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用人工智能(AGI)
icon
搜索文档
阿里吴泳铭最新演讲:积极推进3800亿AI基建计划,并将持续追加更大投入(全文)
新浪科技· 2025-09-24 03:29
人工智能发展路径 - 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已是确定性事件 但只是起点 终极目标是发展出能自我迭代 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ASI [1] - 通往ASI的三阶段演进路线:第一阶段智能涌现 AI通过学习海量人类知识具备泛化智能 第二阶段自主行动 AI掌握工具使用和编程能力以辅助人 这是行业当前所处阶段 第三阶段自我迭代 AI通过连接物理世界并实现自学习 最终实现超越人 [3][4][5] - 全球AI行业投资总额已超过4000亿美元 未来5年累计投入将超过4万亿美元 这是历史上最大的算力和研发投入 [6] 阿里云战略布局 - 阿里云作为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 通过两大核心路径实施AI战略:通义千问坚定开源开放路线 致力于打造AI时代的Android 构建作为下一代计算机的超级AI云 为全球提供智能算力网络 [5] - 积极推进三年3800亿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并将持续追加更大投入 对比2022年GenAI元年 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 [5][25] - 通义千问开源300多款模型 覆盖全模态全尺寸 全球下载量超6亿次 衍生模型超17万个 是全球第一的开源模型矩阵 [24] 技术演进趋势 - 大模型是下一代操作系统 将替代现在OS地位 成为承载用户 软件与AI计算资源交互调度的中间层 [18] - 自然语言是AI时代编程语言 Agent就是新软件 Context是新Memory 大模型通过MCP接口连接各类Tools和Agent [18] - 数据中心计算范式从CPU为核心的传统计算 加速转变为以GPU为核心的AI计算 需要更稠密算力 更高效网络 更大集群规模 [22] 应用场景拓展 - AI将渗透到物流 制造 软件 商业 生物医疗 金融 科研等几乎所有行业领域 [11] - 未来可能有超过全球人口数量的Agent和机器人与人类一起工作 对真实世界产生巨大影响 [12] - Token消耗速度两三个月就翻一番 Token就是未来的电 驱动千行百业每天的工作 [6][24] 基础设施需求 - 超级AI云需要充足能源 全栈技术 数百万计GPU和CPU 协同网络 芯片 存储 数据库高效运作 [22] - 未来全世界可能只会有5-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 [22] - 阿里云运营中国第一 全球领先的AI基础设施和云计算网络 是全球少数能做到软硬件垂直整合的超级AI云计算平台之一 [24]
OpenAI 发布 GPT-5,通用人工智能又近了一步
36氪· 2025-09-23 23:13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GPT-5 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而且人工智能在未来还有诸多可提升的空间和维度。本文来自编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OpenAI 称 GPT-5 在推理、代理任务、编码等能力上均超越了其前代模型。图片来源:OpenAI 漫长的等待终于结束。近日,OpenAI 发布了其最新且最强大的大型语言模型 GPT-5,并通过 ChatGPT 界面提供访问。据 OpenAI 领导层介绍,该模型带来 了前所未有的推理能力,将感应编码提升到新高度,在代理型 AI 任务中表现更佳,并配备了一系列新的安全功能。"这是通往通用人工智能(AGI)道路上 的重要一步,"OpenAI 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山姆·奥特曼称这是对 OpenAI 先前模型的重大升级,并称与 GPT-5 聊天感觉就像与一位拥有博士学位的专家交谈,无论你提出什么话题。"随身携带这样一 支由博士级专家组成的团队,随时待命,满足你的任何需求,这确实很酷,"他说道。 ChatGPT负责人尼克·特尔利(Nick Turl ...
DeepSeek成了硅谷最大的“不能说的秘密”
虎嗅APP· 2025-09-23 13:59
DeepSeek模型的市场影响 - DeepSeek模型在旧金山企业中被广泛使用 包括非AI公司也在本地部署其版本[2][9] - 模型完全免费且训练成本仅为西方模型的一小部分 但性能更优[10] - 硅谷企业将其视为"不能说的秘密" 并用于客服和后台等核心业务[10] 中国AI行业的竞争优势 - 中国学者在顶级AI/ML期刊的高被引论文数量显著上升 而欧美国家增长近乎横盘[12] - 硅谷AI初创公司中拥有大量中国籍员工 使得这些公司骨子里"很中国"[12] - 中国AI公司如DeepSeek在硬件限制下仍取得突破 未来若获得顶尖半导体将更具竞争力[13] AI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 AI终将像电一样以近乎零的边际成本普及 长期价值将集中在算力、带宽、存储和能源等基础设施[13] - 当前美欧AI领域存在明显泡沫 未来几年许多富豪将损失惨重[13] - 大型语言模型和Transformer技术存在天花板 边际收益递减现象已经开始显现[15][16] 全球AI公司的表现与文化 - 欧洲AI独角兽Lovable在8个月内达到1亿美元年度经常性收入 速度超过美国公司Cursor[7] - Lovable内部采用"997"工作文化 认为需要比中国人更拼才能赢得竞争[7][15] - 西方初创公司在AI浪潮中获得创纪录的估值、融资额和年度经常性收入[16] 中国公司的出海与文化输出 - DeepSeek、华为和比亚迪在西方年轻人中产生巨大冲击 民调显示35岁以下群体将中国视为未来[19] - 中国AI公司出海氛围比想象中宽松 西方年轻用户通过TikTok等平台对中国形成新认知[19][20] - 中国文化输出拐点已到 Labubu等IP在海外获得认可 软实力成为下一波浪潮[23] 创业者与成功路径 - 统计数据表明第一次创业成功率最高的年龄是42岁 而非少年天才[20] - 更稳妥的创业路径是先进入好公司积累行业经验 再出来单干[20] - Scale AI创始人Alexandr Wang是典型年轻成功案例 公司曾接受Meta 143亿美元投资[7][21]
OpenAI获英伟达1000亿美元投资!
国芯网· 2025-09-23 13:56
国芯网[原:中国半导体论坛] 振兴国产半导体产业! 不拘中国、 放眼世界 ! 关注 世界半导体论坛 ↓ ↓ ↓ 9月23日消息,OpenAI与英伟达宣布达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合作意向书,英伟达将向投资最多1000 亿美元! 根据双方的合作协议,OpenAI将部署10GW容量的AI数据中心,用于训练下一代模型,配备400万至500 万块英伟达GPU,相当于英伟达2025年全年出货量。同时,英伟达采用分阶段投资模式:首个1GW数 据中心预计2026年下半年上线(基于Vera Rubin平台),后续按进度追加投资,总额或达千亿美元。 黄仁勋表示:"从首台 DGX 超级计算机到 ChatGPT 的突破性成就,英伟达与 OpenAI 已相互成就十 年。此次投资与基础设施合作标志着新的跨越 —— 以 10GW算力为下一代智能时代赋能。" OpenAI CEO Sam Altman表示,合作将"赋能个人和企业创造新AI突破",并暗示未来几周将发布计算密 集型新产品。 外媒分析称,对OpenAI而言,该协议解决了其从非营利组织转型为盈利性企业后的最大瓶颈——算力 成本。当前,训练GPT-5级模型的电费支出已占其总成本的35 ...
Nvidia砸千亿美元助力OpenAI,马斯克狂飙造全球最大AI集群 | Jinqiu Select
锦秋集· 2025-09-23 04:44
当基础能力持续进步时,创业的关键在于找到新的应用场景和差异化路径。也许是某个高频的行业环节,也许是某种全新的交互方式,也可能是模型与硬件、人与人 的结合。初创公司同样需要在自己的条件下,找到独特而极致的打法。 今天,AI领域迎来一桩惊天动地的消息:Nvidia 宣布将向 OpenAI 投入高达 1000 亿美元 的战略投资,携手打造至少 10 吉瓦(gigawatts)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用于 支撑下一代模型的训练与部署。 这一动作,标志着模型层玩家的AI 战争从算法、产品层面,真正迈入了"基础设施+算力"的硬核较量阶段。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 Elon Musk 正以一种近乎"超现实"的速度布局算力版图:xAI 正在孟菲斯、密西西比等地加速建设 Colossus 系列 AI 集群,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实 现数百兆瓦甚至接近吉瓦级别的集群能力。电站、涡轮机、跨州供电 ──这些支撑算力的根基,都在高强度投入中被快速铺设。 模型层大玩家依然在坚定地押注模型,资本、算力、速度也成为顶级玩家已经形成了难以撼动的护城河。 对大量非模型层的AI创业者来说,这无疑都是好消息。 无论是OpenAI的超大规模训练,还是xAI的集群 ...
英伟达与OpenAI达成千亿美元级合作 共建AI基础设施集群
环球网资讯· 2025-09-23 04:09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9月23日消息,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英伟达与OpenAI达成里程碑式战略合作, 双方将联合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AI计算基础设施网络,涵盖至少10吉瓦(GW)的AI专用数据中心集 群,部署数百万块英伟达GPU,并配套构建自主可控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 据称,英伟达承诺为该项目提供至多1000亿美元投资,首阶段系统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通过英伟达新一 代Vera Rubin超级计算平台上线。 外媒分析称,对OpenAI而言,该协议解决了其从非营利组织转型为盈利性企业后的最大瓶颈——算力 成本。当前,训练GPT-5级模型的电费支出已占其总成本的35%,而自建数据中心可将长期运营成本降 低70%。此外,专属算力集群将支持OpenAI率先探索AGI(通用人工智能)的物理世界交互能力,例如 通过机器人集群实现全球物流自动化。 根据双方声明,首期Vera Rubin系统将于2026年第三季度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数据中心点亮,初始配置 包含50万块Blackwell Ultra GPU,算力规模相当于当前全球前50大超级计算机总和。英伟达与OpenAI计 划在未来6周内敲定股权分配、技术共享及数据 ...
2025年中国企业级AI Agent应用实践研究
钛媒体APP· 2025-09-23 03:49
文 | 第一新声 第一新声智库已经连续4年追踪中国AI产业的发展及应用,当前已累计18轮、问卷调研及专家访谈超 700次,访谈了包括金融、制造、零售等众多行业的专家,进行多个主题研究,已经陆续公开发布了 《2024年中国AI大模型产业发展与应用研究报告》、《2024年中国AI大模型市场需求深度研究报告》 (非公开)、《大模型时代-2025年央国企数智化转型新实践与新范式》等众多重磅研究成果。 2025年6月,第一新声智库正式启动《2025年中国企业级AI Agent应用实践研究报告》,在近3个月的时 间里,我们通过线上线下,深入WAIC大会等活动,面向70多家Agent与AI公司进行访谈与调研,并结 合大量专家的定性研究内容,正式完成《2025年中国企业级AI Agent应用实践研究报告》。 2022年,ChatGPT的横空出世,不仅点燃了全球对大模型的热情,更推动AI技术从"感知理解"走向"决 策行动",AI Agent(智能体)正成为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的核心载体。2023年起,国内外科技企业与 创业公司纷纷布局Agent领域,从OpenAI推出AutoGPT,到阿里、腾讯、字节等企业加速自研Agent平 ...
算力三国:英伟达、甲骨文与 OpenAI的万亿棋局
36氪· 2025-09-23 03:36
当英伟达宣布向 OpenAI 投资 1000 亿美元的消息在硅谷宣布时,整个科技圈都在试图理解这组天文数字背后的逻辑。这笔相当于全球芯片行业全年研发 投入的资金,极有可能将重塑 AI 产业的权力格局,同时也揭开了一场规模达数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军备竞赛的序幕。在这场较量中,英伟达、甲骨文与 OpenAI 形成了既合作又制衡的 "算力三国",而他们的每一步棋都重新定义着人工智能的未来边界,这笔资金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 更值得关注的是甲骨文在 "星际之门"(Stargate)项目中的角色。这个由特朗普政府背书、计划投资 5000 亿美元的 AI 基建计划,原本被视为美国对抗全 球 AI 竞争的战略布局。尽管项目进展不及预期,从最初承诺的 1000 亿美元立即投资缩水为 2025 年底前仅建成一座数据中心,但甲骨文负责的得克萨斯 州阿比林地区八座数据中心仍在推进,预计 2026 年底全部完工。这些设施将与 OpenAI 的其他基建项目形成协同效应,构成其算力网络的重要节点。 英伟达的闭环帝国:1000 亿美元的 "自我投资" 游戏 "英伟达投资 OpenAI 1000 亿美元,而 OpenAI 又把这笔钱还 ...
英伟达OpenAI千亿交易,其他人还剩啥?
虎嗅· 2025-09-23 03:05
9月22日,英伟达和OpenAI联合发布战略合作消息。根据双方发布的官方联合声明,英伟达 (NVIDIA)与OpenAI已签署一项战略合作意向书(Letter of Intent)。该意向书明确了合作的核心框 架: OpenAI计划在未来数年内,分阶段部署总规模不低于10吉瓦(GW)的英伟达AI计算系统,这将涉及数 百万颗下一代GPU。作为合作的一部分,英伟达将根据算力基础设施的上线进度,向OpenAI提供总额 最高可达10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双方强调,目前协议仍处于意向阶段,关于投资的具体形式、股权结 构以及详细的交付时间表仍在进一步磋商中。 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随后的采访中表示:"这次合作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英伟达的角色 正在从一个领先的芯片供应商,转变为AI基础设施的共建者。我们不仅仅是提供硬件,而是将与 OpenAI的团队深度协作,共同优化未来的模型与硬件架构,确保从芯片、系统到软件堆栈的每一个环 节都能发挥极致性能。"他补充道,这笔投资旨在加速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实现,通过构建前所未 有的算力平台,为整个AI生态的突破性进展提供动力。 OpenAI CEO Sam Altman则从 ...
从Transformer到GPT-5,听听OpenAI科学家 Lukasz 的“大模型第一性思考”
AI科技大本营· 2025-09-23 02:11
以下文章来源于CSDN ,作者CSDN CSDN . 成就一亿技术人 2017 年,一篇标题看似简单、甚至有些狂妄的论文在线上出现:《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在当时的 AI 研究界,这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宣言。它提议彻底抛弃被奉为圭臬的循环神经网络(RNN),只用一种名 为"注意力"的机制来处理语言。最初,许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然而,这篇仅 15 页的论文很快就点燃了一场燎原之 火。它所提出的 Transformer 架构,以摧枯拉朽之势,重塑了人工智能的版图。今天,从驱动你手机输入的预测文 本,到生成惊艳图像的 DALL-E,再到改变世界的 ChatGPT,其底层的心跳,都源于那篇论文。 截至发文,其在 Google Scholar 上的引用次数高达 197159 次。 | TITLE | CITED BY | YEAR | | --- | --- | --- | |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 197159 | 2017 | | A Vaswani, N Shazeer, N Parmar, J Uszkoreit, L Jones, AN G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