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

搜索文档
聚焦人工智能核心驱动 领先不动产科技新智实践案例评选启动
环球网资讯· 2025-06-12 14:53
不动产科技评选活动 - 2025领先不动产科技新智实践案例评选启动 聚焦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的新型应用实践 旨在推动融合创新的产业生态 [1] - 评选流程分为三个阶段:6月至8月案例征集与初选 8月至9月材料评审及实地调研 10月由毕马威中国及行业专家进行综合评定 结果年底公布 [1] - 评选覆盖住宅 保障性租赁住房 旅宿 物流仓储 产业园 办公楼 零售商业物业等多种业态 [1] 技术应用方向 - 重点关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大数据应用 数字孪生与BIM技术在不动产行业的创新实践 [1] - 2024年度入围案例中已有相当比例围绕AI和大数据在业务场景的应用实践 [2] 评选标准 - 评估案例影响力与价值 考察行业适用性 示范效应及对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2] - 从企业团队 技术 产品 市场 融资等多维度进行综合量化评估 [2] 行业趋势 - 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不动产行业格局 行业与人工智能 绿色建筑 工业物联网 智能制造等领域深度融合 [1] - 毕马威中国提出需与价值链参与者共同捕捉科技跃迁带来的结构性机遇 构建智慧生态 [1]
黄仁勋GTC大会演讲全文:量子计算正迎来拐点,计划在欧洲新建20家“人工智能工厂”
硬AI· 2025-06-12 07:04
英伟达欧洲AI工厂计划 - 计划在欧洲新建20家"人工智能工厂",配备10000个GPU,包括DGX B200系统和RTX PRO服务器 [1][2][4] - 欧洲AI算力将在两年内增长10倍,助力工业领军企业加速制造应用 [2][4] - 与西门子、ANSYS、Cadence等软件供应商合作,运行CUDA-X库和Omniverse加速工作负载 [4][5] 工业人工智能云平台 - 打造全球首个工业人工智能云平台,支持从设计到数字孪生的全流程制造应用 [2][3][4] - 数据中心向"AI工厂"转型,核心任务是生产"智能通证",类比发电厂产生电力 [6][7] - 德国AI工厂将采用Omniverse蓝图框架,利用Cadence数字孪生平台优化设施设计 [4][5] Blackwell架构技术突破 - Blackwell架构专为AI推理设计,NVLink背板带宽达130TB/秒,超全球互联网峰值流量 [9][38] - GB200系统实现30-40倍代际性能提升,液冷设计支持每周量产1000套 [44][45] - 新一代RTX Pro服务器可运行Windows/Linux及AI工作负载,集成8块Blackwell GPU [46][47] 量子计算进展 - 量子计算迎来拐点,CUDA-Q软件工具包将加速于Grace Blackwell 200芯片 [12][13] - 预计逻辑量子比特每5年增长10倍,纠错能力持续增强 [16][28] - 量子计算机通过量子比特叠加态实现并行处理,解决传统计算机难以处理的问题 [15] 智能体与机器人技术 - 智能体AI(Agentic AI)实现从感知到规划执行的进化,物理形态为机器人技术 [17][18] - 机器人"Greg"在Omniverse虚拟世界训练后部署至物理环境,宝马/奔驰等企业已应用数字孪生技术 [20][75] - 人形机器人或成万亿级市场,Thor计算机开发工具包支持传感器到电机控制的全栈开发 [83] 欧洲合作生态 - 与宝马、奔驰、舍弗勒等合作推进工业AI,在7国建立AI技术中心促进研发 [23][53] - 法国Mistral合作建设AI云,施耐德电气参与数字化AI工厂设计 [55][56] - 欧洲将新增20个AI工厂,包括吉瓦级设施,推动本土AI基础设施发展 [52][55] Omniverse与数字孪生 - Omniverse构建物理精确的虚拟环境,支持工厂/仓库/交通工具的数字孪生开发 [20][75] - 数字孪生需遵循物理定律以训练机器人,迪士尼/DeepMind合作开发高保真模拟 [84] - 实时数字风洞和工厂模拟优化汽车设计,丰田/奔驰等已部署应用 [75][76] 代理AI与推理架构 - 代理AI通过多步骤规划执行复杂任务,单个提示可生成超万倍标记量 [61][62] - Nemo Tron框架增强开源模型,支持区域语言和企业数据定制 [58][59] - DGX Lepton实现多云AI部署,Hugging Face模型可一键接入Spark系统 [66][70]
四创电子:力争2025年营收20亿元,聚焦低空经济布局
上海证券报· 2025-06-12 03:28
公司概况 - 四创电子成立于2000年 2004年登陆上交所 业务聚焦"感知产品、感知基础、感知应用"三大板块 [1]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6.03亿元 其中雷达为核心的感知产品贡献6.77亿元 印制电路板等感知基础业务营收4.92亿元 安防系统等感知应用板块营收4.21亿元 [1] - 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力争实现20亿元目标 收入增长主要集中可能 在感知基础和感知产品领域 [1] 低空经济布局 - 公司明确"低空安全保障领域龙头企业"目标 构建"软件+系统+装备"三维产品体系 覆盖城市空中交通管理、通航飞行保障、"低空+公安/应急"等场景 [1] - 正以合肥为试点推进低空经济项目落地 力图打造样板工程 形成可复制的实施方案 [1] - 背靠中国电科集团技术资源 在雷达、电源等核心器件领域具备自主可控优势 低空经济布局与现有业务高度协同 [2] 技术发展 - 感知应用板块正融入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 推动业务从集成服务向"感传数用"一体化智慧应用转型 [2] - 在特种电源领域 已实现机载雷达电源批量应用 并拓展至航天、核聚变等高端场景 [2] 市场机遇 - 低空经济为万亿级市场机遇 公司通过"体系带系统 系统带产品"模式抢占先机 [2] - 随着合肥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崛起 公司有望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2]
研判2025!中国多物理场软件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技术融合驱动产业革新,量子计算开辟仿真新赛道[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2 01:31
行业概述 - 多物理场软件用于模拟和分析多个物理场相互作用和耦合过程,涉及固体、流体、化学场、温度场、电场、磁场等 [2] - 分为综合型多物理场软件和专业型多物理场软件 [2] 市场规模 - 2024年全球多物理场软件市场规模约41亿美元,同比增长7.89% [1][13] - 技术领域云计算、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的融合成为主要趋势 [1][13] 技术发展 - ANSYS Cloud通过GPU加速技术将流体-结构耦合仿真时间缩短40% [1][13] - 西门子Simcenter结合数字孪生技术实现风电叶片设计迭代周期减少50% [1][13] - 量子计算在电池热失控模拟中实现计算效率指数级提升 [1][13] 行业发展历程 - 2010年前为起步期,核心技术依赖国际厂商,国内应用集中于高端制造领域 [4] - 2010-2015年为技术积累期,国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仿真软件研发(2023年专项基金达100亿元) [4] - 2016-2020年为自主化突破期,国产化平台实现商业化落地,中望软件ZWMeshWorks打破国际厂商垄断 [5] - 2021年至今为生态构建期,市场规模爆发式增长,技术创新与生态合作成为主旋律 [6] 产业链 - 上游包括硬件设备、基础软件、技术资源等 [8] - 中游为多物理场软件开发与解决方案集成 [8] - 下游应用包括工业制造、能源、电子、学术研究等 [9]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云道智造Simdroid平台在电力装备领域市占率达15%,计算精度与国际巨头偏差≤2% [15] - 芯瑞微PhySim-MuLan软件聚焦半导体封装仿真,客户涵盖中芯国际等龙头企业 [15] - ANSYS在汽车碰撞安全领域市占率超60%,COMSOL与清华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 [15] - 中望软件2024年营收8.86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1.26亿元,同比增长4.56% [17]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融合加速,华为云"鲲鹏CAE云"使汽车碰撞仿真时间从72小时缩短至8小时 [21] - 新能源革命成为最大增量市场,宁德时代采用芯瑞微软件将动力电池Pack热管理能耗降低25% [22] -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已投资云道智造、华大九天等企业超50亿元 [23]
黄仁勋巴黎演讲:AI的下一波浪潮是机器人,数据中心将成为“AI工厂”
凤凰网· 2025-06-11 11:46
AI工厂与新一代工业革命 - 传统数据中心正在向"AI工厂"转变 这些设施的核心任务是生产"智能通证" 为各行各业提供动力 开启新的工业革命 [1] - AI工厂的核心架构依赖英伟达Blackwell新一代系统 GB200被设计为"思维机器" 专为AI模型推理需求优化 [1] - GB200系统通过NVLink技术实现内部连接 背板带宽达130TB每秒 超过全球互联网峰值流量 带来数十倍的代际性能提升 [1] 智能体AI与机器人技术演进 - AI发展进入智能体AI阶段 具备理解任务 推理 规划及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 物理体现为机器人 [2] - 通过"Greg"机器人案例展示数字孪生训练模式 在Omniverse虚拟环境学习后部署至物理世界 宝马 奔驰 丰田等企业已应用该技术 [2] 量子计算与混合架构突破 - 量子计算领域迎来拐点 英伟达采用QPU与GPU混合架构 利用GPU进行预处理和纠错等密集型计算 [2] - cuQuantum量子计算算法堆栈现可在Grace Blackwell平台上加速运行 [2] 全球生态合作与基础设施布局 - 与法国Mistral合作建设大规模AI云 联合施耐德电气等企业数字化设计运营AI工厂 [2] - 在七个国家建立AI技术中心 推动当地生态系统建设与合作研发 [3] - 提供从芯片 软件到系统的全栈平台 赋能开发者与企业把握新计算时代机遇 [3]
汽车大芯片,太难了
半导体芯闻· 2025-06-11 10:08
汽车芯片行业变革 - 汽车行业正从机械系统转向依赖高性能计算的ADAS、信息娱乐系统和芯片集系统,实时处理大量传感器数据[2] - 汽车芯片开发周期从5-7年缩短,技术应用加速,推动5纳米以下设计以提升性能[4] - 汽车芯片质量要求极高,缺陷率需低于百万分之一(DPPM),追求"零DPPM"目标,使用寿命要求达15年[2][4]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发展 - ADAS引领汽车芯片向更小工艺节点发展,从单纯ADAS扩展到软件定义汽车(SDV)中央计算硬件管理[4] - ADAS分为5个级别,目前大多数新车处于L2或L3级别,向更高级别发展需要满足更高安全标准[5][7] - L3级别车辆配备数千个传感器,产生海量数据需实时处理,算法需在控制器激活同时做出决策[7][8] 汽车测试挑战 - 汽车芯片需在-40°C/105°C/175°C三种温度下进行压力测试,通过HTOL和封装级老化测试[9] - 测试需平衡高质量要求(接近零DPPM)与成本控制,使用机器学习异常值检测方法提升质量[9][10] - 电动汽车半导体元件数量从几百个增至5000个,对每个元件质量要求更高[9] 先进节点与芯片集设计 - 先进节点芯片提供更高处理密度和更低功耗,但测试更具挑战性,尤其多芯片组件[5] - 汽车行业开始采用芯片集设计,分解功能到不同技术节点的单个芯片集,提高良率和复用率[12][13] - 48V车载电网关键器件适合模块化Chiplet方法,但先进节点技术对48V电压支持有限[13] 测试技术创新 - 虚拟测试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减少实际路测,允许硬件可用前进行软件开发测试[8] - 系统内测试(BiST/LBiST/MBiST)成为汽车芯片必备,测试覆盖率从90%以下提升到98%以上[16] - 声波晶圆检测和白光干涉仪等新技术用于监测晶圆键合质量和凸块下金属界面特性[13][14] 软件定义汽车影响 - 软件定义汽车需要追踪软件对芯片性能影响,通过机器学习监控实时运行条件[17][18] - 汽车12-15年使用寿命要求持续监控和现场反馈,采用数字孪生进行虚拟测试预测性能[19] - 无线更新要求从零时刻起跟踪软件对硬件影响,通过片上监控预防故障和进行预测性维护[18]
最全北京软件开发公司前沿技术革新比较强
搜狐财经· 2025-06-11 09:12
北京软件产业发展 - 北京软件产业规模较三年前增长38%,工业软件与人工智能企业占比突破30% [1] - 形成"三核多极"协同生态:中关村聚焦基础软件研发,亦庄崛起工业软件集群,望京孕育消费级应用创新 [11] - 技术应用深入港口调度、医疗数据、教育交互等实体场景,重塑产业运行逻辑 [1][11] 锐智互动 - 智慧校园管理系统打通教务/后勤/安防模块,跨部门协作效率提升35% [2] - AI个性化学习平台通过知识图谱动态规划路径,学生平均成绩提升20% [2] - 低代码与AI融合技术应用于医疗资源调度热力图和学情分析报告生成 [2] 锐智开高 - AI调度系统实现洋山港集装箱吊桥毫秒级响应,周转效率提升18%,故障响应速度提升50% [3] -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高端制造车间,实现设备数据互联与智能决策 [3] - 覆盖智慧港口与新能源生产线,推动工业物理世界运行逻辑变革 [3] 金融科技与医疗数字化 - 跨境支付结算平台日均处理超10万笔交易,结算效率提升30%以上 [4] - 区块链医疗数据共享平台连接200余家医疗机构,保障患者信息安全流转 [4] - 模块化开发架构使项目交付周期较行业平均缩短30% [4] 工业数字化案例 - 船舶集团智能运维平台故障预测准确率超85%,维护成本降低20% [5] - 汽车零部件智能仓储系统通过供应链协同提升库存周转率18% [5] - 与上海交大共建实验室推动国产工业软件多协议兼容技术突破 [5] 中软国际 - 参与六个国家级"十二金"工程(金税/金卡/金盾等),支撑政务数字化 [7] - 2023年中国软件百强第12位,70%业务聚焦国内市场 [7] - 提出"大模型生态位发展战略",结合制度理解推动复杂系统转型 [7] 百度智能云 - 飞桨框架与量子计算平台使自动化标注准确率达99%,模型训练效率提升40倍 [8] - 语音识别技术助力车企APP操作效率提升50% [8] 腾讯 - 数字孪生技术重构上海地铁运维体系,故障响应时间缩短35% [9] - 混元万亿级中文NLP模型日处理百万级智能客服请求 [9] - AR技术应用于博物馆文物复原影像,企业微信优化供应链协同 [9] 技术生态合作 - 联合华为云盘古大模型与百度文心千帆平台推动AI行业落地 [10] - "AI+"解决方案覆盖政府/金融领域,拥有192项软件著作权 [10] - RCloud PaaS平台支撑丽水政务云实现"一站式"服务 [10]
五一视界港股IPO:深陷持续亏损泥潭 流动性压力凸显 研发开支大幅缩水 技术护城河是否牢固?
新浪证券· 2025-06-11 09:10
上市计划与财务表现 - 五一视界第二次向联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以"18C特专科技公司"规则于香港主板上市,中金公司、华泰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1] - 近五年曾筹划科创板、北交所上市但未正式提交申请,2024年上半年转道H股上市 [1]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从1.7亿元增至2.8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9.07% [4] - 3年累计亏损3.59亿元(2022年1.9亿元、2023年0.87亿元、2024年0.82亿元) [6] - 截至2025年4月现金及等价物约1亿元,银行及其他贷款高达1.83亿元 [7] 业务结构与市场地位 - 核心产品51Aes贡献收入占比超80%(2024年2.36亿元),51Sim占比15%以上(2024年0.48亿元),51Earth商业化程度低(2024年360.1万元) [4][5] -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公司为2023年中国最大数字孪生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2.4%) [2] - IDC数据显示2023年市场份额前三为吉奥时空(10.8%)、超图软件(10.7%)、奥格科技(9.9%),未列入五一视界 [2] - 德本咨询等发布的TOP50榜单中排名第26位 [3] 财务风险与运营压力 - 贸易应收款项占总收入比例从2022年44.71%升至2024年67.94%(1.95亿元) [6] - 经营现金流持续净流出(2022年1.04亿元、2023年1.33亿元、2024年1.14亿元) [6] - 银行借款逐年增加(2022年0.93亿元、2023年1.44亿元、2024年1.85亿元) [6] - 资产负债率一度逼近300% [1] 研发与销售投入变化 - 研发开支从2022年1.34亿元(收入占比79%)降至2024年0.58亿元(占比20.3%),降幅43.3% [9] - 研发人员从2023年1月250人缩减至2024年12月118人 [9] - 销售开支稳定在0.5-0.58亿元区间,2024年51Aes/51Sim/51Earth获客成本分别达15.74万/7.88万/17.16万元 [8] - 2024年一般及行政开支增长超八成,专业服务费从309.3万元增至1006.6万元 [9] 法律纠纷与战略规划 - 涉及云端主机服务商仲裁案件,原告诉求230万元,公司反诉420万元 [10] - "地球克隆计划"进入第四阶段,目标2030年完成第五阶段应用 [10] - 计划未来三年招聘50-100名研发人员 [9]
制造业如何在AI中破局?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Tony Hemmelgarn:复杂性即优势
钛媒体APP· 2025-06-11 07:42
制造业复杂性管理 - 制造业全流程管理复杂性持续加剧,软件进化是重要驱动因素 [2] - 西门子CEO提出"复杂性即竞争优势"观点,体现在生产优化、数据完整性、低代码开发等多维度 [2] - 汽车行业案例显示需实时规划40周生产周期并处理海量订单,依赖高效预测系统 [2] AI与制造业融合 - AI技术正以"竹子爆发式生长"速度渗透制造业,推动高度自动化变革 [2] - 工业级Copilot工具已实现自动缺陷定位、供应链风险模拟等功能,某车企案例显示响应速度显著提升 [5] - 当前工业Copilot面临实时性要求(毫秒级响应)、领域专业知识缺乏、数据孤岛三大核心挑战 [6][7] 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 - Workhorse采用西门子Xcelerator后,电动卡车开发周期缩短至22个月,IT成本降低50% [3] - 比亚迪通过西门子软件工具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生产成本下降25% [11] - 宁德时代等中国企业在数字孪生领域部署速度惊人,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 [11] 西门子战略布局 - 2025年以100亿美元收购Altair,补强HPC、云负载平衡技术,推动多物理场仿真和数字孪生落地 [4] - SaaS转型战略下,Xcelerator即服务整合PLM/MES/低代码开发能力,中国区与亚马逊云、腾讯云、阿里云合作 [9] - 2025财年Q2数据显示PLM云服务收入占ARR的45%,目标年内提升至50%,ARR年增长率14-15% [10] 技术商业化进程 - 西门子Teamcenter Copilot降低操作门槛,新人可通过聊天界面生成虚拟现实展示 [5] - 仿真业务高管承认Copilot直接完成仿真仍属"过于先进",需依赖专有数据训练 [7] - Gartner分析师认为西门子工程基因+海量数据储备可避免AI泡沫,生态应用前景可观 [7][8]
“工业基因”嫁接“数智血脉”黄山以数智技改 锻造工业竞争新优势
中国新闻网· 2025-06-10 15:12
数字化工厂与智能制造 - 黄山市屯溪区一家精密制造企业通过数字化工厂实现高精度直线导轨生产,AGV智能运输车与机械臂协同作业,产品精度达微米级 [1] - 公司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实时监控生产线,试错成本降低70%,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2%,订单交付周期缩短25% [1] - 企业以MES系统为核心、5G专网为底座实施技改,2024年产值突破1亿元,预计2025年达1.5亿元,产品远销欧洲 [1] 技改成效与行业趋势 - 智能化技改推动企业产能产值翻番,装配精度和效率显著提升,环保水平改善,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作用突出 [1] - 另一家光学模组及汽车照明企业投入1000万元建设智能车间,实现全流程可追溯和智能检测,月产值300万元,预计全年达4000万元 [2] 政策支持与区域发展 - 屯溪区出台《促进工业转型发展若干政策》,鼓励企业投入新设备、新工艺,1-4月在地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9.1%,居黄山市前列 [2]