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核聚变
icon
搜索文档
英杰电气涨2.34%,成交额6313.51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00.5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8 03:04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18日盘中股价上涨2.34%至50.29元/股 成交额6313.51万元 换手率1.15% 总市值111.45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00.50万元 大单买入925.90万元(占比14.67%) 卖出825.41万元(占比13.07%) [1] - 年内股价下跌8.32% 近5日上涨0.74% 近20日下跌0.91% 近60日上涨12.15% [1]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22亿元 同比减少9.42%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19亿元 同比减少32.71% [2]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1.51万户 较上期减少10.75% [2] - 人均流通股7352股 较上期增加12.04%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48.64万股(第四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97.24万股 [3] - 南方中证1000ETF新进第九大股东(持股81.97万股) 诺安和鑫混合A新进第十大股东(持股77.61万股) [3] - 汇添富移动互联股票A退出十大股东行列 [3] 公司基本概况 - 主营业务构成:功率控制装置及系统61.71% 电源模块及系统28.37% 其他9.84% 其他(补充)0.08% [1] - 所属申万行业:电力设备-其他电源设备Ⅱ-其他电源设备Ⅲ [1] - 概念板块涵盖:核聚变 核电 西部开发 中盘 专精特新 [1] 分红历史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65亿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2.48亿元 [3]
国力电子涨2.06%,成交额4809.20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98.5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8 02:52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8日盘中股价67.38元/股 日内上涨2.06% 总市值64.22亿元[1] - 当日成交额4809.20万元 换手率0.76%[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98.51万元 其中特大单净买入25.68万元 大单净流出224.18万元[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66.53%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1.63%/1.35%/13.00%[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69亿元 同比增长70.49%[2] - 同期归母净利润3573.36万元 同比增长142.68%[2] 股东结构变化 - 最新股东户数5374户 较上期增加1.92%[2] - 人均流通股17736股 较上期减少1.88%[2] - 兴全多维价值混合A持股286.68万股 持股数量未发生变化[3] - 兴全合丰三年持有混合持股165.85万股 较上期减少20.28万股[3] 公司基本概况 - 主营业务为电子真空器件研发生产销售 主要产品包括直流接触器(收入占比60.00%) 真空继电器(17.87%) 交流接触器(11.50%)[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其他电子Ⅱ-其他电子Ⅲ[1] - 涉及概念板块包括核聚变 航天军工 小盘 商业航天 融资融券等[1] 分红历史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9836.14万元[3] - 近三年累计派现6831.35万元[3]
每日投资策略-20250917
招银国际· 2025-09-17 03:40
核心观点 - 全球市场呈现分化态势 港股科技板块领涨 美股能源和消费板块表现突出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 机构投资者情绪转向乐观[2] - 中国高端制造和科技行业受内外资机构重点关注 韩国设立大规模产业基金支持战略产业发展 日本央行加息预期增强[2] - 消费韧性支撑经济增长 美国零售数据连续超预期 高收入群体贡献率创新高[2][3]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单日上涨0.19% 年内累计上涨31.80% 恒生科技指数单日上涨1.48% 年内累计上涨36.02%[2] - 分类指数中工商业指数年内涨幅达34.29% 金融指数年内涨幅29.99% 地产指数年内涨幅27.35%[1] - 南向资金净买入31.89亿港元 可选消费、工业与信息技术板块上涨 原材料、医疗与地产建筑板块下跌[2] 全球股市表现 - 美股纳斯达克单日上涨0.87% 标普500上涨0.34% 道琼斯下跌0.17%[2] - 欧洲主要股指普遍下跌 德国DAX下跌1.56% 英国富时100下跌0.94%[2] - 亚太市场涨跌互现 日经225上涨0.30% 澳洲ASX200上涨0.15% 台湾加权指数上涨0.61%[2] 行业与公司调研动态 - 9月以来机械设备、电子、基础化工等行业接受机构调研次数最多[2] - 下半年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电子仪器、医疗保健等科技与高端制造企业获外资调研频次最高[2] - 中国商务部表示将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2] 重点公司投资评级 - 汽车行业:吉利汽车目标价25港元(上行空间31%) 理想汽车目标价80港元(上行空间26%)[4] - 高端制造:中联重科目标价7.4港元(上行空间14%) 三一国际目标价8.9港元(上行空间29%)[4] - 消费板块:绿茶集团目标价10.74港元(上行空间66%) 珀莱雅目标价129.83元(上行空间60%)[4] - 科技与互联网:腾讯目标价705港元(上行空间9%) 小米集团目标价62.96港元(上行空间12%)[4] - 半导体:北方华创目标价460元(上行空间22%) 贝克微目标价93港元(上行空间72%)[4] 货币政策与利率预期 - 市场完全定价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 预计年底前合计降息50-75个基点[2] - 日本央行可能于第四季度加息一次 2025年加息1-2次 主因薪资增长和通胀压力[2] - 美债收益率回落 美元指数下跌 日元兑美元走强 日美国债利差回升[2] 产业政策与投资动态 - 韩国设立1,080亿美元国家基金 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半导体、核能等战略产业 其中核聚变获得20亿美元额度[2] - 白宫计划设立50亿美元矿业投资基金 降低关键矿产对外依赖 支撑再工业化战略[3] - 美国加强对制药广告监管 平价减肥药供应商Hims & Hers Health因FDA警告股价大跌[2] 消费与经济数据 - 美国8月零售销售环比增长0.6% 连续三个月超预期 实际零售增长2.1%[2][3] - 高收入群体(前10%)对消费贡献率达49.2% 创1989年以来新高[3] - 在线零售、服装和体育用品销售表现突出 消费韧性受财富效应支撑[2][3]
精达股份涨2.13%,成交额3.1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58.9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7 03:37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7日盘中上涨2.13%至8.64元/股 成交额3.11亿元 换手率1.70% 总市值185.69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58.96万元 特大单买入2946.95万元(占比9.46%) 大单买入6731.80万元(占比21.61%)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19.34% 近5日涨7.20% 近60日涨17.55% 近20日下跌1.03% [1] 股东结构与资金动向 - 股东户数10.96万户 较上期减少2.86% 人均流通股19613股 较上期增加2.95% [2] - 兴全趋势投资混合(LOF)新进第八大流通股东 持股2000.00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243.56万股至1987.24万股 位列第九大流通股东 景顺长城品质长青混合A退出十大股东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8.56亿元 同比增长14.28% [2] - 归母净利润3.06亿元 同比增长6.03% [2] 公司基本概况 - 主营业务构成:漆包线72.24% 汽车电子线14.36% 特种导体4.85% 裸铜线3.13% 铜杆及铝杆2.13%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电网设备-线缆部件及其他 概念板块涵盖移动支付、金融科技、核聚变等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9.07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7.12亿元 [3]
长光华芯跌2.01%,成交额2.4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745.1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6 03:06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6日盘中下跌2.01%至74.01元/股 成交额2.46亿元 换手率3.09% 总市值130.46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745.19万元 特大单净流出1014.29万元(买入1624.09万元占比6.59% 卖出2638.38万元占比10.71%) 大单净流入269.1万元(买入5735.75万元占比23.28% 卖出5466.65万元占比22.19%) [1] - 年内股价上涨89.82% 近5日涨8.61% 近20日跌2.04% 近60日涨37.92% 年内2次登龙虎榜 最近2月7日净买入5222.85万元(买入总额1.96亿元占比17.45% 卖出总额1.44亿元占比12.80%) [1]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为半导体激光芯片、器件及模块的研发制造与销售 高功率单管系列占比76.98% VCSEL及光通讯芯片系列11.47% 高功率巴条系列5.54% 其他业务占比6.01%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分立器件 概念板块包括光刻机、核聚变、汽车芯片、芯片概念、半导体等 [2] - 注册地址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漓江路56号 成立于2012年3月6日 2022年4月1日上市 [2] 财务与股东结构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4亿元 同比增长68.08% 归母净利润897.45万元 同比增长121.13%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15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4746.00万元 [3]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1.45万户 较上期增加9.23% 人均流通股7323股 较上期减少2.40% [2] - 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持股140.84万股(较上期减少12.39万股) 南方中证1000ETF新进持股95.47万股 [3]
精达股份跌2.11%,成交额2.34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867.6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6 02:46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16日盘中下跌2.11%至8.35元/股 成交额2.34亿元 换手率1.29% 总市值179.46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867.66万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4.04%和19.38%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3.40%和24.58%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15.33% 近5日/20日/60日分别变动+1.83%、-4.02%、+13.14% [1]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较上期减少2.86%至10.96万户 人均流通股增加2.95%至19613股 [2] - 香港中央结算公司增持243.56万股至1987.24万股 新进股东兴全趋势投资混合持股2000万股 [3] - 景顺长城品质长青混合退出十大流通股东行列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8.56亿元 同比增长14.28% [2] - 归母净利润3.06亿元 同比增长6.03% [2] 分红与股东回报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9.07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7.12亿元 [3] 主营业务构成 - 漆包线占比72.24% 汽车电子线占比14.36% 特种导体占比4.85% [1] - 其他业务包括裸铜线(3.13%)、铜杆铝杆(2.13%)及补充业务(3.30%) [1] 行业属性与概念板块 - 属于电力设备-电网设备-线缆部件及其他行业 [1] - 概念板块涵盖移动支付、核聚变、金融科技、工业互联网及参股新三板 [1]
美国能源部长:“核聚变”商业化发电将在8年内实现
华尔街见闻· 2025-09-16 00:53
美国能源部长预计核聚变将在8年内走出实验室,迈向商业化发电,为全球清洁能源格局带来革命性变 革。 9月16日,据媒体报道,美国能源部长Chris Wright表示,核聚变发电技术有望在未来十年内实现商业化 应用。Wright预测,商业化核聚变发电最快可能在8年内实现,最迟不会超过15年。 这一表态为长期面临技术挑战的核聚变产业注入了新的信心。核聚变技术被视为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解 决方案,具备提供大量无碳电力的潜力,但多年来商业化进程缓慢。 核聚变技术模拟太阳和恒星的能量产生机制,理论上可以提供几乎无限的清洁电力,且不产生温室气体 排放或长期放射性废料。 Wright表示,核聚变领域的创新步伐正在加速。"创新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他说,"这项技 术即将到来,令人兴奋。" 核聚变技术已成为顶级投资者和机构的重点关注领域。包括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Jeff Bezos)、微软 创始人比尔·盖茨和PayPal联合创始人Peter Thiel在内的科技巨头已向该领域投入数十亿美元资金。 近年来,核聚变产业还获得了更广泛的资本支持。主权财富基金、国家开发银行和风险投资机构纷纷加 入投资行列,表明市场对核聚变商业化前 ...
推动经济增长的不是AI,而是信仰
虎嗅· 2025-09-15 12:24
AI作为通用目的技术的生产率影响 - AI具有持续改进、普遍适用和互补创新的特征 但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对生产率产生实质影响 蒸汽机、发电机和计算机分别在发明118年、91年和49年 商业化54年、40年和21年后才开始明显推动生产率提高 [1] - 人工智能术语提出已有69年 机器学习革命已有13年 但欧盟2023年每小时劳动生产率下降0.6% 2024年仅增长0.4% 远低于1995-2019年1%的年均水平 [4] - 美国2020年以来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速为1.8% 不及2.2%的长期平均水平 未来十年AI带来的劳动生产率仅增长0.4%-0.9% 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幅度不超过0.66% [5] AI企业采用现状 - 欧盟各国企业AI普及率在3.1%-27.6%之间 总体为13.5% 美国企业AI采用率为9.2% [8] - 大模型价值从芯片、数据和云基础设施向模型厂商转移 但尚未真正渗透进传统行业 [8] AI投资对GDP的推动 - 美国四大互联网公司平均27.4%收入用于资本开支 中国BAT平均12.5% 相较2023年均翻一番 [10] - 美国AI数据中心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已超过消费者支出 数据中心营建支出规模即将赶上办公楼 [14] 核能发展历史与现状 - 核能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在80年代末期达到顶点后持续下降 2022年仅有9.2% [19] - 上市公司财报电话会议同时提及"数据中心"和"核能"的次数大幅增多 [21] 核聚变投资布局 - 核聚变企业累计融资额达97.66亿美元 最近一年26.4亿美元 [25] - 美国能源部为聚变创新研究引擎合作组织提供1.07亿美元资金 [26] - CFS计划建造世界第一座电网规模核聚变发电厂 预计2030年代初投入运营 投资者包括谷歌、英伟达、比尔·盖茨和美国能源部 [30] - Helion已开工建造世界第一座聚变发电厂 预计2028年建成 将为微软提供电力 Sam Altman担任董事长 [30] - TAE Technologies获得谷歌和雪佛龙投资 目标2030年制造出商用聚变反应堆原型 [30]
A股五张图:热度为王
选股宝· 2025-09-15 10:34
市场行情 - 沪指微跌0.26%,深成指和创业板指分别收涨0.63%和1.52%,均刷新年内新高,市场超3300股下跌,近2000股上涨 [3] - 无人驾驶板块受周末消息刺激高开,海马汽车、索菱股份、浙江世宝、路畅科技、得润电子、康盛股份、豪恩汽电(20CM炸)、拓普集团(炸)、德赛西威(炸)等纷纷涨停 [3] - 模拟芯片板块受消息刺激高开,上海贝岭、北京利尔、圣邦股份(20CM)、纳芯微(20CM炸)涨停,思瑞浦、艾为电子、南芯科技、希荻微等高开低走 [3] - 预制菜板块开盘冲高,得利斯一字板,龙大美食、惠发食品、味知香盘中涨停(均炸),立华股份、国联水产、千味央厨、海欣食品等早盘均一度大幅冲高,但整体呈现冲高回落走势 [3] - 锂电池和储能板块开盘大涨,百利科技2连板,天赐材料、洪田股份、宏盛股份、尚太科技、中一科技(20CM)等集体涨停,宁德时代一度涨超14% [3] - 游戏、新能源汽车、影视、核聚变等板块均有局部强势表现,有色、黄金等板块跌幅居前 [3] 预制菜行业 - 预制菜板块早盘一度涨近2%,此后小幅回落收涨1.23%,得利斯一字板,龙大美食、惠发食品、味知香盘中涨停(均炸),立华股份、国联水产、千味央厨、海欣食品等早盘均一度大幅冲高 [5] - 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专家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5] - 西贝发布致歉信,承诺部分菜品调整为门店现做,预制菜被认为是大势所趋,但消费者普遍认为不能拿预制菜卖现做的价格 [6] 宁德时代 - 宁德时代竞价大幅高开超6%,开盘高位盘整后一度涨超14%,刷新历史新高,最终收涨9.14% [9] - 锂电池板块上午一度涨至2.5%,但随着宁德时代熄火后一路回落,最终仅收涨0.22% [9] - 盘前市场消息称,宁德时代2026年要货指引上修到1100GWh,同比增加46% [9] - 在宁德时代带动下,创业板一度大涨超2.5%,但市场大多数时间3000+股下跌 [9] 首开股份 - 首开股份大幅高开后早盘再度涨停,拿下9天8板,但很快炸板并一度跌超3%,尾盘回封涨停板 [12] - 地产小盘股表现不错,香江控股、山子高科、荣盛发展集体2连板,卧龙新能、大名城(炸)涨停,跟涨龙头苏宁环球早盘一度涨停拿下5连板,但此后炸板收涨6.34% [12] - 地产板块早盘一度跌超1.8%,此后一路反弹翻红收涨0.57% [12] 上海建工 - 上海建工拿下一字板,下午各地建工股小幅异动,重庆建工、建工修复大幅拉升,广东建工、宁波建工均有冒头表现 [15][16] - 上海建工回复媒体询问称,以公司公告为准,近期未对外披露有关旗下子公司金矿资源的公告 [16] - 一位大爷在2013年以6元/股左右斥资50万重仓买入上海建工,通过不断补仓后持仓成本降至3.8元/股,以今日收盘价计算,回本还需要大约3个涨停板 [16]
AI信仰正在推动经济增长
腾讯研究院· 2025-09-15 08:31
文章核心观点 - AI作为通用目的技术对生产率的提升存在显著滞后效应 当前企业采用率较低 尚未对生产率产生实质性影响 但资本开支的大幅增长正在推动GDP增长 这种增长更多由对AI的信仰和投资驱动而非实际生产率提升 同时核聚变作为潜在能源解决方案正获得科技巨头关注和投资 [3][6][7][11][13][15][18][23][24][26] 生产率滞后效应 - AI作为通用目的技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著提升生产率 蒸汽机 发电机和计算机分别经历118年 91年和49年发明期及54年 40年和21年商业化期才开始明显推动生产率提升 [3] - 当前AI尚未显著提升生产率 欧盟2023年每小时劳动生产率下降0.6% 2024年仅增长0.4% 低于1995-2019年年均1%的水平 美国2020年以来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速1.8% 低于长期平均水平2.2% [6] - 未来十年AI对劳动生产率增长贡献仅0.4%-0.9% 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不超过0.66% [6] - 企业AI采用率处于早期阶段 欧盟各国企业普及率在3.1%-27.6%之间 总体为13.5% 美国企业采用率为9.2% [7] 对AI的投资推动GDP增长 - 美国四大互联网公司2024年资本开支达2450亿美元 2025年预计3540亿美元 连续两年年度增加约1000亿美元 [13] - 四大公司资本开支占GDP比例大幅提升 预计2025年达到1.16% 两年实现翻番 [13] - 2025年美国AI数据中心支出对GDP增长贡献已超过消费者支出 数据中心营建支出规模即将赶上办公楼 [15] - 中美互联网公司加大AI投入 2024年二季度美国四大互联网公司资本开支占收入比重达27.4% 中国BAT平均为12.5% 相较2023年均翻一番 [11] AI信仰或可照亮未来 - 核能发展历史显示技术推广存在预期落差 核能发电量占比在1980年代末达到顶点后持续下降 2022年仅有9.2% [20] - 核聚变作为潜在能源解决方案获得科技公司青睐 上市公司财报电话会议同时提及"数据中心"和"核能"次数大幅增多 [23] - 截至2025年7月核聚变企业累计融资达97.66亿美元 最近一年融资26.4亿美元 [24] - 主要核聚变企业获得科技巨头投资 CFS获得谷歌 英伟达 比尔·盖茨和美国能源部投资 Helion获得Sam Altman最大笔投资并担任董事长 TAE Technologies获得谷歌和雪佛龙投资 [26] - 美国政府积极推动核聚变研发 能源部为聚变创新研究引擎合作组织提供1.07亿美元资金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