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

搜索文档
传统陶瓷行业如何“碳”索新路
消费日报网· 2025-08-27 03:56
行业绿色转型进展 - 陶瓷行业每年碳减排约1000万吨 平均每年降碳约3.5% [1] - 全行业焦炉煤气/液化气/煤层气已全部停用 天然气成为主要能源 [2] - 氨氢零碳燃烧示范线实现100%纯氨燃料 年产量150万平方米 [4] 能源结构变革 - 陶瓷砖产业天然气使用占比达58%(较2022年提升20个百分点) [2] - 卫生瓷和特种陶瓷天然气使用占比达95% [2] - 日用瓷产业电窑炉使用比例较2022年提高10个百分点 [2] 电窑炉技术应用 - 电窑炉烧成温度控制精度达±3摄氏度 节省生产成本约15% [3] - 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4% 骨瓷产品耐磨性增强 [3] - 广东潮州推动窑炉"气改电"改造 配置智能温控和余热回收装置 [2][3] 创新减碳技术 - 氨氢零碳燃烧技术使佛山160条生产线年减碳66.5万吨 [4] - 蒙娜丽莎示范线实现燃料燃烧二氧化碳零排放 [4] - 唯美陶瓷项目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实现环境友好型建筑陶瓷生产 [5] 固废循环利用 - 华瓷股份实现废瓷100%循环利用 开发麻点釉面陶瓷系列 [6] - 废瓷粉添加技术突破导致产品开裂瓶颈 [6] - 潮州建立5个陶瓷废物消纳场所和4个资源回收处理中心 [6] 绿色产品创新 - 兴辉陶瓷研发投入超7230万元 开发绿色低碳晶玉透光瓷质砖 [8] - 产品采用高温高压一体挤出成型工艺 实现低碳无醛特性 [8] - 市占率居全国前三 具备防水防潮/防火阻燃/耐磨抗污性能 [8] 新型功能材料 - 马可波罗研发石墨烯发热瓷砖 实现发热与保温功能 [9] - 采用高性能纤维材料和石墨烯涂层 比空调节能 [9] - 可通过温控板调节温度 满足个性化供暖需求 [9] 智能化生产体系 - 唯美陶瓷应用新型连续球磨自动化智能控制系统 [5] - 大型智能化制粉喷雾干燥系统推动自动化改造 [5] - 智能监管系统应用于电窑炉烧制数据监控 [3]
创维以科技创新服务雄安绿色发展 双线发力破解用户痛点
新华网· 2025-08-27 03:28
公司战略与品牌理念 - 公司举办"创维体验中心雄安媒体开放日暨科技新品品鉴会" 展示A7F系列壁纸电视和阳台光伏新品"能亮站" [1] - 公司以"技术创维、敢创敢为"为品牌理念 通过硬核技术突破在显示与新能源领域构建核心竞争力 [1][3] - 公司强调技术需回应真实需求 通过用户场景洞察实现电视"像画一样融入家庭"和光伏"像家电一样接入生活" [7] 显示技术领域创新 - 公司推出"创维变色龙显示技术平台" 从影像本真、环境共生、万象随心三大维度重构画质标准 [2] - A7F系列壁纸电视搭载哑光屏显Pro技术 实现0反光、0眩光、0指纹的纯净画面效果 [4] - A7F Pro系列拥有2304~5184分区控光 采用QD-Mini LED全链路AI控光系统融合五大核心技术实现像素级精准控光 [4][5] - 系列产品搭载变色龙AI画质芯片S7 通过AI感知动态优化算法实现"如监视器般真实"的显示效果 [4] 光伏业务发展 - 公司光伏业务以"光伏+普惠+数字科技"为商业模式 构建从智能制造到数字化智慧运维的完整闭环 [3] - 推出阳台光伏新品"能亮站" 提供挂装式、遮阳式、落地式、壁挂式四款标准化产品 [6] - 产品贯彻可调、可观、可用、可省理念 在深圳高峰电价1.4元/度情况下用户最快1.8年可回本且寿命达25年 [6] - 公司实现光伏产品"家电化"整合 从组件到支架全部集成式包装送达用户 [6] - 光伏业务历经5年发展 已实现多品牌多模式多业务的全球化战略布局并获工信部"2024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认证 [5] 政企合作与区域布局 - 雄安新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表示将全力支持公司在雄安投资兴业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保障要素需求 [2] - 创维智能家电双碳生态雄安体验中心落地被视为深度参与雄安建设的关键一步 为新区高新技术产业注入新动能 [2]
凭什么造出我国最大的FLNG?惠生清能董事长刘洪钧解密十年攻坚路
搜狐财经· 2025-08-27 00:37
核心观点 - 惠生清能自主研发建造的中国最大吨位和储气量的新型海上浮式天然气液化装置"Nguya号"正式交付意大利石油公司ENI 标志着公司在超大型FLNG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并填补国内空白 [1] - 公司以专注、实干、凝聚为发展理念 通过十年技术攻坚在全球FLNG市场取得30%份额 成为细分领域隐形冠军 [1][5][9] - 公司战略聚焦FLNG和深远海漂浮式风电双赛道 通过技术创新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并计划从项目执行转向生态共建 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价值合伙人 [10][12][16] 技术突破与创新 - "Nguya号"FLNG年产能240万吨 船体长度近400米 是目前中国最大吨位和储气量的海上浮式天然气液化装置 [1] - FLNG技术采用模块化率超90%的集成技术 通过标准化模块陆上预制和数字化预演 缩短工期近三分之一 [8] - 公司拥有30余项海工核心技术和超200项授权专利 第二代FLNG装置比一代减少约35%碳排放 [9][13] 市场地位与全球化 - 公司在全球新建FLNG总包合同市场取得30%份额 95%收入来自海外 FLNG客户100%为国际企业 [9][15] - 已与ENI、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土耳其国家石油公司等国际能源巨头建立长期稳定合作 [16] - 作为链主企业整合全球3000余家供应链厂商 带动中国海工装备产业集群提升全球话语权 [8][15] 战略转型与业务布局 - 从海洋工程向清洁能源科技转型 聚焦FLNG和深远海漂浮式风电两大核心赛道 [10][11][12] - 深远海浮式风电技术已获国际认证 包括12MW风机的w.TLPTM张力腿平台和15MW风机的w.semiTM半潜式平台技术 [12] - 同步研发浮式绿甲醇装置、浮式清洁绿氨生产储存装置等新技术方案 [12] 运营优化与可持续发展 - 结合AI技术升级控制系统 提升FLNG运行平滑度和经济效益 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3] -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在智能工厂升级和清洁能源装置技术优化方面发力 [13] - 注重合规意识、质量意识和ESG等软实力建设 以满足国际客户高标准要求 [15]
今年《财富》“中国科技50强”榜单发布 吴江两家企业入选
苏州日报· 2025-08-26 23:05
公司入选与成就 - 亨通集团和盛虹控股集团入选2024年《财富》"中国科技50强"榜单 [1] - 亨通集团聚焦电力能源主航道 通过自主创新推动电力产业绿色转型 海洋清洁能源开发及新能源产业布局 [1] - 盛虹控股集团聚焦新能源与新材料方向 依托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等平台 以原创技术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1] 区域经济与产业表现 - 吴江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797.1亿元 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63.4% [2] - 吴江区高新技术产业占比高于全市均值约7个百分点 [2] - 吴江区围绕"4+2+1"产业体系培育科技型企业 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 行业分布与创新特征 - 上榜企业广泛分布于通信 互联网 人工智能 新能源等关键领域 [1] - 科技企业以创新为动力 持续投入研发并积极拓宽应用场景 [1] - 科技企业在国内取得显著成绩 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1]
惠生清能董事长刘洪钧: 竞逐高端海工装备 做能源赛道“价值合伙人”
中国证券报· 2025-08-26 22:18
核心观点 - 公司自主研发建造的中国最大吨位和储气量的新型海上浮式天然气液化装置正式发运 标志着在超大型FLNG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并填补国内空白 彰显公司在高端海工装备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地位 [1] - 公司以专注实干的精神 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在全球FLNG市场取得30%份额 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并战略布局深远海漂浮式风电等清洁能源赛道 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2][4][6] 技术突破与创新 - 成功交付年产能240万吨的FLNG装置 船体长度近400米 为国内最大吨位和储气量的同类装备 采用模块化率超90%的集成技术 缩短工期近三分之一 [1][3] - 首创数字化预演与仿真模拟技术 解决复杂系统协同问题 保障装置在海洋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研发新型系泊系统适应复杂海况 [3][4] - 第二代FLNG装置实现减排阶跃式变化 比一代方案减少约35%碳排放 结合AI技术升级控制系统 降低故障率并提升经济效益 [7] 市场地位与成就 - 在全球新建FLNG总包合同市场中占据30%份额 拥有30余项海工核心技术和超200项授权专利 客户100%为国际企业 包括意大利ENI 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等能源巨头 [4][8][9] - 95%收入来自海外市场 整合全球3000余家供应链厂商 带动国内产业链共同提升国际话语权 [8] 战略布局与发展方向 - 明确聚焦FLNG和深远海漂浮式风电两大核心赛道 深远海风电技术已匹配12MW风机张力腿平台和15MW风机半潜式平台 均获国际认证 [6][7] - 研发储备浮式绿甲醇装置 浮式清洁绿氨生产及储存装置等技术方案 满足未来清洁能源需求 [7] - 计划从项目执行转向生态共建 提供本地化运维服务 深度融入客户发展规划 成为全球能源转型价值合伙人 [10] 企业历程与理念 - 经历多年亏损仍坚持研发投入 基于对天然气作为关键过渡能源的专业判断 持续攻坚FLNG技术 2022年斩获ENI大单后迎来转机 [2] - 名称从惠生重工变更为惠生清洁能源科技 体现从海工装备向清洁能源领域战略跃迁的决心 [6] - 以专注实干凝聚为企业发展关键词 整合全球资源并适应国际高标准要求 带动产业链共同成长 [1][8][9]
惠生清能董事长刘洪钧:竞逐高端海工装备 做能源赛道“价值合伙人”
中国证券报· 2025-08-26 22:12
公司技术成就与产品交付 - 自主研发设计建造我国最大吨位和最大储气量的新型海上浮式天然气液化装置"Nguya号" 长度近400米 年产能240万吨 正式向意大利石油公司ENI发运 航程历时两月抵达西非海域[1] - 填补我国在超大型FLNG自主研发设计建造领域的空白 企业经历十年技术攻坚 2022年成功斩获ENI大单实现转机[1] - 2016年向欧洲客户交付小型驳船式FLNG"Tango号" 进入FLNG领域技术攻坚 期间经历连续多年亏损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1] FLNG技术特性与行业地位 - FLNG被誉為海工装备领域皇冠上的新明珠 单体价值数十亿美元 技术壁垒核心在於极致集约的工艺设计与超复杂系统集成能力[2] - 装置需在海上稳定服役15-25年 对技术成熟度 操作便利性 可靠性 易维护性提出极高要求 核心包括上部生产系统与下部船体及储罐系统[2] - 天然气通过制冷循环技术冷却至-162℃实现液化 体积缩小为气态的1/600 储存在船体储罐中等待LNG运输船转运[2] 技术创新与研发突破 - 首创模块化率超90%的集成技术 将复杂系统拆成标准化模块陆上预制 再吊装至船体集成 缩短工期近三分之一[3] - 通过数字化预演与仿真模拟解决系统协同问题 保障装置在海洋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可靠性[3] - 研发适应复杂海况的新型系泊系统 开发高效海上天然气提纯液化工艺 需在化工原理 流体力学等基础理论进行创新[3] 市场竞争与专利成果 - 在全球新建FLNG总包合同市场中取得30%份额 形成30余项海工核心技术 超200项授权专利[4] - 专注浮式平台领域 所有资源投入海工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 成为细分市场隐形冠军[4] 战略转型与业务布局 - 从海洋工程起步 2023年底股改更名为惠生清洁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聚焦清洁能源开发[4][5] - 明确聚焦FLNG与深远海漂浮式风电两大核心赛道 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布局及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趋势明显[5] - 已匹配12MW风机的w.TLPTM张力腿平台技术和15MW风机的w.semiTM半潜式平台技术 获国际认证[5] 节能降碳与技术进步 - 第二代FLNG装置比一代方案减少约35%碳排放 结合AI技术升级控制系统 使运行更平滑 降低故障率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 - 研发储备浮式绿甲醇装置 浮式清洁绿氨生产及储存装置等技术方案 满足未来清洁可持续能源需求[5][6] 全球化运营与市场表现 - 95%收入来自海外 FLNG客户100%为国际企业 与意大利ENI 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 土耳其国家石油公司等能源巨头建立长期合作[6][7] - FLNG总包涉及上百个细分领域 3000余家全球供应链厂商 整合全球资源带动国内产业链共同走向全球市场[6] 供应链管理与合作模式 - 通过磨合锻造合规意识 质量意识 安全意识等软实力获得客户信任 带动数千家供应链公司站稳全球市场[7] - 从单个项目参与者成长为国际能源生态共建者 实现市场 品牌 技术的螺旋式上升[7] - 未来计划从做项目转向共生态 深度融入客户发展规划 提供本地化运维服务 成为全球能源转型价值合伙人[8]
厚普股份中报扣非净利大增231.70% 诉讼计提致短期亏损
中证网· 2025-08-26 13:53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3.92亿元 同比增长97.59% [1] - 扣非后净利润3466.36万元 同比增长231.70% [1] - 营业利润4325.77万元 同比减亏285.99%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1984.29万元 主因计提预计负债6093.15万元 [2] - 毛利率35.04% 同比提升5.84个百分点 [2] - 总资产23.76亿元 较期初增长6.32% [2] 业务发展 - 清洁能源装备业务覆盖氢能/天然气/船用低温/航空/智能服务等领域 [1] - LNG重卡渗透率创新高带动加注装备需求上升 [1] - 内河船舶"旧改"政策推动天然气船用业务飞速发展 [1] - 公司依托"厚普生态圈"实现全产业链协同 [1] - 在手订单充足 业务发展稳定向好 [1] 战略规划 - 持续推进国际化战略与内部管理优化 [2] - 聚焦清洁能源装备与整体解决方案核心能力建设 [2] - 深化氢能/天然气等低碳领域布局 [2] - 能源结构转型持续提供行业机遇 [2]
我国能源工业投资呈现阶梯式增长 年度投资额连破3个万亿元关口
证券日报网· 2025-08-26 13:06
能源消费与投资增长 - "十四五"前四年能源消费增量达"十三五"五年增量1.5倍 [1] - 预计五年新增用电量超欧盟年度用电总量 [1] - 能源工业年度投资额接连突破4万亿元、5万亿元、6万亿元大关 [1] - 累计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近10% [1] - 能源工业投资年均增速超16% [1]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速超20% [1] 新兴能源产业发展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9500万千瓦 五年增长近30倍 [2] - 氢能生产消费规模超3600万吨 位列全球第一 [2] - 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占全球超50% [2] - 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新能源发电、电网巡检、油气勘探等领域 [2] - 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1669.6万个 为"十三五"末10倍 [3] - 全球超50%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 [3] 用电需求结构变化 - 2024年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4.3% [2]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20.5% [2] - 2024年1-7月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超40% [2] - 车网互动应用试点推动电动车支持用电"削峰填谷" [3] - 绿证绿电交易促进新能源车主使用绿电 [3] 能源转型战略部署 - 推动绿电与算力深度融合 保障AI产业绿色电力需求 [3] - 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 确保能源消费增量主要由非化石能源满足 [3] - 目标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25%左右 [3] -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支撑"双碳"目标实现 [3]
冰轮环境(000811):数据中心液冷技术完善 境外业务稳步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8-26 12:3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1.18亿元 同比减少6.92% [1] - 归母净利润2.66亿元 同比减少19.71%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2.43亿元 同比减少18.38% [1] 数据中心液冷技术 - 液冷系统热交换器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名单》 [2] - 产品线覆盖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和集成自然冷却功能的风冷螺杆冷水机组 曾入选工信部绿色数据中心技术目录 [2] - IDC专版磁悬浮系列产品和FanWall风墙通过认证并实现大批量供货 [2] 绿色能源装备 - 发布工业全域热控综合解决方案 依托热泵核心技术构建能源梯级利用体系 [3] - 雅鲁藏布江下游1.2万亿元水电工程启动建设 水电工程混凝土冷却技术优势将释放 [3] - 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船用制冷设备和海洋工程装备获长期增长机遇 [3] - 核电站建设提速推动核级制冷设备需求持续提升 [3] 海外业务 - 2025年上半年境外收入10.17亿元 同比增长30.16% [4] - 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32.61% [4] - 子公司烟台冰轮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实现净利润1.62亿元 [4] - 产品进入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市场 在数据中心冷却和核电站制冷领域获国际认可 [4] 业绩展望 - 预测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75.02亿元、85.03亿元、97.40亿元 [5] - 预测2025-2027年EPS分别为0.71元、0.84元、1.03元 [5]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0.0倍、17.0倍、13.8倍 [5]
金茂服务上半年实现收入17.83亿元 同比增长19.6%
环球网· 2025-08-26 10:0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7.83亿元,同比增长19.6% [1] - 毛利润4.02亿元,同比提升9.6%,净利润1.84亿元,同比提升1.9% [1] - 基础物业管理业务收入13.22亿元,同比增长31.0% [3] - 非周期业务收入16.37亿元,同比增长24.5% [3] - 销售费用率降至5.9%,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 [3] 业务结构优化 - 在管面积达1.0853亿平方米,第三方项目占比52% [5] - 新签项目中85%位于深耕城市,高能级城市在管面积占比92% [3] - 外拓新增合约面积690万平方米 [3] - 非住宅业态占比显著提升,涵盖公建、产业园、商写及IFM等多元业态 [5] 增值服务创新 - 社区增值业务通过"悦邻生活"模式优化日均动销及C端复购率 [3] - "悦邻资产"标准化门店达65家,累计服务客户超5.2万名,满意度97% [3] - 开展超800场社区文化活动,老业主满意度达90分位 [5] 科技与能源整合 - 完成收购金茂绿建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实现物业服务与能源运维一体化 [5] - 在IFM项目落地清洁机器人、文件派送机器人及AI品质巡查系统 [6] - 开展102项节能改造,危险废物规范处置率100% [7] 组织与股东回报 - 实施"点金计划""凌云计划"等人才优化措施,全职员工培训覆盖率100% [4][7] - 派发中期股息15.3港仙/股,同比提升82%,中期分红率40%及上市三周年特别分红30% [4] ESG与行业认可 - Wind ESG评级由BBB级跃升至AA级,房地产行业排名从第128名升至第9名 [7] - 获"2024中国物业管理上市公司ESG可持续发展TOP10"等多项权威奖项 [7] - 开展28项ESG议题及超330场职业健康宣讲活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