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公园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打造公园立法的“北京样板”,北京全面修订公园条例
新京报· 2025-09-25 09:47
同时,聚焦公园管理中存在的公园分类指导不够充分、规划用地政策不够完善、公园运营活力不足等突 出问题和市民反映强烈的诉求,设计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9月24日审议《北京市公园条例(修订草案)》。 此次修订,尊重公园发展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强化精准施策,将北京创新实践和有效经验上升为法规制 度,打造公园立法的"北京样板"。 北京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2.92% 北京市司法局局长崔杨在作关于《北京市公园条例(修订草案)》的说明时介绍,截至2024年底,全市纳 入名录的公园达1100个,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2.92%,"千园之城"格局基本形成。 现行《北京市公园条例》于2002年制定,并于2019年进行了局部修改,对于加强本市公园的规划、建 设、管理和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加快和市民生活品质需求提高,公园事业 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 崔杨介绍,此次修订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围绕建设花园城市的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尊 重公园发展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强化精准施策,将本市创新实 ...
让市民有更多绿色获得感
北京晚报· 2025-09-03 07:05
公园里,帐篷、自行车、滑板车能不能进,健身、讲解等活动能不能使用音响,婚纱照、写真能不能拍 摄?近日,《北京市公园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市民在日常游园中遇 到的"新老问题",草案给出了更明确的答案。 现行的《北京市公园条例》2003年实施,22年来,北京公园发生巨大变化,不仅老公园面貌一新,郊野 公园、口袋公园等更是多点开花,市民推窗见绿、推门入园的美好愿景已成现实。数据显示,截至2024 年底,北京市纳入名录公园1100个,堪称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过去市民进公园,大多是散步遛弯, 如今"千园千面"为都市生活的下半场打开了更多可能。露营野餐、遛娃放电、健身娱乐、游玩出片,公 园承载了更多的休闲功能,变为市民生活的刚需。 北京市属公园中,历史名园不少,网红公园众多,既对公园管理提出高要求,也对市民文明素质有更高 期待。草案特别要求,公园"轮换养护",避免草坪长期被压坏;"商拍"结束后要及时恢复场地原貌;不 得恐吓、伤害动物,擅自投喂、放生动物。种种措施在支持市民"享绿"的同时,也提醒大伙儿共同"护 绿"。 草案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市民所盼为出发点,将"成于细贵在精"的理念贯彻其中 ...
《关于加强本市公园绿地开放管理的指导意见》施行 在公园绿地搭设帐篷不再“一刀切”
解放日报· 2025-09-02 01:43
公园绿地开放管理新规实施 - 上海施行《关于加强本市公园绿地开放管理的指导意见》 旨在扩大帐篷区域、加强宠物友好管理及保障24小时公厕服务 [1] 帐篷区管理措施 - 要求公园科学核定帐篷区最大承载量 高峰时段可采取控流措施 禁用天幕、风绳和地钉 [2] - 和平公园帐篷区面积不足1000平方米 限制单个帐篷占地不超过5平方米且最多15顶帐篷 [2] - 草坪草种从黑麦草更换为耐踩踏的马尼拉草 以应对大客流踩踏成本 [2] 多元化服务功能提升 - 和平公园增设全年龄标准躺椅和网兜状儿童款躺椅 满足周边居民多元化需求 [3] - 公园管理方强调需深入了解实际需求 因地制宜提升服务功能而非简单扩大帐篷区域 [3] 宠物友好管理争议 - 昆山公园作为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历史公园 试行宠物(限犬猫类)友好管理引发居民争议 [4] - 部分居民担忧人宠共享风险 尤其学生上下学时段穿越公园存在安全隐患 [4] - 公园已增设"人宠重叠高峰期"引导 要求宠物全程牵引并加强安保保洁劝导 [5] 24小时开放服务保障 - 上海862座公园实现24小时开放 占总量的80%以上 [6] - 新规要求24小时开放公园至少有一座厕所24小时开放 大型公园需增设更多24小时厕所 [6] - 昆山公园公厕开放时间从17小时延长至24小时 需增加1个保洁和1个安保深夜岗位 [6] - 部分公园因成本考虑 对深夜时段24小时公厕采取巡回保洁值守模式 [6]
健身不得使用音响产生过大音量,《北京市公园条例》修订草案出炉
新京报· 2025-08-22 15:14
公园管理条例修订核心内容 - 北京市公园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旨在完善公园建设管理 适应园林绿化城乡统筹和市民多样化需求 [1][2] 噪声管控规定 - 新增噪声管理要求 公园内娱乐健身讲解活动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 不得违规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 [2] - 公园管理单位需合理规定活动区域时段音量 可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加强巡逻劝导 预防减轻噪声污染 [2] - 园林绿化部门会同生态环境部门划定公园声环境功能区 明确噪声限值 公安部门负责噪声污染执法 [2] 活动管理规范 - 公园内活动不得破坏景观或影响游园秩序 活动结束后需恢复场地原貌 [3] - 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展览庙会游园会商业拍摄影视剧拍摄需登记或签订协议 依法取得审批手续 [3] - 历史名园需科学核定游客承载量 达到最大承载量时需公告并采取疏导分流措施 [3] 车辆与空间管理 - 有条件的公园可划定开放共享区域 满足游客搭建帐篷运动健身休闲游憩需求 [4] - 禁止机动车电动自行车进入停车场以外区域 其他车辆及滑行工具由公园管理单位确定能否入园 [4] - 进入公园车辆需按规定时间速度路线行驶 避让游客 指定区域停放 有条件的公园可设自行车骑行区域 [4] 禁止行为新增条款 - 禁止占用园路观景点场地开展直播培训等活动 影响游客正常游览 [5] - 禁止恐吓伤害动物 擅自投喂放生动物 严重扰乱秩序者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 [6] 服务设施拓展 - 公园可利用存量建筑场地配置书店园艺驿站展览展示空间等公共服务设施 [6] - 支持公园与周边社区单位共享餐饮停车道路等服务设施 [6] - 公园需提供智慧游园服务 实施一园一品差异化运营打造特色品牌 [6] 生态与友好建设 - 生态公园应划定留野区保育小区生态保育核 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野生植物原生地 [7] - 公园建设需考虑全龄友好 分区域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环境及无障碍设施 鼓励建设儿童青年友好型公园 [7] 门票与资源管理 - 经批准售票公园需合理确定门票价格和优惠政策 实行动态调整 季节性活动可申请临时调价 [8] - 鼓励公园投保公众责任险 建设透水铺装雨水集蓄设施 加强雨水再生水应用 推广节水灌溉 [8] - 探索将河流水系再生水引入公园 营造蓝绿交织滨水景观 [8] 公园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纳入名录公园达1100家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09平方米 [9] - 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92.92% 年接待游客量超5亿人次 [9] - 2020年以来城管执法系统办理公园相关处罚案件16266起 其中不文明游园行为15652起占比96.2% [9]
让孩子们玩得尽兴,武汉今年已新建3座儿童友好公园
长江日报· 2025-05-29 11:51
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进展 新建儿童友好公园 - 2023年已建成东湖高新区豹澥湖公园一期、黄陂区南德游园、西北湖儿童乐园等3处儿童友好公园 [1] - 解放公园新增宇宙星空探索主题乐园 提供5000平方米儿童活动场地 包含秋千 跷跷板 滑梯 玩沙等设施 [1] 适儿化改造与设施升级 - 对已建成城市公园逐步增加儿童友好服务设施 [1] - 全市累计建成儿童友好公园40余个 新增儿童游乐设施80余处 [2] - 配套建设母婴室91个 新改建儿童厕位69个 儿童洗手台91个 [2] 公园教育活动规划 - 2023年计划举办公园大课堂活动300场 涵盖自然探索 民俗课堂 运动体验等主题 [1] - 目前已开展100余场活动 包括武汉动物园亲子研学 沙湖公园手作鸟巢 月湖风景区攀树体验等 [1] 政策与评估机制 - 2022年出台《武汉市儿童友好公园建设指引(试行)》 [2] - 2023年将对全市公园儿童友好建设进行评估 形成可复制的典型案例 [2]
12项北京市属公园科研成果集中发布,部分已应用
新京报· 2025-05-26 12:40
科研成果发布 -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集中发布12项市属公园科研成果,部分成果已在实际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改善城市公园生态环境、增强生物多样性、提升公园服务及城市居民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 [1] 青头潜鸭保护工程 - 北京动物园联合多家机构自2019年启动青头潜鸭迁地保护工程,专注于人工繁育与野化放归技术,2022年建立国内首个青头潜鸭人工种群,2023年实现自主繁殖子三代 [2] - 截至2024年末,保护工作扩展至京津冀地区四大保育基地,通过人工孵化育雏技术、行为训练及半自然湿地适应性放归体系实现圈养到湿地生态过渡的重大突破 [2] - 截至2025年初,青头潜鸭人工种群规模突破百只,标志着我国在迁地保护方面从技术探索迈向规模化应用 [2] 桧柏臀纹粉蚧防控 - 天坛公园研究发现桧柏臀纹粉蚧在北京地区普遍出现,主要危害圆柏、龙柏等柏科刺柏属植物,一年发生2-3代,最适温度范围为23℃至29℃ [3] - 研究提出综合防控措施,包括植物检疫、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水肥管理及化学防治,筛选出有效防治药剂并探索应用中华甲虫蒲螨进行生物防治 [3] 樱花复壮与海棠研究 - 玉渊潭公园通过科技赋能樱花复壮,构建三维诊断模型为每株樱花精准问诊,定制复壮配方使试验苗新梢生长量提升32%,根系活力增加50% [4] - 国家植物园(北园)建成国家海棠种质资源库和国际海棠范式标本馆,收集200余个苹果属海棠分类单元,保存800余份标本,被授权为国际海棠品种登录中心 [4] - 陶然亭公园系统梳理48种海棠砧木的区域适应性、抗性及繁殖特性,为品种选育与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 文化遗产研究 - 《香山路程图》研究团队首次系统解析该舆图,整理超5万字资料汇编,调研73处遗迹现状,辨识9类古树名木,揭示一条未被记载的清代御路并重新界定舆图绘制年代 [5] - 民国时期北京公园史研究系统梳理14家公园开放过程及发展演进特征,搭建民国时期北京公园开放资料数据库,填补近代公园史研究空白 [5][6] 科技赋能公园发展 -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在园林植物引选育、动物保护、文化遗产研究与科普教育等领域的科研成果为城市园林生态系统建设提供支撑,并丰富公众绿色生活体验 [6]
北京市属公园首个AI数字人客服上线,在颐和园服务游客
新京报· 2025-05-05 04:54
文章核心观点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推进智慧公园建设和文旅数字化战略,以颐和园为“创新试验田”上线市属公园首个AI数字人智慧客服,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未来还将加速前沿技术在市属公园落地 [1][4] 分组1:颐和园AI数字人智慧客服情况 - 年咨询量突破34万次,为游客提供可感可及、有温度的服务 [1] - 3D数字人一体机是全新升级的3.0版客服,结合语音识别等技术服务游客,还有2.0版2D数字人客服和1.0版文本机器人,三者组成的AI数字人系统积累超10万字专业内容和2000条精准问答,实现核心领域全覆盖,“秒级应答”且7×24小时服务 [2] - 自2020年开始研发智慧客服系统,从2021年语音电话、2023年语音加文本机器人到2024年AI数字人,已进入3.0阶段 [3] 分组2:颐和园AI数字人智慧客服功能及意义 - 融入“双语交互模式”,贯穿游客“游前 - 游中 - 游后”全周期,游前定制专属行程,游中沟通了解信息,游后生成服务报告助力景区优化 [3] - 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服务逻辑的重构,未来将继续升级系统,带来智慧游园体验 [3] 分组3:行业发展方向 -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将加速推进大模型、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在市属公园落地,推动“AI + 文旅”场景向景点讲解、遗产保护领域赋能发展 [4]
AI跑道黑屏 智能垃圾桶“罢工”……公园智能设施失灵成摆设
北京晚报· 2025-03-24 07:02
AI跑道黑屏 智能垃圾桶"罢工"……公园智能设施失 灵成摆设 玉春园一根心率柱已长期无法使用。 龙湖光合公园充电座椅破损,无法充电。 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园安装了AI跑道、智能骑行、充电座椅等智能设施,旨在为游客提供更好的 服务和体验。最近,公园里踏青赏花的游客多起来,不少市民反映,由于维护管理不到位,有些公园的 智能设施逐渐破损失灵,甚至闲置荒废,让人觉得可惜。 龙湖光合公园 AI跑道智能屏"黑脸" 市民王先生反映,海淀区龙湖光合公园前几年刚建成时,目标是打造集绿色与科技于一体的科技公 园,配置了AI跑道、智能骑行、互动琴弦等各种智能设施。不过,如今这些智能设施大都闲置荒废, 无法使用。 记者近日来到龙湖光合公园探访。这是一个开放式公园,位于海淀北部,紧邻稻香湖路地铁站,距 离中关村环保科技园不远。从公园正门进入,沿着主干道没走多远,就有一块已经黑屏的智能显示屏。 旁边的标识牌显示,公园里设置了AI跑道,游客只要在智能显示屏前扫脸注册和登录,按要求起跑, 再到终点打卡后,就可以查询个人运动数据及排行情况。一位附近的居民说,这块显示屏多年来都是黑 屏,无法使用。 庆丰公园 智能充电口锈蚀无法用 庆丰公园的智能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