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本土化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第一次来和中断了几年又来的跨国企业,到进博会上图什么
第一财经· 2025-07-27 13:47
进博会平台价值 - 进博会作为国际品牌"破圈"、连通政府及产业链的综合平台,吸引新老展商更替与品牌更新[1] - 壳子特玩首次参展,将展示前沿设计与环保理念产品,设置个性化定制工坊[3] - 索尼重新参展后展位面积从150平方米增至300平方米,整合多业务板块打造沉浸式体验[4][5] 品牌战略与市场布局 - 壳子特玩将中国作为全球战略核心市场,计划新增线下门店并拓展旅行箱等新品类[3] - 索诺瓦中国业务占全球近10%,预计保持两位数增长,计划引入新产品及产线推进本土化[6] - 立邦去年进博会达成千万级签约,船舶涂料已商用,今年将展示系统性场景解决方案[6][7] 本土化与产能扩张 - 瑞士士卓曼亚洲首个生产基地在上海投产,总投资12亿元,预计年收入14亿元[11] - 攀时中国半导体业务三位数增长,三期工厂试生产,50%产线用于新产品[12] - 瓦锡兰齐耀上海工厂双燃料发动机订单排至2028年,成本低于竞争对手30%[12] 行业趋势与技术融合 - 索诺瓦将展示全球首创AI助听器,立邦涂料应用于无人机降温减震技术[6][7] - 索尼整合动画、影视、音乐等IP与技术,打造动作捕捉和触觉反馈体验[5] - 地中海邮轮重点呈现2026年亚洲旗舰航线,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建设[7]
“深耕中国”成了全球竞争力,外资们提前当上进博九年“全勤生”
第一财经· 2025-07-26 08:37
中国超级大市场的优势 - 中国制造规模和产业链齐全优势成为跨国企业扩大亚太及全球市场的动力 [1][3] - 中国市场在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和经济下行周期中仍保持优势地位 [3] - 区域一体化深入推进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3] 进博会参展情况 - 2026年第九届进博会招展启动当天即有40多家企业签约,展览面积达3万平方米 [1] - GE医疗、诺华、霍尼韦尔等20多家企业成为首批九年"全勤生" [1] - 目前已有170家企业和27家机构成为签约参展的八届"全勤生" [10] 跨国企业战略布局 - 乐斯福在中国拥有6家工厂,计划明年新增投资扩建产能 [4] - 艾默生在中国建立完整本土化价值链,从研发到服务的全链条布局 [4] - 波士顿科学上海临港生产基地从签约到建成仅用一年,展现"中国速度" [8] - 美敦力将携百余款创新医疗产品亮相第八届进博会,数量创历史新高 [8] 产品创新与本土化 - 波士顿科学将在进博会展示80款微创介入产品,含1款亚洲首秀和4款中国首秀 [5] - 美敦力展出5款首展产品,包括1款亚太首展 [8] - 欧莱雅将以三馆联动参展,带来历届最大规模的首发新品 [9] - 纽仕兰将全球首发三大品类新品,包括针对"银发经济"的中老年营养品 [11] 消费升级趋势 - 上海上半年进口乳品增长34.7%,水果增长57.5%,化妆品增长10.6% [13] - 跨境电商进口单量同比增长18.9%,进口额增长24.5% [14] - 佳农鲜果借助进博会拓展有机高附加值产品线,提升高端市场竞争力 [11] - 大商集团带动冷链物流、跨境电商等关联产业就业超千人 [13] 产业链整合 - 大商集团形成"海外产地生产+国内精准分销"模式,展出6国20余种商品 [13] - 阿根廷创新中心服务企业从几家发展到几十家,品类从几种扩展到几十种 [12] - 上海铜进口占全国超5成,塑料进口占比近4成,箱包钟表首饰占比超7成 [14]
印尼家电行业整体下滑,海尔白电创最快增速
全景网· 2025-07-23 08:45
印尼市场概况 - 印尼作为东南亚最大经济体拥有2.71亿人口,30岁以下群体占比66% [1] - 白电行业1-4月整体下滑5.9%,冰箱行业下滑0.7%,家用空调行业下滑14.5% [1] 海尔印尼市场表现 - 海尔白电1-4月以12.3%市场份额稳居中国品牌第一,创行业最快增速 [1] - 冰箱品类逆势增长4.2%位居市场第一,家用空调增长9%实现行业引领 [1] - 勿加泗工厂年产能突破200万台,2023年4月实现1000万台家电下线里程碑 [2] 本土化战略实施 - 通过收购三洋白电业务快速扎根,建立多品类制造中心保障供应稳定 [2] - 针对印尼气候推出1小时制冰TM冰箱,创新低功率AI智能空调适配电压限制 [2] - 与Atlanta等本土连锁渠道深度合作,同时布局Shopee/Lazada电商平台 [2] 未来发展方向 - 将持续围绕用户需求提升产品竞争力,探索新增长空间 [3] - 本土化策略和技术创新成为破局关键,印证中国品牌出海实力 [3]
比亚迪“狂奔”出海,中国汽车迈向“本土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1 14:27
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 - 2024年上半年传统燃料汽车出口202.3万辆同比下降7.5% 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 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01.1万辆同比增长71.3% [1] - 比亚迪上半年出口47.2万辆同比增长1.3倍 与奇瑞差距缩小至7.6万辆 [1] - 2023年比亚迪出口销量41.72万辆同比增长67% 海外营收达1004亿元 [1] 比亚迪海外市场拓展 - 2025年1-5月比亚迪在巴西销量超3.9万辆 纯电车型市占率92.16% 插混车型占比35.8% [1] - 2024年1月比亚迪在欧洲多国销量反超特斯拉 [1] - 巴西市场同款车型售价为中国市场的2-3倍 显著提升盈利空间 [2] 本土化战略实施 - 比亚迪在巴西/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匈牙利建立生产基地 构建全球供应链网络 [2] - 巴西卡马萨里工厂初期年产能15万辆 首批下线车型为海鸥和宋Pro 全面投产后本地化率超90% [3] - 长安汽车罗勇工厂已建成10万辆/年产能 计划扩展至20万辆/年 [2] 产业链深度布局 - 2015年设立巴西坎皮纳斯电动巴士工厂 2020年建成曼瑙斯电池工厂 年产能1.8万个电池模块 [4] - 巴西工厂雇佣超1000名员工 其中70%为本地人员 [3] - 自建船队保障工厂投产前的车辆供应 [3] 未来战略方向 - 比亚迪将出海与高端化列为重点战略 计划在巴西/匈牙利等5国扩建工厂 [6] - 民生证券预测比亚迪将在欧洲/东南亚/澳新市场加速发展 [6] - 行业预测下半年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将保持较快增长 [6]
“上下游就在上下楼” 京东智谷加速打造深莞智造新高地
搜狐财经· 2025-07-19 11:10
企业战略与出海趋势 - 知名企业战略咨询顾问刘润指出企业增长公式为"企业增长=超额收益+结构机会x大环境+意外",强调长期主义是当前企业最大确定性 [4] - 刘润认为中国企业出海是大趋势,需融入当地并保留国内根基,尤其依托大湾区创新资源,"Made In China"将升级为"Made By Chinese" [4] - 凤岗镇凭借深圳创新能力与东莞制造能力的低成本结合,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地理优势区域 [4] 京东智谷发展成果 - 京东智谷执行总裁魏强透露园区已吸引1000多家企业进驻,聚集3万多人,形成"上下游就在上下楼"的产业链生态 [4][6] - 2024年起京东智谷每年举办企业供需双选会,2024年6月场次促成上亿元订单需求,达成50多例合作案例 [6] - 京东智谷三期于2024年5月8日交付,标志着总投资120亿元、总面积180万平方米的产业大城全面完工 [8] 京东智谷项目规划 - 项目定位为大湾区智能产业创新科技中心、产业研发中心及智能制造总部基地,占地38万平方米 [8] - 推出企业独栋总部,涵盖研发生产、创意办公、商务接待等全功能场景,并计划新增居住区、购物中心等业态打造"足不出谷"生态 [8]
特斯拉“链”接中国智造,超60家供应商进入其全球供应链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9 08:26
链博会参展情况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吸引超650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 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占比超65% 境外参展商占比35% [1] - 特斯拉参展产品包括Model 3/Y车型 V4超级充电桩(全国首展) 二代人形机器人 特斯拉电池系统 [1] 特斯拉本土化战略 - 特斯拉全车国产化率达95% 签约中国一级供应商超400家 其中60余家进入全球供应链体系 [1] - 上海超级工厂贡献特斯拉全球累计800万辆交付量中近一半产量 Model Y L旗舰车型由该工厂出品 [1] - 公司在中国相继落地上海超级工厂 储能超级工厂 数据中心 研发中心 设计中心 [1] 供应链创新模式 - 上海超级工厂采用"轮上仓库"零库存模式 零部件通过"码头"洞口直接对接生产线 实现每30秒下线一辆整车 [2] - 该模式提升空间利用率与生产效率 体现与中国本土供应链深度联动 覆盖电池 芯片 自动驾驶等全生态链 [2] 行业技术发展 - 特斯拉11年间推动中国供应商应用先进制造技术 形成技术溢出效应 中国新能源汽车标准逐步国际化 [3] - 未来行业竞争焦点转向系统智能化 生态完善度 数据丰富度 而非价格与续航单一维度 [3]
【外企在中国——链博系列】美敦力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中国将成为重要的创新策源地
环球网· 2025-07-17 11:44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从"创新技术输出者"加速蜕变为"本土生态共建者",通过五条相互交织的支柱"链"(医创融合链、本土智造链、价值共创链、智能服务链、协同供赢链)勾勒在华战略 [1] - 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表示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医疗市场和重要创新策源地,将持续加强本土价值链布局,以共生共创共赢为目标 [3] 本土智造进展 - 脊柱手术机器人Mazor XC是公司全球明星产品Mazor X系列本土化结晶,常州科技园投资建设了先进有源设备生产线,具备高端医疗设备及耗材研发与生产能力 [3] - 外科电动吻合器"创世电吻"实现从研发到生产100%本土化,一年内完成从研发到量产,覆盖国内500多家医院并成功销往全球 [4] - 临港基地和上海工厂的"中国智造"成果反哺全球市场,成为公司全球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创新支点" [4] 医创融合成果 - Lantern左束支起搏心脏导管源于中国临床医生发现,由中国研发中心与本土专家协作开发,将成为首款"中国制造、服务全球"的心脏起搏导管 [5] - 神经介入产品"美安昕弹簧圈"针对中国患者需求设计多型号与柔软梯度,已在28个省份成功植入 [5] 协同共赢生态 - 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技术Symplicity Spyral RDN系统在华获批上市,成为全球首个同时获美欧中批准的高血压介入治疗器械系统 [6] - 公司与血管外科专家及本土AI企业合作打造AI赋能的主动脉疾病诊疗生态,覆盖从影像采集到AI辅助手术规划全链条 [6] - 在中国发展近7000家供应链伙伴,2025财年在华采购额约50亿元人民币,90%间接采购由本土供应商提供,90%关键零部件供给海外工厂 [6] 供应链赋能案例 - 科森科技在支持下从零起步建立医疗业务,参与心脏消融产品核心工艺开发,为全球10多条产品线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7] 数智化布局 - 2025年3月在华首个数字化医疗创新基地在北京BioPark落成,预计年底投入运营,将开发远程管理、智能随访等数字医疗方案 [8] 行业影响 - 公司36年深耕诠释了跨国企业与中国市场共生共荣的崭新模式,推动医疗创新惠及全球患者 [8][9]
押注“本土化”体现“差异化”,集采变局下跨国牙科巨头这么干
新华财经· 2025-07-15 13:03
亚太正畸市场增长 - 亚太正畸市场快速增长,受益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和技术创新 [1] - 隐形矫治器和数字化口扫技术普及,提升治疗舒适性和美观性,吸引成年人群进入市场 [1] - 2022年全国首次正畸联盟集采中,正畸材料最高降幅达88%,推动行业收费透明化和规范化 [1] 集采政策影响 - 2022年16省联盟口腔正畸托槽耗材集采中选产品平均降幅43.23%,最高降幅88%,涵盖主流品牌 [2] - 集采主要针对材料费,但服务费占比70%以上,对终端治疗费用整体影响较小 [3] - 行业收费规范化、透明化预计将吸引更多患者选择正畸治疗 [3] 行业供需矛盾 - 中国正畸医生数量有限,专业正畸医生培育周期长,供需存在错位 [3] - 奥美科通过创新方案缩短治疗周期,如固定托槽与数字化隐形牙套联合矫治 [4] 奥美科本土化战略 - 盈纬达投资10亿元在苏州打造智造基地,引入正畸托槽生产线,加速本土化 [4][5] - 奥美科实现隐形牙套产品本土化生产,并出口欧洲和澳大利亚 [6] - 中国错颌畸形人群比例高,但每年正畸量不足300万,市场潜力巨大 [6] 差异化竞争策略 - 奥美科提供固定托槽矫治、定制化固定托槽矫治与数字化隐形牙套矫治三大解决方案 [4][6] - 盈纬达通过学术赋能和医生支持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如正畸学术论坛和病例大赛 [6][7] - 学术软实力被视为护城河,避免价格战 [7] 隐形正畸市场格局 - 隐形正畸在亚太市场占比超过60%,取代传统正畸 [5] - 时代天使、隐适美、正雅在隐形矫正领域占据较高市场份额 [5] - 盈纬达隐形正畸业务进入中国较晚,需深化本地化应对市场变化 [5]
恩智浦:从前端到后端布局中国本土市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9 09:21
公司背景 - 恩智浦是全球最大车用芯片供应商之一,历史可追溯至1953年飞利浦半导体部门,2006年从飞利浦分拆独立,2010年纳斯达克上市 [1] - 公司以生产微控制器(MCU)芯片和多种传感器芯片闻名,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工业及物联网领域 [1] 中国市场战略 - 2024年中国区营收占公司全球总营收126.14亿美元的36%,远超美洲(14%)、欧洲中东非洲(22%)和其他亚洲地区(28%)[3] - 中国市场占据公司三分之一的销售额,被视为代表全球领先技术的汽车工业市场 [3] - 2025年1月成立中国事业部,整合销售、研发、运营等职能,服务中国超过6000家客户、合作伙伴和生态系统 [5] 本土化布局 - 在华设立办事处近40年,员工超6000人,14个城市设办事处,6个研发中心,1600多名工程师 [5] - 天津运营着公司全球最大的后端装配和测试工厂 [5] - 本地工程团队已为中国和全球客户开发200种产品 [5] 新产品发布 - 推出专为中国设计的18通道锂电池电芯控制器BMx7318/7518系列IC产品,完全在中国完成定义、设计和开发 [6] - 2025年发布全新S32K5系列汽车微控制器和第三代成像雷达处理器S32R47等产品 [5] 供应链合作 - 与台积电南京工厂合作16纳米FinFET节点,与中芯国际保持长期合作关系 [9] - 天津封测工厂是公司全球最大封装测试基地 [9] 车企合作项目 - 与吉利汽车研究院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聚焦芯片创新 [9] - 与深蓝汽车续签合作协议,围绕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等领域深化合作 [9] - 与长城汽车建立联合创新实验室,聚焦ADAS和电气化等领域 [9] - S32K388应用于零跑LEAP 3.5架构,实现该芯片全球量产首发 [10]
执掌友邦人寿“将印”,平安27年女将“赶考”人生下半场
南方都市报· 2025-07-08 12:00
人事任命与职业背景 - 余宏正式获批担任友邦人寿董事兼总经理,全面负责公司战略规划与日常运营[2] - 余宏在平安人寿拥有26年从业经历,历任重庆分公司总经理、总公司总经理助理等职,是复合型职业经理人[4] - 2017年成为平安人寿首位女性总经理,主导代理人渠道从规模导向转向质量导向,深度参与马明哲的寿险改革[4] 友邦人寿战略布局 - 友邦人寿2020年获批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2023年加速扩张,设立安徽、山东等四家省级分公司[5] - 2024年6月获批筹建上海保险资管公司,同时友邦集团高层变动,杜嘉祺回归担任主席[6] - 公司董事长张晓宇强调坚定看好中国市场,把握制度型开放机遇[8] 本土化优势与挑战 - 余宏的本土市场经验可帮助友邦优化产品策略和区域运营模式,提升渗透率[9] - 友邦近年引入多位平安系高管(如CEO李源祥),余宏加入将进一步强化本土执行力[9] - 需平衡国际化"高素质代理人+高端客户"模式与中国市场数字化、普惠保险竞争环境[10] 企业文化融合 - 平安文化强调团队执行与结果导向,友邦文化侧重个人驱动与长期主义,两者差异显著[12] - 余宏需适应友邦视代理人为"第一客户"的机制,调整平安时期的规模导向经验[11][12] - 行业观察显示两家公司文化边界正随市场改革逐渐模糊[12] 管理团队动态 - 友邦人寿现有16名副总级高管,多数有20年以上司龄,对企业文化有强认同感[10] - 余宏与董事长张晓宇形成"张余配",张晓宇此前兼任总经理职务至2025年3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