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换电模式
icon
搜索文档
宁德时代,企图用换电解决一个“重量级”难题
远川研究所· 2025-05-21 12:25
换电模式的价值维度 - 显性价值包括5分钟快速换电、车电分离降低购车门槛30%-50%、消除电池寿命焦虑 [1] - 隐性价值体现在土地占用减少(换电站占地仅为充电站1/7)、电力容量利用率提升、电网冲击减小、电池梯次利用等社会正外部性 [1][22] - 模式兼具商业与社会效益,2021年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新基建范畴 [1] 宁德时代的战略布局 - 推出全球首款正向开发的75纯电重卡标准电池块,配套第三代巧克力换电站 [1][13] - 商用车领域技术积累深厚,2023年推出骐骥换电解决方案,兼容95%主流车型 [17][27] - 计划2025年前建成300座换电站,2030年形成覆盖80%干线运力的15万公里换电网络 [26] 重卡换电的商业逻辑 - 车电分离使初始购置成本下降30%-50%,全生命周期成本比燃油车低30%(节省130万元) [4][5] - 补能效率优势显著:换电5分钟 vs 充电1-2小时,与LNG补能速度相当 [4][22] - 底盘换电方案提升载货空间5%-7%,电池寿命延长1.5倍至12年/6000次循环 [20] 标准化突破与网络效应 - 封闭场景试点成功:2023年换电重卡销量2.8万辆(占新能源重卡35%),但开放场景渗透率仅15% [8][11] - 75标准化电池解决跨品牌兼容难题,类比"货币领域书同文",可触发产业链协同 [12][19] - 超级枢纽站单日换电量超70万度,支持10车同时换电/日换2000次 [29] 产业链协同与社会效益 - 金融保险机构通过电池资产证券化获得稳定现金流,降低用户资金压力 [23] - 换电站作为分布式储能节点,利用谷电充电+V2G反哺电网,提升绿电消纳能力 [13][22] - 行业渗透率有望3年内从10%提升至50%,实现"电比气省"(年省9万vs燃油车) [25][31]
宁德时代最大的短板是没有短板
晚点Auto· 2025-05-20 13:00
公司市场地位与表现 - 宁德时代完成港股二次上市募资353亿港元市值达1.41万亿港元[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847亿元归母净利润140亿元净利率达17.6%创历史新高[7] - 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达37.9%欧洲市场市占率接近40%每3辆电动车有1辆搭载其电池[8] 行业竞争与客户关系 - 电池报价比竞争对手高10%但安全性和循环寿命更优且具备稳定量产交付能力[22] - 中国动力电池市占率从50%下滑至45%但在25万元以上高端车市占率超70%[23] - 比亚迪统治20万元以下电动车市场占比超6成该价格带为最大市场蛋糕[25] 技术研发与创新 - 累计研发投入超700亿元年研发投入占利润超三分之一[3][45] - 推出第三代CTP技术命名麒麟电池并设固态电池"500天"计划目标年底前完成20安时电芯研发[32][45] - 锂电池能量密度近三年几乎无进步因现有技术接近材料理论极限[45] 业务拓展与战略转型 - 开拓换电业务目标今年建1000座换电站远期建3万座已与10家车企达成车型合作[40][41] - 探索汽车底盘制造光伏技术及机器人研发但部分项目如机器人团队已转向钙钛矿研发[34][39] - 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预计2030年达6000GWh为2024年四倍但扩产速度被质疑[35] 品牌与市场策略 - 调整品牌策略推出"选电车认准宁德时代电池"口号并邀请车主参观工厂[33] - 曾考虑CATL Inside标识但因"客户为先"原则已放弃该策略[34] - 2020年比亚迪针刺实验营销事件导致宁德时代陷入自证困境[32] 管理层与组织文化 - 曾毓群提出"溥博渊泉"替代"赌性更坚强"强调智慧与稳健[42] - 号召员工"896"工作制100天以提升组织战斗力[43] - 目标成为伟大公司但认为离台积电仍有距离需持续打磨[44] 外部挑战与风险 - 2022年一季度因碳酸锂价格暴涨净利润环比下跌毛利率低于15%市值一度跌50%[11] - 美国市场面临政策风险欧洲客户电动化转型慢特斯拉销量负增长[13] - 车企为降成本采用多供应商混装电池备选供应商报价低10%[33]
宁德时代加码重卡换电,能否实现反转?
高工锂电· 2025-05-19 11:21
新能源商用车补能技术路线竞争 - 宁德时代推出新一代重卡换电生态,采用75号重卡标准换电块,瞄准干线物流场景,换电时间缩短至5分钟,并计划未来进一步缩短至3分钟以内 [3] - 换电模式可降低重卡运营方初期购置成本,无需购买电池只需支付租金和服务费,换电重卡每公里成本已低于柴油卡车并与天然气卡车持平 [5] - 宁德时代启动重卡换电组网计划,目标2030年建成覆盖全国15万公里主要高速及省道干线的"八纵十横"换电网络,预计服务全国80%重卡运力 [6] - 国轩高科推出积木式充换电系统,为纯电重卡提供5分钟极速换电方案,建造成本仅为固定充换电站的四分之一 [7] - 华为推动兆瓦级充电技术发展,最大充电功率达1.5兆瓦,最大电流2400A,可实现每分钟补电20度,15分钟充满,并规划下一阶段单枪3兆瓦目标 [7][9] - 华为计划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大规模部署大功率充电设施,已规划发布超过20款支持4C超充的重卡车型 [8][9] - 欣旺达发布重卡专用大容量超充电芯,对标1.4MW超大功率下的3.5C稳定充电 [8] 行业趋势与市场动态 - 商用车电动化已跨越20%渗透率节点进入高速增长期,宁德时代预判未来三年中国重卡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将迅速提升至50% [6]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重卡中换电重卡占比从2024年的近60%下降到30%左右,反映客户对初期购置成本接受度提升,更关注全生命周期经济效益 [10][11] - 电池厂商普遍采取兼容充换一体的态度,宁德时代"天行"品牌覆盖支持超充、换电的不同系列,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等企业也支持充换一体 [10] 技术路线成本对比 - 华为测算显示兆瓦级超充站投资约450万元人民币,显著低于传统快充站的650万元,综合成本比换电节省近一半 [10] - 换电模式经济性优势因快充技术成熟而降低,其未来市占率取决于网络建设速度、成本控制能力及与充电技术路线的市场博弈结果 [11]
技术驱动、政策引领、市场响应 换电生态圈加速共建共享
证券日报· 2025-05-11 16:27
行业趋势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换电新基建浪潮兴起,产业巨头如宁德时代、蔚来、中国石化等纷纷加码布局 [1] -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换电站规模化落地重塑新能源汽车补能体系,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与重构 [1] - 换电产业生态从单一企业布局向全产业链协作转变,各方力量加速融合推动规模化发展 [3] 公司动态 - 宁德时代加速推进换电战略布局:2025年底前自建1000座换电站,中期联合合作伙伴共建1万座,远期目标3万座 [2] - 宁德时代与中国石化签署战略协议,计划今年共建不少于500座换电站,设立10000座长期目标 [2] - 蔚来以超过3200座换电站规模领跑乘用车市场,并与宁德时代达成战略合作,推动电池标准统一和网络共享 [3] 技术发展 - 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技术采用标准化电池模块设计,可覆盖从A00级到C级的乘用车及物流车 [2] - 换电站具备储能属性,可通过车网互动(V2G)调节电网负荷,实现峰谷套利 [4][5] - "光储充放换"一体化综合能源站在多个省份建成示范运营,实现清洁能源存储与灵活调配 [6] 商业模式 - "车电分离"模式降低用户初始购车成本,综合TCO优势显著 [3] - 换电运营商通过"电池银行"实现部分盈利,宁德时代提供用户订阅与租赁服务摊薄成本 [8] - 新能源重卡换电站通常需要3-5年实现盈利,前期主要依靠运营商自主投入 [7] 市场数据 - 截至2024年末,我国已建成换电站4443座 [3] - 蔚来三代换电站单站成本约150万元,每年新增1000座需硬件投入15亿元 [7] - 宁德时代达成万站目标需投入150亿元,叠加运营成本压力巨大 [7] 行业挑战 - 换电模式面临"重资产、高投入"特性挑战,回报周期长 [7] - 标准化问题制约行业发展,地方、行业、车企标准不统一导致接口不兼容 [9] - 重卡领域在电池框架和换电框架已基本互通,但通讯协议和接口标准仍存在差异 [9] 政策支持 - 国家出台政策支持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将制定促进换电模式发展的指导意见 [9] - 财政部等部门发布文件加强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建设 [9]
宁德时代(300750):一季度业绩表现出色 全球市场拓展顺利
新浪财经· 2025-05-09 02:40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8470亿元,同比+62%,环比-177% [1][2] - 归母净利润1396亿元,同比+329%,环比-53% [1][2] - 经营性现金流达329亿元,期末货币资金超3200亿元 [1] - 销售净利率达175%,为2018年以来单季度最高水平 [2] - 电池销量超120GWh,同比+30%,其中储能占比近20% [2] 全球业务拓展 - 美国业务占比较小,公司已提前预案,贸易政策影响有限 [3] - 欧洲动力电池市场份额从2021年17%提升至2024年38%,2025年继续提升 [3] - 德国工厂已开始盈利,中东和澳洲储能市场快速发展 [3] - 在中东、澳洲接连获取大储项目订单,可再生能源及AI数据中心需求旺盛 [3] 新业态与技术布局 - 2025年计划建设1000个换电站,与中国石化、蔚来、滴滴合作拓展换电网络 [4] - 商用车动力电池市场份额超70%,天行品牌累计完成约300款车型公告 [4] - 神行超充电池技术领先,2023年推出4C超充电池,2024年开发出6C峰值可达12C-15C的神行PLUS电池 [4] - 换电模式可能更适合大众市场,公司在换电和超充领域均有布局 [4] 行业前景与需求 - 全球锂电池需求有望继续增长,供需格局改善 [5] - 欧洲和新兴市场锂电池需求增长,美国市场占比相对较小 [5] - 中国及海外动储市场需求旺盛,公司产能利用率饱和 [3] - 商用车动力电池需求向好,或带来新的增长动能 [4]
宁德时代:一季度业绩表现出色,全球市场拓展顺利-20250509
平安证券· 2025-05-09 02: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宁德时代2025年一季度业绩出色,全球市场拓展顺利,换电等新业态进展良好,商用车动力电池带来新增长潜力,维持盈利预测和“强烈推荐”评级 [1][6][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主要数据 - 行业为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公司网址为www.catl.com,大股东持股23.27%,实际控制人为曾毓群,总股本4403百万股,流通A股3903百万股,总市值10769亿元,流通A股市值9544亿元,每股净资产59.40元,资产负债率64.7% [1] 行情 - 未提及有效内容 相关研究报告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847.0亿元,同比+6.2%,环比-17.7%;实现归母净利润139.6亿元,同比+32.9%,环比-5.3%,经营性现金流达329亿元,期末货币资金超3200亿元 [3] 平安观点 公司季报点评 - 2025年第一季度“淡季不淡”,营收受春节假期影响环比下降但同比增长,电池销量超120GWh,同比增长超30%,储能销量占比近20%;盈利端单Wh毛利环比提升,销售净利率达17.5%,ROE稳定,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 [6] - 美国业务占比小,贸易政策直接影响小且已提前预案;欧洲市场动力电池销量同比增长,份额从2021年的17%提至2024年的38%,2025年仍在提升,德国工厂已盈利;中东和澳洲等新兴地区储能市场需求旺,公司获大储项目订单,后续业绩可期 [6] - 换电网络生态建设进展顺利,2025年计划建1000个换电站,与中石化、蔚来、滴滴等合作;有超充技术布局,认为换电模式面向大众市场更合适;商用车市场一季度国内新能源商用动力电池销量增长快,公司国内份额超70%,天行品牌表现突出,海外商用车有潜力 [7] 投资建议 - 维持公司2025 - 2027年盈利预测不变,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62.56/797.29/923.57亿元,对应5月8日收盘价PE分别为16.3/13.6/11.8倍,看好公司优势和布局,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7] 财务数据 资产负债表 - 展示了2024A - 2027E的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资产总计、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负债合计、少数股东权益、股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负债和股东权益等数据 [8] 利润表 - 呈现了2024A - 2027E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各项费用、收益、利润等数据 [8] 主要财务比率 - 涵盖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每股指标、估值比率等指标在2024A - 2027E的情况 [9] 现金流量表 - 给出了2024A - 2027E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筹资活动现金流及现金净增加额等数据 [10]
宁德时代(300750):一季度业绩表现出色,全球市场拓展顺利
平安证券· 2025-05-09 02:2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宁德时代2025年一季度业绩出色,全球市场拓展顺利,动力和储能电池技术实力领先,全球市场布局全面,看好其技术和成本控制优势以及新技术领域前瞻性布局 [1][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主要数据 - 行业为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公司网址为www.catl.com,大股东持股23.27%,实际控制人为曾毓群,总股本4403百万股,流通A股3903百万股,总市值10769亿元,流通A股市值9544亿元,每股净资产59.40元,资产负债率64.7% [1] 行情 - 报告包含行情走势图,但未提及具体内容 [2] 相关研究报告 - 平安证券曾于2025年3月26日发布宁德时代年报点评,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3] 公司2025年一季报情况 - 营收847.0亿元,同比+6.2%,环比-17.7%;归母净利润139.6亿元,同比+32.9%,环比-5.3%;经营性现金流329亿元;期末货币资金超3200亿元 [3] 财务预测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400,917|362,013|460,704|536,759|604,611| |YOY(%)|22.0|-9.7|27.3|16.5|12.6| |净利润(百万元)|44,121|50,745|66,099|79,223|91,432| |YOY(%)|43.6|15.0|30.3|19.9|15.4| |毛利率(%)|22.9|24.4|24.3|24.9|25.5| |净利率(%)|11.0|14.0|14.3|14.8|15.1| |ROE(%)|22.3|20.6|23.2|23.9|23.8| |EPS(摊薄/元)|10.02|11.52|15.01|17.99|20.76| |P/E(倍)|24.4|21.2|16.3|13.6|11.8| |P/B(倍)|5.4|4.4|3.8|3.2|2.8| [5] 公司季报点评 - 第一季度“淡季不淡”,营收受春节假期影响环比下降但同比增长,电池销量超120GWh,同比增长超30%,储能销量占比近20%;盈利端单Wh毛利环比提升,销售净利率达17.5%,ROE稳定,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 [6] - 美国业务占比小,已提前预案,贸易政策直接影响小;欧洲市场动力电池销量同比增长,份额从2021年的17%提至2024年的38%,2025年仍在提升,德国工厂盈利;中东和澳洲等新兴地区储能市场需求旺,公司获大储项目订单,后续业绩可期 [6] 新业态及商用车市场情况 - 换电网络生态建设进展顺利,2025年计划建1000个换电站,与中石化、蔚来、滴滴等合作;有超充技术布局,认为换电模式面向大众市场更合适 [7] - 一季度国内新能源商用动力电池销量增长快,公司市场份额超70%,商用车天行品牌表现突出,海外商用车有潜力 [7] 投资建议 - 维持2025 - 2027年盈利预测不变,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62.56/797.29/923.57亿元,对应5月8日收盘价PE分别为16.3/13.6/11.8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7] 资产负债表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百万元)|510,142|601,062|697,208|782,853| |非流动资产(百万元)|276,516|296,141|316,160|339,629| |资产总计(百万元)|786,658|897,203|1,013,367|1,122,482| |流动负债(百万元)|317,172|384,525|448,922|498,292| |非流动负债(百万元)|196,030|196,030|196,030|196,030| |负债合计(百万元)|513,202|580,555|644,952|694,322| |少数股东权益(百万元)|26,526|31,207|36,817|43,291|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百万元)|246,930|285,441|331,598|384,868| [8] 利润表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362,013|460,704|536,759|604,611| |营业成本(百万元)|273,519|348,609|402,869|450,678| |净利润(百万元)|54,007|70,780|84,833|97,906|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50,745|66,099|79,223|91,432| |EPS(元)|11.52|15.01|17.99|20.76| [8] 主要财务比率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成长能力 - 营业收入(%)|-9.7|27.3|16.5|12.6| |成长能力 - 营业利润(%)|19.2|26.2|19.8|15.4| |成长能力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5.0|30.3|19.9|15.4| |获利能力 - 毛利率(%)|24.4|24.3|24.9|25.5| |获利能力 - 净利率(%)|14.0|14.3|14.8|15.1| |获利能力 - ROE(%)|20.6|23.2|23.9|23.8| |获利能力 - ROIC(%)|15.6|22.4|21.1|21.2| |偿债能力 - 资产负债率(%)|65.2|64.7|63.6|61.9| |偿债能力 - 净负债比率(%)|-69.5|-69.6|-72.8|-74.3| |偿债能力 - 流动比率|1.6|1.6|1.6|1.6| |偿债能力 - 速动比率|1.4|1.3|1.3|1.3| |营运能力 - 总资产周转率|0.5|0.5|0.5|0.5| |营运能力 - 应收账款周转率|3.1|3.5|3.5|3.5| |营运能力 - 应付账款周转率|2.1|2.5|2.5|2.5| |每股指标 - 每股收益(最新摊薄)(元)|11.52|15.01|17.99|20.76| |每股指标 - 每股经营现金流(最新摊薄)(元)|21.97|22.04|28.35|31.19| |每股指标 - 每股净资产(最新摊薄)(元)|56.08|64.82|75.31|87.40| |估值比率 - P/E|21.2|16.3|13.6|11.8| |估值比率 - P/B|4.4|3.8|3.2|2.8| |估值比率 - EV/EBITDA|15.0|11.8|9.9|8.8| [9] 现金流量表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96,751|97,051|124,844|137,335|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48,875|-35,685|-40,628|-45,566| |筹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14,524|-19,350|-27,176|-40,879| |现金净增加额(百万元)|31,755|42,016|57,041|50,889| [10]
蔚来再亏226亿后李斌誓言四季度扭亏 前4月销售目标完成率垫底、高价车型销量全线下滑
新浪证券· 2025-05-07 09:10
上市车企2024年经营表现 - 统计的13家车企中8家实现盈利5家亏损,比亚迪归母净利润402.5亿位居榜首,蔚来亏损226.6亿位列最末且2016年以来累计亏损超1200亿 [1] - 比亚迪营收7771亿(+29%)、净利润402.5亿(+34%),上汽集团营收6227亿(-15.7%)、净利润16.7亿(-88.2%),吉利汽车净利润166.3亿(+213.3%),赛力斯净利润59.5亿(+342.7%) [2] - 蔚来营收657亿(+18.2%)但亏损扩大至226.6亿(-7.1%),高价车型ES8/ET7/EC7销量分别下滑21.4%/19.9%/33.7% [5][7] 蔚来经营策略与挑战 - 销量增长依赖促销(5年免费换电/0息活动)和低价品牌乐道(前4月贡献1.92万台增量),但乐道总裁因销量低迷离职 [5][8] - 前4月累计交付65994台(+44.5%),但年度目标完成率仅15%垫底新势力,远低于小鹏(36.9%)/小米(29.7%)/零跑(25.7%) [8][9] - 第三品牌萤火虫定价11.98-12.58万,较预售价降3万但仍逊于比亚迪海豚等竞品,外观设计遭市场质疑 [10] 换电模式面临技术冲击 - 比亚迪"兆瓦闪充"实现5分钟充电407公里,年内拟建4000座超充站(单桩成本150万),下沉能力显著优于换电站(成本150-300万) [10][11] - 蔚来换电站日均需50-60单才能盈亏平衡,当前仅36单,三代站换电时间2分钟与超充体验差距缩小 [11][12] - 换电模式面临高投入、网络覆盖不足和超充技术替代的三重压力,直接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 [3][12] 未来目标可行性 - 公司提出2025Q4单季盈利和全年44万辆目标,但前4月完成率仅15%且亏损持续扩大 [4][5] - 高价车型销量下滑制约毛利率,乐道品牌管理层动荡,萤火虫市场接受度存疑 [5][8][10] - 换电模式竞争优势被超充技术削弱,资金压力加剧 [3][12]
都市车界|渗透率突破50%“黄金拐点”后 新能源汽车再掀“五一”狂飙时刻
齐鲁晚报· 2025-05-06 05:17
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突破51% - 2025年4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首次突破51% 标志着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市场份额进入"五五开"新纪元 [1] - 4月上半月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达50.39% 较原定2035年目标提前11年达成 [1] - 对比2020年5.8%的渗透率 五年间实现近十倍增长 [1] - 五一假期前购车需求释放 环比3月销量普遍增长10%-15% [1] 头部车企表现 - 比亚迪以38万辆月销量领跑行业 自主研发兆瓦级超充技术已在全国铺开4000余座充电站 [1] - 比亚迪高端子品牌方程豹销量同比激增375.8% 形成"主品牌稳大盘 子品牌冲高端"矩阵优势 [1] - 吉利集团以23.4万辆销量紧随其后 银河品牌单月销量突破9.6万辆 [1] - 小鹏汽车月销量3.5万辆同比增长273% G9车型成为高端市场黑马 [3] - 理想汽车交付3.39万辆同比增长31.6% 增程式技术路线在长途自驾场景中展现优势 [3] - 零跑汽车以4.1万辆销量首登新势力榜首 B10车型在10万-20万元价格带表现突出 [3] 促销活动与市场表现 - 五一假期新能源车企开启"促销大战" 比亚迪综合补贴最高可达3.5万元 [2] - 济南高新区某比亚迪4S店通过三重补贴政策 将原价6.98万元车型降至4万余元 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35% [2] - 福州、苏州等地推出"以旧换新+购车红包"组合拳 相城区发放4000元红包补贴拉动单店订单量增长20% [2] - 全国超过80个城市举办近百场车展 广州车展推出"国补+地补+厂家补贴+展商优惠"组合促销牌 [3] - 长春车展打造"车展+时尚秀场"多元场景 新势力品牌推出特色权益 [3] 出口市场表现 - 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出口44.1万辆 同比增长43.9% [4] - 比亚迪、奇瑞等企业在欧洲市场表现突出 特斯拉在多国销量暴跌超50% [4] - 上汽通用五菱4月全球销量12.6万辆 新能源车占比55% 五菱宏光MINIEV系列贡献近70%销量 [4] 技术与政策发展 - 插混车型以"短途用电 长途用油"灵活性成为家庭首购首选 [6] - 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技术普及重塑用户体验 [6] - 商务部等7部门发布《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刺激燃油车置换需求 [6] - 比亚迪计划建设4000座超充站 打破"续航焦虑" [6] - 2025年将制定促进换电模式发展指导意见 政策红利向中西部及下沉市场倾斜 [7] 市场趋势与预测 - 4月10万-20万元价格带销量占比提升至49% 插混车型占比升至40% [6] -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冲击1614万辆 渗透率突破55%指日可待 [7] - 车企从单一产品竞争转向生态构建 包括超充网络布局、换电模式标准化、车电分离商业模式等 [6]
国轩高科:4月28日接受机构调研,投资者参与
搜狐财经· 2025-04-29 02:00
业务发展 - 公司美国业务占比较少,关税加征对业绩整体影响有限,正推进海外基地产能建设并与客户供应商协商解决方案[2] - 与奇瑞汽车长期合作,2024年底获"优秀供应商"称号,在奇瑞新能源乘用车电池配套占比超40%,混动车型配套率超60%[3] - 中高端车配套取得突破,B级及以上车型配套出货占比提升至15%,已获奇瑞星纪元、吉利银河、长安启源等车型定点[4] - 储能业务保持强劲增长,储能出货占比达35%,推出5MWh液冷集装箱,循环次数达15,000次,系统运行寿命20年以上[5] - 换电领域有系统性布局,推出全球首创积木式充换电系统,与三一重卡合作开发换电重卡并实现量产,第二代产品电池容量提升至588度电[6] 技术研发 - 持续投入全固态电池研发,已成功研发出车规级全固态成品电芯"金石电池",处于行业先进水平[10] - 积极布局低空飞行、工程机械、电动船舶、便携式储能等新兴应用场景[11] 产能与财务 - 大众项目扩容至28GWh,旨在响应客户需求变化,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7] - 2024年出货量大幅提升,产能利用率不断攀升,目前订单充足,排产持续增长[8] - 2025年一季报显示主营收入90.55亿元同比上升20.61%,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上升45.55%,毛利率18.28%[14] - 新会计准则下质保金计入成本影响毛利率1个点左右[12] 原材料与生产 - 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行,但公司通过降本增效和阶段性减产保持正常生产经营[9] - 持续优化库存管理,维持合理库存水平,对应收账款进行严格计提减值[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