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化替代

搜索文档
获批上市!又1款外周约束型球囊
思宇MedTech· 2025-06-12 08:04
行业动态与市场分析 - 中国外周动脉介入手术量持续增长,预计2030年外周动脉介入支架和球囊市场规模将达68亿元[5] - 2017-2021年球囊产品(含普通/特殊/药物涂层球囊)复合增长率30.5%,支架产品14.7%,整体市场21.7%[7] - 2021-2025E球囊增速21.5%仍高于支架(11.0%),但2025E-2030E增速将放缓至13.8%[7] - 外资企业(波士顿科学、美敦力等)占据中国PTCA球囊市场60%份额,本土企业国产化替代空间显著[8][9] 产品技术突破 - 蓝帆医疗旗下博脉安医疗研发的金蚕™外周血管约束型球囊获批,采用镍钛记忆合金金属网结构和头端螺旋设计,降低血栓风险并增强柔顺性[3] - 蓝脉医疗SeaDragon™成为国产首款编织型超高压球囊,可承受40atm压力,适用于复杂外周血管病变[12] - 南京友德邦医疗外周球囊导管采用OTW结构和专利亲水涂层,球囊直径覆盖3-10mm,长度20-120mm[15] 竞争格局与产品矩阵 - 国内获批外周球囊导管国产产品71款,主要厂商包括心凯诺、蓝帆医疗、博迈医疗、归创通桥等[16] - 博脉安医疗已构建外周血管产品矩阵,包括金蚕™约束球囊、速脉™35PTA、昂脉®高压球囊等[17] - 蓝帆医疗形成心脑血管、健康防护、微创外科、应急救护四大事业部,其外周介入产品线持续扩充[18][19] 行业会议与趋势 - 2025年将举办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7月)和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9月)[1] - 外周动脉疾病治疗以球囊成形术和支架置入为主,临床需求推动产品迭代[5]
研判2025!中国汽车流体管路行业发展背景、市场现状、代表企业经营情况及发展趋势分析: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2 01:38
行业概述 - 汽车流体管路是汽车动力系统、冷却系统、制动系统、空调系统等关键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传输燃油、润滑油、制动液、冷却液等流体 [2] - 汽车流体管路按材质可分为金属管路、橡胶管路和尼龙管路三大类,其中尼龙管路在轻量化、耐渗透性、成本等方面优势显著,符合节能减排趋势 [2] - 2024年我国汽车流体管路行业市场规模达158.63亿元,同比增长15.08%,其中新能源汽车流体管路占比超60% [1][13] 市场政策 -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包括《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等 [4] - 政策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智能网联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推动汽车轻量化、低排放发展 [6] - 地方政府如宿迁市、广州市、重庆市等也推出专项规划,促进区域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 [6]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材料(金属、橡胶、塑料)及零部件(管箍、连接法兰等)供应商,直接材料成本占比超70% [7][9] - 中游:汽车流体管路研发生产环节,企业需与上游建立战略合作以稳定供应并共同研发新型材料 [9] - 下游:主要面向汽车市场,2025年1-3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56.1万辆和747万辆,同比增长14.5%和11.2%,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8.2万辆和307.5万辆,同比增长50.4%和47.1% [11] 竞争格局 - 全球汽车流体管路市场曾由欧美日企业主导,如TI邦迪、美国库博标准等,但国内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和本土化服务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15] - 国内代表企业包括中鼎股份(2024年营收188.50亿元)、凌云股份(188.40亿元)、腾龙股份(38.13亿元)、鹏翎股份(24.61亿元,流体管路业务占比65.19%) [16][17][22] - 中鼎股份在流体系统、轻量化底盘等领域全球领先,2024年毛利率22.82% [19] 发展趋势 - 节能减排政策趋严推动企业提升技术实力,优化产品密封性、耐渗透性等性能指标 [24] - 汽车轻量化趋势下,塑料流体管路因质量轻、防腐蚀等优点,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24] -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对流体管路需求增加,要求产品具备轻量化、阻燃、绝缘等特性 [7]
博士后造出微米级激光“焊枪”,为人形机器人“缝制”电子皮肤
长江日报· 2025-06-12 00:44
公司发展现状 - 斯格维尔科技生产线全速运转,高端温控激光焊接装备订单激增,迎来成立6年最好发展势头 [1] - 公司产品应用于高精密柔性曲面电子器件焊接,部分用于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器件焊接,焊接点仅1/10米粒大小 [1] - 已成功自研多款工业化应用机型,整体设备加工精度高,满足半导体、光器件领域精密焊接需求 [5] - 生产线满负荷运转,20多台精密半导体器件温控激光焊接装备已发往需求企业,每周都有新客户洽谈合作 [5] 技术创新与专利 - 团队突破传统红外线检测方法缺陷,通过光学系统创新和自主研发驱动电路与算法,实现激光锡焊温度精密控制 [3] - 研发的激光"焊枪"光斑达0.3毫米,温度控制性能优,实现精密半导体器件温控激光焊接装备国产化替代 [3] - 已申请35项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解决集成电路产业链部分环节瓶颈难题 [5] - 高端激光焊枪可实现智能化机器操作,效率比人工提高20倍以上,标准化程度高 [6] 产品应用领域 - 设备服务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焊接,能在复杂曲面上完成1/10米粒大小的焊接点位,避免温度偏差导致的报废 [1][6] - 电子皮肤为柔性触觉传感器,使机器人感知温度、湿度、压力,焊接技术实现"天衣无缝"效果 [6] - 产品还为精密光电子器件提供焊接服务,国产化替代进程显著提速 [1] 融资与行业地位 - 首届博士后"英雄杯"创新创业大赛获一等奖,吸引武汉东科创星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500万元投资 [2] - 设备获头部客户高度认可,正逐步替代进口产品 [5] - 目标制定激光焊接设备标准并编写教材,推动中国智造影响力 [6] 团队背景 - 团队平均年龄30岁,创始人张聪为武汉工程大学博士后教授,带领"天空鲸鱼"青年军 [1][5] - 技术攻坚始于传统焊接设备效率低、精度差的痛点,创新性将激光技术引入微电子焊接组装领域 [2] - 公司名称"斯格维尔"源自sky和whale组合,象征天马行空的创新力 [5]
【私募调研记录】星石投资调研思特威
证券之星· 2025-06-12 00:10
公司调研信息 - 思特威2024年智能手机收入329,115.57万元,同比增长269.05%,占主营收入的55.15% [1] - 智慧安防行业收入215,005.84万元,同比增长28.64%,占主营收入的36.03% [1] - 汽车电子收入52,693.39万元,同比增长79.09%,占主营收入的8.83% [1] - 2024年研发投入总额44,740.33万元,同比增长56.35%,累计授权专利464项 [1] - 公司2020至2023年蝉联全球安防CIS出货第1位,2023年全球车载CIS出货排名第4位(国内第2位),2024年全球手机CIS出货排名第5位(份额11.2%) [1]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是智慧安防、智能手机、汽车电子领域领先的CMOS图像传感器供应商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智慧安防、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领域,具备与索尼等厂商竞争的核心优势 [1] - 公司为国产化替代的中坚力量,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1] 机构背景 - 星石投资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顶尖私募证券基金管理公司之一,首批百亿证券私募(2015年) [2] - 首家荣获"晨星中国对冲基金奖"的中国私募,首批入选MSCI全球对冲基金指数的中国私募 [2] - 囊括国内外100多个奖项,包括9届14座"中国私募金牛奖"及19座5/10年期长期大奖 [2] 投研团队与策略 - 40人专业投研团队采用多层面驱动因素投资方法,实现全行业覆盖研究 [2] - 投资决策委员会领导下的多基金经理负责制(9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产品) [2] - 投研团队由中国第一代明星基金经理江晖领衔,拥有22年大型基金管理经验 [2] 机构合作 - 入选12家大型商业银行"私募白名单"(工行、中行、建行等),与银行私行定制服务体系 [2] - 首家担任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顾问的私募基金,首批被银行FOF产品投资的私募基金 [2] - 合作机构包括银行资管、资管公司、高校基金会及海外机构 [2]
【私募调研记录】淡水泉调研扬杰科技、海光信息等4只个股(附名单)
证券之星· 2025-06-12 00:10
扬杰科技 - 公司对未来毛利率趋势保持积极展望 通过高毛利产业布局 技术研发驱动附加值升级 精益生产与系统性降本等多维战略举措 预计本年度将持续深化成本控制效能 实现运营效率稳步提升 [1] - 功率低压功率芯片的国产化替代在汽车电子领域成为必然选择 消费类电子市场保持平稳向上 光伏 风电等清洁能源行业及新兴领域将为功率半导体带来多元化增量空间 [1] - 海外业务作为公司全球化战略的核心板块 涵盖生产制造基地 研发中心建设及市场营销网络布局 未来将重点发展新能源 汽车等板块 [1] 海光信息 - 公司和中科曙光的并购重组旨在提升算力产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换股吸收合并方式 海光信息承继中科曙光全部资产 提升股东回报 [2] - 换股比例基于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的股票交易均价确定 中科曙光1股换0.5525股海光信息 [2] - 募集配套资金将用于支付并购交易税费 补充流动资金等 发行对象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 [2] - 整合后将实现从高端芯片设计到高端计算机整机 系统的闭环布局 提升技术和应用协同 [2] - 通过"强链补链延链"提升产业链韧性 形成完整的产品供应体系 推动数字产业健康发展 [2] 沪电股份 - 公司始终坚持实施差异化产品竞争战略 以通信通讯设备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汽车电子为核心应用领域 注重中长期可持续利益 [3] - 2024年企业通讯市场板收入约100.93亿元 主要来自I服务器 HPC 高速网络交换机等产品 汽车板收入约24.08亿元 涵盖毫米波雷达 自动驾驶辅助等新兴产品 [3] - 800G交换机市场需求良好 用于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集群的连接 [3] - 泰国工厂已小规模量产 正提升生产效率和稳定生产良率 [3] - 公司加大资本开支 预计2025年下半年产能将改善 关注高密度互连和高速传输性能的PCB产品 [3] 华曙高科 - 本次机构调研涉及多个方面 包括钛合金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 2025年利润情况 航空航天领域的复苏 大股东减持原因以及3D打印行业的竞争格局 [4] - 针对钛合金散热问题 公司表示3D打印可通过异型结构设计实现散热 并可能采用其他材料 [4] - 2025年利润受多种因素影响 无法明确同步增长 [4] - 航空航天需求有所复苏 3D打印在该领域有优势 [4] - 大股东减持为回收投资成本及优化股东结构 [4] 500质量成长ETF - 跟踪中证500质量成长指数 近五日涨跌2.10% 市盈率17.11倍 [8] - 最新份额为5.4亿份 减少了200.0万份 主力资金净流入47.8万元 [8]
【私募调研记录】凯丰投资调研路维光电
证券之星· 2025-06-12 00:10
公司调研情况 - 知名私募凯丰投资近期对路维光电进行了调研,参与形式包括路演活动、现场调研及电话会议 [1] 公司经营状况 - 二季度下游需求旺盛,公司生产接近满载 [1] - 一季度净利润受汇兑损益影响,二季度仍存在汇率风险,公司考虑使用多种工具对冲 [1] - 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利润13,195.80万元,占年均净利润的86.16% [1] 产能与项目进展 - 路芯半导体项目总投资20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2025年上半年送样,二期2026-2027年建设 [1] - 扩产项目包括2条高精度平板显示掩膜版生产线,2025年完成新增产线建设,2026年厦门项目开始贡献收入 [1] - 扩产项目还包括2条半导体掩膜版生产线:2025年一期投产,2026-2027年二期建设 [1] - 28MM设备2025年上半年送样,48MM产品2025年完成投产并贡献部分收入 [1] 技术与市场地位 - 在G11高精度超大尺寸掩膜版、半色调掩膜版、PSM等领域打破海外垄断,拥有领先技术 [1] - 未来3-5年国内平板显示掩膜版市场规模约100亿元,2025年半导体掩膜版市场规模约187亿元 [1] 产品与价格趋势 - 新增产能包括多条生产线,2025年逐步释放 [1] - 产品价格稳中有升,竞争不会白热化 [1] 可转债信息 - 转股价格为32.70元/股,转股期限自2025年12月17日起至2031年6月10日止 [1] - 原股东优先配售通过网上申购方式进行,配售代码为"726401",配售简称为"路维配债" [1] 机构背景 - 凯丰投资是一家专注于全球大宗商品、债券、权益类资产及其衍生品的宏观对冲基金管理公司 [2] - 公司管理的多只阳光化基金产品业绩与规模居国内同类产品前列,曾获"金牛私募管理公司"等奖项 [2] - 投研团队50余人,覆盖国内外期货市场主要交易品种,通过产业链调研与量化手段辅助决策 [2]
特气品类业内最全,已为多家行业龙头供货,合肥「先微气体」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36氪首发
36氪· 2025-06-11 09:46
融资与资金用途 - 先微气体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由国科新能创投、冯源资本联合领投 十月资本、皖西国投跟投 资金将用于研发投入、团队补充和周转资金 [2] - 公司计划于7月开启新一轮融资 正在接洽更多产业投资方 [6] 公司背景与团队 - 先微气体成立于2022年 专注高纯电子特气研发、生产、储运、分析 致力于解决国家战略气体资源紧缺问题 [2] - 创始人董宜忠拥有20年气体行业经验 曾就职于台积电、普莱克斯、华南特气 创始团队平均从业背景超20年 来自头部芯片和气体公司 [2] 产品与技术 - 产品谱系覆盖扩散气、刻蚀气、清洗气、激光气等百余种特气 品类为全国最全 代表性产品包括SiH2CL2、NF3、SiCl4等 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和面板显示领域 [4] - 气体性能对标国际顶尖公司(如德国林德、法国液空) 自主掌控研发、生产、检测、分析、储运全链条 [4] - 电子特气重点应用领域为集成电路、面板显示、新能源 部分产品已量产并为行业龙头客户供货 [2] 生产基地与产能规划 - 拥有三大生产基地:安徽肥东(2024年投产 年产值规划3.5亿元)、合肥新站(2025年9月投产 年产值规划9亿元)、六安(2025年11月投产 年产值规划5亿元) [5] - 肥东基地为区域独家供应商 生产蚀刻气体和超纯气体 新站基地聚焦泛半导体前驱体/掺杂/光刻气体 六安基地提供剧毒类特气服务 [5] 市场与客户 - 国内电子特气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300-400亿元 下游集成电路、面板显示等行业需求增长显著 [3] - 已为江淮汽车、大众汽车、长鑫集成、三安光电、通威集团等客户供货 正与京东方、TCL华星光电深度接触 [5][6] - 集成电路和面板显示领域是未来收入主要来源 半导体行业对气体纯度和采购量要求更高 [6] 行业竞争格局 - 早年国内电子特气依赖外企(如林德、液化空气) 2017年后国产企业(南大光电、华特气体等)加速进口替代 但普遍存在产品线单一(1-3类气体)、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 [3] - 合肥、武汉、南京聚集长鑫存储、长江存储等龙头 对特气服务商的响应半径和综合能力要求严苛 [3] 投资方观点 - 国科新能创投:电子特气是电子工业"粮食" 先微团队掌握全流程关键技术 具备产业化优势 [7] - 冯源资本:特气行业技术与管理门槛高 先微团队具备国际大厂经验 期待其成为行业标杆 [7]
骏鼎达(301538) - 骏鼎达: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年6月11日)
2025-06-11 09:30
公司业绩情况 - 2019 - 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复合增长率约 25% [2]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65 亿元,同比增长 34.30%;净利润 1.76 亿元,同比增长 26.01% [2] - 2025 年 1 - 3 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29 亿元,同比增长 39.00%;净利润 0.47 亿元,同比增长 3.24% [2] 问答环节要点 业务收入与客户情况 - 2024 年,汽车、通讯电子、轨道交通和工程机械行业收入持续增加 [3] - 2024 年第一大客户销售金额 154,242,728.25 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 17.84% [3] - 2024 年美国区域销售收入 50,918,781.73 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5.91% [4] 产品相关情况 - 金属类产品包括金属材质编织套管、排气阀等,应用领域取决于下游客户 [3] - 非金属类产品原材料包括未经改性的聚酯(PET)、尼龙(PA)、聚丙烯(PP)、聚乙烯(PE)等树脂材料、复丝等,受石油价格波动影响 [5] 定价与产业链情况 - 公司根据客户技术要求、采购规模和市场竞争等,通过商务谈判定价;延伸产业链上游,能提供一站式和个性化服务,维持价格竞争力 [3] - 公司一般作为二级供应商对接一级供应商供货,部分主机厂通过采购中心直接采购 [3] 市场前景与竞争格局 - 产品应用于多个领域,随着相关产业发展,市场前景广阔,但无法精确估计市场容量 [4] - 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国内市场分三大梯队,跨国公司占主要份额,是主要竞争对手 [4] 公司壁垒情况 - 技术和工艺壁垒: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研发生产技术要求高,公司积累较强技术和方案设计能力 [4][5] - 资质认证壁垒:下游客户认证严格且周期长,公司通过部分审核,与众多客户建立合作,进入多品牌主机厂供应链 [5] - 规模壁垒:产品应用广,“型号多、小批量、多批次”生产,公司技术强、品类丰富、客户多 [5] - 人才壁垒:公司积累管理、研发和销售人才,提升竞争力 [5] 新兴领域与生产基地情况 - 公司关注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目前不造成重大影响,将探索适配应用 [6] - 国内较大生产基地为东莞、江门、苏州骏鼎达,运营面积合计约 11.5 万平方米,深圳、武汉、重庆、墨西哥基地面积较小 [6][7] 订单情况 - 公司经营正常,在手订单良好,争取存量客户份额,拓展应用场景 [7]
逆市买入,半导体ETF(159813)盘中申购超1.3亿份
新浪财经· 2025-06-11 06:20
TMT及半导体板块表现 - TMT方向日内全线回调 半导体板块出现横盘震荡 [1] - 海光信息合并中科曙光复牌后走势未达预期 冲击市场情绪 [1] - 苹果WWDC发布会低于预期 AI终端创新乏力 部分区域新机替换需求疲弱 [1] - 中美关税谈判中美国愿取消出口限制以换取中国放松稀土出口限制 影响自主可控主题 [1] 消费电子及AI眼镜亮点 - 任天堂Switch2首发4天全球销量突破350万台 创历史最快销售记录 [1] - Ray-Ban Meta引领AI眼镜产品加速落地 今年将迎新品爆发式增长 [1] - AI眼镜通过多模态交互实现无感操作 成为端侧AI理想场景 Counterpoint预计2025-2029年智能眼镜市场CAGR超60% [1] 自主可控逻辑分析 - 国家政策多年布局积累 顶层设计重视现代化产业体系固链补链延链 [2] - 国产化替代逻辑受中国对美反制措施推动 依赖度高的商品供给缺口或带动国内企业盈利改善 [2] 关联产品及个股 - 半导体ETF(159813)及联接基金(A类012969 C类012970 I类022863) [3] - 关联个股包括中芯国际 海光信息 寒武纪-U 北方华创 韦尔股份 澜起科技 中微公司 兆易创新 长电科技 紫光国微 [3]
扬杰科技:6月9日接受机构调研,宏利基金、长城证券等多家机构参与
搜狐财经· 2025-06-11 02:39
公司财务与战略 - 员工持股计划将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计入当期费用,长期有助于保持核心团队稳定性并提升经营效率[2]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15.79亿元同比上升18.9%,归母净利润2.73亿元同比上升51.22%,毛利率34.6%[5] - 机构预测2025-2027年净利润区间为11.89-12.56亿元、13.34-15.26亿元、16.14-18.55亿元[7] 毛利率提升路径 - 聚焦汽车电子和海外高端市场等高附加值领域,优化客户结构与区域渗透[3] - 加大研发投入推进产品迭代,实现性能提升与成本下降的良性循环[3] - 实施精益生产和智能制造转型,构建标准化运营管控体系[3] 下游应用领域展望 - 汽车电子领域功率芯片国产化替代趋势明确,预计未来几年高速成长[4] - 消费电子在政策推动下保持平稳向上增长[4] - 光伏风电行业技术迭代加速,全球能源转型推动装机需求[4] - 低空经济、机器人、智能驾驶等新兴领域带来多元化增量空间[4] 海外业务布局 - 海外业务恢复常态化增长,通过海外工厂布局增强客户合作意愿[5] - 建立品牌、渠道、制造、研发全链条闭环能力,契合国际客户需求[5] - 推进汽车板块"总部对总部"业务模式,新能源和汽车将成为海外新增长点[5] 市场机构观点 - 90天内12家机构给出评级,其中11家买入、1家增持,目标均价60.29元[6] - 近3个月融资净流出3124.22万元,融券净流出34.6万元[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