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降息

搜索文档
宽松信号持续释放,债市如何演绎?
券商中国· 2025-03-10 03:36
多位债券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仍然透露出了足够的宽松信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值得期待, 不过货币政策的具体力度仍待观察,何时降息和降息的力度将成为债市关注重点。全年来看,债市仍然大概率 震荡上行,但是由于市场当前对于货币宽松等定价已经相对充分,全年债市波动可能加大。 货币政策节奏或将加快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 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大多数机构对于降准降息的节奏和力度都有比较大的期待。银河证券就表示,短期来看会后或有降准落地。一 方面,报告提到"出台实施政策要能早则早、宁早勿晚",与各种不确定性抢时间,看准了就一次性给足,提高 政策实效。加强上下联动、横向协作,促进政策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衔接畅通。注重倾听市场声 音,协同推进政策实施和预期引导,塑造积极的社会预期。近期政府债发行加快叠加"加强上下联动、横向协 作"的要求央行配合流动性管理的必要性加强;另一方面,央行稳汇率目标和长端收益率预期管理目标均有阶 段性达成,因此降准降息的宽货币条件已有累积。 ...
信息量巨大!五部长重磅发声,事关降息降准、提振消费、化债、DeepSeek等|聚焦两会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3-06 11:35
经济发展与政策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分行业出台化解重点产业结构矛盾的具体方案,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扩大中高端产能供给[3]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将很快发布实施[2][3] -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未来能源、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3] - 民营经济出口占比64.7%,提升1.4个百分点;制造业民间投资、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分别增长10.8%、5.8%[3] - 去年向民间资本推出8000多个重大项目,今年将支持民营企业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投资布局[4] 财政政策与债务管理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效缓释,地方共发行置换债券2.96万亿元[6] - 去年发行的2万亿元置换债券利率水平下降平均超过2.5个百分点,预计5年利息减少2000亿元以上[6] - 今年将发行首批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7] -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10.34万亿元,同口径增长8.4%[8] - 全国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均接近4.5万亿元,分别增长6.1%和5.9%[8] 消费与产业升级 - 消费仍然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服务消费成为消费新增长点[10] - 去年消费最大亮点是以旧换新,带动产业升级转型[10] - 商品消费主要问题是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偏弱;服务消费主要矛盾是优质供给不足[11] - 2025年以来收到的汽车置换更新补贴申请超70万份,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超30万份[12] 货币政策与金融支持 - 今年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情况择机降准降息[13] - 人民银行将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对重点战略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16] - 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支持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16] - 扩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从5000亿元扩大到8000亿元至10000亿元[17] 资本市场改革 - 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筑牢股市健康发展根基[19]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规模从5.1万亿元增长到6万亿元,增幅17.4%[21][22] - 权益类ETF规模突破3万亿元[21] - 超过300家上市公司在春节前分红,分红规模超3400亿元[22] 科技与创新 - 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三新"经济增加值占经济总量比重已超过18%[4] -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核心技术实现新突破[4] - DeepSeek带动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重新认识,影响中国资产价值重估[25]
央行行长潘功胜:今年将择机降准降息
互联网金融· 2025-03-06 10:17
货币政策调整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 [1] - 目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6 6% 还有下行空间 [1] - 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利率也有下行空间 [1] 流动性管理工具 - 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 中期借贷便利 再贷款再贴现 政策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 [1] - 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充裕 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1] - 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1] 汇率政策 - 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 保持汇率弹性 [1] - 强化预期引导 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1] -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1]
潘功胜:今年将择机降准降息!
券商中国· 2025-03-06 08:00
货币政策调整 - 今年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 目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6.6% 还有下行空间 [1][2] - 可研究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 进一步扩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 拓宽政策支持的覆盖面 [1] - 去年以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效果比较明显 货币政策取向是一种对状态的描述 [2] 政策传导与规范 - 进一步完善利率调控机制 持续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 对一些不合理的容易削减货币政策传导的市场行为加强规范 [3] - 推动落实银行补充资本金措施 畅通利率传导机制 [3] - 加强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同 在金融资源政策支持方向上做到有保有控 [3] 汇率管理 - 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之中的决定性作用 保持汇率弹性 同时强化预期引导 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3] -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3] 资本市场支持 - 与证监会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 支持资本市场发展 [4] - 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在结构上加大对重点战略领域和薄弱环节予以支持 [4]
潘功胜:择机降准降息!与证监会探索常态化制度安排!
证券时报· 2025-03-06 07:45
货币政策与金融支持 - 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适度宽松 今年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择机降准降息 目前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行空间 [1] - 在结构上加大对重点战略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进一步扩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 [1] - 加强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同 在金融资源政策支持方向上做到有保有控 [3] 资本市场与政策协同 - 与证监会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 支持资本市场发展 [2] - 进一步完善利率调控机制 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 规范不合理市场行为 推动落实银行补充资本金措施 畅通利率传导机制 [3] 人民币汇率管理 - 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 保持汇率弹性 同时强化预期引导 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3]
【笔记20250106— 股债都不听话】
债券笔记· 2025-01-06 12:46
交易策略 - 可识别的行情特征需要总结、运用和修正,最终实现知行合一 [1] 资金市场动态 - 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750亿元,当日逆回购操作141亿元,到期891亿元 [3] - DR001利率下行至1.45%,显示资金面均衡宽松 [3] - R001成交量67,619.89亿元,增加6,227.17亿元,占比87.17% [4] - R007利率1.66%,下降15bp,成交量8,623.58亿元,减少405.31亿元 [4] - R014利率1.71%,下降12bp,成交量1,030.51亿元,增加120.58亿元 [4] - R1M利率1.82%,下降5bp,成交量142.81亿元,增加11.15亿元 [4] 货币政策与市场反应 - 央行Q4例会提出"择机降准降息",10Y国债利率小幅下行至1.59% [5] - 12月财新服务业PMI 52.2,高于预期的51.4和前值的51.5 [5] - 汇率表述从"增强弹性"变为"增强韧性",信贷表述从"均衡投放"变为"加大投放力度" [6] - 债市利率持续下行,股市连续四日下跌 [6] 市场干预与现象 - 有消息称交易机构要求限制股票抛售,类似限制债券购买的现象 [6] - 市场出现"越不让卖的越跌,越不让买的越涨"的现象 [6] 债券市场数据 - 240011债券收盘1.5900,下跌1.00bp [8] - 240215债券收盘1.6375,下跌1.50bp [8] - 2400006债券收盘1.8325,下跌2.75bp [8]
120万亿财富蒸发
猫笔刀· 2025-01-05 14:17
市场情绪与短期走势 - A股开年两个交易日连续下跌,中位数跌幅达-4%,成交量仅1 27万亿,市场情绪极度压抑[1] - 央行表态将择机降准降息并运用互换便利等工具维护市场稳定,但缺乏具体措施和数字,市场反应可能有限[1] - 技术面显示短期超卖严重,周一存在日内技术性反弹机会,但反弹窗口期短暂,需警惕五日线下压风险[1] 房地产行业现状 - 中国房地产行业总市值从高峰400万亿回撤近30%,造成120万亿财富损失,平均每个家庭损失45万[3] - 万科2024年累计合同销售金额2460 2亿,与机构预测的2400亿高度吻合,显示机构对行业及公司前景持谨慎态度[3] - 机构分析认为年销售2400亿规模的万科难以依靠自身摆脱财务困境[3] 汇率与港股动态 - 离岸人民币汇率跌至7 35,在岸人民币报7 32,均为阶段新低,外汇局表态未显强硬干预意图[3] - 港股2024年累计回购2657亿港元创历史新高,较A股多66%,但高度集中于腾讯(1120亿占比42%)等头部公司[5] - 阿里巴巴2023年完成160亿美元回购(主要在美股),股价仅涨11%,未来仍有207亿美元回购计划[5] - 小米股价上涨6 6%创历史新高,主要受益于电动车SU7销售超预期,2025年销量目标30万辆(机构预测35万辆)[5] REITs与公共事业板块 - REITs年化分红率达5 4%,高于A股红利板块,利率下行预期推动资金涌入,公共事业类REITs表现突出[5] - 公共事业板块(水电气、高铁、电信运营商)因国有垄断特性、稳定收益和抗周期能力被长期看好[5] - 低利率环境下公共事业股吸引力提升,逻辑与李嘉诚长期投资偏好相契合[5] 政策监管动向 - 国办明确涉企行政检查以属地管辖为原则,严禁违规异地检查,旨在遏制基层"趋利性执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