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度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速度”“广度”“试验田”“新引擎”……多维视角解码天津看上合
央视网· 2025-08-31 05:25
天津港基础设施与运营能力 - 天津港拥有2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 能够满足全球最大集装箱船舶作业[3] - 港口自动化程度高 采用智能拖车和自动化岸桥实现全流程自动化升级[6] - 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时监控运营 与全球180多个国家5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8] - 作为一带一路海陆交汇点 开通中欧班列(最快20天抵达欧洲)和中亚班列联通上合国家[11] 对外贸易与自贸区建设 - 2025年前7个月天津与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额533.7亿元 同比增长5.2% 占全市进出口总值11.3%[12] - 自贸区推出686项制度创新举措 其中49项改革试点经验全国复制推广 创新指数居全国前列[15] - 提供100多项全链条出海服务 助力企业高效拓展国际市场[12] 国际物流与贸易通道 - 港口同时处理进口生鲜产品(智利车厘子 南美白虾)和出口高端制造产品(新能源汽车)[11] - 海铁联运通道覆盖中亚及欧洲地区 强化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物流联通[11] 职业教育与技术输出 - 在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等上合国家建设10个鲁班工坊 共享中国职业教育成果[25] - 培训内容涵盖数控机床维修 光伏发电技术 物流管理等紧缺技能领域[25] - 天津企业智能灌溉系统在哈萨克斯坦实现节水50%以上 在巴基斯坦实现智能水肥一体化增产[27] 国际文化交流与友城合作 - 与上合组织11个国家建立20对国际友好城市关系[23] - 城区建设融合中西文化元素(北安桥结合中国传统乐器雕塑与欧式装饰)[17] - 常态化举办国际文化活动(意大利风情区咖啡文化 俄罗斯歌舞 天津相声同台演出)[21]
五年来北京累计设立外资企业超8000家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7 07:51
服务业开放创新 - 北京市五年来累计实施400多项创新任务[1] - 构建梯度式制度创新体系 聚焦科技创新和服务业开放[1] - 在全国率先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报备即批准"试点[1] - 发布首个场景化、字段级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1] 政策成果与推广 - 累计实施70多项突破性政策[1] - 超过80项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1] - 推出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等首创政策[1] 外资企业增长 - 五年来累计设立外资企业超过8000家[1]
万倍GDP跃迁奇迹:深圳如何破译中国经济的“三重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8-26 20:29
外资机构对中国经济预期上调 - 高盛、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等多家外资机构于2025年6月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并持续看好中国资产表现 [1] 深圳经济增长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达18322.2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1% [2] - 深圳GDP从1980年2.7亿元增长至2024年36801.8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8.8%,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三 [3] - 深圳GDP从1万亿元到2万亿元用时6年,从2万亿元到3万亿元用时5年,2024年GDP达3.68万亿元 [14][15] 产业发展与升级路径 - 80年代深圳以"三来一补"工业为主,1986年主动停止新"三来一补"企业注册并转向"科技兴市"战略 [5] - 1996年规划明确以计算机、通讯、电子、生物技术为重点,培育华为、中兴、腾讯、大疆、比亚迪等企业 [6] - 2024年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5.4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9.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超40% [7] - 比亚迪2024年全球销量427万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品牌 [7] 制度创新与改革试点 - 深圳45年来平均每3天推出一项制度创新,创下1000多项"全国第一" [9] - 1987年率先推出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制度,1988年设立外汇调剂中心突破外汇市场交易禁区 [9] - 2021年试点个人破产制度,形成全口径裁判规则及配套制度 [9] - 截至2024年底深圳商事主体突破440.4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69.4万户占比38.5% [10] - 深圳首创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数据条例等法规,为全国立法提供制度资源 [10] 城市精神与文化输出 - 深圳平均年龄32.5岁,为全国最年轻大城市 [14] - 深圳推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城市宣传片及舞剧《咏春》、短剧《奇迹》等文化作品 [16] - "拓荒牛"精神象征开拓、创新、团结、奉献,口号如"时间就是金钱"广为流传 [13][17]
新华时评:四十五,正青春!
新华社· 2025-08-26 03:55
经济发展成就 - GDP增长超过10000倍 [1] - 诞生华为 腾讯等全球影响力创新型企业 [1] - 创造1000多项全国第一 [1] 科技创新投入 - 研发投入强度进入世界创新城市第一方阵 [1] - 打造全球重要科技创新策源地 [1] - 持续向新向上发展 [1] 制度改革突破 - 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 - 实施创业板注册制改革 [1] - 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1] - 开展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 [1] 开放政策推进 - 中央推出综合改革试点授权事项清单 [2] - 分批制定改革措施和创新试验 [2] - 深化数据跨境流动和国际仲裁领域开放 [3] 未来发展方向 -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3] - 形成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规则体系 [3] - 在更高目标上深化改革开放 [3]
四十五,正青春!
新华社· 2025-08-26 03:46
深圳经济特区45周年发展成就 - GDP增长万余倍[1] - 诞生华为、腾讯等全球影响力创新型企业[1] - 创造1000多项全国第一[1] 改革创新举措 - 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 - 实施创业板注册制改革[1] - 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1] - 推进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1] - 建立综合授权改革试点机制[1][2] 开放发展新方向 - 中办国办印发文件推出新改革措施[2] - 深化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创新[3] -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仲裁体系[3] -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3] 研发创新实力 - 研发投入强度跻身世界创新城市第一方阵[1] - 打造全球重要科技创新策源地[1]
从加工贸易“冠军”到多元业态“齐放”,看深圳外贸枢纽蝶变
南方都市报· 2025-08-25 15:28
深圳外贸发展历程 - 深圳经济特区设立45年来经济总量跃居全国第三 外贸进出口值从1979年1676万美元飙升至2024年4.49万亿元 贸易伙伴从85个拓展至250多个国家和地区[1] - 外贸结构从单一加工贸易演变为多元业态协同发展 一般贸易和保税物流2024年分别达2.47万亿元和1.14万亿元 占比55.1%和25.5%[4] -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从1993年9%攀升至2024年41.2% 显示产业向高附加值环节转移[4][5] 贸易模式转型 - 初期通过"三来一补"加工贸易起步 全国首创"集中报关"模式使每月报关单减少1万多份[3] - 加工贸易进出口值曾占全国四分之一 现形成一般贸易、保税物流、加工贸易多元业态格局[3][4] - 2024年深圳进出口值占全国10.2% 出口连续32年居内地城市第一 今年前7个月进出口2.58万亿元保持首位[5] 口岸体系建设 - 从简陋口岸发展为"海陆空铁邮"立体口岸体系 罗湖口岸1986年日均通关仅1.5万人次[6][8] - 首创"红绿通道"模式 皇岗口岸成为全国首个客货双24小时通关公路口岸 深圳湾口岸实施"一地两检"[6] - 深圳港国际班轮航线覆盖100多个国家300多个港口 集装箱吞吐量居大湾区第一 今年前7月外贸集装箱吞吐量1911.46万标箱同比增长9.56%[8] 监管制度创新 - 从繁琐审批到无纸化通关试点 申报效率提升90% 完成全国首票陆路口岸区域通关一体化报关单[10] - 建立"两平台一中心"改革体系 实施ERP智能联网监管 生物医药特殊物品监管效率提升70%[8][10] - 培育AEO企业477家 货物查验率降低通关速度加快 海关备案外贸经营主体超21万家年均新增超万家[10][12] 基础设施升级 - 推进"海空港畅流计划"和关区物流一体化改革 深畅国际货站保障能力提升63%[8] - 开通航空货物"空侧直通"和"国际中转"模式 TIR跨境公路运输打通中亚通道[8] -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859列 宝安机场国际货运覆盖5大洲25个国家 监管进出境运输工具从1980年20多万辆次增至2024年超1129万辆次[8]
新华时评丨四十五,正青春!
新华社· 2025-08-25 14:49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创举。45年来,深圳的GDP增长 万余倍,诞生了华为、腾讯等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为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夯 实物质基础。1000多项全国第一,研发投入强度跻身世界创新城市第一方阵,打造全球重要科技创新策 源地……持续向新向上的深圳,进一步彰显改革开放排头兵的风采。 45年辉煌成就,源于持续的制度创新和不断扩大开放。从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深入推进综 合改革试点,深圳始终肩负着党中央赋予的改革"试验田"使命。 近年来,面对外部环境变化与内部转型压力,深圳持续以改革破题,挺进"深水区",勇闯"无人区"。创 业板注册制、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深圳以综合授权改革试点为核心抓手, 通过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制度,打破体制机制束缚、释放发展活力。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不久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 大开放的意见》,按照分批次研究制定授权事项清单的工作机制,再推出一批改革措施、落地一批创新 试验、深化一批开放举措。 新华社深圳8月25日电题:四十五,正青春! 8月26日,深圳经济特 ...
新华时评|四十五,正青春!
新华社· 2025-08-25 13:22
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将迎来建立45周年。当历史的年轮镌刻下第四十五道印记,这座因改革开放而 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的城市,依旧朝气蓬勃,风华正茂。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不久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 扩大开放的意见》,按照分批次研究制定授权事项清单的工作机制,再推出一批改革措施、落地一批创 新试验、深化一批开放举措。 四十五岁,于城市而言正值青春。 面对新使命、新征程,坚定不移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加突出系 统集成和协同高效,在数据跨境流动、知识产权保护、国际仲裁等领域形成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规则体 系,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改革之城"深圳,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华社深圳8月25日电 记者周科)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创举。45年来,深圳的GDP增长 万余倍,诞生了华为、腾讯等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为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夯 实物质基础。1000多项全国第一,研发投入强度跻身世界创新城市第一方阵,打造全球重要科技创新策 源地……持续向新向上的深圳,进一步彰显改革 ...
河北自贸试验区:开启新一轮“升级”时刻
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效 - 单船迎检时间节省35分钟 在船检查时间由4小时压缩至2.5小时 为船方节省成本3万-4万元/艘[1] - 海域使用权审批时间由117天压缩至73天 效率提升38%[1] - 累计推出235项自主创新举措 30项获国家层面认可 48项在河北省复制推广 金融领域实现35项"首单"突破[4] - 海事静态业务集成办理模式整合37项政务事项 一次性办结率提升至85% 申请材料缩减50% 船舶办证时间缩短60%[6] 政务服务与营商环境优化 - 创新"模块化"检查机制划分10个标准化检查模块 节省船舶检查时间并降低船期延误风险[5] - RCEP唐山企业服务中心累计办理业务22199次 受理咨询1471次 提供外币自助兑换等跨境便利服务[12] - 移民事务服务中心为外籍船员办理2086本停留签证 为留学生办理168本居留许可 为外籍船舶节省60%物流时间[13] 产业发展与经济效益 - 重点发展国际大宗商品贸易 能源储配 港航服务 高端装备制造四大产业[8] - 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获批25种交易品种 LNG接收站年供气能力达70亿立方米[8][9] - 拥有105个生产性泊位 2个40万吨船舶泊位 年设计通过能力4.93亿吨 开通30余条国际航线[9] - 累计新增市场主体12695家 增加税收180.12亿元 进出口总额连续五年增长[10]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220.8亿元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 进出口总额700亿元[10] 国际规则对接与创新实践 - 全面实施《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55项措施 实施率达100%[13] - 重点对接CPTPP 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建设制度型开放先行区[16] - 推动保税LNG加注 保税燃料油权限下放 含金矿砂混配等五项重点事项[15]
唤醒更多“沉睡”的校园体育场馆
经济日报· 2025-08-22 00:11
编辑部: 近日,结合"全民健身日"活动,江苏省属及13个地级市的公共体育场馆宣布免费向市民开放,同时 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学健身指导活动,旨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 记者蒋波于南京 2025年8月21日 大中小学运动场地的封闭化管理,固然有其现实考量,然而在充分考虑安全责任、维护成本、教学 秩序等因素的前提下,努力开放更多校园运动场馆,不仅是盘活存量资源的务实之举,更是构建全民健 身公共服务的创新实践。 破解校园运动场馆开放难题,基础在于顶层设计。对学校而言,"不敢开""不愿开"的背后是实打实 的压力,应做好"一盘棋"规划,明确"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教育部门需制定教学与开放的协调机 制,明确非教学时段的开放基准;体育部门可牵头建立场馆共享平台,推动校园场馆与社会健身资源的 联动;财政部门要将场馆开放补贴纳入稳定的预算安排;社区则需配合学校做好公众预约、分流引导 等,通过出台统一的规范和细致的"操作手册",让校园运动场馆开放更安全、有序、高效。 保障校园运动场馆可持续开放还应加强机制创新。应通过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的 协同机制,厘清各方权责,明确"多方共担"的责任体系;积极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