域国高企12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65家 [7] - 该区37家规上绿色能源企业上半年工业总产值363.9亿元,同比增长29.1% [7] 绿色金融支持体系 - 浙江一季度末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791.2亿元,支持企业1103家,带动碳减排1145.8万吨 [8] - 累计发放排污权抵押贷款952.8亿元 [8] - 落地纺织业转型贷款65.5亿元 [8] - 试点地区累计发放农业绿色转型贷款4.5亿元 [8] - 湖州创新"财政补贴+生态补偿+信贷支持"混合融资模式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 [9]
让开发更“轻” 让保护更实——东方电气擘画发展与生态共赢的现代化图景
中国电力报· 2025-08-18 07:22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能源装备领域国家队 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绿色发展 以新质生产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绿色引擎 在风电 水电 核电 光热 氢能及储能等领域实现核心设备国产化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1][10] 风电领域突破 - 自主研制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实现100%国产化 单台年发电量达7200万千瓦时 年减排二氧化碳5.9万吨(等效322万棵树固碳量)[2][3] - 2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入选2024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延续技术领先地位 [2] 水电领域成就 - 白鹤滩水电站百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创世界纪录 攻克40余项世界级技术难题 实现核心部件数字化绿色制造 [3] - 年减排二氧化碳约5200万吨(等效千万亩绿地固碳量) 兼顾发电效能与生态保护 [3][4] 核电领域贡献 - 为"华龙一号"核电站研制核能汽轮发电机 保障累计发电超1500亿千瓦时 等效替代标准煤约4500万吨 [5][6] - 优化设计方案保护120亩红树林 实际生态面积反增400亩 成为候鸟栖息地 [5][6] 光热与氢能技术 - 德令哈5万千瓦光热项目年发电量近2亿千瓦时 年节约标准煤6万吨 减排二氧化碳10万吨(等效4200亩植树造林)[7] - 林芝氢能项目完成200千瓦燃料电池系统高原极限测试 重型牵引车通过多路况载重验证 [7] 储能系统创新 - 新疆木垒220千伏汇集站项目交付全套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 为新疆首个构网型风机+储能综合示范项目 [8] - 通过最严苛仿真测试与涉网试验 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与电网调峰稳定性 [8] 海外项目实践 - 老挝南芒河1水电站作为首个海外BOT项目 提供清洁电力同时开展植被恢复 社区医疗 水质监测及基础设施修建 [9] - 当地员工认可"两山"理念实践价值 体现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协同效应 [9]
“两山”理念20年 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发布
中国经济网· 2025-08-18 05:34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18日讯(记者杨秀峰)8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25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 间,举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重要成果发布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会上,生态 环境学术界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发布20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20项科技成果。 王金南表示,这20项重大科技成果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践行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两山"理念,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奋力建设科技 强国的一座座丰碑。 20项重大科技成果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生态学会、中国林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水利学 会、中国气象学会、中国农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土壤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 等11个国家学会组成的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组织领军专家初选、百位院士终选,从2005— 2023年400多个国家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项目中遴选而出。 20项重大科技成果分别是: 4.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解决了160多个被列为生态修复工程"禁区"的世界级技术难题, 引领我国地质灾害防范与生态修复科技迈入世界领先水平。 5. 海上风 ...
点水成金:水利赋能绘就“两山”转化新画卷
中国经济网· 2025-08-18 05:34
幸福河湖建设进展 - 水利部会同财政部在全国遴选122条河湖实施幸福河湖建设项目[3] - 全国各级河湖长统筹资源建成各具特色的幸福河湖3000多条[3] - 建设任务涵盖提升安全保障水平、维护健康生命、实现清洁美丽、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和保护江河文化5个方面[2] 水经济产业规模 - 广东省水经济产业规模约1万亿元[5] - 广东开展"10+2"省级水经济试点及109个市县试点项目 累计完成投资约120亿元 其中社会资本投资占比80%[5] - 重庆武隆区芙蓉江旅游2024年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 收入超2000万元[4] 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案例 - 重庆武隆区杨柳塘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项目成交金额8580万元 含水土保持生态产品增量价值4383万元和20年期农业产业生态产品4197万元[6] - 广东省首单水土保持碳汇在深圳成功签发[6] - 四川宁夏达成黄河流域首单跨省区域水权交易 福建长汀实现水土保持碳汇交易 浙江安吉完成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产品价值转化[6] 滨水经济开发模式 - 江门市西江碧道沿线设置轻餐饮咖啡馆等多元业态 创造超200个就业岗位 商铺年营业额近2000万元[4] - 滨水空间开发特色消费场景包括文化体验、亲水休闲和夜间经济 利用优质水资源开发矿泉水等产品[5] - 水利工程载体打造特色品牌 如广东通过碧道建设融合自然生态与休闲运动功能[4] 政策支持与机制创新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提出形成人水和谐共生格局[7] - 水利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意见》部署五大建设任务[2] - 通过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建立"金山银山"反哺"绿水青山"的良性循环机制[6]
第三个全国生态日: 妙用光伏 点绿成"金"
中国新闻网· 2025-08-18 02:23
光伏在生态治理中的应用模式 - 渔光互补模式通过在水面架设光伏板实现发电与渔业养殖协同发展 光伏板遮阴降低水温促进鱼类生长 浙江安吉草荡光伏电站累计发电3.7亿千瓦时 二氧化碳减排25.9万吨 年纳税超800万元 千亩鱼塘年产62万斤淡水鱼 带动渔民年增收400万元[1] - 光伏+矿山修复采用分层剥离交错回填技术修复矿地 结合复绿与牧业形成立体模式 国家电投浙江长兴鑫江矿项目2022年并网发电 实现清洁发电与土壤稳固 减少水分蒸发[1][2] - 光伏治沙在青海609平方公里光伏产业园实施 光伏板下牧草生长促进畜牧业发展 牧民放养300多只羊 年收入从3万元增至7-8万元 荒漠戈壁变为优质牧场[3] 光伏产业发展规模 - 中国光伏总装机规模截至今年5月历史性突破10亿千瓦 相当于48个三峡电站总装机量 年发电量达1.2万亿千瓦时绿色清洁电能[3]
全国首单生态产品交易与WOD融资项目落地广西
广西日报· 2025-08-18 01:59
核心观点 - 全国首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与首笔WOD模式融资贷款授信落地广西 标志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广西方案" [1][2][3] 生态产品交易 - 平陆运河(灵山县段)SP02堆存场水土保持生态产品10年承包经营权交易成交金额达184.784万元 由灵山县荔志投资有限公司承包 灵山县旧州镇政府与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作为出让方代表 [1] - 交易收益由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与长基村/古天村村委共同享有 主要用于水土流失治理 功能提升及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和村民创收 创新实现"弃渣"资源化利用 [1] WOD模式融资 - 灵川县黄沙河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及全流域保护开发WOD项目获中国农业发展银行5.5亿元绿色贷款授信 为全国首单WOD模式融资项目 [2] - 项目以水安全保障导向发展模式构建"水利+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产业链 形成"保护—转化—反哺"良性循环 破解传统水利项目融资难题 [2] 政策支持与成效 - 广西水土保持率达84.69% 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连续7年双下降 水利部充分肯定广西在弃渣资源利用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多元化投入方面的改革创新 [2][3] - 广西水利系统将加快构建多方协同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 全面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3]
大庆油田:绿色蝶变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浪财经· 2025-08-18 00:24
绿色发展实践 - 大庆油田积极建设"无废绿色油田" 通过源头防控和全过程管控降低污染物排放 实现油气生产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3] - 公司建立采出水循环系统 回用率达100% 自主研发分注系统使注水合格率提升至90%以上[4] - 含油污泥经微生物处理转化为沃土 污水废地改造为生物栖息地 实现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4] 低碳技术突破 - 自主研发二氧化碳驱油技术 既解决低渗透油田开发难题 又开辟工业碳循环新通道[4] - 建成喇嘛甸低碳示范区 按"风光热储氢"多能互补原则布局 已实现15万千瓦风光发电装机容量 累计发电量超4亿千瓦时[6] - 2024年获评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 获得中国石油首例原油碳足迹证书 新能源技术成果实现国家层面零突破[6][7] 生态建设成效 - 建成大庆碳中和生态园 年均义务植树50余万株 造林2000余亩 植树活动参与度居中国石油首位[10] - 果午湖和老虎山入选中国石油首批生物多样性保护地 现有保护植物114种和118种 保护鸟类55种和32种 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9] - 通过近20年生态修复 实现"空中鸟儿飞 水中鱼儿游"的生物多样性焕新升级 将盐碱地和垃圾场改造为观光打卡地[9][10] 能源结构转型 - 从单一油气开采向多能互补格局迈进 布局低碳油气生产、清洁能源供应、氢能产业和CCUS产业四大基地[6] - 在井场大规模部署光伏发电设施 推进"存量绿色化+增量低碳化"战略 显著降低传统能源使用比例[6] - 2025年入选国家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成为中国石油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7]
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看中国经济之“美”
新华网· 2025-08-18 00:07
民生保障政策 - 2024年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约60% [1] - 2024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5.4% [1] - 对每孩每年发放3600元育儿补贴至3周岁 [1][4] - 2025年起为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每孩每年3600元补贴 [4] - 2024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提高到4.5个 全国新增普惠性托位66万个 [4] - 城乡居民全国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2024年再提高20元 [4] - 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员约1.9亿人 [4] - 截至2024年末全国设有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6000余个 [4] - 2024年中央财政已下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66.8亿元 [5] - 截至5月底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799.7元、594.9元 [5] 医疗保障体系 - 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可实现医药费用报销约95% [2] - "十四五"时期新增布局11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4] - 全国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 [4] -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全面推开 [4] 住房保障建设 - 2024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8万个 [5] - 建设筹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等180万套(间) [5] 脱贫攻坚成果 - 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帮扶超过680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7] - 全国832个脱贫县培育形成2至3个特色主导产业 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 [8] - 近3/4脱贫人口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8] - 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3283.3万人 [8] 城乡居民收入 - 2024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 [9] - 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明显快于城镇居民 [9] 生态环境保护 - 2024年全国完成造林444.6万公顷 [11] -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4万平方公里 [11] - 种草改良322.4万公顷 [11] - 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78.3万公顷 [11] - 森林覆盖率超25% 森林蓄积量超200亿立方米 [11] - "十四五"以来中央财政支持草原保护修复总投资达1100亿元 [11] - 年均修复草原超过4600万亩 年均防治草原鼠虫害面积超过1亿亩 [11] - 草原鲜草总产量超过5.5亿吨 [11] 水资源治理 - 2024年上半年七大流域及重点河流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90.4% 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 [12] - 209个重点湖库中水质优良占比78.0% [12] - 长江刀鲚时隔30年再次上溯至长江中游和洞庭湖区 [12] 大气污染防治 - 2024年上半年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3.8% 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 [13] - 全国PM2.5平均浓度32.1微克/立方米 同比下降2.4% [13] - 2024年全国能耗强度同比降低3.8% [13] - 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至53.2% 较2012年下降超过15个百分点 [13] - 林草年碳汇量超过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居世界首位 [13] 区域协调发展 - 深化东西部协作通过协作补短板、拓市场、添增量提升西部发展能力 [8] - 力争到2025年50%的县建立"教联体"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